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761.53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1. 本文概述本《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营养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关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营养评估、干预与管理的权威性指导。
随着近年来IBD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等特定区域呈现出高发态势,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患者需求的营养诊疗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共识凝聚了全国百余名消化内科、营养学及IBD领域知名专家的集体智慧与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临床证据,旨在确保对IBD患者的营养诊疗实践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与个体化的目标。
本文分为若干关键章节,系统地阐述了IBD的疾病特性、营养素代谢异常及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明确了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估的具体方法与时机,并强调了营养干预在IBD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共识详细解析了针对不同疾病活动度、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等不同临床情境下的营养支持策略,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内营养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应用原则,同时关注了营养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
共识还特别关注了IBD患者个体差异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营养方案设计,强调营养教育、心理支持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全程管理中的价值。
共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指出在肠道微生态、营养基因组学、精准营养等领域深化探索,有望进一步优化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效果。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作为我国IBD营养诊疗领域的里程碑式文件,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也对推动我国IBD研究与诊疗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遵循共识提出的各项建议与标准,医疗专业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营养干预手段改善IBD患者的营养状态、控制疾病活动2. 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影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差异,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和治疗亦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北京地区的医疗专家在充分交流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篇共识意见。
二、诊断共识1. 诊断流程IBD的诊断应遵循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流程。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家族史等因素。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肠道炎症程度。
其中,血液检查可检测炎症指标,粪便检查可帮助发现肠道感染等潜在病因。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肠道X线、CT、MRI等,有助于发现肠道结构异常和并发症。
在诊断IBD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 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及取样活检来明确诊断。
三、治疗共识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IB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2.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IB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吸收功能,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IBD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和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病变。
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4.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IBD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总结本篇共识意见总结了北京地区医疗专家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和共识,旨在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
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10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1,2],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意见。
近年来,对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
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
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针对成人IBD的处理,对于儿童IBD的处理、IBD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因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1)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Delphi程序[3]);(2)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3)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4)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以选择①+②者所占比例>80%为通过;(5)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得到认可后为初定稿;(6)初定稿在我国IBD学组和协作组全体会议中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为最后定稿。
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意见(全文)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是诱导和维持IBD疾病缓解的重要药物。
合适的药物浓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在IBD治疗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以最大限度优化药物使用,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发布了IBD的TDM共识,澳大利亚也在同年发表了抗TNF-α制剂的TDM共识。
近年来我国IBD患者逐渐增多,如何更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常见问题。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织我国IBD领域部分专家,于2018年8月24日在西安召开了IBD的TDM研讨会,回顾国际和国内有关IBD的TDM相关资料,达成以下我国IBD的TDM共识意见。
一、抗TNF-α制剂的TDM(一)抗TNF-α制剂的TDM时机1.对于抗TNF-α制剂诱导缓解的患者,有条件的单位可定期进行TDM以指导患者管理。
2.缓解期患者计划停药时,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TDM以指导临床决策。
1.对于原发无应答的患者,建议进行TDM,以指导临床决策。
2.对于继发失应答的患者,建议进行TDM,以指导临床决策。
尽可能在接近下次输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之前进行药物浓度和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ies)监测;同一患者建议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以使前后的检测结果更具可比性。
抗TNF-α制剂治疗IBD时TDM包括药物浓度监测和抗药抗体监测[1]。
临床上实施TDM通常有2种方式,即被动TDM和主动TDM。
被动TDM 通常是对药物疗效欠佳或药物失应答的患者在疾病活动时进行的TDM。
疾病活动根据临床症状、血液生物化学、内镜或影像学指标进行判断。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IBD的患病率约为410万,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西方国家较低,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IBD患者的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可观。
IB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肠道狭窄、穿孔、营养不良等。
IBD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也有关联。
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IBD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综合评估。
目前,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诊断IBD的金标准。
由于IBD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变与许多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如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准确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治疗方面,IB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维持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IB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IBD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限制了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实现完全治愈。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药物依赖等。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和梳理我国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炎症性肠病(IBD)的定义与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类型。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消化系统领域的常见疾病。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共识意见。
本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诊断1. 诊断流程诊断炎症性肠病应遵循全面、系统的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症状,进行体格检查。
其次,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肠道炎症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及MRI等,可帮助医生评估肠道病变程度及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结肠镜、小肠镜等。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1. 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4. 营养支持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营养支持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四、总结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2018年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全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IB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部分患者易合并营养不良。
来自欧洲多国研究发现IB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16% ~ 69.7%[1,2,3]。
2017年我国多中心调查表明我国IB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比例高达55%(待发表)。
既往对IBD治疗的临床关注重点是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和实践证据表明,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IBD 患者疾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因此,IB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第一版《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首次对我国IBD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筛查与评估、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与方法等临床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建议指导[4]。
近5年来,国内广大临床医师围绕IBD营养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IBD营养支持治疗理念和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也有了很多观念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旧版共识进行更新。
2018年《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几经修订后发布,在此与大家讨论新版共识意见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认识IBD患者营养不良现状,积极开展营养评估IB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在儿童中甚至高达100%[5]。
2017年我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发现,55%中国IB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尤其是克罗恩病患者高达62%。
营养不良类型以蛋白质热量型营养不良为主,表现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下降等[6]。
本共识特别指出,IBD患者多存在机体组成的变化,例如骨骼肌减少、脂肪含量变化等,但此时BMI可能正常。
机体组成变化可影响IBD患者日常活动,甚至与预后相关。
IBD患者也常合并微量元素如维生素D、钙、铁的缺乏,所以合并骨密度降低与贫血的比例也较高[7,8]。
我们应从多个方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注意有无营养素缺乏。
㊃指南与共识㊃通信作者:张晓岚,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克罗恩病部分解读郭亚慧,牛巍巍,张晓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 要:2018年5月,中华消化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该共识意见在2012年共识意见的基础上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进行了更新与完善,为医务人员规范诊治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更新㊁更全面的依据㊂本文主要对共识意见中克罗恩病(C r o h n 'sd i se a s e ,C D )的诊断和治疗部分进行解读,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新共识的理解,提高C D 的诊治水平㊂关键词:C r o h n 病;诊断;共识意见中图分类号:R 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12-1077-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12.016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t h e c o n s e n s u s o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f l a m m a t o r yb o w e l d i s e a s e (B e i j i n g ,2018)f r o mt h e p e r s p ec t i v e o fd i a gn o s i s o f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 G u oY a h u i ,N i u W e i w e i ,Z h a n g Xi a o l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E a s tB r a n c ho f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35,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Xi a o l a n ,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I n M a y 2018,t h e c o n s e n s u s o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B e i j i n g,2018)w a s p u b l i s h e d o n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D i g e s t i o n ,w h i c hw a s f o r m u l a t e db y t h e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G r o u po f t h e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D i g e s t i v e D i s e a s e sB r a n c h .T h e p r o g r e s so f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e m e n tof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d i s e a s e w a su p d a t e d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2012c o n s e n s u s ,p r o v i d i ng c a n o n i c 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 n o r m a t i v et r e a t m e n tf o rth e m e d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T h i s 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e m e n to f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 ,a i m i n g 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 t oh e l p c l i n i c i a n s i m p r o v e t h e i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f t h en e wc o n s e n s u s ,t h e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C D.K E Y W O R D S :C r o h nd i s e a s e ;d i a g n o s i s ;c o n s e n s u s o pi n i o n 克罗恩病(C r o h n 'sd i s e a s e ,C D )是一种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C D 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亦在不断更新㊂鉴于此,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I B D )学组汇总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㊁共识,特别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临床研究㊁基础研究的新数据,遵照规范程序对2012年I B D 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2012年共识)进行了修订㊂由于该版共识[2]与2012年共识存在较大的变化[3],因此本文着重对共识意见中C D 的诊断和治疗部分的更新内容进行全面㊁具体的解读,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诊疗依据,从而全方位的提高C D 诊治水平,最大程度使患者获益㊂1 克罗恩病的诊断1.1 临床表现 与旧共识一致,依然强调腹泻㊁腹痛㊁体重减轻是C D 的常见症状,其他症状取决于病变累及部位与严重程度,可伴发热㊁食欲不振㊁疲劳㊁贫血的全身表现,可有关节㊁皮肤㊁黏膜㊁眼㊁肝胆等器官受累的肠外表现,可伴有肛周病变(肛周脓肿㊁肛周瘘管㊁皮赘㊁肛裂等)㊁瘘管形成㊁腹腔脓肿㊁肠腔狭窄和肠梗阻㊁消化道出血㊁穿孔等并发症㊂由于肛周病变较其他表现发病率高,且少部分C D 患者以肛周脓肿和肛周瘘管为首诊表现,故新共识强调如伴有肛周病变应高度疑为本病㊂1.2 肠镜检查与黏膜活检 共识依然推荐结肠镜检查和黏膜组织活检是C D 诊断的主要依据,为易于临床医生掌握和指导临床实践,2018年共识细化了内镜在诊断中的作用㊂首先,细化了结肠镜表现,即动态描述了C D 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内镜表现,并提出相对特异的内镜下特征㊂C D 早期内镜下表现为阿弗他溃疡,病情进展后溃疡增大加深,相互融合形成㊃7701㊃‘临床荟萃“ 2018年12月5日第33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5,2018,V o l 33,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纵行溃疡;相对特异的内镜下表现为鹅卵石样改变㊁肠壁增厚且伴不同程度狭窄㊁团簇样息肉增生等㊂其次,强调为明确C D胃肠道受累情况需采用有关内镜检查,以便为诊断提供更多有利证据并进行疾病评估㊂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对发现异常小肠黏膜高度敏感,但特异性低,且发生滞留的风险大,故主要适用于结肠镜及小肠放射影像学检查阴性但临床上高度怀疑C D者㊂小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可取活检和内镜下治疗,主要适用于对小肠病变进行确认及鉴别者,或C D已确诊需要其以指导或治疗者㊂胃镜检查可了解上消化道受累情况,有助于U C与C D鉴别,影响治疗策略,故被列为C D的常规检查㊂对于黏膜活检,仍然强调多段㊁多点取材㊂与2012年共识比较,新共识在C D病理组织检查方面做了两方面调整㊂一方面,共识将手术标本的光学显微镜下特点和内镜下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特点相融合,借鉴国内病理共识[4],罗列了相应的特点㊂其中,局灶性的慢性炎性反应㊁局灶性隐窝结构异常和非干酪样肉芽肿是C D黏膜活检特征性表现㊂另一方面,为便于临床诊断,新共识提出C D的病理学诊断标准㊂即通常需要观察到3种以上特征性表现(无肉芽肿时)或观察到非干酪样肉芽肿和另一种特征性光学显微镜下表现,且需要同时排除肠结核等㊂1.3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新共识增加了实验室检查的详细描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炎症程度和营养状况等㊂炎症指标包括血常规㊁C反应蛋白(C R P)㊁血沉(E S R),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等均是实验室的常规检查项目,有条件单位可将粪便钙卫蛋白列为常规检查㊂着重指出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 n t i s a c c h r o m y c e s c e r e v i s i aa n t i b o d y,A S C 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 n t i n e u t r o p h i lc y t o p l a s m i c a n t i b o d y,A N C 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中国疾病人群中显著低于欧美人群,故不作为C D的常规检查项目㊂依然强调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首选C T小肠成像(C T E)或磁共振小肠造影(M R E),且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应将其列为诊断C D的常规检查㊂C T E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㊁病变部位及范围㊁有无狭窄及狭窄的性质(炎症活动性或纤维性狭窄)㊁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㊁肛周病变㊁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等㊂C T E不仅可辅助确诊C D,消除内镜下消化道的盲区,还可以评估疾病活动性㊂然而,C T E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电离辐射大㊂M R E无电离辐射,但检查较费时㊁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㊂钡剂灌肠目前已被结肠镜检查所取代,仅适用于肠腔狭窄无法继续进镜者㊂小肠钡剂造影因其敏感性低,已被C T E或M R E取代,仅适用于基层单位无法行C T E检查者㊂对肠腔狭窄者,小肠钡剂造影可进行动态观察,与C T E/M R E形成互补,为明确诊断,必要时两种检查方法可同用㊂除此之外,与2012年共识比较,新共识的一个亮点是对超声在C D诊断中的作用有更加细致的描述,提出C D超声最主要的表现为肠壁增厚,ȡ4mm认为异常,黏膜下层增厚最明显,而在一些炎症加重或纤维化时可见回声减低,肠壁分层结构模糊或消失㊂肠壁增厚而临床显示疾病为非活动期提示黏膜纤维化可能,肠壁血流信号增多常提示病情活动㊂除此之外,超声对发现瘘管㊁窦道㊁脓肿及肠腔狭窄也具有一定价值㊂综上,肠道超声可以用于C D诊断的初筛,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增加其准确性㊂1.4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2012年共识强调C D 的诊断缺乏金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㊁内镜检查㊁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分析㊂新共识在C D诊断标准部分做了结构性调整,在原有"临床表现㊁内镜检查㊁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室检查"内容,强调C D的诊断要结合上述各方面的指标综合判断,并且提出C D诊断要点㊂强调在排除其他疾病如感染性性肠炎㊁肠结核㊁缺血性肠病㊁恶性肿瘤㊁免疫系统疾病等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①具备上述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需进一步安排相关检查;②同时具备以上内镜以及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③如再加上活检病理提示C D的特征性表现且同时排除肠结核者,可临床诊断;④如有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切除肠段及病变附近淋巴结),可根据标准做出病理确诊;⑤对无病理确诊的初诊病例随访至少6~12个月,根据其疗效及病情演变分析,对于符合C D自然病程者可做出临床确诊㊂如与肠结核鉴别不清但倾向于肠结核时,可诊断性抗肠结核治疗8~12周,再行鉴别㊂1.5疾病评估与疗效评价新共识保留了蒙特利尔C D表型分类法分型,修正了评判疾病活动程度的简化C D疾病活动指数(C r o h n'sd i s e a s ea c t i v i t y i n d e x,C D A I)评分,比较H a r v e y-B r a d s h a w评分和经典C D A I评分的相关性,得出ɤ4分为缓解期,5~ 7分为轻度活动期,8~16分为中度活动期,>16分为重度活动期[5]㊂同时,新共识提出了形态学复发的概念,其主要用于评估手术相关的疗效㊂即在手术完全切除明显病变后且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通过内镜㊁影像学检查或者外科手段发现肠道的新病损,称为形态学复㊃8701㊃‘临床荟萃“2018年12月5日第33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8,V o l33,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㊂与2012年共识意见相比,增加了C D患者术后复发的评价手段,更有利于术后病变的评估㊂2克罗恩病的治疗2.1活动期治疗2.1.1一般治疗共识仍然强调了戒烟和营养支持对C D治疗的重要性㊂在营养支持部分,共识与‘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第2版)“[6]推荐意见相同,均推荐遵循"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该使用肠道,即使部分肠道有功能,也应该使用这部分肠道"的原则,首选肠内营养,不足时辅以肠外营养㊂2.1.2轻度C D的治疗与2012年共识相比,新共识明确提出结肠型㊁回肠型和回结肠型C D患者首选氨基水杨酸制剂㊂病变局限(回肠末端㊁回盲部或升结肠)者,首选布地奈德局部用药㊂若以上治疗均无效按中度活动期C D处理㊂2.1.3中度C D的治疗激素仍为首选药物㊂病变局限于回盲部者,可考虑应用布地奈德㊂激素抵抗或依赖时推荐加用硫嘌呤类药物或甲氨碟呤㊂鉴于硫唑嘌呤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新共识特别提出建议行6-巯基嘌呤核苷酸(6-t h i o g u a n i n e n u c l e o t i d e s,6-T G N)药物浓度测定指导调整硫唑嘌呤剂量㊂此外,研究发现N U D T15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骨髓抑制密切相关,且其敏感性㊁特异性高[7],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在应用硫唑嘌呤前检测其N U D T15基因多态性㊂对激素抵抗/依赖㊁对硫唑嘌呤㊁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对上述药物不能耐受者,推荐应用英夫利西单抗(I F X)治疗㊂此外,新共识提出沙利度胺对儿童及成人难治性C D有效,可用于无条件使用I F X者㊂其起始剂量建议75 m g/d或以上,特别注意该药存在量效关系,剂量不足影响疗效,剂量过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㊂2.1.4重度C D的治疗静脉用糖皮质激素为重度C D首选治疗,激素无效时,可应用I F X,亦可在一开始就应用㊂与2012共识相比,新共识特别提出对I F X失效原因分析可能与I F X药物浓度不足和抗药抗体的出现有关㊂2.1.5特殊部位C D的治疗新共识提出此类型C D预后不良,需早期积极治疗㊂着重强调中重度患者宜尽早应用硫唑嘌呤㊁6-巯基嘌呤㊁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和(或)I F X治疗㊂而对于轻度患者可首选全肠内营养治疗㊂食管㊁胃㊁十二指肠C D可单独存在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C D存在,不同的是质子泵抑制剂(P P I)对其治疗有效㊂2.1.6 C D的早期积极治疗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早期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㊂对哪些患者需要早期干预,进行积极治疗,取决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㊂新共识明确提出预测"病情难以控制"的高危因素,其主要包括病变范围广,累及的肠段>100c m,可合并肛周㊁食管㊁胃㊁十二指肠病变,起病年龄小㊁首次发病即需要激素治疗等㊂且强调具备上述2个或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宜给予早期积极治疗㊂可单独或联合用药,单独应用I F X,I F X 联合硫唑嘌呤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硫嘌呤类药物或甲氨蝶呤)治疗㊂2.2缓解期治疗两版共识均提出应用激素或生物制剂诱导缓解的C D患者,激素撤离后易复发,需长期应用药物维持临床缓解㊂氨基水杨酸制剂是维持氨基水杨酸制剂诱导缓解药物,硫唑嘌呤是激素诱导缓解后用于维持缓解最常用的药物,若无效可用6-巯基嘌呤㊁甲氨蝶呤维持,I F X诱导缓解以I F X 维持治疗㊂与2012年共识相比,新共识增加停用I F X的部分指征:目前推荐维持无激素缓解伴黏膜愈合和C R P正常者,可考虑停用I F X继以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㊂2.3肛瘘的处理肛瘘是C D常见的并发症,新共识仍强调对于单纯性肛瘘,无症状者无需处理,有症状者需积极抗感染,首选环丙沙星和(或)甲硝唑,并以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维持治疗㊂对于复杂性肛瘘,其处理原则与有症状单纯性肛瘘相似㊂此外,研究证实I F X与外科及抗感染药物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较好㊂最后,特别指出如有脓肿形成必须先充分引流,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㊂2.4外科手术治疗和术后复发的预防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新共识与2012年共识意见观点一致,强调C D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因此C D患者治疗应以内科治疗为主㊂在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方面,共识与2012年共识并无差异,强调指征为:①C D并发症:包括肠梗阻㊁腹腔脓肿㊁瘘管形成㊁急性穿孔㊁大出血和癌变㊂②内科治疗无效:包括激素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和(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者㊂外科手术的时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避免因盲目的无效治疗而贻误手术治疗的时机㊁增加手术的风险㊂C D患者如何预防术后复发仍无共识可鉴㊂与2012年共识相比,新共识提出I F X对预防术后内镜复发有效㊂3癌变的监测小肠C D炎症部位有癌变的可能,故在随访过程中,其炎症部位是监测重点;结肠C D发生癌变的风(下转第1082页)㊃9701㊃‘临床荟萃“2018年12月5日第33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5,2018,V o l33,N o.1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位和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误诊或漏诊;④局部病理检查和病原学检查是诊断肺外结核的关键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抗酸杆菌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㊂参考文献:[1] 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WHO g l o b a l T B r e p o r t 2016[E B /O L ].h t t p ://w w w.w h o .i n t /gh o /t b /e n ,[2017-09-07].[2]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8.[3] P e n n e rC ,R o b e r t sD ,K u n i m o t oD ,e t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a sap r i m a r y c a u s e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 l u r e r e q u i r i n g m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J ].A m JR e s pi rC r i tC a r e M e d ,1995,151(3):867-872.[4] U l a s l i S S ,U l u b a y G ,Ar s l a n N G ,e t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 e n d -s t a g e r e n a l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t i v e t u b e r c u l o s i sf o l l o w e di n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s [J ].S a u d iJ K i d n e y D i sT r a n s pl a n t ,2009,20(2):254-259.[5] P r a d h a n R P ,K a t z L A ,N i d u s B D ,e t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i n d i a l y z e d p a t i e n t s [J ].J AMA ,1974,229(7):798-800.[6] M u n f o r d R S .S e p s i s ,s e v e r es e p s i s ,a n ds e pt i cs h o c k .I n :M a n d e l lG L ,D o u g l a s R G ,B e n n e tJ E ,e d s .P r i n c i p l e sa n d pr a c t i c e o f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M ].N e w Y o r k :C h u r c h i l l L i v i n gs t o n e ,1990,1:906-926.[7] C h a n T Y.V i t a m i n D 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J ].C a l c i fT i s s u e I n t ,2000,66(6):476-478.[8] P a b l o s -M én d e z A ,S t e r l i n g T R ,F r i e d e n T R ,e t a l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d e l a y e do r i n c o m p l e t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a l l -c a u s e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u b e r c u l o s i s [J ].J A m M ed A s s o c ,1996,276(15):1223-1228.[9] O k o r o E O ,K o m o l a f e O F .G a s t r i c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u n u s u a lpr e s e n t a t i o n s i n t w o p a t i e n t s [J ].C l i nR a d i o l ,1999,54(4):257-259.[10] K i m S H ,P a r kJ H ,K a n g K H ,eta l .G a s t r i ct u b e r c u l o s i s p r e s e n t i n g asas u b m u c o s a l t u m o r [J ].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 ,2005,61(2):319-322.[11] 白延玲.胃结核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s 1):186.[12] I s h i i N ,F u r u k a w a K ,I t o h T ,e t a l .P r i m a r y ga s t r i c t ub e rc u l o s i s p r e s e n t i n g a s n o n -h e a l i n g u l c e ra nd m i m i c k i n g C r o h n 's d i se a s e [J ].I n t e r n M e d ,2011,50(5):439-442.[13] 许秋泳,许向农,黄文宝,等.胃结核的诊断与治疗[J ].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7,12(1):184-186.[14] B a n d y o p a d h y a y S K ,B a n d y o p a d h y a y R ,C h a t t e r je e U.I s o l a t e d g a s t r i c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p r e s e n t i n g a s h a e m a t e m e s i s [J ].J P o s t gr a d M e d ,2002,48(1):72-73.[15] G h a d i m i M o gh a d a m A ,A l b o r z i A ,P o u l a d f a r G ,e t a l .P r i m a r yg a s t r i c t u b e r c u l o s i sm i m i c k i n gga s t r i cc a n c e r :ac a s e r e po r t [J ].J I n f e c tD e vC t r i e s ,2013,7(4):355-357.[16] M e r a l iN ,C h a n d a k P ,D o d d iS ,e ta l .N o n -h e a l i n gg a s t r o -d u o d e n a lu l c e r :a r 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 p r i m a r y ab d o m i n a l t u b e rc u l o s i s [J ].I n t J S u r g C a s eR e p,2015,6C :8-11.[17] P o f l e eS V ,B a s t e B D ,U m a p PS ,e t a l .I s o l a t e d g a s t r i c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m a s q u e r a d i n g a s c h r o n i c p e p t i c U l c e r :a c a s e r e po r t [J ].I n t JM e dR e sH e a l t hS c i ,2015,4(4):896-898.[18] B a n s o dA ,K u l k a r n iA ,L a n j e w a rS ,e ta l .P r i m a r yga s t r i c t ub e rc u l o s i s c a u s i n gg a s t r i co u t l e to b s t r u c t i o n :ac a s er e po r t [J ].P a n a c e a JM e dS c i ,2015,5(1):40-42.[19] K i m S E ,S h i m K N ,Y o o n S J ,e t a l .A c a s e o f g a s t r i ct u b e r c u l o s i sm i m i c k i n g a d v a n c e d g a s t r i cc a n c e r [J ].K o r e a nJ I n t e r n M e d ,2006,21(1):62-67.[20] 陈卫星,李雄,苏卫华.胃结核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例报告[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105.[21] 陈银,王海波,周本刚,等.胃结核误诊为胃黏膜下肿瘤1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26):4289-4292.收稿日期:2018-09-17 编辑:﹏﹏﹏﹏﹏﹏﹏﹏﹏﹏﹏﹏﹏﹏﹏﹏﹏﹏﹏﹏﹏﹏﹏﹏﹏﹏﹏﹏﹏﹏﹏﹏﹏﹏﹏﹏﹏﹏﹏﹏﹏﹏﹏﹏﹏﹏﹏﹏﹏﹏王秋红(上接第1079页)险与U C 相近,因其监测方法与U C 相同,故在此不再详述㊂总之,新共识在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地介绍了C D 的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医生规范诊治C D 提供了科学指导㊂然而,新指南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需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共识,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提高I B D 诊治水平㊂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 ].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2):796-813.[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J ].中华消化杂志,2018,38(5):292-311.[3] 梁笑楠,尹凤荣,张晓岚.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溃疡性结肠炎部分解读[J ].临床荟萃,2018,33(11):987-990.[4]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备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肠病学组.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4):268-274.[5] B e s tWR.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i n d e x f r o mt h e H a r v e y -B r a d s h a wI n d e x [J ].I n f l a mmB o w e l D i s ,2006,12(4):304-310.[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分会胃肠病与营养协作组.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第二版)[J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18,2(3):154-172.[7] Y a n g S K ,H o n g M ,B a e k J ,e t a l .Ac o mm o nm i s s e n s e v a r i a n t i n N U D T 15c o n f e r s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o t h i o p u r i n e -i n d u c e d l e u c o pe n i a [J ].N a tG e n e t ,2014,46(9):1017-1020.收稿日期:2018-11-21 编辑:张卫国㊃2801㊃‘临床荟萃“ 2018年12月5日第33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5,2018,V o l 33,N o .1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炎症性肠病(IBD)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
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涉及多学科知识。
为此,北京地区多所医院专家于近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形成了本篇共识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IBD诊断与治疗的统一认识。
二、诊断共识1. 临床表现:IBD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便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可帮助确诊并评估肠道病变程度。
3.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MRI可帮助明确肠道结构异常及并发症情况。
4. 诊断流程: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后,方可确诊为IBD。
三、治疗共识1. 药物治疗:以控制炎症反应为主,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在使用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2.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肠道狭窄、肠瘘等并发症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技术条件综合判断。
4. 心理支持:IB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预防复发:积极控制炎症,避免诱发因素,如感染、饮食不当等。
3. 合理用药: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
4. 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结论本篇共识意见旨在为北京地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IBD诊断与治疗的统一认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多样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对于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
文章将围绕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促进炎症性肠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
本文还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炎症性肠病诊疗中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整体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诊断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诊断的关键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以及确认肠道炎症的存在和特点。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发展、变化和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方面,炎症性肠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
还可能伴随有肠道外的表现,如关节炎、眼部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大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以提供一定的线索。
例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提示肠道炎症的存在。
大便常规中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等,也可以支持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生化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也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
影像学检查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孙静;朱维铭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2页(P215-216)
【作者】孙静;朱维铭
【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姑息照护指南、专家共识解读及其对我国开展姑息照护的启示 [J], 黎晓艳;童莺歌;邱文波
2.美国姑息照护指南、专家共识解读及其对我国开展姑息照护的启示 [J], 黎晓艳;童莺歌;邱文波;
3.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 [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4.《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J], 丁文俊;崔龙
5.《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J], 李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