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消化率测定
- 格式:pptx
- 大小:293.78 KB
- 文档页数:16
养殖技术中的饲料消化率评估方法引言:饲料消化率是评估养殖动物对饲料中的养分吸收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准确评估饲料消化率对于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在养殖技术中,饲料消化率的评估方法有多种,下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一、代谢试验法代谢试验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的方法。
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和尿液,以及测定摄入的饲料量,可以计算出饲料中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
代谢试验法的优点是直接、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情况。
但是,该方法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且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捕食消化能试验法捕食消化能试验法是通过测定动物排泄物中能量的代谢率来评估饲料消化率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相对简便、节省时间,且不需要对动物进行干预。
通过测定饲料中能量含量及动物排泄物中的代谢能量,可以计算出动物对饲料能量的消化率。
然而,捕食消化能试验法对饲料中非能量养分的评估相对较弱,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三、营养素标记法营养素标记法是通过标记饲料中的特定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来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标记物在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浓度变化来估算饲料的消化率。
这种方法具有非侵入性,能够实时监测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特定营养物质的评估,对于其他养分的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体外消化试验法体外消化试验法是通过模拟动物消化系统,测定饲料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来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该方法主要通过采集饲料和消化液,模拟动物的消化过程,评估不同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体外消化试验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能够较准确地评估饲料的消化率。
然而,该方法存在模拟动物消化系统的不精确性,对于饲料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结论:饲料消化率是评估养殖动物对饲料中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准确评估饲料消化率对于改善养殖管理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几种蛋白原料的体外消化率的测定方法的比拟摘要:试验分别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肉食性鱼类〔如鲈鱼〕消化道粗酶提取液消化法和草食性鱼类〔如草鱼〕消化道粗酶提取液消化法测定了酪蛋白、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籽粕、酵母粉和玉米蛋白粉等7种蛋白质原料的体外消化率。
3种测定方法中,鱼粉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菜籽粕、酵母粉和玉米蛋白粉用两步法和草鱼消化酶法测定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棉籽粕消化率用两步法测定值高于用消化酶法的测定值,差异极显著〔P<0.01〕;豆粕、菜籽粕、酵母粉和玉米蛋白粉的消化率用两步法比用鲈鱼消化酶测定的值高,差异极显著〔P<0.01〕;草鱼消化酶法和鲈鱼消化酶法对酪蛋白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豆粕、菜籽粕、棉籽粕、酵母粉和玉米蛋白粉草鱼消化酶法测定值高于鲈鱼消化酶法的测定值,差异极显著〔P<0.01〕。
结果说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消化法在测定鱼粉蛋白质消化率时可替代鱼类消化液粗酶消化法,对其它蛋白质原料使用该方法应慎重。
关键词:蛋白质饲料;体外消化率;测定方法消化率是动物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的局部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饲料消化率主要有两种方法:体外法和体法。
体法测定的消化率能够比拟真实的反映鱼类对饲料的消化情况。
但体法测定方法复杂、时间长、费用高,而且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高,季节、温度、光照等都会影响消化率测定值。
体外消化法是利用精制的消化酶或研究对象的消化道酶提取液在试管进展的消化试验,其测定值可近似反映鱼对饲料的消化率。
此法能快速测定原料的相对利用率,为营养师制作配方提供参考[1]。
然而,体外消化法无法反映体消化的真实情况。
Boisen和Eggum〔1991〕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中利用标准过滤装置测得饲料蛋白质消化率与鼠和猪的真消化率十分接近,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测得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经源氮校正与回肠末端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高度相关。
标准消化率标准消化率是指指标消化或排泄一定物质的速度和效率。
它通常应用于食品、药物等领域,用于评估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
标准消化率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人体内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进而用于研究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药效以及副作用等。
标准消化率的测定通常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人体试验。
在动物实验中,常用小白鼠、大鼠、家兔等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给予一定剂量的物质后,收集相应的血样、尿液、粪便等样本,通过测定样本中物质的浓度,计算出物质的吸收和排泄速度。
而人体试验主要通过给予被试者一定剂量的物质,再通过采集其尿液或粪便样本,计算出物质的消化和排泄速度。
标准消化率的测定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食品的消化率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一般来说,消化率越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越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确保人体的营养供给;而消化率较低的食物,在人体内可能无法完全被吸收,造成部分营养物质的浪费。
因此,通过测定食物的消化率,可以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指导人们合理选择食物,保障身体健康。
除了食品领域,标准消化率的测定也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药物的消化率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以确定剂量和给药方式;同时,消化率还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即药物在人体内的利用程度。
了解药物的消化率和生物利用度可以帮助药物研发者优化药物配方,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标准消化率的测定还可用于评估其他物质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例如,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环境毒素等,了解其消化率可以帮助判断其在人体内的积累情况,从而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综上所述,标准消化率的测定在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可以评估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药效等指标,为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标准消化率的测定还可用于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估其他物质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牛的消化生理特点;2. 探究牛对不同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3. 分析牛瘤胃微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牛1头;2. 实验饲料: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3. 实验仪器:胃管、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胃液、纤维素酶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牛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组,每组3头牛。
2. 饲喂实验:A组喂青饲料,B组喂粗饲料,C组喂精饲料,D组喂混合饲料(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3. 收集胃液:在饲喂前后,分别收集各组的胃液,测定胃液pH值、酶活性等指标。
4. 瘤胃微生物分析:收集各组的瘤胃内容物,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5. 消化吸收实验:收集各组的粪便,测定粪便中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等含量,计算消化率。
四、实验结果1. 胃液指标:各组胃液pH值、酶活性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
2. 瘤胃微生物分析:A组瘤胃微生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多,以纤维分解菌为主;B组瘤胃微生物种类较少,数量较少,以乳酸菌为主;C组瘤胃微生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多,以蛋白酶、脂肪酶为主;D组瘤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介于A、B、C组之间。
3. 消化吸收实验:A组粗纤维消化率为30%,粗蛋白消化率为40%,粗脂肪消化率为50%;B组粗纤维消化率为20%,粗蛋白消化率为30%,粗脂肪消化率为40%;C组粗纤维消化率为40%,粗蛋白消化率为50%,粗脂肪消化率为60%;D组粗纤维消化率为35%,粗蛋白消化率为45%,粗脂肪消化率为55%。
五、实验结论1.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牛为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室,其中瘤胃和网胃容积最大,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能消化粗纤维,为牛提供大部分能量需求。
2. 牛对不同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依次降低,混合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介于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之间。
消化率测定方法
消化率的测定呀,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体外法。
这就像是在实验室里给食物和消化液来一场模拟的消化之旅。
把食物和模拟的消化液放在一起,就像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消化战场。
比如说,我们可以模拟胃里的酸性环境,还有小肠里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然后观察食物在这个模拟环境里被分解的程度,通过一些仪器来检测剩下的物质,就能大概算出消化率啦。
这种方法的好处呢,就是不需要用到小动物或者人来做实验,比较方便快捷,就像走了个捷径似的。
还有体内法呢。
体内法就比较直接啦,是在动物或者人身上直接进行测定的。
如果是用动物做实验的话,会给动物喂特定的食物,然后收集它们的粪便。
你想啊,动物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被消化的就会拉出来,通过比较吃进去的和拉出来的食物的营养成分,就能算出消化率了。
不过这个过程可需要特别细心哦,要准确地记录动物吃的量,还要保证收集粪便的完整性,可不能有遗漏呢。
要是在人身上测定,也是类似的道理,不过操作起来会更复杂一些,毕竟人可不像小动物那么听话呀。
另外,还有一种叫指示剂法的。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食物加了个小标签。
在食物里加入一种特殊的指示剂,这种指示剂不会被消化吸收,但是会跟着食物一起在消化道里旅行。
然后通过检测粪便或者其他排泄物里指示剂的含量,再结合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就能算出消化率了。
这就好比我们跟着这个小标签,看看食物在身体里到底经历了什么,哪些被消化了,哪些被剩下了。
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它们就像不同的小侦探,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消化秘密呢。
水产动物表观消化率测定方法
水产动物表观消化率测定方法是一种研究定量评价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和吸收能力的评价
技术。
它的优点包括准确性高、简单易行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质和饲料效果的测定。
一般来说,水产动物表观消化率的测定分两步进行:(1)给实验动物进行饲喂,并记录
饲喂量;(2)取试验鱼清洗乾净,然后利用重质平衡法测量鱼体质量及内物质量。
针对水产动物消化率测定,一般采用经典的“组间法”,该方法需要设立多组实验,将每组
实验动物编号,然后饲给实验动物同一种饲料,记录饲喂量和出粪量,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3-4天)取鱼清洗干净,用干重计测量出鱼体干重,然后计算当前测量体毛的质量,
最后得到该实验鱼群的消化率。
另外,对于新品种,或者对比新饲料配方测定表观消化率,采用经典“加倍步梯法”,此方
法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不仅测定水产动物的表观消化率,而且还可以确定饲料的表观消化率,从而实现健康的食物配给。
总之,水产动物表观消化率测定方法集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和吸收能力的方法,在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标准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粪方法比较:由于动物生理特点,实验目的,实验条件不同,所以猪、禽、牛收粪方法各有特点。
猪:1.使用粪袋收粪在猪屁股后挂上收粪袋,贮存肛门排出的粪。
谯老师改进了这一方法,使用了服装上的“粘扣”,减少了每次取袋时对猪的刺激。
但是此法只适于公畜,因为母畜粪尿不易分离。
2.使用消化代谢笼收粪用消化代谢笼,将猪固定在笼中,使粪便落于接粪网上,接粪网下是接尿盘,可接同时用于消化和代谢实验。
但是由于代谢笼中漏缝地板空缝大小不易控制,太小粪不易掉落,被猪践踏,太大,猪易踩入缝中,损伤肢蹄,所以现在采用粪袋收粪。
3. 回肠末端瘘管收粪法此法用于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用外科手术在回肠末端安装瘘管收集食糜,以减少大肠、盲肠中微生物对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
禽:1.使用粪盘收粪将粪盘置于鸡笼下,收集鸡粪。
收集的粪要去除饲料、羽毛、皮屑。
连续收集3天,每天收集的粪为了减少氨分解,要24h收集一次,置于冰箱。
之后将所收集的粪混合,烘干,回潮后备用。
2.强饲法中使用瓶子收粪由于种公鸡抗逆性,适应性强,一般采用种公鸡。
去除鸡泄殖腔后的鸡毛,将质地坚硬的瓶盖缝在泄殖腔后,收集时套上瓶子。
注意粪满更换瓶子。
牛:全收粪法:1.直接直肠采粪根据采食量和排粪规律,直接用手从牛的直肠中采粪2.铺上塑料布收集法在地上铺上一层塑料布,收集牛拉出的粪便。
内源指示剂和外源指示剂的优缺点优点:相对于全粪收法,减少了每日收集和记录采食量和排粪量的麻烦,同时,当粪便量大,全部收集困难时,采用指示剂法更据优越性。
而内源指示剂较外源指示剂也有这样的优点:无需添加外源指示物质,更加简化了实验过程和步骤,节约实验成本。
缺点:1.外源指示剂回收不全,也不可能不完全吸收,很难有理想的外源指示剂。
2.内源指示剂使用的多为盐酸不溶灰分,由于,粪便易被灰土等杂质污染,所以准确率下降。
3,测定消化率。
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一、引言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技术是畜牧养殖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动物的饲料摄入、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畜牧业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动物营养和饲料实验技术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二、动物营养实验技术1. 饲料成分分析饲料成分分析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成分的含量,可以确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常用的方法有干物质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和粗纤维测定等。
2. 饲料消化率测定饲料消化率是评价饲料对动物的营养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粪便收集法和氨氮测定法。
粪便收集法通过收集动物排泄物中的粪便,测定其中的干物质和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氨氮测定法则是基于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与饲料中的氨氮的关系,通过测定粪便中的氨氮含量,计算出饲料的消化率。
3. 营养需求测定动物的营养需求是指为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
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营养限制试验、营养补充试验和营养平衡试验等。
三、饲料实验技术1. 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设计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特点,合理选择和配比饲料原料,制定出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配方。
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规划法、试验法和模型预测法等。
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物质。
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作用机制,可以为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生长试验、生理指标测定和代谢试验等。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是将饲料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的技术。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可以为饲料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动物性饲料体外蛋白质消化率测定——胃蛋白酶法1 范围该方法仅适用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骨粉、酵母粉、血粉等体外消化率测定。
该方法不适用于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如豆粕、菜籽粕、棉籽粕及其他杂粕)或配合饲料,因为它们中存在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纤维性物质及淀粉等会干扰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
2方法原理脱过脂的试样,用温热的胃蛋白酶溶液,在恒温、持续不断的搅拌下消化16小时,离心分离不溶性残渣,洗涤,干燥,测定残渣的粗蛋白量。
同时测定空白和未酶解试样的粗蛋白含量。
3试剂2g/L胃蛋白酶溶液2g/L胃蛋白酶溶液的配制①移取6.1ml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②将上述稀盐酸加热升温至42~45℃,取下,然后加入2g活性为1:10000生化级胃蛋白酶,轻轻地搅动,使其溶解。
注意:我们使用的为生化级胃蛋白酶1:10000(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注意事项①所用的胃蛋白酶必须为生化级,如果有条件的,最好对其活性进行实测。
如果其活性为1:3000或其他规格,应按照活性比例,相应增加或减少酶的用量,使胃蛋白酶溶液中酶的活性为20IU/ml。
因为胃蛋白酶溶液中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消化率的高低。
如果与标准偏离,测定结果将无可比性,失去参考价值。
②溶液一定要现用现配,避免配制时过热,注意勿在加热板或电炉上直接加热胃蛋白酶溶液,否则会使沉于烧杯底部的酶直接局部过热而失活。
乙醚定氮试剂:按GB/T6432中试剂及配制方法规定。
4仪器、设备恒温式平转摇床:温控范围20~50℃,转速可调(15~300r/min)。
实验用样品粉碎机。
索氏提取器、设备:按GB/T6344中仪器、设备规定。
定氮仪器、设备:GB/T6432中仪器、设备规定。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5试样制备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200g,然后粉碎至全部过40目筛,混匀装于密封容器,保存备用。
6测定步骤6.1 脱脂称取1~2g试样用乙醚(3.2)脱脂(含脂肪小于1%可不脱脂,含脂肪大于1%~10%建议脱脂,含脂肪大于10%则必须脱脂)。
添加什么酶对动物消化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一、引言消化酶是动物体内参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关键因素,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动物自身分泌酶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添加不同酶对动物消化率的影响,为饲料酶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本实验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某动物(如:肉鸡、猪等)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单一酶组、添加复合酶组、添加高剂量酶组。
2.饲料配方及酶的添加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需求,设计标准饲料配方。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酶制剂,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3.饲养管理实验动物采用笼养方式,按照常规饲养管理进行,确保动物健康生长。
每日喂食两次,保证充足饮水,记录饲料摄入量。
4.消化率测定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通过比较动物摄入饲料与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计算消化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酶添加组间的消化率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一酶添加组、复合酶添加组和高剂量酶添加组的消化率均有显著提高。
其中,复合酶添加组对动物消化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2.各类酶对动物消化率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对动物消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这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3.酶添加量与消化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酶添加量与动物消化率呈正相关。
然而,当酶添加量继续增加时,消化率的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动物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酶添加量。
四、讨论1.酶添加对动物消化率的实际意义添加消化酶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此外,消化酶的添加还可以改善动物肠道环境,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发病风险。
2.酶种类与添加量的优化选择根据实验结果,复合酶添加组对动物消化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