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结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某商品房住宅小区的结构设计【提要】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高层住宅的基础设计相关的内容,可供类似的工程参考。
【关键词】单桩承载力嵌固端沉降计算锚固长度【abstrac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nalyses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foundation design related to the content, availabl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single pile bearing capacity embedded fixed end settlement calculation anchor length一、工程概况:上海某中心村配套商品房,项目总占地面积24.9公顷,位于高压走廊以西、桃园港以北、顾村镇界以东、沙蒲以南。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79678.1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483842.2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95853.9平方米。
本项目4个地块以及5个组团分组团建设,由52幢高层住宅楼,地上18层,地下一层,为纯剪力墙结构;多幢沿街商业、1幢农贸中心、四座地下车库,均为框架结构。
二、工程地质状况该拟建场地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全新世Q4至晚更新世Q3沉积土,,对此深度范围内揭遇的地基土,按其结构特征、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可划分为8个主要工程地质层,其中第○1、○3、○8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亚层。
其地基土的构成和特征详见如下表一。
场地内第②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土质较好,分布稳定,,可作为变电房、垃圾收集点等一层配套设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第○7、○81-2、○82-1层土质较好,可作为本工程住宅楼的桩基持力层、沿街商业配套公建、及地下车库的抗拔桩持力层。
表一地层特性表三、基础设计根据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地基土属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Ⅳ类。
住宅楼工程结构设计阐述在当今社会,住宅楼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个精心设计的住宅楼结构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本文将对住宅楼工程结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一、工程概述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次住宅楼工程的基本情况。
该住宅楼位于具体地址,总建筑面积为具体面积平方米,地上层数为层数层,地下层数为层数层。
建筑高度为高度米,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二、设计依据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依据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主要的设计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业主的特殊要求等因素。
三、荷载取值荷载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住宅楼的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荷载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恒载主要包括结构自重、建筑面层、隔墙等的重量。
这些荷载的取值通常根据建筑材料的实际重量和尺寸进行计算。
活载则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取值。
例如,住宅卧室、客厅的活载一般为具体数值kN/m²,阳台的活载一般为具体数值kN/m²。
风荷载的取值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以及建筑物的体型系数等因素。
通过计算确定风荷载对结构的作用。
地震作用的计算则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场地类别等参数进行。
四、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住宅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功能、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对于多层住宅楼,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在抗震性能方面相对较弱。
1#住宅楼、2#住宅楼、3#住宅楼、4#住宅楼结构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2、本工程设计图纸1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V3.3.5.29版)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共4栋,分别有1#住宅楼、2#住宅楼、3#住宅楼、4#住宅楼;总建筑面积:72130.13㎡,其中地下12037.46㎡、地上60092.67㎡。
1、项目基本情况2、各责任主体名称二、施工平面布置三、施工要求1、脚手架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确保脚手架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脚手架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操作人员需取得特殊作业人员资格上岗证。
四、技术保证条件1、安全网络2、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该《专项施工方案》。
第三章施工计划一、施工进度计划二、材料与设备计划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
新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要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和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有关规定,应涂有防锈漆。
结构专业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2012.03.27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及设计依据(根据工程不同增减内容)《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地质勘查报告》中间资料二、主要参数取值、工程概况、超长处理措施:1.工程项目所在地:城阳区2.此项目没有安评报告。
3.工程总体信息: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4.《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 6 地震加速度: 0.05g 分组:第三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多遇0.04 罕遇0.28 Tg=0.45 (场地土类别:二类)5.风荷载: 0.6 KN/m2 体型系数:1.4(高层);地面粗糙度: B类,高层:建筑高度不大于57米时风荷载W0按50年考虑;建筑高度大于57米时位移等整体指标计算风荷载按0.6 KN/m2计算,承载力配筋计算按1.1W O计算。
5. 雪荷载:0.20 KN/m2。
基本雪压按n=50年考虑。
6.特殊部位恒荷载和活荷载:注意屋顶水箱间/网点楼梯等荷载取值。
7.建筑场地简单描述:场地土为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8.各单体概况:11.结构超长处理措施:单体建筑超长处理措施:1)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加厚幅度为原建筑设计计算厚度的1.5倍。
2)设置施工后浇带,间隔30米左右。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影响着居住的舒适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住宅由于其高度较高,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都较大。
竖向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等,水平荷载主要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荷载的影响,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移能力。
此外,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较为复杂,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受力性能、建筑布局适应性、工程造价等方面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安全性安全性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
结构应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并在遇到极端情况(如强烈地震、大风等)时保持稳定,不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适用性高层住宅应满足居民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如空间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隔音隔热效果好等。
同时,结构的变形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过大的裂缝和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耐久性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性能。
这需要合理选择结构材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问题的发生。
三、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的选择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
其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适用于层数较少的高层住宅。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
其优点是侧向刚度大,侧移小,抗震性能好;缺点是建筑平面布置受到一定限制。
适用于对侧向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住宅。
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通过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
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求1.结构安全性: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保证房屋在正常使用和设计寿命内的安全性。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布局、材料和连接方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设计师应根据当地的抗地震要求来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
2.结构稳定性: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包括侧向稳定性和纵向稳定性。
侧向稳定性通常通过设置适当的剪力墙或框架来实现,而纵向稳定性通常通过设置适当的梁柱系统来实现。
3.结构耐久性: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寿命内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
这包括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对潮湿、腐蚀和紫外线的抵抗能力,以及合理的防水措施和维护要求。
4.结构舒适性: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确保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包括考虑屋顶和楼板的隔热性能,以减少能量损失和室内温度的变化。
此外,设计师还要考虑结构的隔音性能,以减少外界噪音对室内的干扰。
5.建筑材料选择: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这包括考虑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设计师应根据当地的建筑规范和标准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其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6.结构连接方式: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连接件和连接方法,并进行合理的预应力和校核计算。
7.结构维护要求: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考虑结构的维护要求和可维修性。
这包括为结构设置合适的检查和维护通道,并选择易于维修和更换的结构部件。
综上所述,住宅上部结构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和舒适性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建筑规范和标准,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连接方式,并进行合适的预应力和校核计算,以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结构的维护要求和可维修性,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价值保持。
常 应用在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的选择和计算当中。
在结构内力及配筋计算中,仍需借助真实模型来获取较为精准的计算数据,增强结果准确性。
其次,正确选择并填写嵌固端。
嵌固端的选择要以传力途径作为重点参考依据,如将地下室作为嵌固端时,24|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实行考察和了解,确保其符合嵌固端的实际要求。
同时还要利用分段系数,满足工程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结构构件需在取有效措施合理折减基础,能够显著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
度较墙体刚度要小很多,墙体承受较大弯矩及剪力荷载,配筋设计与计过程中,需要对竖向承受的荷载能力予以充分考量,在保证结构性作用的影 响下可适度折减刚度,不必调整风荷载。
用性需求,不可盲目更改荷载值。
在恒荷载取值的过程中,应根据建,并将土容量对地下顶板覆土荷载的影响考虑进去,以加强荷载取值,荷载取值应控制在每米18千牛左右,而在抗浮工况的影响下,荷取值应确保其满足现有的规范要求。
对于住宅或裙房类建筑来说,活设阶段所产生的荷载堆积。
而针对地下室顶板消防车荷载设计,要对数进行科学计算,以此来保证活荷载取值的合理性。
机房荷载则需取供的资料展开复核。
设计中,应当高度重视深度计算,其也直接影响了修正后的的地基承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本质上是对浅基础的延伸,基础深度调整后则应板体系的受力相对明确,板厚可满足双向板跨厚比的构造要求,顶板操作复杂度较低,可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率。
主梁加腋大板设计方案需来计算板配筋。
在设计中,为维护结构安全,框架梁要按照刚性板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通常会将顶板厚度控制在120毫米左右,配筋在性能,且在设置中采用双向双层设置方式,以维护顶板使用安全。
且结合地区的特 殊要求选取,符合计算的基本要求。
板配筋计算的若出现错层和开洞等 现象,则需及时复核板底钢筋。
梯板的厚度在果超出,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协商,合理调整。
卫生间梁结构的设设计的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外立面,且规定住宅外圈梁最小量高 为段,确保建筑的框结构和梁梁结构大于400m m。
分类号编号X X 大学毕业设计金都广场1#高层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NO.1 Apartment in JinduSquare Residential Community申请学位:工学学士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姓名:X X X学号:XXXXXXXXX指导老师:X X X (教授)XXXX年X月X日XX大学[摘要]本设计为XX市金都广场1#高层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
依据XX市市中心规划和住宅建筑使用要求,综合考虑与周围建筑协调、层高、总高、平面布置、立面处理等建筑设计因素,使本建筑建筑风格保持与周围建筑基本一致。
结构体系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结构设计中,主要进行了刚度计算、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和楼梯设计等,绘制了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整个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和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的科学性考虑,严格遵守适用、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地震;风荷载;竖向荷载;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楼梯设计。
目录任务书 (i)摘要 (iv)第1章工程概况及结构选型 (1)1.1 工程概况 (1)1.2 结构选型及布置 (1)第2章结构抗侧刚度计算 (5)2.1 结构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 (5)2.2 总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 (6)2.3 总框架的抗推刚度 (14)2.4 连梁的约束刚度 (20)2.5 结构刚度特征值 (22)第3章重力荷载及重力荷载代表值 (24)3.1 重力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24)3.2 重力荷载代表值 (30)第4章横向荷载计算 (32)4.1 横向风荷载 (32)4.2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34)第5章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37)5.1 位移计算与验算 (37)5.2 剪重比验算 (37)5.3 总框架、总剪力墙和总连梁内力计算 (38)5.4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构件内力计算 (42)5.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计算 (48)第6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53)6.1 计算单元 (53)6.2 荷载计算 (53)6.3 构件内力计算 (56)第7章内力组合及抗震调整 (59)7.1 抗震等级的确定 (59)7.2 框架梁内力组合及抗震调整 (59)7.3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及抗震调整 (61)第8章截面设计 (64)8.1 框架梁截面设计 (64)8.2 框架柱截面设计 (67)8.3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 (73)第9章板的配筋计算 (76)9.1 板的设计资料 (76)9.2 板的内力计算 (76)9.3 板的截面设计 (77)第10章楼梯设计 (80)10.1 基本资料 (80)10.2 梯段板设计 (80)10.3 平台板设计 (81)10.4 平台梁设计 (82)附录内力组合表 (85)致谢 (88)参考文献 (89)第1章工程概况及结构选型1.1 工程概况1.1.1 建筑概况该工程为XX金都广场1#高层住宅楼,建设地点为XX市XX区。
住宅结构设计的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住宅结构呈现多样化及复杂化,错层住宅也屡见不鲜。
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住宅结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结构设计;错层
一、地基基础
某住宅总高度为79.65m,为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震加速度为
0.10g。
本建筑场地属中软土场地,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因此场地土类别为3类。
土层主要为第4记冲积相沉积土层,场地内土层分布均匀,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粘土等。
本工程采用墙、柱下独立承台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
桩选用直径为400 mm、500mm 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静载试验@400 mm 的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500 kn/根,桩端持力层为⑨号粉质粘土或⑩号粉土中,桩长24 m,不用桩尖。
dp500 mill的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 kn/根.桩端持力层为⑨号粉质粘土或⑩号粉土中,桩长24 m,不用桩尖。
独立承台高度为1.5 m,防水板厚为0.35 m。
防水板下土不作夯实处理。
二、上部结构设计
(一)结构选型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每隔一个平层就有两层是错竖层,属错层结构。
为了减少竖向抗侧力结构的不规则程度,与建筑专业充分协调,避免采用受力复杂的错洞剪力墙。
由于建筑平面是对称的,
因此结构的平面布置也是基本对称的,是规则的。
这样就避免了弓l起较大的扭转效应,从概念上讲对抗震有利。
另外本结构每3层(错层)有一平层,楼板是相连通的,这些平层加强了各竖向抗侧力结构间的联系,为此应加强这些平层,使其更好的传递地震力,协调非错层竖向构件以及错层构件的差异变形。
设计时,将这些平层的板厚定为120 mm,每个方向单层钢筋的配筋率不少于0.25% ,并双向双层设置。
同时按每3层一个大结构层的概念进行结构整体抗震设计:将有利于确保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二)结构计算软件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高层版)》satwe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另根据《高规》第5.1.13.1条的规定,由于本工程是错层剪力墙结构,应属于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因此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分析计算,所以该工程又用了韩国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进行整体内力分析。
根据《高规》之规定,错开的楼层应各自参加结构整体计算,故结构建模时按每个错开楼层进行建模,共计10个标准层,总的结构层数为47层。
在确定计算参数时,结构体系采用复杂高层结构,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并考虑偶然偏心。
根据《高规》第4.8.2条的规定,设防烈度为7度,房屋高度不大于80 m 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其剪力墙抗震等级应为3级。
但南于本工程有错层存在,根据《高规》第10.4.5条的规定,错层平面外的剪力墙抗
震等级应提高1级。
考虑到该建筑物高度接近2级与3级的分界线80 m.为提高结构的整体可靠性,计算时将整个结构的抗震等级均提高1级,定为2级。
抗震构造措施仍按实际情况执行。
计算时,采用“总刚分析法”进行地震作用分析,层刚度比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问位移之比。
此外,根据《高规》第5.1.13_3条的规定.本工程还应采用satwe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三)结构主要计算结果
(四)抗震构造措施
(1)每3层拉通的楼板应加强。
板厚取120 mm,双向双层板配筋。
每个方向单层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25%。
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各竖向抗侧力构件之间的联系,并按每3层一一个大结构层的概念进行结构整体抗震构造设计.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2)错层处剪力墙抗震等级按2级采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厚度均为250 mm,并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水平和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均不小于0.5%。
(3)考虑错层结构的楼板受力较复杂,且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本工程楼板适当加强,特别是错层部位。
板厚取l10mm~130mm,采用双向双层配筋,错层部位每个方向单层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25%。
(4)转角窗部位两侧墙肢在构造上加强1级,并严格控制轴压比,该部位楼板厚取140 mm,配筋双向双层通长设置,配筋率不小于0-3% ,该部位的梁设计成平面折线型连梁,上下纵筋均加强,
并增设抗扭箍筋和纵筋,以增强其抗扭能力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