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_修改病句
- 格式:ppt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23
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用词不妥1、褒义词贬用或者贬义词褒用。
比如:张敏同学说的话很对,我们都附和她。
句中,“附和”多用于贬义,是属于贬义褒用了,显得感情色彩不相符,应把“附和”改为“赞同”2、用表示整体的词来说个体比如:我家总共有五个人口。
句中的“人口”是表示整体的词,“五个”是表示个体的。
所以,应把“人口”改为“人”。
3、词语跟所说明的对象不相称。
比如:李老师很爱戴学生。
群众对领导,年轻人对年老的(长辈)用“爱戴”。
句中“爱戴”应该改为“爱护”。
搭配不当在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确定性的关系,即形成了一种搭配习惯。
如果在使用时,违反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1、主谓搭配不当如:老师布置我做的作业,已经在星期五实行了。
句中“作业”是主语,“实行”是谓语,可以说这个措施实行了,不能说作业实行了,应该把“实行”改为“完成”。
2、动宾搭配不当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第一句话中的“继承”可以和革命事业搭配,“发扬”也不能和“革命事业”搭配。
可以删去“和发扬”三个字,也可以删去“继承和”三个字,但要把“事业”改为“精神”。
3、附加成分与中心词语搭配不当如:春天的长安是美丽的季节。
中心词是“春天”应该说:“春天是季节”,不能说“长安是季节”,主要成分与附加成分之间搭配不当。
这句话应改为“长安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4、中心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前、后附加成分搭配不当如:王老师讲完故事后,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错用关联词,会造成关联词语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例句就是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
正确的关联词语的应该用“虽然……但是……”语序颠倒句子中的词语的位置排得不对,结果产生了语法上的错误,引起意义上的混乱。
如: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对外汉语现代汉语之词语搭配改错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每题1分,共2分)(1)这是一件忽然事件,大家都没没有预料到。
(1)“忽然”换成“突然”。
“忽然”是副词,不能作定语修饰“事件”。
(2)我对这个活动很有乐趣。
(2)“乐趣”换成“兴趣”。
“有乐趣”的主语一般是事情,不能是人。
(1)你这小子真了不得,短短的几年时光就把厂子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成绩真的是很显著呀!(1)“显著”换成“明显”。
原句用的是口语体,所以不能用书面体的“显著”,而要用口语体的“明显”。
(2)他的生活很充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2)“充满”改成“充实”。
“充满”是动词,不能受副词“很”修饰。
(1)根据所收集的各方面证据,我们臆测这起案件不属于自杀。
(1)“臆测”改成“推测”。
“臆测”是纯粹无根据的主观看法,跟句子中“根据所收集的各方面证据”语义上矛盾,所以应该改成表示有根据预测的“推测”。
(2)他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很友好同学,是一个品行很好的孩子。
(2)“友好同学”改成“对同学很友好”。
“友好”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1)我现在没有时间,有事后来再说吧。
(1)改成:我现在没有时间,有事以后再说吧。
理由:分别解释:后来以后(略)(2)他坚持以为自己的论证是严密的。
(2)改成: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论证是严密的。
理由:分别解释:以为认为(略)(1)他约不肯回来,你不用等了。
(1)将“约”改为“大约”。
“约”不能用于否定句。
(2)跟小明比,小红益发聪明。
(2)“益发”改为“更加”,“益发”一般用于同一事物的历时比较,不用于多项事物之间的比较。
(1)这样做,难道何必吗?(1)“何必”改为“不必”,“何必”本身已经表示反问语气,不能再跟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搭配。
(2)她确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你得把她派到更重要的岗位。
(2)该句是偏口语色彩,不能用书面语体色彩的“确”,可将“确”改为口语色彩的“确实”。
(1)他那腿病已经完全治好了,现在会走路了。
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不要随意添加原句以外的其它内容和文字。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l)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或多余;(3)结构混乱;(4)语序不当;(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一、搭配不当(一)主谓搭配不当例1、事实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解析:“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是一并列短语,其中“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
例2.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解析:“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不会在人的“指挥”下工作,应将“指挥”改为“操纵”。
例3、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例4、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解析:主语是“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谓语是“感染”。
“思路”是不好“感染”的,主谓搭配不当。
例5.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例6.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解析:“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
可将“精神”改为“形象”方法总结:多个并列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时,常常会和谓语、宾语不搭配。
2、主宾搭配不当例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解析:例1将“国家”改为“行业”。
例2、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解析:例2 “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例3、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解析:“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1、C解析:A.“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
多指人的死亡。
含贬义B.“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C.“高山仰止”意为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其中的“止” 是助词,无义;“仰止” 即仰望、向往。
而人们又很容易将“止”当作停止来理解。
D.“不三不四” :原指不象样子,今指人不正派。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2、D解析:A.“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是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而不是说眼中没有整体、全局。
B.“进退维谷”: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串通作弊。
D.“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美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C解析:A.“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B.“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C.“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
原指双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也指双方在法院打官司。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添加了这一意思。
D.“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4、D解析:A.“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使用对象错误。
B.“信笔涂鸦”是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C.“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
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D.“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5、D解析:A.“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这里明显颠倒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显得不够准确。
修改病句大全修改病句大全修改病句大全(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此刻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推荐,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能够改为"认真"、"慎重"等)4、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应将"国家"改为"行为)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修改病句大全(二):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见的状况有: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就应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类型及方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包括:
1.主谓不一致:
病句:她们开心地跑到了操场上,踢足球。
修改方法:将谓语动词改为复数形式,变为:她们开心地跑到了操场上,踢足球。
2.名词性误用:
病句: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故事很有滚。
修改方法:将形容词“滚”改为名词“趣”,变为: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故事很有趣。
3.词语重复:
病句:这只小猫特别可爱,它的毛毛很柔软。
修改方法:删除其中一个重复的词语,变为:这只小猫特别可爱,毛毛很柔软。
4.句子成分缺失:
病句:小明喜欢的事,是打篮球。
修改方法:补充缺失的主语,变为:小明喜欢的事情是打篮球。
5.成分错误搭配:
病句:我今天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
修改方法:将形容词“很大”的位置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变为:我今天买了一个苹果,很大。
6.句子结构混乱:
病句:我去了书店买一本英语书。
修改方法:调整句子结构使其更加清晰,变为:我去书店买了一本英语书。
7.字词错误:
病句:他们快乐地跳着绣球。
修改方法:将错误的字词改为正确的形式,变为:他们快乐地跳着皮球。
8.标点符号错误:
病句:他进了门,然后就紧关上了。
修改方法:将错误的标点符号改为正确的形式,变为:他进了门,然后就紧紧关上了。
修改病句+说明原因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
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改为“停止”。
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改为“发扬”,改为“克服”,改为“争取”。
动宾搭配不当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改为“迈着矫健的步伐”,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改为“尖锐”。
“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改为“充足”。
与“供应”搭配不当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改为“狡猾”,感情色彩不当,机警是褒义词,不能来描写敌人⑧每个革命者都无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
改为“希望”。
“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只能用于对别人,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改为“边境”,边疆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改为“不分场合”,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⑪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
⑫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境线上巡视着。
改“巡逻”,“巡视”指各处视察,“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⑬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
修改病句类型及例句1、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句:“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句:“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3、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句:“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应去掉“光”字。
4、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句:“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5、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句:“《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6、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句:“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
”——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7、词序颠倒。
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句:“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8、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句: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9、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句
1.主谓不一致:
-他们喜欢游泳、跳舞和读书。
(改为:他们喜欢游泳、跳舞和看书。
)
2.词语搭配错误:
-她的眼睛很漂亮,像一颗星星。
(改为:她的眼睛很漂亮,像一颗明星。
)
3.缺少标点符号或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我喜欢篮球足球网球。
(改为:我喜欢篮球、足球和网球。
)
4.重复使用词语:
-昨天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新衣服很漂亮。
(改为:昨天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它很漂亮。
)
5.词序颠倒:
-图书馆里有很多书和报纸。
(改为:图书馆里有很多书和报纸。
)
6.用词不准确:
-我在屋子里跳了一跳。
(改为:我在房间里跳了一跳。
7.时态错误:
-我明天上午去爷爷家。
(改为:我明天上午要去爷爷家。
)
8.没有连接词或使用错误的连接词:
-我看电视我喜欢吃零食。
(改为:我看电视的时候喜欢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