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7
麻醉科周正阳2009-03-04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心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
中心静脉压的组成:1右心室充盈压; 2静脉内血容量 ;3静脉收缩压和张力压 ;4静脉毛细血管压力。
测定中心静脉压对了解血容量,心右功能、心包填塞有着重大意义。
可了解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量性的还是心源性的;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
一、如何测量中心静脉压测压前应首先选择零点,病人平卧时,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右侧第四肋腋中线的水平;病人侧卧位时,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胸骨右缘第3—4肋间水平。
然后将测压管充满液体,再夹闭三通,使测压管与中心静脉相通,待液柱徐徐降至稳定位置时,其水柱的厘米数即为中心静脉压。
测量后将测压管夹闭,开放三通与输液器,以保持静脉通畅。
二、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在麻醉期间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是一种比较易行而又有价值的方法。
正常值4~12cmH2O~。
中心静脉压并不能直接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它所反映的是心脏对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静脉回心血量是否充足。
CVP<表示心脏充盈或血容量不足,即使动脉压正常,仍需输入液体;CVP>15~20cmH2O~2kPa)提示右心功能不全,应控制输液量。
但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
测定时应注意调整零点至右心房水平(相当于胸廓厚度的中点)。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测压常用于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各类重症休克、心力衰竭和低排综合征,以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等心脏大血管和其他危重病人。
主要穿刺途径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
手术病人常用颈内静脉。
必须指出,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术中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反应可能太慢。
当经静脉输液有效地使中心静脉压从0升到5或10cmH2O时,说明此时已有足够的回心血量可被泵入肺动脉,但是,如果此时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右心泵出的血液即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可引起肺水肿。
简述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是指在心脏输血系统中,心脏至上腔静脉连接处的静脉压力。
它反映了心脏收缩与舒张之间的平衡状态,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体液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可以反映心脏前负荷的状态。
前负荷是指心脏在每次收缩前所需要克服的阻力,它直接影响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了解心脏在收缩前的血液充盈情况,进而判断心脏前负荷的大小。
若中心静脉压过高,可能表明心脏前负荷过大,心脏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抵抗血液的回流,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中心静脉压还可以反映体液情况。
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以了解体内液体的潴留情况。
当中心静脉压升高时,可能表明体内液体潴留过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中心静脉压还可以指导液体管理。
在临床上,液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过多或过少的液体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
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及时调整患者的液体输入量,保持体内液体的平衡,预防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对于评估心脏功能、体液情况以及指
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对中心静脉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心静脉压(CVP)测量的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心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
我科室自开展中心静脉压测量以来,在临床治疗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提供了更可靠的参考数据,我科将其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归纳如下:一、如何测量中心静脉压测压前应首先选择零点,病人平卧时,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右侧第四肋腋中线的水平;病人侧卧位时,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胸骨右缘第3—4肋间水平。
然后将测压管充满液体,再夹闭三通,使测压管与中心静脉相通,待液柱徐徐降至稳定位置时,其水柱的厘米数即为中心静脉压。
测量后将测压管夹闭,开放三通与输液器,以保持静脉通畅。
二、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在麻醉期间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是一种比较易行而又有价值的方法。
正常值5~12cmH2O(0.4~1.2kPa)。
中心静脉压并不能直接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它所反映的是心脏对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静脉回心血量是否充足。
1.中心静脉压及血压均低,血容量不足2.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示心收缩功能良好,血容量相对不足3.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示心输出量降低,(常见于心衰),而血容量相对过多4.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或高,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循环阻力增加5.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示心输出量减少,容量血管收缩过度,血容量不足三、CVP检测的适应症:1.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2.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颅脑和腹部的大手术;3.需长期输液或接受完全肠外营养的病人;4.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5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心功能不全。
四、CVP常用测压途径:1.右颈内静脉2.锁骨下静脉3.颈外静脉4.股静脉五、测CVP注意事项1、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
中心静脉压测量及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在心脏静脉回流的压力,用于反映心脏前负荷的状态。
中心静脉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床旁监测手段,可提供对患者循环功能的详细评估和监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通常使用有刮板或波动压监测装置插入至上腔静脉等静脉血管内,通过测量这些部位静脉回流的压力来反映中心静脉的压力。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范围为0-8 mmHg,超过8 mmHg可以提示存在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肥胖、过度充盈等情况;低于0 mmHg则可能存在低血容量、失血、心脏顿抑等状况。
1.评估心脏前负荷:中心静脉压可间接反映心脏的容量状态。
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可以评估心脏前负荷的改变。
例如,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心脏前负荷过高,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监测液体治疗效果: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液体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大量出血、烧伤、创伤等情况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液体复苏的效果。
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液体复苏或调整治疗方案。
3.指导药物应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对于一些有特殊血流动力学要求的药物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以帮助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心脏前负荷过高或过低造成的不良反应。
4.判断感染状态: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也可以提示感染状态的改变。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低中心静脉压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液量不足的状态,而高中心静脉压可能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感染性休克的存在。
5.预测预后:中心静脉压监测还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预后。
一些研究表明,高中心静脉压的患者预后不佳,而在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预后。
总之,中心静脉压测量是一项简便可行的临床监测手段,对于评估患者循环功能、指导治疗方案、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与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段时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5~12cmH2O.1.目的要紧反映右心室前负荷,CVP值的高低与血管内容量、静脉壁张力和右心室功能有关,是评判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征之一。
①评判右心功能;②评判全身循环血量的多少;③观看心功能不全或休克进程,决定医治方案;④输液或静脉全营养;⑤插入漂浮导管及心脏起搏器。
2.操作方式①测压用物:以cmH2O为单位的CVP尺、CVP尺固定架、三通管、测压管、生理盐水、输液器;②测CVP简易装置;③生理盐水插入输液器,排气备用;④确信0点位置,0点位置在患者仰卧时第4肋间腋中线(相当于右心房水平);⑤固定好CVP木尺,木尺应成直角,尺间与患者第4肋间腋中线平齐(即右心房水平);⑥用三通管连接CVP导管、输液器和测压器;⑦测压时,先将三通管转向生理盐水和测压管(阻断CVP导管),待测压管内液体流至高于估量的CVP之上时,阻断生理盐水并放松CVP导管,使测压管内液体下降,到降至必然水平再也不下降时,测压管液面在CVP尺上的刻度数即CVP值(中心静脉压或右心房压);⑧停止测压时,在测压软管结尾盖上盖子(三通管上的小盖)。
3.CVP和血压关系的临床意义维持适当的循环状态,要紧在于心脏泵功能、血容量及血管张力三方面有效的彼此和谐作用。
观看CVP 的动态变态,结合患者血压、心率、颈内静脉怒张、尿量、肝脏肿大、是不是脱水等情形综合分析。
关于了解血容量、右心功能和判定、观看、医治心包填塞和休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心肺功能健全的儿童及青青年,CVP的改变和左心房舒张末期压力的改变平行(CVP的波动幅度较小)。
关于无心脏病史及体征的儿童及青青年,持续动态监测CVP有助于判定血容量充沛与否及指导补液。
关于有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病变、心包积液、心肌病患者,CVP可能显著高于左心房舒张末期压力,现在所测得的CVP值并非代表患者真正的前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