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附图、原因、防治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5
焊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焊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焊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焊接质量和效率。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焊接变形
当焊接过程中受热变形产生时,可能会使得焊接接头不符合设计规定。
解决方法是在焊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法,以减小变形量。
2. 焊缝气孔
气孔是焊接中常见的缺陷,可能会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
解决方法是在焊接前要彻底清除工件表面和焊料上的杂质,并严格控制焊接参数,以减少气孔的产生。
3. 焊接裂缝
焊接裂缝可能是由于焊接残留应力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在焊接前进行应力分析,采用适当的焊接序列和焊接量,以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
4. 焊接材料不相容
在焊接不同种类的材料时,可能会出现材料不相容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在选材时要严格按照焊接要求来选择材料,并采用合适的焊接方法和工艺,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总之,焊接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
相应的解决方法。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才能够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是:凡是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看到的且位于焊缝表面的缺陷,如咬边(咬肉)、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表面裂纹、焊缝位置不合理等称为外部缺陷;而必须用破坏性试验或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的内部气孔、夹渣、内部裂纹、未焊透、未溶合等称为内部缺陷。
但常见的多是焊后不清理焊渣和飞溅物以及不清理的焊疤。
1、焊缝尺寸不符规范要求1.1现象:焊缝在检查中焊缝的高度过大或过小;或焊缝的宽度太宽或太窄,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部位不平滑、表面粗糙、焊缝纵、横向不整齐,还有在角焊缝部位焊缝的下凹量过大。
1.2原因:1.2.1焊缝坡口加工的平直度较差,坡口的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大小不均等而引起的。
1.2.2焊接中电流过大,使焊条熔化过快,控制焊缝成形困难,电流过小,在焊接引弧时会使焊条产生“粘合现象”,造成焊不透或焊瘤。
1.2.3焊工操作熟练程不够,运条方法不当,如过快或过慢,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1.2.4埋弧自动焊过程,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1.3防治措施1.3.1按设计要求和焊接规范的规定加工焊缝坡口,尽量选用机械加工以使坡口角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达到要求,避免用人工气割、手工铲削加工坡口。
在组对时,保证焊缝间隙的均匀一致,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1.3.2通过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1.3.3焊工要持证上岗,经过培训的焊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1.3.4多层焊缝在焊接表面最后一层焊缝是,在保证和底层熔合的条件下,应采用比各层间焊接电流较小,并用小直径(φ2.0mm~3.0mm)的焊条覆面焊。
运条速度要求均匀,有节奏地向纵向推进,并作一定宽度的横向摆动,可使焊缝表面整齐美观。
2、咬边(咬肉)2.1现象:焊接时的电弧将焊缝边缘熔出的凹陷或沟槽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
过深的咬边会使焊接接头的强度减弱,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承载后会在咬边处产生裂纹。
2.2原因:主要是焊接电流过大,电弧过长,焊条角度掌握不合适和运条的速度不当以及焊接终了焊条留置长度太短等而形成咬边。
各种焊接缺陷图解及原因预防措施各种焊接缺陷图解及原因预防措施X未焊透的产生原因未焊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坡口角度小,根部间隙过窄或钝边过厚,焊接规范选择不当电流过小、线能量小、焊接速度过快等。
1、冷裂纹冷裂纹的特征多出现在焊道与母材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中,多为穿晶裂纹。
冷裂纹无氧化色彩。
冷裂纹发生于或,高的含碳量和合金含量。
冷裂纹具有延迟性质,主要是延迟裂纹。
冷裂纹产生原因(和热影响区及熔合区)的淬火倾向严重,产生淬火组织,导致接头性能脆化。
含氢量较高,并聚集在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使接头脆化;磷含量过高同样产生冷裂纹。
存在较大的拉应力。
因氢的扩散需要时间,所以冷裂纹在焊后需延迟一段时间才出现。
由于是氢所诱发的,也叫氢致裂纹。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选用碱性或,减少金属中氢的含量,提高金属塑性。
要烘干,焊缝及附近母材要去油、水、除锈,减少氢的来源。
工件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大部分材料的温度可查表),可降低焊后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并可减少焊接。
采取减小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对称焊,小线能量的多层多道焊等,焊后进行清除应力的。
焊后立即进行去氢(后热)处理,加热到250℃,保温2~6h,使焊缝金属中的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2、热裂纹(又称结晶裂纹)热裂纹的特征热裂纹可发生在焊缝区或热影响区,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
热裂纹的微观特征是沿晶界开裂,所以又称晶间裂纹。
因热裂纹在高温下形成,有氧化色彩。
焊后立即可见。
热裂纹产生原因。
焊缝金属的晶界上存在低熔点共晶体(含硫、磷、铜等杂质)。
接头中存在拉应力。
防止措施选用适宜的,严格控制有害杂质碳、硫、磷的含量。
Fe和FeS易形成低熔点共晶,其熔点为988℃,很容易产生热裂纹。
严格控制焊缝截面形状,避免突高,扁平过渡。
缩小结晶温度范围,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提高塑性减少。
确定合理的参数,减缓焊缝的冷却速度,以减小焊接应力。
如采用小线能量,焊前预热,合理的焊缝布置等。
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是:凡是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看到的且位于焊缝表面的缺陷,如咬边(咬肉)、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表面裂纹、焊缝位置不合理等称为外部缺陷;而必须用破坏性试验或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的内部气孔、夹渣、内部裂纹、未焊透、未溶合等称为内部缺陷。
但常见的多是焊后不清理焊渣和飞溅物以及不清理的焊疤。
1、焊缝尺寸不符规范要求1.1 现象:焊缝在检查中焊缝的高度过大或过小;或焊缝的宽度太宽或太窄,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部位不平滑、表面粗糙、焊缝纵、横向不整齐,还有在角焊缝部位焊缝的下凹量过大。
1.2 原因:1.2.1 焊缝坡口加工的平直度较差,坡口的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大小不均等而引起的。
1.2.2 焊接中电流过大,使焊条熔化过快,控制焊缝成形困难,电流过小,在焊接引弧时会使焊条产生“粘合现象” ,造成焊不透或焊瘤。
1.2.3 焊工操作熟练程不够,运条方法不当,如过快或过慢,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1.2.4 埋弧自动焊过程,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1.3 防治措施1.3.1 按设计要求和焊接规范的规定加工焊缝坡口,尽量选用机械加工以使坡口角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达到要求,避免用人工气割、手工铲削加工坡口。
在组对时,保证焊缝间隙的均匀一致,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1.3.2 通过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1.3.3 焊工要持证上岗,经过培训的焊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1.3.4 多层焊缝在焊接表面最后一层焊缝是,在保证和底层熔合的条件下,应采用比各层间焊接电流较小,并用小直径(02.0mm~3.0mm的焊条覆面焊。
运条速度要求均匀,有节奏地向纵向推进,并作一定宽度的横向摆动,可使焊缝表面整齐美观。
2、咬边(咬肉)2.1 现象:焊接时的电弧将焊缝边缘熔出的凹陷或沟槽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
过深的咬边会使焊接接头的强度减弱,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承载后会在咬边处产生裂纹。
焊接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引言
焊接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导致焊接施工质量不达标。
本文将介绍焊接施工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帮助提高焊接
施工质量。
焊接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 焊缝质量不良
- 问题:焊缝出现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 预防措施:确保焊接材料的干燥、清洁,控制焊接参数,加
强操作技能,检测焊缝质量。
2. 焊接变形
- 问题:焊接后工件出现形状变化,影响尺寸和结构。
- 预防措施:在焊接前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固定,采用适当的焊
接顺序,进行加热或预加热措施。
3. 焊接应力集中
- 问题:焊接过程中生成的应力在结构中集中,导致裂纹和变形。
- 预防措施:进行焊前和焊后的应力分析,采用合适的焊接顺序和方法,减少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4. 焊接材料选择不当
- 问题:使用不合适的焊接材料,导致焊接强度不达标。
- 预防措施:根据焊接部件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焊接强度和质量。
5. 缺乏焊接工艺控制
- 问题:没有严格的焊接工艺控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 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焊接工艺控制程序,进行焊接参数的控制和记录,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监控。
结论
通过理解焊接施工质量通病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焊接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合理的材料选择、焊接工艺控制和质量监控将有助于降低焊接缺陷的发生频率,提升焊接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附图原因防治措施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凡是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看到的且位于焊缝表面的缺陷,如咬边(咬肉)、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表面裂纹、焊缝位置不合理等称为外部缺陷;而必须用破坏性试验或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的内部气孔、夹渣、内部裂纹、未焊透、未溶合等称为内部缺陷。
但常见的多是焊后不清理焊渣和飞溅物以及不清理的焊疤。
1、焊缝尺寸不符规范要求1.1现象:焊缝在检查中焊缝的高度过大或过小;或焊缝的宽度太宽或太窄,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部位不平滑、表面粗糙、焊缝纵、横向不整齐,还有在角焊缝部位焊缝的下凹量过大。
1.2原因:1.2.1焊缝坡口加工的平直度较差,坡口的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大小不均等而引起的。
1.2.2焊接中电流过大,使焊条熔化过快,控制焊缝成形困难,电流过小,在焊接引弧时会使焊条产生“粘合现象”,造成焊不透或焊瘤。
1.2.3焊工操作熟练程不够,运条方法不当,如过快或过慢,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1.2.4埋弧自动焊过程,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1.3防治措施1.3.1按设计要求和焊接规范的规定加工焊缝坡口,尽量选用机械加工以使坡口角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达到要求,避免用人工气割、手工铲削加工坡口。
在组对时,保证焊缝间隙的均匀一致,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1.3.2经过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1.3.3焊工要持证上岗,经过培训的焊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1.3.4多层焊缝在焊接表面最后一层焊缝是,在保证和底层熔合的条件下,应采用比各层间焊接电流较小,并用小直径(φ2.0mm~3.0mm)的焊条覆面焊。
运条速度要求均匀,有节奏地向纵向推进,并作一定宽度的横向摆动,可使焊缝表面整齐美观。
2、咬边(咬肉)2.1现象:焊接时的电弧将焊缝边缘熔出的凹陷或沟槽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
过深的咬边会使焊接接头的强度减弱,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承载后会在咬边处产生裂纹。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一、土方工程1)选用原土回填,每层回填厚度严格控制,禁止直接卸土入槽。
2)控制回填土含水量和夯实遍数,采用人工夯实,四周防止漏夯。
3)雨大时不应进行填方施工,现场设有防雨和排水措施。
二、模板工程1)在安装模板前,检查模板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
2)梁模板常见问题包括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等。
防治措施包括支模时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育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常见问题包括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等。
防治措施包括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4)板模板常见问题包括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等。
防治措施包括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三、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时,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和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等问题要及时调整或返工。
2)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和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等问题要注意绑扎时的对齐和提前制作砂浆垫块,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3)钢筋骨架绑扎时要注意铁线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时要检查箍筋是否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平整,振捣不实或漏振,混凝土流动性不好。
预防措施: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使用振动器时要注意振捣的力度和时间,确保混凝土流动性好。
同时,浇筑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表面平整无障碍物。
国家高速公路网G0613云南省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第五项目部目录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编制:复核:审核:南建工香丽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五项目部接质量通病及预防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是:凡是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看到的且位于焊缝表面的缺陷,如咬边(咬肉)、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表面裂纹、焊缝位置不合理等称为外部缺陷;而必须用破坏性试验或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的内部气孔、夹渣、内部裂纹、未焊透、未溶合等称为内部缺陷。
但常见的多是焊后不清理焊渣和飞溅物以及不清理的焊疤。
一、焊缝尺寸不符规范要求1、现象:焊缝在检查中焊缝的高度过大或过小;或焊缝的宽度太宽或太窄,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部位不平滑、表面粗糙、焊缝纵、横向不整齐,还有在角焊缝部位焊缝的下凹量过大。
2、原因:a焊缝坡口加工的平直度较差,坡口的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大小不均等而引起的。
b焊接中电流过大,使焊条熔化过快,控制焊缝成形困难,电流过小,在焊接引弧时会使焊条产生“粘合现象”,造成焊不透或焊瘤。
c焊工操作熟练程不够,运条方法不当,如过快或过慢,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d埋弧自动焊过程,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3、防治措施:a按设计要求和焊接规范的规定加工焊缝坡口,尽量选用机械加工以使坡口角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达到要求,避免用人工气割、手工铲削加工坡口。
在组对时,保证焊缝间隙的均匀一致,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b通过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c焊工要持证上岗,经过培训的焊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d多层焊缝在焊接表面最后一层焊缝是,在保证和底层熔合的条件下,应采用比各层间焊接电流较小,并用小直径(φ2.0~3.0)的焊条覆面焊。
运条速度要求均匀,有节奏地向纵向推进,并作一定宽度的横向摆动,可使焊缝表面整齐美观。
二、咬边(咬肉)1、现象:焊接时的电弧将焊缝边缘熔出的凹陷或沟槽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
过深的咬边会使焊接接头的强度减弱,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承载后会在咬边处产生裂纹。
质量通病预防及防止方法及措施一、砖混结构顶层内墙体裂缝的防治:1、在施工中,做到事前控制,要求施工方砌体砌筑时,必须同时砌筑,不允许留槎,如转角处需留槎必须增设拉结筋。
2、屋面找平层施工中,纵横方按4米的间距设置伸缩缝,缝内嵌填的密封材料为柔性材料。
3、屋面结构施工季节应合理安排,尽可能安排在秋季,夏季应安排在夜间施工。
4、做好砌体和混凝土楼屋面覆盖、养护工作。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止:1、造条件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确需留置时,施工缝宜留在分户墙的轴线上。
2、模板工程进行模板设计验算荷载值,支撑立柱必须拉结,立柱下不得垫砖。
3、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模。
4、拆除后,必须设置满足竖向要求的支撑,支撑点上下端必须有垫块。
5、做好钢筋绑扎的成品保护,浇筑混凝土时应搭设马道,采取有效的固定和支撑措施。
防止负弯矩筋变位,严格控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垫块设置间距必须保证钢筋不变型,禁止使用砾石做垫块。
6、用于现浇混凝土的水泥,粗骨料进场复检外,粗骨料应按构件截面尺寸严格选用,对于粗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调整配合比。
控制配合比,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搅拌均匀,振捣密实,严禁混凝土楼板暴晒,宜用塑料薄膜等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三、防水工程渗漏的防治:1、禁止使用沥青纸胎油毡,屋面防水推荐使用SBS改性沥青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材料;三元乙丙混(非硫化型)卷材;氯化聚乙烯卷材。
2、卫生间防水宜采用冷膜防水等新型材料,当采用防水卷材时,管根处必须采用复合做法。
3、卫生间找平层砂浆铺设必须渗入5%的防水剂。
4、顶层混凝土楼面的伸缩缝及基层的变形缝必须用防水密封膏或柔性材料填塞密实。
5、管沟墙洞的模板要求紧密牢固,管根墙洞的混凝土应提高一个等级并加防水剂振捣密实、封边平整。
6、找平层要坚实平整、光滑、无起砂、空鼓等现象,坡度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钢结构焊接工艺常见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2)控制焊接热输入,避免热区生成淬硬组织;
3)减小焊接应力,避免接头承受过大的拘束应力;
4)焊接后及时进行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和氢;
5)在焊接前清洗母材和焊条,避免引入杂质。
焊接变形
焊接变形是由于焊接热量引起的金属热膨胀和收缩引起的。
焊接变形会影响结构的精度和性能,甚至会引起结构的破坏。
为了控制焊接变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尽量减小热输入;
2)采用预热和后热处理的方法,减小焊接应力;
3)采用焊接变形补偿措施,如采用反向焊接、对称焊接等
方法;
4)在焊接前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减小焊接变形的影响。
焊接质量控制是保证钢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控制焊接工艺,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保证焊接质量。
市政热力管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焊接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焊接工艺质量通病与防治1.错边现象: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焊缝高度不一致.原因:焊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操作马虎,对口不直,下料端面倾斜,管料扁圆.防治:要求工人在操作时对口要仔细找正,下料切割细心,时时检查管材质量,焊接过程中应精心操作,管口四周先点焊固定,再进行下步操作.2.焊缝外观不良现象: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宽窄不匀.原因:焊工操作不当,运条速度掌握不一致,收弧过快或过慢,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等都可以造成以上现象.防治: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要求焊工精心操作,仔细清渣后精心补焊一层.3.咬边现象:焊缝与钢管交界处烧成缺口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原因:如果焊接电流过大,电弧太长或操作不熟练,坡口打磨不均匀,就可以造成以上现象.防治:作时要注意首先要选用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电焊工操作时电弧不能拉得过长,控制好焊条的角度和运弧方法,焊接区域应打磨干净,坡口打磨均匀.4.焊瘤现象:在正常焊缝之外出现多余焊接金属的现象.原因:熔池温度过高,凝固较慢,在蚀水自重作用下下坠形成焊瘤;坡口定焊中如焊接电流过大,焊条角度不对或操作手势不当也易产生这种缺陷.防治:熔池下部出现“小鼓肚”时,可利用焊条左右摆动和排弧动作加以控制;焊接坡口立焊接头时,应选用3.2mm的焊条,并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5.弧坑过大原因:由于在焊接过程中突然灭弧引起焊接收弧时弧坑未填满,在焊缝上有明显的缺肉,甚至产生龟裂.防治: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焊条在收弧处稍多停留一会,或者采用几次断续灭弧补焊,填满凹坑,碱性直流焊条不宜采用断续灭弧法,以防产生气孔.6.夹渣现象:焊缝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原因:准备工作未做好或操作技术不熟练、选用焊条不当、焊接电流过小、钝边大坡口角度小、焊条直径较粗等、焊接区域没打磨干净、焊条药皮渗入焊缝金属、在多层施焊时,熔渣没有清除干净都可以造成以上现象.防治:采用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控制电流;要在坡口焊中宜采用适宜直径的焊条;要焊接区域打磨干净;要分层施焊时,层层将焊渣清理干净.7.熔合性区域及焊接区域电弧烧伤原因:由于焊工操作不慎,使焊条、焊把等与钢管引焊部位接触,短暂地引起电弧后,将钢管表面局部烧伤,形成缺肉或凹坑,或产生淬硬组;焊接工人技术水平低,不能连续焊接,出现多次重新起弧所引起的焊缝钢管附近表面有缺肉或凹坑或附着焊肉的现象.防治:精心操作,避免带电金属与钢管表面相碰引起电弧;不得在非焊接部位随意引弧;提高技术水平,掌握运条左右摆动及挑弧幅度,不断断续续起弧;接地线与焊件保证良好接触.8.裂纹现象:按其产生的部位不同,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熔合线裂纹、焊缝根部裂纹、弧坑裂纹、热影响区裂纹;按其产生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有热裂纹和冷裂纹.原因:焊接碳、锰、硫、磷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钢筋时,在焊缝接热循环的作用下,近缝区易产生淬火组织,这种脆性组织加上较大的收缩应力,容易导致焊缝或近缝区产生裂纹;焊条质量低劣,焊芯中碳、硫、磷含量超过规定;焊接次序不合理,容易产生过大的内压力,引起接头裂纹;焊接温度偏低或风速大,焊缝冷却速度过快;焊接参数选择不合理,或焊接能量控制不当.防治:选择质量好的母材和焊材,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和焊接次序;在冬季施焊时,应采取挡风,防雪,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或热处理措施;严禁用水降温,防止焊缝急速冷却,内部应力过大.焊后如果发现有裂纹,应铲除重新施焊.9.未焊透现象:根据部位不同有根部未焊透、层间未焊透、边缘未焊透.原因:焊接人员操作不熟练,操作不当;焊接电流过小,运条速度过快,钝边太大,对口间隙过小,操作不当焊条偏于破口一边均会产生未焊透的现象;焊接区域表面有污物.防治:坡口加工要仔细,采用机械打磨和气割清理氧化铁和溶渣,不得采用电弧切割;对口间隙要严格按规范标准组对,焊条直径选择得当;焊接电流不宜过小,应适当防慢焊接速度,保证焊接金属与母材重合熔合.10.气孔现象:焊接溶池中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停留在焊缝中所形成的孔,大部分成球状.根据其分布情况,有疏散气孔,密集气孔和连续气孔.原因:碱性低氢型焊条受潮,药皮变质或剥落,钢芯生锈;酸性焊条烘培温度过高,使药皮变质失效;焊接区域内清理不干净;焊接电流过大,焊条发红造成保护失效,使空气侵入;焊接速度过快;电弧不稳定;焊条药皮偏心,空气湿度太高,焊条未烘烤.防治:各种焊条均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培,焊芯锈蚀的焊条不能使用,药皮开裂剥落,偏心过大;钢管焊接区域的水、锈、油、烘培及水泥浆污物彻底清净;雨雪天气不能施焊;引燃电弧后,应将电弧拉长些,以便进行预热和逐渐形成熔池,在已焊焊缝端部上收弧时,应将电弧拉长些,使该处适当加热,然后缩短电弧,稍停一会再断弧;施焊中,可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溶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凡是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看到的且位于焊缝表面的缺陷,如咬边(咬肉)、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表面裂纹、焊缝位置不合理等称为外部缺陷;而必须用破坏性试验或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的内部气孔、夹渣、内部裂纹、未焊透、未溶合等称为内部缺陷。
但常见的多是焊后不清理焊渣和飞溅物以及不清理的焊疤。
1、焊缝尺寸不符规范要求1.1现象:焊缝在检查中焊缝的高度过大或过小;或焊缝的宽度太宽或太窄,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部位不平滑、表面粗糙、焊缝纵、横向不整齐,还有在角焊缝部位焊缝的下凹量过大。
1.2原因:1.2.1焊缝坡口加工的平直度较差,坡口的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大小不均等而引起的。
1.2.2焊接中电流过大,使焊条熔化过快,控制焊缝成形困难,电流过小,在焊接引弧时会使焊条产生“粘合现象”,造成焊不透或焊瘤。
1.2.3焊工操作熟练程不够,运条方法不当,如过快或过慢,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1.2.4埋弧自动焊过程,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1.3防治措施1.3.1按设计要求和焊接规范的规定加工焊缝坡口,尽量选用机械加工以使坡口角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达到要求,避免用人工气割、手工铲削加工坡口。
在组对时,保证焊缝间隙的均匀一致,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1.3.2通过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1.3.3焊工要持证上岗,经过培训的焊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1.3.4多层焊缝在焊接表面最后一层焊缝是,在保证和底层熔合的条件下,应采用比各层间焊接电流较小,并用小直径(φ2.0mm~3.0mm)的焊条覆面焊。
运条速度要求均匀,有节奏地向纵向推进,并作一定宽度的横向摆动,可使焊缝表面整齐美观。
2、咬边(咬肉)2.1现象:焊接时的电弧将焊缝边缘熔出的凹陷或沟槽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
过深的咬边会使焊接接头的强度减弱,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承载后会在咬边处产生裂纹。
2.2原因:主要是焊接电流过大,电弧过长,焊条角度掌握不合适和运条的速度不当以及焊接终了焊条留置长度太短等而形成咬边。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随着现代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不断增加的焊接工程中,焊接缺陷问题也日益凸显。
焊接缺陷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需要深入了解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焊接缺陷的分类1.焊接孔洞:是最严重的缺陷之一。
它们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焊接区域的污染、松散物质、气孔或有效焊接熔池成分的合金不足导致。
2.焊接裂纹:由焊接过程引起的应力、过热或过冷引起的应力,不良的焊接施工或材料导致的应力等因素造成的裂纹。
3.焊接夹渣:焊接时,渣和气泡也可能在焊接接头中被引入。
这些夹杂物的存在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强度下降。
4.焊接凸起:易于出现在对焊、拖焊和坡口焊焊接的开端,并且很难消除。
二、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1.焊接材料的质量问题。
如果使用的焊丝或焊条受到了污染或材料不合格等问题,焊接接头质量就可能受到影响。
2.操作不当。
如果焊接时没有遵循标准的焊接工艺,如焊接电流、电压和气体流量等设置不当,也会导致焊接缺陷。
3.人为原因。
焊接操作者经验和技术的欠缺,不正确的操作和操作步骤,从而引起焊接缺陷。
4.材料选择不当。
对于不同的焊接材料,需要选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和方法,如果选用不当,也会导致焊接缺陷的产生。
三、防治焊接缺陷的措施1.提高焊接材料的质量。
在焊接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用高品质的焊接材料,并确保其焊接性能符合要求。
2.正确选用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应合理,具有合适的焊接参数、清洁度和气体保护等等。
3.加强焊接培训。
工人必须受到焊接培训并掌握合适的焊接技术、方法和技巧。
4.加强质量管理。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避免质量问题和无序操作,杜绝相关缺陷的出现。
5.实施检测和验证。
利用非毁性检测等试验方法,确保焊接质量,消除潜在缺陷。
综上所述,理解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关键,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焊接接头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焊接接头的不完整性称为焊接缺陷,主要有焊接裂纹、未焊透、夹渣、气孔和焊缝外观缺陷等。
这些缺陷减少焊缝截面积,降低承载能力,产生应力集中,引起裂纹;降低疲劳强度,易引起焊件破裂导致脆断。
一缺陷名称:气孔(Blow Hole)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焊条不良或潮湿.(2)焊件有水分、油污或锈.(3)焊接速度太快.(4)电流太强.(5)电弧长度不适合.(6)焊件厚度大,金属冷却过速.(1)选用适当的焊条并注意烘干.(2)焊接前清洁被焊部份.(3)降低焊接速度,使内部气体容易逸出.(4)使用厂商建议适当电流.(5)调整适当电弧长度.(6)施行适当的预热工作.CO2气体保护焊(1)母材不洁.(2)焊丝有锈或焊药潮湿.(3)点焊不良,焊丝选择不当.(4)干伸长度太长,CO2气体保护不周密.(5)风速较大,无挡风装置.(6)焊接速度太快,冷却快速.(7)火花飞溅粘在喷嘴,造成气体乱流.(8)气体纯度不良,含杂物多(特别含水分).(1)焊接前注意清洁被焊部位.(2)选用适当的焊丝并注意保持干燥.(3)点焊焊道不得有缺陷,同时要清洁干净,且使用焊丝尺寸要适当.(4)减小干伸长度,调整适当气体流量.(5)加装挡风设备.(6)降低速度使内部气体逸出.(7)注意清除喷嘴处焊渣,并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以延长喷嘴寿命.(8)CO2纯度为99.98%以上,水分为0.005%以下.埋弧焊接(1)焊缝有锈、氧化膜、油脂等有机物的杂质.(2)焊剂潮湿.(3)焊剂受污染.(4)焊接速度过快.(5)焊剂高度不足.(6)焊剂高度过大,使气体不易逸出(特别在焊剂粒度细的情形).(1)焊缝需研磨或以火焰烧除,再以钢丝刷清除.(2)约需300℃干燥(3)注意焊剂的储存及焊接部位附近地区的清洁,以免杂物混入.(4)降低焊接速度.(5)焊剂出口橡皮管口要调整高些.(6)焊剂出口橡皮管要调整低些,在自动焊接情形适当高度30-40mm.(7)焊丝生锈或沾有油污.(8)极性不适当(特别在对接时受污染会产生气孔).(7)换用清洁焊丝.(8)将直流正接(DC-)改为直流反接(DC+).设备不良(1)减压表冷却,气体无法流出.(2)喷嘴被火花飞溅物堵塞.(3)焊丝有油、锈.(1)气体调节器无附电热器时,要加装电热器,同时检查表之流量.(2)经常清除喷嘴飞溅物.并且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3)焊丝贮存或安装焊丝时不可触及油类.自保护药芯焊丝(1)电压过高.(2)焊丝突出长度过短.(3)钢板表面有锈蚀、油漆、水分.(4)焊枪拖曳角倾斜太多.(5)移行速度太快,尤其横焊.(1)降低电压.(2)依各种焊丝说明使用.(3)焊前清除干净.(4)减少拖曳角至约0-20°.(5)调整适当.二缺陷名称咬边(Undercut)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电流太强.(2)焊条不适合.(3)电弧过长.(4)操作方法不当.(5)母材不洁.(6)母材过热.(1)使用较低电流.(2)选用适当种类及大小之焊条.(3)保持适当的弧长.(4)采用正确的角度,较慢的速度,较短的电弧及较窄的运行法.(5)清除母材油渍或锈.(6)使用直径较小之焊条.CO2气体保护焊(1)电弧过长,焊接速度太快.(2)角焊时,焊条对准部位不正确.(3)立焊摆动或操作不良,使焊道二边填补不足产生咬边.(1)降低电弧长度及速度.(2)在水平角焊时,焊丝位置应离交点1-2mm.(3)改正操作方法.三缺陷名称:夹渣(Slag Inclusion)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工电弧焊(1)前层焊渣未完全清除.(2)焊接电流太低.(3)焊接速度太慢.(4)焊条摆动过宽.(5)焊缝组合及设计不良.(1)彻底清除前层焊渣.(2)采用较高电流.(3)提高焊接速度.(4)减少焊条摆动宽度.(5)改正适当坡口角度及间隙.CO2气体电弧焊(1)母材倾斜(下坡)使焊渣超前.(2)前一道焊接后,焊渣未清洁干净.(3)电流过小,速度慢,焊着量多.(4)用前进法焊接,开槽内焊渣超前甚多.(1)尽可能将焊件放置水平位置.(2)注意每道焊道之清洁.(3)增加电流和焊速,使焊渣容易浮起.(4)提高焊接速度埋弧焊接(1)焊接方向朝母材倾斜方向,因此焊渣流动超前.(2)多层焊接时,开槽面受焊丝溶入,焊丝过于靠近开槽的侧边.(3)在焊接起点有导板处易产生夹渣.(4)电流过小,第二层间有焊渣留存,在焊接薄板时容易产生裂纹.(5)焊接速度过低,使焊渣超前.(6)最后完成层电弧电压过高,使得游离焊渣在焊道端头产生搅卷.(1)焊接改向相反方向焊接,或将母材尽可能改成水平方向焊接.(2)开槽侧面和焊丝之间距离,最少要大于焊丝直径以上.(3)导板厚度及开槽形状,需与母材相同.(4)提高焊接电流,使残留焊渣容易熔化.(5)增加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6)减小电压或提高焊速,必要时盖面层由单道焊改为多道焊接.自保护药芯焊丝(1)电弧电压过低.(2)焊丝摆弧不当.(3)焊丝伸出过长.(4)电流过低,焊接速度过慢.(5)第一道焊渣,未充分清除.(6)第一道结合不良.(7)坡口太狭窄.(1)调整适当.(2)加多练习.(3)依各种焊丝使用说明.(4)调整焊接参数.(5)完全清除(6)使用适当电压,注意摆弧.(7)改正适当坡口角度及间隙.四缺陷名称: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五缺陷名称:裂纹(Crack)手工电弧焊(1)焊件含有过高的碳、锰等合金元素.(2)焊条品质不良或潮湿.(3)焊缝拘束应力过大.(4)母条材质含硫过高不适于焊接.(5)施工准备不足.(6)母材厚度较大,冷却过速.(7)电流太强.(8)首道焊道不足抵抗收缩应力.(1)使用低氢系焊条.(2)使用适宜焊条,并注意干燥.(3)改良结构设计,注意焊接顺序,焊接后进行热处理.(4)避免使用不良钢材.(5)焊接时需考虑预热或后热.(6)预热母材,焊后缓冷.(7)使用适当电流.(8)首道焊接之焊着金属须充分抵抗收缩应力.CO2气体保护焊(1)开槽角度过小,在大电流焊接时,产生梨形和焊道裂纹.(2)母材含碳量和其它合金量过高(焊道及热影区).(3)多层焊接时,第一层焊道过小.(4)焊接顺序不当,产生拘束力过强.(5)焊丝潮湿,氢气侵入焊道.(6)套板密接不良,形成高低不平,致应力集中.(7)因第一层焊接量过多,冷却缓慢(不锈钢,铝合金等).(1)注意适当开槽角度与电流的配合,必要时要加大开槽角度.(2)采用含碳量低的焊条.(3)第一道焊着金属须充分能抵抗收缩应力.(4)改良结构设计,注意焊接顺序,焊后进行热处理.(5)注意焊丝保存.(6)注意焊件组合之精度.(7)注意正确的电流及焊接速度.埋弧焊接(1)对焊缝母材所用的焊丝和焊剂之配合不适当(母材含碳量过大,焊丝金属含锰量太少).(2)焊道急速冷却,使热影响区发生硬化.(3)焊丝含碳、硫量过大.(4)在多层焊接之第一层所生焊道力,不足抵抗收缩应力.(5)在角焊时过深的渗透或偏析.(6)焊接施工顺序不正确,母材拘束力大.(7)焊道形状不适当,焊道宽度与焊道深度比例过大或过小.(1)使用含锰量较高的焊丝,在母材含碳量多时,要有预热之措施.(2)焊接电流及电压需增加,焊接速度降低,母材需加热措施.(3)更换焊丝.(4)第一层焊道之焊着金属须充分抵抗收缩应力.(5)将焊接电流及焊接速度减低,改变极性.(6)注意规定的施工方法,并予焊接操作施工指导.(7)焊道宽度与深度的比例约为1:1:25,电流降低,电压加大.六缺陷名称:变形(Distortion)焊接方式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手焊、CO2气体保护焊、自保护药芯焊丝焊接、自动埋弧焊接.(1)焊接层数太多.(2)焊接顺序不当.(3)施工准备不足.(4)母材冷却过速.(5)母材过热.(薄板)(6)焊缝设计不当.(7)焊着金属过多.(8)拘束方式不确实.(1)使用直径较大之焊条及较高电流.(2)改正焊接顺序(3)焊接前,使用夹具将焊件固定以免发生翘曲.(4)避免冷却过速或预热母材.(5)选用穿透力低之焊材.(6)减少焊缝间隙,减少开槽度数.(7)注意焊接尺寸,不使焊道过大.(8)注意防止变形的固定措施.七其他缺陷缺陷名称发生原因防止措施搭叠(Overlap)(1)电流太低.(2)焊接速度太慢.(1)使用适当的电流.(2)使用适合的速度.焊道外观形状不良(B ad Appearance)(1)焊条不良.(2)操作方法不适.(3)焊接电流过高,焊条直径过粗.(4)焊件过热.(5)焊道内,熔填方法不良.(6)导电嘴磨耗.(7)焊丝伸出长度不变.(1)选用适当大小良好的干燥焊条.(2)采用均匀适当之速度及焊接顺序.(3)选用适当电流及适当直径的焊接.(4)降低电流.(5)多加练习.(6)更换导电嘴.(7)保持定长、熟练.凹痕(Pit)(1)使用焊条不当.(2)焊条潮湿.(3)母材冷却过速.(4)焊条不洁及焊件的偏析.(5)焊件含碳、锰成分过高.(1)使用适当焊条,如无法消除时用低氢型焊条.(2)使用干燥过的焊条.(3)减低焊接速度,避免急冷,最好施以预热或后热.(4)使用良好低氢型焊条.(5)使用盐基度较高焊条.偏弧(Arc Blow)(1)在直流电焊时,焊件所生磁场不均,使电弧偏向.(2)接地线位置不佳.(3)焊枪拖曳角太大.(4)焊丝伸出长度太短.(5)电压太高,电弧太长.(6)电流太大.(7)焊接速度太快.(1)·电弧偏向一方置一地线.·正对偏向一方焊接.·采用短电弧.·改正磁场使趋均一.·改用交流电焊(2)调整接地线位置.(3)减小焊枪拖曳角.(4)增长焊丝伸出长度.(5)降低电压及电弧.(6)调整使用适当电流.(7)焊接速度变慢.烧穿(1)在有开槽焊接时,电流过大.(2)因开槽不良焊缝间隙太大.(1)降低电流.(2)减少焊缝间隙.焊道不均匀(1)导电嘴磨损,焊丝输出产生摇摆.(2)焊枪操作不熟练.(1)将焊接导电嘴换新使用.(2)多加操作练习.焊泪(1)电流过大,焊接速度太慢.(2)电弧太短,焊道高.(3)焊丝对准位置不适当.(角焊时)(1)选用正确电流及焊接速度.(2)提高电弧长度.(3)焊丝不可离交点太远.火花飞溅过多(1)焊条不良.(2)电弧太长.(3)电流太高或太低.(4)电弧电压太高或太低.(5)焊丝突出过长 .(6)焊枪倾斜过度,拖曳角太大.(7)焊丝过度吸湿.(8)焊机情况不良.(1)采用干燥合适之焊条.(2)使用较短之电弧.(3)使用适当之电流.(4)调整适当.(5)依各种焊丝使用说明.(6)尽可能保持垂直,避免过度倾斜.(7)注意仓库保管条件.(8)修理,平日注意保养.焊道成蛇行状(1)焊丝伸出过长.(2)焊丝扭曲.(3)直线操作不良.(1)采用适当的长度,例如实心焊丝在大电流时伸出长20-25mm.在自保护焊接时伸出长度约为40-50mm.(2)更换新焊丝或将扭曲予以校正.(3)在直线操作时,焊枪要保持垂直.电弧不稳定(1)焊枪前端之导电嘴比焊丝心径大太多.(2)导电嘴发生磨损.(3)焊丝发生卷曲.(4)焊丝输送机回转不顺.(5)焊丝输送轮子沟槽磨损.(6)加压轮子压紧不良.(7)导管接头阻力太大.(1)焊丝心径必须与导电嘴配合.(2)更换导电嘴.(3)将焊丝卷曲拉直.(4)将输送机轴加油,使回转润滑.(5)更换输送轮.(6)压力要适当,太松送线不良,太紧焊丝损坏.(7)导管弯曲过大,调整减少弯曲量.喷嘴与母材间发生电弧(1)喷嘴,导管或导电嘴间发生短路.(1)火花飞溅物粘及喷嘴过多须除去,或是使用焊枪有绝缘保护之陶瓷管.焊枪喷嘴过热(1)冷却水不能充分流出.(2)电流过大.(1)冷却水管不通,如冷却水管阻塞,必须清除使水压提升流量正常.(2)焊枪使用在容许电流范围及使用率之内.焊丝粘住导电嘴(1)导电嘴与母材间的距离过短.(2)导管阻力过大,送线不良.(3)电流太小,电压太大.(1)使用适当距离或稍为长些来起弧,然后调整到适当距离.(2)清除导管内部,使能平稳输送.(3)调整适当电流,电压值.。
焊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焊接接头疵点:1.裂纹:焊接时产生的裂纹通常是由于焊接残余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引起的。
为了预防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焊接前进行材料的预热,使材料达到合适的温度,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控制好焊接参数,确保熔化金属的铺展性和可流动性,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2.夹渣:夹渣是指焊缝内发现的夹杂的渣,对焊接接头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夹渣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清洁焊接表面,确保焊接区域没有油脂、灰尘等杂质,以防止杂质进入焊缝;-控制好焊接参数,使熔融池中的渣浮于表面,便于排除。
3.气孔:气孔是指焊缝中产生的气体聚集的小孔,对焊缝的力学性能和密封性能造成影响。
为了预防气孔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清洁焊接表面,保证焊接区域没有油脂、灰尘等杂质,以防止杂质在焊接过程中分解产生气体;-控制好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以保证焊接熔池稳定,减少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二、焊缝质量不达标:1.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焊接接头强度不达标常常是由于焊接参数不正确、焊接材料不合适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预防强度不达标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焊接材料的强度和焊接接头的强度匹配;-控制好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预热温度等,以保证焊接熔池充分融合。
2.尺寸不准确:焊接接头尺寸不达标可能会影响到焊接接头的装配和使用。
为了预防尺寸不准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好焊接参数,如焊接速度、焊接长度等,以保证焊缝的宽度和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使用合适的夹具和支撑来保持焊接件的形状,以避免焊接变形引起尺寸偏差。
三、焊接变形:焊接变形是指焊接过程中因热应力引起的材料的形状变化。
为了预防焊接变形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好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预热温度等,以减少焊接时的热输入和热影响区域;-使用合适的夹具和支撑来固定和控制焊接件,减少焊接变形。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好焊接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保持焊接区域的清洁、使用合适的夹具和支撑等措施来预防焊接质量通病的产生。
焊接质量通病及防治1、产生焊接缺陷原因:1.1咬边:是焊脚处因焊接而造成的沟槽,产生咬边主要原因有焊接电流过大,电弧太长、焊接速度太快及运条操作不当等。
1.2焊瘤:是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溢到焊缝之外的未熔化的,在母材上而形成的金属瘤。
1.3裂纹:焊接裂纹有热裂纹和冷裂纹等,在焊接过程中,焊条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定相线附近的高温时产生的裂纹,冷裂纹是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时产生的裂纹。
为了防止裂纹产生,坡口及两侧的锈与油必须清除,采取措施减小焊接应力,不准用未经烘干的焊条,焊接前预热及焊后加热来达到预防裂纹的缺陷在焊缝中出现。
1.4气孔和缩孔:气孔是焊缝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产生气孔的原因有焊条受潮或未烘干,坡口及附近两侧有锈、水、油污而未清除干净、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电弧长度太长以至熔池保护不良,焊接速度过快等。
缩孔是熔化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缩而产生的残留在焊缝中的孔穴。
1.5夹杂和夹渣:夹杂是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由冶金反应产生的非金属夹杂和氧化物,夹渣则是残留在焊留在焊缝中的熔渣。
产生夹渣原因是坡口角度太小,焊接电流太小,多层多道焊时清渣不干净,运条操作不当等。
1.6未熔合和未焊透:未熔合是在焊缝金属与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与焊道金属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部分,产生未熔合原因,主要是待焊金属表面不干净;未焊透是在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产生未焊透是焊接电流过小,钝边太大,根部间隙太小,焊接速度太快等原因造成的。
2.焊接缺陷的防治措施2.1焊缝坡口及焊缝两侧20mm区域内的氧化皮,脏物、油污等全部清理干净,直至见到金属光泽。
防止气孔、夹渣在焊缝中出现。
2.2、管道组对时,每道焊缝焊接前,焊工应认真检查组对质量,如超出焊缝的要求或管道错口超出规定时,焊工应拒绝施焊,防止焊缝因管口组对不当而产生未焊透及未熔合的缺陷。
2.3、施焊中,焊工要依据焊接工艺正确选用焊条,以便在电弧焊接过程中脱氧、脱碳、脱硫;焊工正确选用较大的焊接线能量,仔细清理层间熔渣、摆动焊条,压低电弧,以减少有害夹杂物残留在焊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