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2框 法律保障生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设计意图:形象的树状图既便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漫画欣赏:《让座》《迟到》《后悔》三幅漫画分别违反了什么规范?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对比理解:法律、道德、校规校纪,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区分规则——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梯度问题:如何区分规则?(结合表格说明、引领、铺垫)2.走进特殊规则:什么是法律(法律的特征)◆探究点一:法律的产生情景设置:“我们全家到一家火锅店就餐,发现老板违反了法律。
”思考: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想一想:从法律的产生来看,法律具有什么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处理P91“相关链接”,认识法律创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展示、设问、互动、引领、说明、拓展等)——处理P91“探究与分享”,认识我国还需要加强立法(展示、设问、互动、引领、说明、拓展等)(1)校园暴力现象频发,这方面需要专门立法。
(2)电信诈骗现象增多,这方面需要专门立法。
(3)移动通信乱收费、霸王条款等方面需要专门立法。
(4)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专门立法。
◆探究点二:法律的实施材料一:“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5起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公开宣判。
在审理的这5起案件中,刘家良、文礼红等四人一审被判死刑,张亨等四人获无期徒刑。
材料中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处理P92“相关链接”,认识国家强制力包括哪些。
(展示、警醒、点评、说明、拓展等)◆探究点三:法律调整的范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上述材料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么做,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保障生活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课题法律保障生活课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教学用具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的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律保障生活。
课一、自主预习。
(一)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四)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五)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方式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国家制定或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体社认可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自自发形式全体社会成觉遵守校规学校制定批评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师生小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探究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在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历史性重大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法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法治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之一。
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本单元作为法律版块的起始单元,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背景,带领学生了解社会的法治进程,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自身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责任感,学会依法办事,同时青少年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树立法律信仰,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这就需要青少年不断学习、内化法律知识,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本课分析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既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由引言和两个框题内容构成。
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法律的产生、对法治国家的认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让学生全面感受法律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产生的意义,了解社会的法治化进程,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从而为后面学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的作用奠定基础。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第1课时)教学流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第1课时)教学流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第1课时)教学流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教学流程环节流程内容与目的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分)知识回顾法律的含义提问回顾4´生3´,师1´自主预习导学稿“自主预习”题①3分钟完成;②简单对答案;师点拨.5´生3´,师2´分享交流一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①阅读课本;②中下生表述;优生总结归纳。
7´生5´,师2´分享交流二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①学生感悟生活;②优生谈谈表扬批评;中等生表扬.7´生5´,师2´分享交流三法律的的特征①学生总结对师生交往;②师点评11´生7´,师4´课堂训练完成导学稿课堂训练学生稍作思考,然后老师讲评3´师用小结学生谈2´,生用布置作业老师布置1´,师用合计生25´,师15´。
老师提问: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学生活动:分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暮年,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意见。
老师总结:有了法律不能彻底的贯彻,相当于一纸空文。
早
【随堂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
然而,他们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可能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道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法律在我们身边设计说明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对应课程目标中“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运用理性的思维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
“法律保障生活”这一框以七年级学生“我”的见闻作为线索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情境中思考抽象的法律知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目标1.通过搜集相关法律条文,正确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作用,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法治观念、责任担当意识等核心素养。
2.通过合作探究,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教学难点: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法律的作用。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情感体验。
资源与工具1.资源:法治专栏:《守护明天》《法治中国》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一、学习情境播放视频《以人为本——法治中国》,提出问题:视频里的“我”指的是什么?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特别留心最后一句话“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
”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
二、预习检查1.为什么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2.什么是法律?3.什么是法治?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过程性评价《作业》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要点:(1)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