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教案上
- 格式:docx
- 大小:57.83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腰鼓舞蹈的基本节奏和动作,知道腰鼓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掌握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腰鼓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节奏:学习腰鼓舞蹈的基本节奏,如强、弱、轻、重等。
2. 基本动作:学习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挥鼓、击鼓、摇摆等。
3. 舞蹈组合:学习腰鼓舞蹈的组合动作,如跑跳、转圈、弯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腰鼓舞蹈的基本节奏和动作。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熟练地完成腰鼓舞蹈的组合动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腰鼓、音乐播放设备、舞蹈场地。
2. 环境准备:安静、宽敞的舞蹈教室。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幼儿在舞蹈场地上自由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跑跳、转圈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基本节奏学习(5分钟):教师示范腰鼓舞蹈的基本节奏,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3.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4. 舞蹈组合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腰鼓舞蹈的组合动作,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组合动作的连贯性。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展示所学内容,拍摄视频留作纪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幼儿能够掌握腰鼓舞蹈的基本节奏和动作。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定期组织舞蹈展示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以及他们在舞蹈组合中的表现。
2. 成果评价:通过视频记录幼儿的舞蹈表演,评估他们对于腰鼓舞蹈节奏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腰鼓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腰鼓活动,帮助幼儿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动感协调能力。
教具准备:1. 腰鼓(每个幼儿一只)2. 音乐播放设备活动流程:1. 热身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伸展身体,摇晃手臂等。
- 和幼儿一起扭动腰部,锻炼大肌肉群和身体协调能力。
2. 介绍腰鼓:- 给幼儿展示腰鼓,解释它的用途和玩法。
- 让幼儿自己试着戴上腰鼓,并教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
3. 音乐游戏:- 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用手拍打腰鼓。
- 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和强弱来变化拍打的方式和力度。
4. 舞蹈表演:- 给幼儿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自由表演舞蹈。
- 鼓励幼儿利用腰鼓的声音和动作,来增加他们舞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5. 讨论和分享:- 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们在腰鼓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 引导幼儿讨论腰鼓的声音和动作对他们舞蹈表演的作用。
6. 收尾活动:- 协助幼儿将腰鼓取下,放回原处。
- 和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促进身心放松。
教学提示:- 腰鼓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听觉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但也需要注意幼儿使用腰鼓时的安全问题。
- 在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动作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不适感。
-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表演,不要强求所有幼儿都做同样的动作。
教案总结:通过腰鼓活动,幼儿能够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动感协调能力。
这一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身体运动,又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自由表演和分享,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一教案设计简单易行,适合幼儿园中的腰鼓教学活动。
幼儿腰鼓表演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表演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练习腰鼓表演的技巧和配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教授幼儿掌握腰鼓的基本技巧。
2. 让幼儿在表演中保持良好的节奏感和配合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腰鼓。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腰鼓的起源、制作材料、表演形式等。
然后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幼儿对腰鼓表演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学习腰鼓的基本动作(15分钟)。
老师向幼儿展示腰鼓的基本动作,包括持鼓、挥鼓、敲鼓等。
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习这些动作,确保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巧。
3. 学习腰鼓的基本节奏(20分钟)。
老师播放腰鼓音乐,然后向幼儿教授腰鼓的基本节奏,包括单鼓、双鼓、三鼓等。
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练习,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敲击出相应的节奏。
4. 练习腰鼓表演的配合能力(20分钟)。
老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到三个人。
然后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进行腰鼓表演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配合默契。
5. 精彩表演(15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腰鼓表演,让幼儿将刚才学到的技巧和配合能力展现出来。
老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
6.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腰鼓表演的要点和技巧。
鼓励幼儿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腰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表演技巧和节奏感。
在小组表演中,他们也展现出了良好的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够认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将继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表演腰鼓。
小学少年宫兴趣小组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腰鼓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训练学生基本的腰鼓敲击技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4. 通过腰鼓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腰鼓的基本知识介绍2. 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训练3. 腰鼓表演实践4. 腰鼓比赛活动5. 腰鼓文化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2. 教学难点:腰鼓节奏的把握,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腰鼓表演。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比赛法:组织腰鼓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布置教室,准备腰鼓乐器。
2. 导入新课: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基本技巧训练:讲解并示范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表演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腰鼓表演,教师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腰鼓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腰鼓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腰鼓敲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腰鼓的基本敲击技巧。
3. 学生对腰鼓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后练习。
4. 学生通过腰鼓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腰鼓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乐器进行练习。
2. 教学PPT:展示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视频资料:播放优秀腰鼓表演,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4. 比赛场地:提供合适的场地进行腰鼓比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敲击技巧训练。
2. 第二周:分组进行腰鼓表演,教师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
3. 第三周:组织腰鼓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水平。
5. 第五周:布置课后练习任务,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第一课时了解腰鼓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腰鼓的传统,初步认识中国地图,知道腰鼓发展的几个地区。
2、会读与腰鼓有关的词语,选择感兴趣的写一写。
教学重点:认图,识字教学准备:相关录像资料、词语卡片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了解腰鼓(1)欣赏录像片段(2)腰鼓是一种喜气洋洋的娱乐表演项目,又是一项趣味十足的健身活动。
它节奏欢快,鼓声清脆动听,敲打起来立刻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欢乐感觉!“打腰鼓”兴于陕北安塞县一带。
古时边关守军,腰系腰鼓,用以击鼓报警、助威、求援、和庆贺胜利之用。
腰鼓队伍庞大,动作整齐、豪迈、遒劲、剽悍,鼓声震天,十分壮观。
2.观察图片,学习词语(1)出示中国地图。
你们看中国的地图像什么形状?出示词语:中国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出示腰鼓观察图(2)腰鼓是红色的,充满着热情和喜庆的感觉!(3)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34厘米,两面蒙皮。
(4)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出示词语:击打示范动作读一读3.熟悉基本鼓点:(1)教授系腰鼓的方法。
(2)教授基本鼓点:腰鼓很好打,只要熟练了,不管你走,跑,还是跳,乃至你翻跟斗都没问题,因为腰鼓的鼓点是不变的,节奏欢快,永远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出示:╳ 0╳ 0╳╳ 0╳ 0 跟老师读鼓点。
4、游戏巩固:(1)师出示词语卡片,出示图,做动作,生读对应的词: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2)练习后,抢答。
(3)尝试读句子: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时,节奏欢快,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5、总结升华:伴随着“咚—叉—”声,鼓槌挥舞,彩绸翻飞,腰鼓这样的民间技艺,既振奋精神,又磨练意志,人借鼓势,鼓借人威,它打出了咱们中国人的气魄与活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将其作为娱乐健身活动。
如今不少地区腰鼓表演不仅阵容强大,而且演技高超,成为群众文化艺术的一大亮点第二课时学习腰鼓基本打法教学目标:1. 学习腰鼓的左右手打法。
安塞腰鼓教案12篇安塞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本事。
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谈观感。
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今日我们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听课文的录音;请学生自我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4、朗读全文。
能够模仿合唱的形式。
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
5—27自然段主体部分教师朗读。
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
5、分清结构层次:全文能够分成三个部分。
从“群茂腾腾的后生”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是表演前;第二部分从“可是”到“声,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部分从“戛然而止的时候”到“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是表演后。
腰鼓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腰鼓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腰鼓的基本打法,包括基本的鼓点和步伐。
3. 通过练习,提高协调性和节奏感。
4. 体验腰鼓表演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内容:
1. 起源和特点介绍:通过PPT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腰鼓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加深学生对腰鼓的理解和认识。
2. 基本打法学习:学习基本的鼓点,包括单击、双击、交叉击等;学习基本的步伐,包括前进、后退、侧步等。
3. 分组练习:学生按照兴趣小组进行分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 集体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表演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 准备PPT或视频资料,介绍腰鼓的起源和特点。
2. 准备腰鼓及相关道具,如鼓棒、鼓带等。
3. 制定练习计划和目标,安排练习时间和地点。
4. 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兴趣小组,统计参与人数。
四、活动过程:
1. 教师介绍腰鼓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教师演示基本的鼓点和步伐,让学生了解如何操作。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学生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活动结束,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和整理。
五、活动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结合学生的表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腰鼓文化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腰鼓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腰鼓文化的介绍和演示。
2.幼儿的腰鼓制作和表演。
3.幼儿的表达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腰鼓、颜料、画笔等制作工具。
2.音乐播放器和相关音乐。
3.班级、家长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腰鼓文化
1.在幼儿园讲解腰鼓文化的来历、意义和表演形式。
2.播放腰鼓表演视频或录像,让幼儿对腰鼓文化有初步认知。
第二步:制作腰鼓
1.安排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腰鼓,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腰鼓材料可以使用纸板、颜料和画笔等简单物品,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制作。
第三步:练习演出
1.引领幼儿学习腰鼓基本动作和节奏,让孩子们熟练掌握表演技巧。
2.学习指导幼儿如何搭配音乐表演,达到视听艺术的完美结合。
第四步:表演展示
1.让幼儿在班级内进行腰鼓表演,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表现。
2.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围观,增加申努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总结
通过腰鼓文化幼儿园教案的学习,幼儿们在动手制作腰鼓、练习表演、展示演出的过程中,在学习腰鼓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度得到提升。
社团活动腰鼓队教案第一课:腰鼓的认识及背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腰鼓,了解腰鼓,激发对打腰鼓的兴趣。
2.让学生初研究掌握如何背腰鼓。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腰鼓第一课时:腰鼓的认识教学过程:1.对腰鼓的起源、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
2.认识鼓棒和鼓槌。
鼓棒长25公分左右,两头一样粗细,不过,一头系有红绸的是表演者用来抓握的,红绸长约50厘米。
鼓槌长度比鼓棒长些,一头较粗,在粗的一端扎有一块红绸,形似一个红绣球,不过,表演者抓握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没有红绸的一端。
每个腰鼓配有两支鼓棒或两支鼓槌,当你们两臂挥舞时,红绸随之飘舞,耀眼无比。
3.了解腰鼓的服装。
腰鼓的服装分夏季服装和秋季服装。
男生和女生的服装可以着不同颜色,也可着相同颜色,男女的脚上都是穿运动鞋。
男生在着夏季服装时,可增加一条扎巾扎在头上,以现男士阳刚之气。
4.教学鼓棒的抓法。
- 1 -每人两支鼓棒,摆布手各一支。
个中,左手是掌心向上,抓住一根鼓棒系有红绸的一端,鼓棒的另外一端指向右边;右手是掌心向下,抓住另外一根鼓棒系有红绸的一端,鼓棒的另外一端指向左侧。
第二课时:研究背腰鼓1.教师示范如何背腰鼓2.分步教学生如何背腰鼓3.巩固腰鼓的背法:让学生把腰鼓背好系好,解下来,再重新背起来系起来。
4.老师一边检查一边指导,学生之间也同时相互研究。
第二课:握棍方法、站姿及基本鼓点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对于腰鼓有初步的了解。
2.能够通过研究掌握腰鼓的站姿和握棍方法。
3.能够通过研究初步认识基本鼓点。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分解和分组练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握棍方法、站姿教学过程:- 2 -1.首先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发表一下感想。
2.对腰鼓的站姿、握棍进行介绍和示范。
身材立正站好,眼睛正视火线。
右手抓住鼓棒高高举起,要超过头部,臂膀稍微向内曲折,棒尖指向左下方。
左手抓住鼓棒放在腰的左侧,臂膀伸展下垂,棒尖指向右上方。
幼儿园关于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握持腰鼓,稳定鼓面,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
2.能够根据节拍,按照规定的节奏和速度敲打腰鼓。
3.能够通过腰鼓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4.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增强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腰鼓基本知识:介绍腰鼓的种类、形状、材质、制作工艺等基本知识。
2.握持方法:介绍腰鼓的正确握持方法及注意事项。
3.演奏技巧:掌握敲击腰鼓的基本技巧和节奏,教会幼儿演奏一些简单的曲目。
4.情感表达:通过腰鼓演奏,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课前热身:进行简单的身体放松及鼓操进行热身准备。
2.示范演奏:教师进行腰鼓演奏示范,让幼儿听到正确的节奏和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
3.分组练习:将幼儿分小组进行练习,由教师逐个辅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指导。
4.个人练习:让幼儿自由练习,逐步提高演奏技巧。
5.集体演奏: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演奏。
四、教学重点1.幼儿掌握腰鼓基本技巧及节奏。
2.教师要对每个幼儿进行指导和辅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练习和提高的机会和过程。
五、教学评估1.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估,评估幼儿的掌握情况和水平。
2.对幼儿进行集体或个别演奏评估,评估幼儿的演奏表现和效果。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耐心指导,注重细节,让幼儿掌握正确握持和基本演奏技巧。
2.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整。
3.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幼儿在音乐世界中得到更多的享受和收获。
小学腰鼓教学教案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腰鼓的起源、特点和基本击鼓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腰鼓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通过腰鼓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腰鼓的基本击鼓技巧3. 腰鼓曲目的学习教学资源:1. 腰鼓乐器2.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3. 腰鼓曲目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腰鼓产生兴趣。
2. 学生观看腰鼓表演视频,感受腰鼓的音乐魅力。
二、基本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腰鼓的基本击鼓技巧,如击鼓、揉鼓、敲鼓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击鼓技巧,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三、集体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们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腰鼓的基本击鼓技巧。
2.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二、曲目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腰鼓曲目,讲解曲目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曲目,体会腰鼓的音乐魅力。
三、小组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曲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们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腰鼓的基本击鼓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集体练习和曲目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腰鼓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中班腰鼓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知道腰鼓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幼儿能够熟练掌握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腰鼓舞蹈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动作:学习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如:原地敲击、移动敲击、转身敲击等。
2. 舞蹈组合:学习腰鼓舞蹈的组合动作,如:敲击与跳跃的组合、敲击与转身的组合等。
3. 节奏训练:通过练习不同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腰鼓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准确性、节奏的把握以及舞蹈的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腰鼓、音乐CD、舞蹈视频、镜子等。
2. 场地:宽敞的舞蹈教室,地面平整。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原地敲击、跳跃等,让幼儿适应节奏和动作。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原地敲击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随教师练习。
b. 教师示范移动敲击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随教师练习。
c. 教师示范转身敲击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随教师练习。
3. 舞蹈组合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舞蹈组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随教师练习。
b. 教师逐一纠正幼儿的动作,确保动作准确。
c.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节奏训练(10分钟):a. 教师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幼儿跟随音乐练习敲击动作。
b. 教师调整节奏,幼儿适应并跟上节奏。
c. 幼儿分组进行节奏比赛,教师点评并指导。
b. 幼儿进行班级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c. 结束舞蹈课程,幼儿整理教具。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和提问,评估幼儿对腰鼓舞蹈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舞蹈中的表现,评估其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安塞腰鼓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安塞腰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3、体会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预先扫清生字词障碍。
2、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了解作者刘成章。
3、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2、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教案9篇(《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一样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一样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我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进取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
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下头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磅礴解释: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而止亢奋叹为观止2、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
)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初中腰鼓兴趣教案1. 让学生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2. 通过学习腰鼓,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激发学生对腰鼓艺术的热爱,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腰鼓的基本知识介绍2. 腰鼓表演技巧教学3. 腰鼓团队协作训练4. 腰鼓艺术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腰鼓的基本表演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腰鼓表演技巧,提高团队协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腰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它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展示精彩的腰鼓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腰鼓的兴趣。
2. 基础知识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鼓的种类、鼓槌的运用、表演姿势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腰鼓在不同地区的表演风格特点。
3. 表演技巧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腰鼓表演技巧,包括鼓点的敲击、节奏的掌握、身体的协调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腰鼓表演的乐趣。
4. 团队协作训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教师设计简单的腰鼓表演曲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会并表演。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腰鼓艺术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一系列精彩的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感受腰鼓艺术的魅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腰鼓表演的关键要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腰鼓技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跟随教师示范,掌握腰鼓的基本表演技巧。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完成腰鼓表演任务。
4. 学生能够欣赏腰鼓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腰鼓表演视频素材2. 腰鼓相关书籍资料3. 音响设备4. 腰鼓乐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掌握腰鼓表演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腰鼓艺术的热爱,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贡献力量。
腰鼓兴趣小组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腰鼓的历史与起源;2. 腰鼓的结构与分类;3. 腰鼓演奏的基本技巧;4. 腰鼓音乐的节奏与风格;5. 腰鼓曲目《欢乐腰鼓》的学习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腰鼓的历史与起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2. 掌握腰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 提高学生对腰鼓音乐的节奏感与协调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腰鼓演奏技巧的掌握与运用,节奏感的培养;教学重点:腰鼓的基本知识、演奏技巧与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腰鼓、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腰鼓、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腰鼓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1)介绍腰鼓的历史与起源;(2)讲解腰鼓的结构与分类;(3)阐述腰鼓演奏的基本技巧;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腰鼓演奏,学生跟随学习;(2)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奏技巧;(3)合奏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 例题讲解:以腰鼓曲目《欢乐腰鼓》为例,分析节奏与演奏技巧;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奏《欢乐腰鼓》,教师指导;六、板书设计1. 腰鼓的历史与起源;2. 腰鼓的结构与分类;3. 腰鼓演奏的基本技巧;4. 腰鼓曲目《欢乐腰鼓》的节奏与演奏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奏腰鼓曲目《欢乐腰鼓》,熟练掌握节奏与演奏技巧;2. 答案:课后自行练习,下节课进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族打击乐器,拓宽音乐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腰鼓演奏技巧的掌握与运用;2. 腰鼓音乐的节奏感与协调性培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4. 作业设计中的练习与反馈。
一、腰鼓演奏技巧的掌握与运用1. 教师在示范腰鼓演奏时,要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点,如鼓槌的握法、击鼓的力度、节奏的稳定性等;2. 学生跟随学习时,教师要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3. 分组练习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以提高演奏技巧;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一幼儿打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学习打腰鼓,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3.通过打腰鼓的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打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
1.让幼儿掌握打腰鼓的基本技巧。
2.让幼儿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来打腰鼓。
四、教学准备。
1.腰鼓。
2.音乐。
3.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为了让幼儿对打腰鼓的活动产生兴趣,可以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习打腰鼓的基本动作。
首先,老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打腰鼓的基本动作,包括持鼓棒的姿势、敲击腰鼓的力度和频率等。
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模仿这些动作,逐步掌握打腰鼓的技巧。
3. 练习节奏。
掌握了打腰鼓的基本动作后,老师可以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敲击腰鼓,练习掌握不同的节奏。
4. 分组演练。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用腰鼓伴奏自编自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加深对音乐活动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打腰鼓的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打腰鼓的基本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同时,通过分组演练的形式,也锻炼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音乐元素,设计更多的音乐活动,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腰鼓教案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课时了解腰鼓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腰鼓的传统,初步认识中国地图,知道腰鼓发展的几个地区。
2、会读与腰鼓有关的词语,选择感兴趣的写一写。
教学重点:认图,识字教学准备:相关录像资料、词语卡片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了解腰鼓(1)欣赏录像片段(2)腰鼓是一种喜气洋洋的娱乐表演项目,又是一项趣味十足的健身活动。
它节奏欢快,鼓声清脆动听,敲打起来立刻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欢乐感觉!“打腰鼓”兴于陕北安塞县一带。
古时边关守军,腰系腰鼓,用以击鼓报警、助威、求援、和庆贺胜利之用。
腰鼓队伍庞大,动作整齐、豪迈、遒劲、剽悍,鼓声震天,十分壮观。
2.观察图片,学习词语(1)出示中国地图。
你们看中国的地图像什么形状出示词语:中国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
出示腰鼓观察图(2)腰鼓是红色的,充满着热情和喜庆的感觉!(3)腰鼓属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34厘米,两面蒙皮。
(4)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出示词语:击打示范动作读一读3.熟悉基本鼓点:(1)教授系腰鼓的方法。
(2)教授基本鼓点:腰鼓很好打,只要熟练了,不管你走,跑,还是跳,乃至你翻跟斗都没问题,因为腰鼓的鼓点是不变的,节奏欢快,永远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出示:╳ 0╳ 0╳ ╳ 0╳ 0 跟老师读鼓点。
4、游戏巩固:(1)师出示词语卡片,出示图,做动作,生读对应的词: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2)练习后,抢答。
(3)尝试读句子:腰鼓红色,圆筒形,击打时,节奏欢快,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5、总结升华:伴随着“咚—叉—”声,鼓槌挥舞,彩绸翻飞,腰鼓这样的民间技艺,既振奋精神,又磨练意志,人借鼓势,鼓借人威,它打出了咱们中国人的气魄与活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将其作为娱乐健身活动。
如今不少地区腰鼓表演不仅阵容强大,而且演技高超,成为群众文化艺术的一大亮点第二课时学习腰鼓基本打法教学目标:1. 学习腰鼓的左右手打法。
2. 学习腰鼓基本鼓点与基础打法。
教学重点:腰鼓基本鼓点与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一、鼓手的预备动作腰鼓带斜挂在右肩上,腰鼓系在左腰间,鼓手丁字步站好,抬头挺胸,面带微笑。
左手指如拿毛笔的手势一样拿着鼓锤轻压在右鼓面,手心向下,鼓锤头向前,锤缨在身体方向:右手也如拿毛笔一样拿着鼓锤,右手臂顺右腿自然下垂,手心向腿,锤头向前。
预备起势时右手抬起高举过头,锤头朝下同自己眉毛齐,左手从鼓上向前伸出,锤缨向前,手心朝上,锤头与鼓面平行。
二、基本握槌方法三、基本打法1. 单手练习:学习右手基本打法:上打,下打。
学习左手基本打法:内打,外打。
2. 双手练习:学习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掌握基本鼓点╳0╳03. 手腕练习:分四个方位摇动手腕,要领:放松、干脆,鼓槌能击打到鼓面中心。
4. 练习与巩固: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5. 展示表扬:表扬基础鼓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并请他们展示给大家。
腰鼓的基本鼓谱腰鼓的基本鼓点和动作都是2/4拍节●=咚是右手敲击鼓面时发出的声音×=叭是左手敲击鼓面时发出的声音四、分组练习五、总结评价第三课时学习腰鼓九鼓点打法教学目标:1. 复习准备姿态和背鼓、握鼓槌的方法。
2. 复习腰鼓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3、学习九鼓点的打法。
教学重点:腰鼓行进的基本鼓点与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鼓的背法和站姿2、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3、温习基本鼓点╳0╳0二、学习完整九鼓点:╳0╳0╳╳0╳01、师示范2、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3、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三、展示表扬:表扬鼓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并请他们展示给大家。
四、总结评价第四课时学习腰鼓九鼓点打法练习教学目标:1.复习准备姿态和背鼓、握鼓槌的方法。
2. 复习腰鼓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3、复习九鼓点的打法。
教学重点:腰鼓九鼓点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鼓的背法和站姿2、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3、温习基本鼓点╳0╳0╳╳0╳01)师示范2)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3)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第五课时学习腰鼓行进打法教学目标:1.复习腰鼓左、右手交叉九鼓点基本打法。
2.学习腰鼓原地踏步时的基础节奏打法。
教学重点:腰鼓行进的基本鼓点与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复习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2、温习基本鼓点:╳0╳0╳╳0╳0二、学习行进鼓点:1先练习双脚动作:左脚起步,统一步伐。
2、配合双手动作,加入基本鼓点。
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3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三、展示表扬:表扬鼓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并请他们展示给大家。
四、总结评价第六课时腰鼓行进打法练习教学目标:1.复习腰鼓左、右手交叉九鼓点基本打法。
2复习腰鼓原地踏步时的基础节奏打法。
教学重点:腰鼓行进的基本鼓点与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二、复习巩固:1、复习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2、温习基本鼓点:╳0╳0╳╳0╳03复习行进鼓点:1)先练习双脚动作:左脚起步,统一步伐。
2)配合双手动作,加入基本鼓点。
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3)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四、总结评价五、师演示下节课内容。
第七课时学习收鼓点打法教学目标:1.复习腰鼓原地踏步时九鼓点基本打法。
2.学习收鼓点打法。
教学重点:收鼓点与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三、复习巩固:1、复习左、右手交叉基本打法。
2、温习基本行进鼓点:╳0╳0╳╳0╳0二、学习鼓点:1、师示范:在原地击打九点之后,加上一次左右手同时击打,左脚踢收。
2、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3、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三、展示表扬:表扬鼓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并请他们展示给大家。
四、总结评价*技术资料:路鼓和小收点路鼓鼓点●× ●×∣●●× ●×∣钗声⊕ ⊕ ⊕每小节是二拍,一拍一动。
第一小节第一拍●×则跨左脚,左脚跨出时要抬起,膝弯90度。
第二拍●×上右腿,上右腿时右脚跟稍偏左,象农民在稻田里踏水插秧一样前进。
手的动作时第一拍时,右手在头顶翻手向下打右面鼓面(见图3-1),右手打完咚后手臂下落向后伸直,离腿45度,左手也由预备动作变成击鼓动作,左手由外向怀中来打右鼓面,左手打的是叭,左手击完鼓后,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头(见图3-2)。
第二拍时,右手打咚(如图3-1),右手是由下向上抬起打右鼓面,击完鼓后右手迅速上举并翻手到头顶,锤头朝下与自己眉毛齐,锤缨在上;左手从右胸前翻手(手心向上)向外伸打右鼓面,打的是叭(如图3-2),打完后手向前伸,锤头还是朝着鼓,第二小节第一拍●●×时,跨左脚,右手鼓锤绕头下来击鼓两下手臂同样下落后伸,左手从外向内翻手击鼓,击完鼓后还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上。
第二拍●×时,右手又上抬击鼓后翻手击鼓后并向前伸还是锤头指向鼓。
如此按节拍循环前进。
第八课时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一)教学目标:1.学习腰鼓结束打法。
2.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一:左右弓剪教学重点:1.腰鼓结束的基本鼓点2.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一:左右弓剪步的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温习腰鼓行进基本搭法2.学习结束鼓点:先跟读结束鼓点:╳0╳╳0╳0复习原地不动的双手基础鼓点+结束鼓点复习原地踏步的行进基础鼓点+结束鼓点3.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一:左右弓剪步的基础打法先练习双脚动作:左右弓剪步。
配合双手动作,加入基本鼓点。
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4. 展示表扬:表扬鼓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并请他们展示给大家。
第七课时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二)教学目标: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二:转圈教学重点: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二:转圈的基础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复习原地不动的双手基础鼓点+结束鼓点复习原地踏步的行进基础鼓点+结束鼓点复习花样打法之一左右弓剪的基础鼓点+结束鼓点2.学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二:转圈的基础打法教师先示范腰鼓花样打法之二:转圈的基础打法。
配合双手动作,加入基本鼓点。
集体练习与个人练习相结合。
自我练习,教师逐个辅导纠正。
3. 展示表扬:表扬鼓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并请他们展示给大家。
第六课时腰鼓汇报与展示教学目标:学习腰鼓课程的展示汇报。
教学重点:展示所学的中国传统腰鼓的所有基本打法教学准备:每人一腰鼓,两鼓棰。
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复习原地不动的双手基础鼓点+结束鼓点复习原地踏步的行进基础鼓点+结束鼓点复习花样打法之一左右弓剪的基础鼓点+结束鼓点复习腰鼓花样打法之二:转圈的基础打法+结束鼓点2.展示汇报所学的中国传统腰鼓的所有基本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