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课文重点复习内容
- 格式:pdf
- 大小:318.97 KB
- 文档页数:2
单元复习要点一、复习课文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2.《狼牙山五壮士》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开国大典》通过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5.《我的战友邱少云》讲的是战士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烈火焚身也一声不吭,最终牺牲的故事。
正是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东方。
二、背诵、默写《七律·长征》。
三、词语听写悬崖日寇进犯游击奋战转移险要沉着手榴弹射击始终顶峰不屈沸腾攀登依托山涧仇恨眺望喜悦冲锋壮烈豪迈坚强协商汇集预定爆发就位鼓舞宣告雄伟肃静旗帜宣读照耀宏伟围歼注视茂密一致距离语调选举完毕检阅制服高潮游行次序四、形近字组词五、多音字组词蒙抡仇六、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进犯—侵犯掩护—保护眺望—遥望汇集—聚集宣告—宣布协商—商量茂密—繁茂憧憬—向往坚强不屈—坚贞不屈气壮山河—气吞山河聚精会神—全神贯注震天动地—惊天动地七、反义词逶迤—笔直磅礴—渺小沉着—惊慌崎岖—平坦坠落—上升掩护—暴露完毕—开始肃静—喧哗汇集—分散庄严—轻浮微弱—强烈璀璨—暗淡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优柔寡断八、成语万水千山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大江南北聚精会神自言自语震天动地九、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细小)的枪口 (崎岖)的山路(胜利)的喜悦(豪迈)的口号(排山倒海)的掌声(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热烈)的欢呼(漆黑)的夜空(猛烈)的阻击(黑魆魆)的围墙 (微弱)的火光(茂密)的沙柳丛 (璀璨)的华灯(亲爱)的战友(沉着)地指挥(静静)地照耀(聚精会神)地读书(默默)地沉思十、特殊词语带数字的成语:万水千山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带有反义词的成语:横七竖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斩钉截铁聚精会神ABAC式:自言自语十一、量词一(个)圈一(颗)手榴弹一(块)石头一(声)巨响一(根)电动旗杆一(盏)宫灯一(面)红旗一(阵)掌声一(支)礼花一(片)沙柳林一(位)英雄一(本)书一(幅)插图一(颗)信号弹一(片)喊杀声十二、精彩文句1.比喻句(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语文重点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的语文重点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
1.字词: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课文理解: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包括记叙文、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3.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技巧: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构思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形象等。
5.口语表达:通过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第二单元:
1.字词: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课文理解: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包括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3.阅读技巧:学习并运用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理解文意等。
4.写作技巧:学习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组织文章结构、运用论据等。
5.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重点内容还需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作者是李汉荣,体裁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山雨》的作者是赵丽宏,体裁是一篇抒情散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3、《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枫,体裁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表达了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第二单元1、《詹天佑》本文结构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
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2、《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对她们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趋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重点内容1.重点课文:第一单元的重点课文是《丁香结》和《花之歌》,这两篇课文都是散文,通过描写丁香和花的美丽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是《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都是诗歌和记叙文,通过描写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传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崇敬。
2.写作技巧:第一二单元的写作技巧可以重点掌握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比如“今天下课时,老师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星期四要举行‘护蛋’活动。
”这句话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技巧,“活动结束后,我捧着‘蛋宝宝’小心翼翼地回到了座位上。
”这句话使用了描写细节的写作技巧。
3.综合性学习:第一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重点掌握如何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比如“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主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最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4.重点词语:第一二单元的词语可以重点掌握一些形容词和动词,比如“轻盈、朦胧、悠长、丰韵、轻蔑、抽屉、柔软、丰满、石榴、黑黝黝、文质彬彬”等,这些词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以“科学精神”为主题,包含《丁香结》《花之歌》《草原》三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科学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第二单元则以“革命传统”为主题,包含《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6.语法修辞:第一二单元的语法修辞可以重点掌握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比如“丁香花色繁多,有紫色、红色、白色等,由于数量少,很多人都不认识它。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丁香的每一片花瓣都像是一颗明珠。
”这句话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感受自然1 山中访友一、组词。
拔(拔河)抹(涂抹)露 lù(露珠)冠 guān (树冠)拨(拨号)沫(唾沫) lòu (露头儿) guàn (冠军)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清凉)的山泉(深深)的峡谷(挺拔)的身躯(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 ( 高大 ) 的身影(响亮)的回声(淘气)的云雀(充满智慧)的额头三、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望: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希望④名望⑤怨⑥对着德高望重( 4 )喜出望外( 3 )看望( 2 )一望无垠( 1 )四、将下列句子变换成陈述句。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五、本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文中各找出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把古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写出了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可贵,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与崇敬,爱戴之情。
拟人:“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种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 山雨一、组词。
调(音调)晌(半晌)传chuan (传闻)弹 tan (弹琴)凋(凋落)响(响声) zhuan(传记) dan(子弹)二、找朋友,组成一个正确的词语。
轻(盈迎)歌(摇谣)奇(秒妙)(飘漂)洒清(翠脆)(辨辩)认三、送词语回家。
幽静安静1、树影婆娑,夜色分外(幽静)。
2、请大家不要在这里喧哗,病人需要(安静)。
奇特奇怪在沙漠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奇特)的景象。
真(奇怪),为什么这时候他还不来呢?四、阅读赏析。
1、作者观察得很细致,可以从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却很难忘却这句话中看出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一、复习课文1、《长江之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采纳了(第二人称),以(对长江赞叹、依恋的真挚感情)为主线,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别息、源远流长)的风采,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表现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抒发了(对祖XXX亲河的深切爱恋之情)。
2、《五彩池》说述了“我”在藏龙山上看到的五彩池,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描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群、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现出神秘XXX彩的奥妙),表达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欢与赞叹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七月的天山》中,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办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三个别同方面,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天山幽林的美景)和(天山深处的景象),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文要紧运用了啥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将作者对绍兴的赞叹之情融入对“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的描述中,让我们充分感觉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5、《山海关》一文中作者是怎么样细致地写出山海关气魄的宏伟和地形的险要的?(开门见山,交代了描写对象——山海关,并且奠定了抒情的基调,然后用充满感情的句子领起下文,再强调雄关的气魄和地势的无与伦比,继续写宏伟的箭楼,随后移步换景横向进展,眺望“北面”和“南面”,分不写了山海关的“连绵不断”的山与“苍茫无垠”的水势,集中突出了山海关的险要地势。
二、背诵、背写1、背诵:《长江之歌》;《五彩池》第三、四自然段;《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第三、六、七自然段。
2、背写《天净沙·秋》三、听写风采气概甘甜培育健美依恋荡涤回荡磅礴尘埃灌溉沐浴闪烁险峻矗立凝聚细腻挺拔苍翠奇妙玲珑酷热呈现铺展炎暑凉快飞泻清亮娇嫩萦绕绵延绚烂粗糙乌黑老茧燥热潺潺把舵嘎吱白皑皑萤火虫漫山遍野腾云驾雾眼花缭乱五彩斑斓无限生机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纵横交织名别虚传巍然耸立引人瞩目雄厚苍劲高耸入云气魄磅礴浑然一体仰头远眺不由自主苍茫无垠烽台烟墩纵缰驰马逶迤翻腾碧波万顷大方悲歌干戈扰攘身披盔甲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热血沸腾顶天立地可歌可泣四、比较组词培育洗涤尘埃磅礴昆仑葫芦镰刀沐浴毛毯舀水险峻细腻菠菜衣裳规矩潺潺辅导条理挨近浅薄仓库胡同廉洁歇息谈话滔天俊俏贰心波纹党员拒绝孱弱咯吱粗糙腋窝舵手辛苦泡桐荧幕急躁树枝制造夜晚驼铃蚕茧叶柄萤火虫干燥五、多音字奔驰投奔磅礴磅秤隐藏宝藏饮马饮水夹杂夹袄单薄薄荷薄纸屏息屏幕脖颈儿长颈鹿六、形容气魄的词语气魄磅礴威武雄壮排山倒海浩浩荡荡势如破竹汹涌澎湃所向披靡摧枯拉朽横扫千军惊天动地风卷残云雷霆万钧风起云涌无往别胜铺天盖地波澜壮阔七、填空1、填入合适的动词。
第一单元1.《草原》《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从而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丁香结》《丁香结》一文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阐述了作者(要以豁达的胸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人生感悟。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抒发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西湖(忽雨忽晴的变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花之歌》《花之歌》借清新的花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儿(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蕴含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哲思,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5.《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课文篇目及主要知识点1.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必背词汇: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等。
重点词语理解: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重点句子理解: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情。
2. 《山雨》作者:赵丽宏必背词汇: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飘飘洒洒的雨丝、优雅的小曲、清新的绿色等。
重点句子理解:描写了雨中山林的美丽景色,以及雨声带来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 《草虫的村落》重点词汇:村落、静谧、游历、草茎、游侠、静谧、花色斑斓等。
重点词语理解: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重点句子理解:通过对草虫村落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小虫子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4. 《索溪峪的“野”》重点词汇:拔地而起、望而生畏、千峰万仞、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等。
重点词语理解: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
内容理解:描述了索溪峪的野性美,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独特魅力。
二、背诵要求课文背诵:根据教材要求,部分或全部课文可能需要背诵,如《山中访友》、《山雨》等。
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成语、名言警句背诵:语文园地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也是必背内容,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和提升文化素养。
三、学习建议多读多背: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理解记忆:在背诵过程中注重理解课文内容,将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深刻印象。
定期复习:定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巩固记忆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重点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总结一、《草原》1.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信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主要内容: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依次描写了草原的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等景物,接着又详细叙述了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远方来客的场景。
中心思想:通过对草原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2.重点字词:生字读音:毯(tǎn)、陈(chén)、裳(shang)、虹(hóng)、蹄(tí)、腐(fǔ)、稍(shāo)、微(wēi)。
生字写法:“毯” 字的毛字旁要写得舒展,“炎” 字上面的“火” 字最后一笔捺变为点;“蹄”字的右边是“帝”,注意不要写错。
词义:⏹绿毯:绿色的毯子。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多音字:⏹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勒:(lè)勒令;(lēi)勒紧。
近义词:⏹清鲜—清新。
⏹洒脱—潇洒。
反义词:⏹洒脱—拘束。
⏹热闹—冷清。
3.修辞手法:比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和羊群的可爱。
拟人: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了草原的宁静和动物们的悠闲。
4.经典语句和段落:“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一、字词【柔美】指线条又轻柔又美丽。
【一碧千里】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 使它分出层次, 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的形容。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形容绿到了极致, 大多说明草原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
【洒脱】行动自然, 无拘无束。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拘束】拘谨、不自然。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愁怨】忧愁怨恨【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幽雅】幽静而雅致。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自我欣赏。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 自己怜惜自己。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也指自我欣赏。
二、课文知识1.《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 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 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 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围绕一个“美”字,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 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 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 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5.“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 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6.“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 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 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期末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单元重点知识梳理,可打印部编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重难点总结一、多音字组词乐lè欢乐yuè乐曲的de他的dì目的似sì似乎shì似的担dān担心dàn担子冠ɡuān桂冠ɡuàn冠军二、近义词热闹-喧闹拘束-拘谨洒脱-潇洒参差-杂乱单薄-瘦弱文思-才思迷蒙-迷茫愁怨-忧愁顺心-遂心孕育-培育摇曳-摇摆旖旎-柔美馥郁-芬芳婆娑起舞-翩翩起舞心驰神往-梦寐以求顾影自怜-顾影弄姿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三、反义词热闹-冷清洒脱-拘束羞涩-大方笨拙-灵活幽雅-粗俗参差-整齐迷蒙-清晰暮-晨赠予-索取硕大无朋-微乎其微顾影自怜-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自惭形秽四、词语积累1. AABB 式词语:熙熙攘攘忽忽悠悠2. 描写绿色的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 描写清高的词语: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命不凡顾影弄姿4. 跟想象有关的词语:黄粱美梦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浮想联翩痴人说梦漫无边际胡思乱想五、佳句积累1.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山的线条是那么的柔和,就像那幅只渲染了绿色而没有用墨线勾勒的国画,它无处不在,轻轻地流入云端。
3.我是所有元素的女儿:冬天孕育我,春天让我开放,夏天让我成长,秋天让我困倦。
4. 描写景色的诗句(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六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习资料。
一、单元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
本单元的课文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作者简介。
- 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哲理,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2. 课文内容。
- 这篇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一切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如古桥、树林、山泉等。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山中访友,与这些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 文中描写了“我”与古桥的对话,古桥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默默地为人们奉献,作者对古桥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 在描写树林时,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棵树,与树林中的鸟儿、露珠等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重点语句赏析。
-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这句话中“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微风的轻柔,“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则从嗅觉的角度描绘出清晨山中清新的空气,给人以美的感受。
-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里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老桥的古老,更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敬重与赞美。
1. 作者简介。
- 赵丽宏,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2. 课文内容。
- 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场山雨。
雨前,山林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鸟叫;雨中,雨声像一首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雨后,鸟儿啼啭,雨珠滴落在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声响,山林变得幽静。
- 作者通过对山雨声音和色彩的描写,展现了山雨的独特韵味。
例如,描写雨中的色彩时,“墨绿、翠绿,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这些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山林雨景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主题词:《读书好》1.1 课文内容:通过描述读书的好处,鼓励学生多读书。
1.2 作者观点:读书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
2.主题词:《立志》2.1 课文内容:讲述了孟子从小立志励志,并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2 作者观点:勉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主题词:《静夜思》3.1 课文内容: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3.2 作者观点:诗人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二、词语梳理1.舍:愿意放弃或舍弃。
例句:不舍昼夜地努力学习。
2.遥望:从远处眺望。
例句:站在山顶,遥望远方的风景。
3.庄严:庄重肃穆、庄重隆重。
例句:仪式十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三、古诗文鉴赏《登鹳雀楼》1.诗人:王之涣2.主题:感慨时光匆匆,抒发豪情壮志。
3.特点:豪放、豪迈、情感真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诗人:唐代李益2.主题:描写了秋夜的清凉和作者的感慨。
3.特点:描写细腻、情感深沉。
四、作文技巧梳理1.议论文1.1 结构:提出观点,列举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1.2 例句:在议论文中,要充分列举事实和论据,并进行充分的推理和逻辑分析。
2.记叙文2.1 结构:引出事件,描述事件经过,进行情感表达,总结事件教2.2 例句:在记叙文中,要生动形象地描写事件的发生过程,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个人观点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内容时,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文字的魅力。
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优美诗句,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作文技巧的梳理也让我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让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总结起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梳理涵盖了课文内容、词语梳理、古诗文鉴赏和作文技巧,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复习【第一部分:课文内容回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兔子和乌龟》、《小猴子航天记》和《天空中的观象台》这三篇课文。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课文的内容。
【课文1:“兔子和乌龟”】本文讲述了兔子和乌龟比赛的故事。
兔子自我感觉很好,以为自己能轻松战胜乌龟,于是找到了何晶晶充当裁判,并约定在音乐中起跑。
比赛一开始,兔子自负地睡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过了终点。
最后,兔子意识到自己大意了,学到了“不等闲视之,则无心可顾”的道理。
【课文2:“小猴子航天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猴子想要飞上太空探索的梦想。
小猴子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宇航知识,并且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最后,小猴子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获得了大家的赞赏。
【课文3:“天空中的观象台”】本文以小明和小强去观象台观察天空为背景,介绍了人类通过观察天空来了解天气变化和预测未来的方法。
观象台上有各种仪器,人们通过这些仪器观察云层的形状、颜色、运动等信息,从而预测天气情况。
文章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
【第二部分:语文知识回顾】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重要语文知识。
1. 寓言:寓言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说理形式,可以通过描写动物或其他形象,来传达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在课文1中,《兔子和乌龟》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通过兔子和乌龟的比赛,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要谦虚、努力和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2. 探究阅读:探究阅读是指通过提问、归纳、总结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运用理解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在课文2中,《小猴子航天记》中的小猴子就是一个积极探究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学习宇航知识、请教专家、努力改进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求知欲和学习的态度,勇敢探索未知领域。
3. 观察和描述:观察和描述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动态等,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的知识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人物,以及作品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2. 古诗文背诵:掌握《长歌行》、《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等古诗的背诵和理解。
3. 课文理解:了解《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课文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4. 词语积累:掌握以下词语的拼写、用法和意义,包括:骤雨、茅盾、嗜好、垂头丧气、抽屉、糟糕、争分夺秒、粗心大意、毫不犹豫等。
5. 语法知识: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正确使用,以及简单句的基本结构。
6. 阅读理解: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段落大意,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7. 写作训练:学习如何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包括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等。
8. 口语交际: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交流,包括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礼仪。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重点复习内容
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
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
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
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
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5 詹天佑
2 句子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
理解: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
话里还隐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
恶劣,工程艰巨,更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者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理解: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
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理解: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6 怀念母亲
句子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日子里,作者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1、儿时依偎在母亲身边幸福2、母亲为了这个贫穷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2)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
一样的!
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牵挂,一样的疼爱,一样的无私。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
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
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
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7 彩色的翅膀
句子
(1)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的深情一
起播种下去。
理解:战士们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思想。
(2)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理解: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
乐业的爱国情感。
与课题相呼应。
(3)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
理解: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
美丽的家园。
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