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经济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格式:pdf
  • 大小:656.22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2.1 复习笔记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1.消费者和消费者问题

(1)消费者

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消费者”概念:

①消费者是个人,即个体社会成员;

②消费者是获取生活资料,满足自身生活消费需要的个人;

③消费者是通过商品交换形式获取生活消费资料和接受生活消费服务的个人;

④消费者是从经营者手中获取生活消费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

⑤消费者是由国家专门法律确认其主体地位、保护其特定消费权利的个人。

因此,消费者是为了满足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商品服务的,由国家以专门法律确认其主体地位和保护其消费权益的个体社会成员。

(2)消费者问题

消费者问题,是指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即指消费者自身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因其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商品性服务,给消费者的财产或人身健康造成损害、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①在现代社会,消费者问题已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人的问题,而且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

题。其危害表现在:

a.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得不到安全保障;

b.消费者的财产和利益损失;

c.危害其他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和利益;

d.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

e.影响国家声誉。

②消费者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a.个体利益本位的追求,不顾他人,不顾社会;

b.地方保护主义;

c.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力;

d.生产发展不够,市场发育不足,买方市场没有普遍形成;

e.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2.消费者保护运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

消费者问题激起并发动了消费者保护运动。就世界范围看,它一般经过由消费者个人自发地自我保护,到由一定的组织自觉地保护,再到由国家进行更有组织、更有力的多手段、全方位的保护,即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分散的个人保护到有组织的保护的发展过程。

(1)消费者保护运动最早发源于美国。

(2)188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消费者协会在纽约成立。

(3)1898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消费者组织——“全国消费者同盟”。

(4)1984年12月,全国性消费者组织——“中国消费者协会”诞生。

(5)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1)概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所有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实际上是指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体系;我们主要讲的狭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即上述法律体系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调整范围

①主体: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有关国家机关也是主体。

②客体:生活消费资料,而非生产资料(也不包括生产消费资料在内)。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四条所列的“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仍属该法的客体范围。

③关系: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商品性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3)调整对象

调整对象主要指该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是以保护消费者为中心所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有:

①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这是一种横向经济关系。具体分为以下几种关系:

a.在正常情况下,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关系以及服务等合同关系。它们大多由合同法调整。

b.在非正常情况下,即当出现了消费者问题时,则是一种由经营者对消费者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关系。这些主要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

c.还有一种由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对经营者的监督关系。此种监督关系不同于纵向的或具有行政从属性的监督关系。

②国家与经营者的关系。即有关国家机关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关

系和监督关系。

③国家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主要是一种指导关系,其实质是一种服务关系。

④其他个人或组织对经营者的监督关系。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其立法宗旨,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1)具体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包括:

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中心宗旨。

②维护经济秩序。

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表现在:

a.保护消费者权益,实际上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制止其违法、违约行为,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这样就会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发展。

b.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必然会引导和刺激消费行为,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发展。

c.保护消费者权益也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切实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了国家机关对人民、对社会的经济责任,从而能促使国家机关更主动地协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

①特别保护原则

特别保护原则即国家给予经济上处于弱者地位的消费者以特别保护的原则。

消费者与经营者是相对应的,他们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商品交易中也是平等的主体,但在经济上却是不平等的,消费者常常是弱者,表现在:

a.结构弱;

b.实力弱;

c.手段弱。

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特别的保护。如:

a.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只规定权利,对经营者则只规定义务。

b.在归责原则上,采用严格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c.举证责任倒置。

d.一切组织和个人均可就消费者问题进行监督。这也体现了一种特别保护。

②国家支持原则

国家支持原则即国家支持、援助消费者的原则。

国家对消费者的支持包括:法律支持、行政支持、经济支持。

③社会监督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此条应理解为:a.不仅受害的消费者个人,而且所有个人和组织,均可对消费问题进行揭发、控告;

b.消费者组织对此负有更重的责任,大众媒体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消费者以外的其他个人和组织就消费者问题进行社会监督,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④公平、信用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经营者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当遵守的基本规则。

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1.消费者权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