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整理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30
《整理和复习》教案《整理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整理和复习》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2、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二、仔细观察,探究新发现1、揭题,明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仔细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新发现?3、小组交流4、汇报并板书: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一样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和一个一个大起来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和一样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6、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四、巩固练习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课后录:学生的发现真的蛮多的,如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一列一列的小起来......有了这些发现,我顺势让学生试着背出来,主要是想让那些平时做作业比较慢的学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却成为本课的难题,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了没多久的时间。
我想背诵还是太难了,有点出课标,且浪费时间。
小数加减法复习课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快速抢答:2.1+0.2= 0.3+0.7=3.6+1.6=7.5-0.5= 3.7-0.9= 2.13-0.02=3.51+0.2= 102+0.3= 1.12-1.02=4.5-0.01= 0.3+0.25= 1.78-0.5=3.5+5.24=(最后三题强调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随意出这些类型的题,大家齐做)二、基本练习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生2: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元?师:谁能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生:22.5+18.1 = 40.6(元)23.4 -9.5 =13.9(元)三、专项练习同学们,你们都能熟练地计算,下面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能帮我计算吗?出示:1、12.4+7.6=师:它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生:20.0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4+6得10,对着这一位写0,向前一位进1,2+7得9再加上进上去的1得10,对着这一位写0,向前一位进1,再1+1得2,对着这一位下面写2,最后把和里的小数点点上,结果就是20.0。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师:为什么?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师:你说得太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我把式子变成这样你会吗?出示12.44+7.6=(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师:好,再来两道题。
出示:8.3+12.7= 12.1+6.9=学生做完后集体讲评。
小结:像这样的题,小数点的后面有0,可以把0省略写成整数,这样,它的大小不会改变的。
2、5-1.3师: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师:5的小数点在哪里?5有没有小数点?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你为什么在5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和0呢?简便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5.68+6.3+12.32+0.8 5.2+5.32-1.233.5-15.3-3.5 9.8+3.25+0.2+0.7514.73-2.3-1.1-0.7 4.8-1.6+1.2-0.440.75-1.99 3.48+10.01四、变式练习:(一)火眼金睛辨对错,并且改正。
小数加减法整理与复习知识梳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可以先在位数较少的小数末尾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再计算;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去掉。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重点题型一、用竖式计算并验算7.9+19.27=95.03-26.34=8.56+11.44=二、用小数计算7元4角5分+2元零8分5m46cm+7m8cm3吨3千克-760千克三、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34-(10.32-3.45)7.32-1.92+12.6835.14-12.49-7.5160.12-32.07-5.344.62+19.96+35.38+0.04100-72.45+22.45四、先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脱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1.明明买了两本书,价格分别是18.50元和22.45元。
她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2.工人叔叔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68.34千米,比没修的少172.66千米,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千米?3.某商店举行“6.18”促销活动,钢笔买5支送1支。
一支9.46元,王老师要买12支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4.一桶油连桶重58.1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32.5千克。
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5.把一根长5米的竹竿垂直放入水池中,竹竿入泥部分是0.34米,露出水面1.25米,水池中的水深多少米?6.小马虎在做一道小数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7写成了1,减数十分位上的5写成了3,最后所得的差是15.24。
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7.把一段长40.5米的绳子剪成三段,第一、二段共长27.6米,第二、三段共长25.4米。
第二段长多少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小数加减法(易错题)1、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6.59中的5在()位上,表示5个();9在()位上,表示9个();6在()位上,表示6个()。
()个十分之一是0.5,()个百分之一是0.16。
2、30.030化简后是();把1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3、25—2.55= 0.86—0.6= 1—0.1×0.1=4、52厘米=()米6千克20克=()千克35克=()千克150克=()千克4米5厘米=()米306平方分米=()平方米1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5平方米=()公顷0.1分米=()米52厘米=()米 5.06吨=()吨()千克 3.05吨=()吨()千克5、8厘米就是()米(分数),就是()米(小数)。
53克就是()千克(分数),就是()千克(小数)6、判断A去掉3.060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大小不变。
()B 笑笑的身高是11.4米。
()C 6.8里面有6个一合8个0.1。
()D 149厘米比1.5米高。
()E 小数都比1小()F。
0.23里有23个0.1 ( )G.因为0.80和0.8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
()7、小数点左边第二位上的2要比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2多()。
8、一箱苹果连箱是质量是51.5千克,倒出一半后,连箱的质量是26.5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9、一桶油连桶的质量是31.6千克,卖出一半后,连桶的质量是16.2千克。
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0、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11、妈妈用一根长16.02米的钢丝做晾衣架,第一次用去5.8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去1.29米,还剩下多少米?12、王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5分,其中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是94.5 分,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13、莉莉与爸爸、妈妈去公园,往返车费多少元?单程票价:成人5.8元儿童半价14、小红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往返车费要多少?单程票价每人24.5元儿童半价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认识图形(易错题)1、在三角形,至少有()锐角,最多有()个钝角或()个直角。
整理与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整理与复习课。
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负数的认识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负数的认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运用。
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负数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比较价格等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思考。
2. 知识梳理: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负数的认识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知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解答,并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要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巩固。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基本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基本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复习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总结要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反思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探素的问题。
本小节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相对于其它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总的来说,着眼堂课,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这堂课的一个特点是,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通过为跳水运动员计算成绩,练习小数加减法:通过为小红出门旅游买票等复习了小数乘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练习的兴趣特别高,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一个特点是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
我认为,今后开展复习课的教学特别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注知识点的梳理和呈现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表格法、网络法和列举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让同学们互相学习。
可放手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灵活把握复习课的上课节奏问题。
注意有地方要放手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有的地方节奏要快一些。
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可以点到为止,不须为一些很容易的问题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应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听懂,而不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
更应着眼于学生整体,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1、日记:5月21日,晴。
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知识点总结一、小数的加法运算知识点小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小数进行相加的过程。
在进行小数的加法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对齐小数点:在进行小数的加法运算时,首先需要将参与运算的小数进行小数点对齐。
即使小数位数不同,也要通过补0的方式将小数点对齐,使每个位上的数字能够相互对应。
2. 从右向左逐位相加:对齐小数点后,从小数点的右侧开始逐位相加。
从个位开始,将对应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9,则进位到前一位。
(注意:如果没有进位,也需要在结果中补0)3. 小数点位置:加法运算结果的小数点位置与参与运算的小数中小数位数最多的那个小数点位置相同。
4. 结果的进位:在小数的加法运算中,如果最高位(小数点左侧)相加的结果大于9,则需要向前进位,即在结果的整数部分上进位1。
二、小数的减法运算知识点小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对两个小数进行相减的过程。
在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对齐小数点:在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时,同样需要将参与运算的小数进行小数点对齐,确保对应位上的数字相互对应。
2. 从右向左逐位相减:对齐小数点后,从小数点的右侧开始逐位相减。
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借位的规则是,在被减数的前一位上减1,然后当前位加上10。
3. 小数点位置:减法运算结果的小数点位置与被减数中小数位数最多的那个小数点位置相同,即与被减数保持一致。
4. 结果的借位:在小数的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减去减数的对应位小于0,则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三、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表达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运算:1. 先计算加法:首先计算表达式中的所有加法运算,遵循小数的加法运算步骤计算。
2. 再计算减法:在得到加法的结果后,再计算表达式中的减法运算,按照小数的减法运算步骤计算。
3. 注意运算符优先级: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
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完成课本P51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习1、完成课本P51第9题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练习八的思考题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
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六、布置作业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三、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全课小结。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1)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3)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北师大版教案:整理与复习(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以及几何图形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几何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分数和小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计算方法2. 乘除法计算方法3.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4. 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七、作业设计(1)1/2 + 1/3 =(2)2/5 1/5 =(3)0.6 0.3 =(4)0.75 + 0.25 =(1)三角形(2)正方形(3)圆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巩固了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探索更多的几何图形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重点关注了教材中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这些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我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