《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课件教学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4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我国传统京剧《铡美案》中的包拯的一个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刚直正义的威慑力量。
随后四句用西皮原板演唱,表现了包拯用平静缓和的情绪对陈世美好言相劝的形象。
至“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这句时,速度减缓,好像在试探、观察陈世美的反应。
随后,见陈世美态度恶劣,便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口吻,唱腔的速度还原、句逗缩短、节奏紧凑,好像包拯开始激动起来。
在原板之后,剧中还有一段陈世美诡辩的唱段。
在我们聆听的唱段中略去。
由于陈世美的诡辩,彻底地激怒了包拯。
唱腔转入西皮快板。
包拯用激烈的言词、激动的情绪,历数陈世美的罪状。
这部分唱腔节奏紧凑、一字一板,演唱得铿锵有力。
最后,唱段在坚定的散板中结束,表现了包拯愤怒、蔑视、除恶务尽的决心。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本单元唯一一首传统京剧作品,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很好范本,通过《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净”的声腔特点,在对唱腔片段的学习和动作的模仿中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京剧的知识,也积累了一些京剧演唱及表演的经验,但本课时的内容依然对他们构成很大的挑战,这个段子综合运用了导板、原板、快板、散板,因此是最利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板式变化的作品,其中的快板,也是最受小学生喜欢和容易接收的板式,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对快板有所体验,在教授时,教学重点及教学主线都围绕这个进行设计。
但是本课净角唱腔的特点的模仿难度很大,学生极易在过程中因挫败感而不愿意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
因此,我坚持从念白出发,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是教学方式上的重点。
另外还要坚持关注变声期的问题,尽量避免喊唱。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京剧片段,感受、理解作品中的情绪、人文内涵,让学生能够体会京剧人物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精神,弘扬“法治”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京剧行当,通过对京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的欣赏来了解和感受“西皮”唱腔的基本特点;通过京剧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大胆的进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脸谱卡片、测试题卡五、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京剧《梨花颂》视频创设情境。
(一)谈话导入师:“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生:京剧师:对了。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的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梨园,了解京剧人生。
(二)走进京剧1.京剧起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京剧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是风靡全国的大剧种,故称其为“国粹”。
2.京剧的四大行当⑴听一听,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该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
教师分别播放京剧各个行当的图片,学生仔细观赏。
⑵辨一辨,演一演。
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的视频学生分辨其人物形象。
用动作表现京剧行当人物。
3.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师:在刚刚看的这几幅图片中,大花脸的那几幅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⑴简介京剧的脸谱。
师: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装手段,即用“油色”和“水色”直接在脸上化装,用来塑造戏中某个角色形象。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性的道具。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一首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曲目。
这首曲目以中国传统戏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展现了包拯公正无私的形象。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鲜明,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在戏曲音乐方面,他们可能接触较少,对于戏曲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训练学生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戏曲音乐的特点,如唱腔、板眼等,并能够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剧情和音乐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2.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标准的演唱姿势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的不同部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戏曲表演引入,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剧情和音乐特点,为学生讲解戏曲音乐的基本知识。
3.示范: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讲解演唱技巧和注意事项。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的不同部分,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各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互相评价、学习。
辽海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是一首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它以叙事歌曲的形式讲述了包拯公正断案的故事。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歌词生动、形象,旋律质朴、优美。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它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叙事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地域特色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
4.能够用的基本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准确演唱。
2.理解歌曲的背景和地域特色,感受歌曲的情感。
3.学会合作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特点。
2.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歌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包拯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背景。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分析歌词的意义。
3.示范演唱: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环节:各组依次展示演唱成果,互相评价。
6.总结提升:讲解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是非善恶。
7.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名称、背景、结构、旋律特点等,以关键词和图表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冀少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揭示“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复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2.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备课更加生动有趣;3.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谐共处”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内容课时主题内容第一课时古代城市与秦淮河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秦淮河文化第二课时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听写故事情节并进行口头表达第三课时小制作——纸盘彩灯制作纸盘彩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课时“和谐共处”思想探究“和谐共处”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文物等,向学生讲解古代城市和秦淮河文化的历史背景;2.听说法:让学生听取故事情节,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3.制作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小制作,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4.探究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想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实际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小制作,鼓励创新;3.考查学生对“和谐共处”思想的理解和应用;4.搜索、阅读有关文献,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对市场生活进行分析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1.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2.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和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思想统一性;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批判和创造力;4.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进程。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教案教案标题: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表达对作品的个人见解和感受。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相关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相关的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文本材料。
2. 课堂展示工具,如幻灯片或黑板。
3. 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问:你们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阅读古代文学吗?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分发《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文本材料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材料,并标记重要情节和关键词。
3. 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包龙图为什么选择在开封府打坐?c. 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细节或转折点?Step 3:文学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文学特点和意义,包括但不限于:a. 故事的结构和节奏。
b.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角色扮演。
c. 主题和寓意的传达。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Step 4:个人表达(15分钟)1.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写下对《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个人见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或自由发挥:a. 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或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b. 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主题或寓意?c.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可以与这个故事联系起来?Step 5:创作活动(20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创作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续写、改编、配图等。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以中国传统戏曲为素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展现了包龙图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形象。
歌曲旋律简洁明了,节奏稳定,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戏曲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可能在演唱时对戏曲腔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戏曲文化,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首歌的背景及戏曲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学会歌曲的演唱,掌握戏曲腔调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声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演唱,戏曲腔调的把握。
2.教学难点:对戏曲文化内涵的理解,歌曲中个别旋律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戏曲文化及演唱技巧。
2.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戏曲视频,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包龙图及《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首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戏曲文化及歌曲中的演唱技巧,如戏曲腔调、旋律等。
3.示范: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每组学生演唱歌曲,互相评价。
6.总结:教师点评学生演唱情况,强调戏曲文化的内涵及演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歌曲名称:《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戏曲文化简介:介绍戏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魅力。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冀少版四年级下教案主题框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包龙图的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2.掌握“打坐”这一项中国传统文化;3.学习了解开封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习包龙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了解和掌握“打坐”这一项中国传统文化。
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欣赏能力;2.学生对开封府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教学准备1.讲解PPT2.课件视频3.文化遗产元素介绍手册4.作文练习题集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向学生们展示包龙图的形象和故事背景,介绍开封府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授课1. 学习包龙图的故事情节1.通过课件视频展示包龙图的故事,了解其人物形象、主要情节和文化背景。
2.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
2. 了解和掌握“打坐”这一项中国传统文化1.介绍“打坐”这一项中国传统文化。
2.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打坐”这一概念以及它对身心的益处。
3.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练习“打坐”。
3. 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分组讨论学生的观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带领学生整理和表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课后拓展1.将学生写的作文作为下一次课的课堂讨论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学生们对包龙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到了“打坐”的相关概念和文化背景。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教案教案标题: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学习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集中力和身体协调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一块空旷的教学场地;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介绍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基本动作(10分钟)1. 展示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基本动作,并解释每个动作的含义和作用;2. 强调正确的站立姿势和呼吸方法。
步骤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进行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模仿;2. 分组练习,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指导员,带领其他组员进行动作练习;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四:合成动作(10分钟)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小节目,包括基本动作和音乐配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设计和表演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知识,并进行深入研究;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表演,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体验传统文化。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作准确度,以及他们对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练习和个人表演的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