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_材料力学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第1节材料力学的任务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复印纸如何能承重?复印纸如何能承重?高层建筑如何确定其立柱和横梁机车转向架为何要用这样的刚材跨海大桥为何要用这样的结构形式高水平公路建设中桥梁的立柱该如何设计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构件大致分为杆、板、壳、块体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就是杆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强度: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而破坏可分为:1 )断裂2 )明显的塑性变形当出现这样的破坏,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不能继续使用了。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下图桥梁在小车经过时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因此,我们知道它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桥梁在小车经过时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下图桥梁在小车经过时发生了过大的变形,它还能正常使用吗?明显的塑性变形•稳定性: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很高的桥墩如单从强度上考虑,并不需要建造的这么粗,但实际上对受轴向压缩的杆件,还需要考虑稳定性要求。
很高的桥墩还需要考虑稳定性要求第2节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1.材料力学的几个重要基本假设(1) 均匀连续性假设材料是均匀连续分布的。
(2) 各向同性假设材料在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3) 小变形假设材料力学要研究变形、计算变形;变形与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很小;受力分析按照构件的原始尺寸计算。
如下图,在杆件变形后,应是虚线构成的位置,但材料力学实际计算时,根据小变形假设,仍取原始位置(实线)来计算,因此,可得:小变形第3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分类材料力学中,根据杆件发生的变形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1. 轴向拉伸或压缩——主要出现在:拉(压)杆轴向拉伸或压缩2. 剪切——一般与其它形式混合出现剪切3. 扭转——主要出现在:轴扭转4. 弯曲——主要出现在:梁弯曲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分类第4节课程的主要内容1.需学习的课程主要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1 .理论学习:( 1 )基本部分:•绪论;•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梁弯曲时的位移。
第一章绪论在理论力学中,主要研究了物体在载荷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但对物体是否能承受载荷,或者说在载荷作用下物体是否会失效这个问题并没有回答,而这是物体平衡和运动的前提。
这个问题正是材料力学所要研究和试图解决的。
在本章则主要讨论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初步建立起变形固体的…些基本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变形固体及其理想化由于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因此将研究对象抽象为刚体。
而实际上,任何物体受载荷(外力)作用后其内部质点都将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称为变形。
例如,橡皮筋在两端受拉后就发生伸长变形;工厂车间中吊车梁在吊车工作时,梁轴线由直变弯,发生弯曲变形。
可变形的物体统称为变形固体。
物体的变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当载荷去除后能恢复原状的弹性变形;另一种是当载荷去除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塑性变形。
工程中绝大多数物体的变形是弹性变形,相应的物体称为弹性体。
如果物体的弹性变形大小与载荷成线性关系,则称为线弹性变形,相应的物体材料称为线弹性材料。
大多数金属材料当载荷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的是线弹性变形。
变形固体的组织构造及其物理性质是十分复杂的,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物理现象也是各式各样的,每门课程根据自身特定的目的研究的也仅仅是某…方面的问题。
为了研究方便,常常需要舍弃那些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属性,而保留主要的属性,即将研究对象抽象成•种理想的模型,如在理论力学中将物体看成刚体。
在材料力学中则对变形固体作如下假设:1.连续性假设。
假设物质毫无空隙地充满了整个固体。
而实际的固体是由许多晶粒所组成, 具有不同程度空隙,而且随着载荷或其它外部条件的变化,这些空隙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但这些空隙的大小与物体的尺寸相比极为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就认为固体在其整个体积内是连续的。
这样,就可把某些力学量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
2.均匀性假设。
假设固体内各处的力学性能完全相同。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任务1、组成机械与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统称为构件。
2、保证构件正常或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a)强度,即抵抗破坏的能力;b)刚度,即抵抗变形的能力;c)稳定性,即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3、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第二节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1.连续性假设:材料无缝填充整个组件。
2、均匀性假设:构件内每一处的力学性能都相同3、各向同性假设:构件某一处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木材是各向异性材料。
第三节内力1.内力:受力后变形引起的构件内部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截面法:用假想截面将构件分成两部分以显示和确定内力的方法。
3、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①用假想截面将杆件切开,一分为二;②取一部分,得到分离体;③对分离体建立平衡方程,求得内力。
第五节变形与应变1、变形:构件尺寸与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
除特别声明的以外,材料力学所研究的对象均为变形体。
2、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能消失的变形成为弹性变形。
3、塑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4.小变形条件: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仅限于小变形的情况,其变形和位移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
在构件的受力分析中,变形可以忽略。
5、线应变:。
线应变是无量纲量,在同一点不同方向线应变一般不同。
6、切应变:。
切应变为无量纲量,切应变单位为rad。
第六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等截面直杆。
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第一节轴向拉伸(压缩)的特点1.机械特性:合力的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
2.变形特性:沿杆轴的伸长和缩短。
第六节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1.静不定和静不定的概念:所有未知力都可以从静力平衡方程中求得的问题称为静不定问题。
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解所有未知力的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第一章绪论判断题绪论1、"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承载能力的一门学科。
"答案此说法正确2、"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尽可能使构件安全地工作。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保证构件既安全适用又尽可能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确定构件的许可载荷,为构件的合理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3、"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情况。
"答案此说法正确4、"因为构件是变形固体,在研究构件的平衡时,应按变形后的尺寸进行计算。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材料力学研究范围是线弹性、小变形,固构件的变形和构件的原始尺寸相比非常微小,通常在研究构件的平衡时,仍按构件的原始尺寸进行计算。
5、"外力就是构件所承受的载荷。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外力包括作用在构件上的载荷和支座反力。
6、"材料力学中的内力是构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既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外力而引起的附加的相互作用力。
7、"用截面法求内力时,可以保留截开后构件的任意部分进行平衡计算。
"答案此说法正确8、"应力是横截面上的平均应力。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应力是截面上某点的内力集度,不是整个横截面上的平均值。
9、"线应变是构件中单位长度的变形量。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构件中单位长度的变形量是平均线应变。
而线应变是构件内某点沿某方向的变形程度的度量。
10、"材料力学只限于研究等截面直杆。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等截面直杆,也适当地讨论一些变截面直杆,等截面曲杆。
11、" 切应变是变形后构件内任意两根微线段夹角角度的变化量。
"答案此说法错误答疑切应变是某点处单元体的两正交线段的夹角的变化量。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固体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构件的应力、变形状态和破坏准则,以解决杆件或类似杆件的物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为工程设计选用材料和构件尺寸提供依据。
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材料的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弹性模量、横向变形因数、硬度、冲击韧性、疲劳极限等各种设计指标。
它们都需要用实验测定。
构件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
构件:机械或设备,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每一组成部分。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断裂或塑形变形)的能力。
所有的机械或结构物在运行或使用中,其构件都将受到一定的力作用,通常称为构件承受一定的载荷,但是对于构件所承受的载荷都有一定的限制,不允许过大,如果过大,构件就会发生断裂或产生塑性变形而使构件不能正常工作,称为失效或破坏,严重者将发生工程事故。
如飞机坠毁、轮船沉没、锅炉爆炸、曲轴断裂、桥梁折断、房屋坍塌、水闸被冲垮,轻者毁坏机械设备、停工停产、重者造成工程事故,人身伤亡,甚至带来严重灾难。
工程中的事故屡见不鲜,有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因此必须研究受载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强度,进行强度计算,以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当构件受载时,其形状和尺寸都要发生变化,称为变形。
工程中要求构件的变形不允许过大,如果过大构件就不能正常工作。
如机床的齿轮轴,变形过大就会造成齿轮啮合不良,轴与轴承产生不均匀磨损,降低加工精度,产生噪音;再如吊车大梁变形过大,会使跑车出现爬坡,引起振动;铁路桥梁变形过大,会引起火车脱轨,翻车……因此必须研究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刚度,进行刚度计算,以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刚度。
稳定性——构件保持原来平衡形态的能力。
如细长的活塞杆或者连杆,当诸如此类的细长杆子受压时,工程中要求它们始终保持直线的平衡形态。
可是若受力过大,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压杆将由直线平衡形态变成曲线平衡形态,这种现象称之为压杆的失稳。
又如受均匀外压力的薄壁圆筒,当外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它由原来的圆筒形的平衡变成椭圆形的平衡,此为薄圆筒的失稳。
失稳往往是突然发生而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如19世纪末,瑞士的孟希太因大桥,20世纪初加拿大的魁北克大桥都由于桥架受压弦杆失稳而突然使大桥坍塌。
……因此必须研究构件保持原来形态能力——稳定性,进行稳定性计算,以保持构件有足够的稳定性。
刚体——假定受力时不发生变形的物体。
适用于理论力学研究物体的外部效应——平衡和运动。
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物体。
变形固体的实际组成及其性质是很复杂的,为了分析和简化计算将其抽象为理想模型,作如下基本假设:
1. 连续性假设: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不留空隙地充满了固体的体积。
(某些力学量可作为点的坐标的函数)
2.均匀性假设:认为固体内到处有相同的力学性能。
3. 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无论沿任何方向固体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
各向同性材料:如钢、铜、玻璃等。
各向异性材料:如材料、胶合板,某些人工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载荷——作用于构件上的主动力
体积力——连续分布在物体内各点的力
面积力——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面分布力——连续分布于物体表面某一面积上的力
线分布力——沿着物体某一轴线上分布的力
集中力——若作用面积远小于物体整体尺寸或线性分布长度远小于轴线长度
静载荷——若载荷从零开始缓慢增加到某值后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
动载荷——随时间而变化的载荷
1. 内力(附加内力)
物体因受外力而变形,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将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就是内力。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此为内力。
但材料力学中所指的内力是与外力和变形有关的内力。
即随着外力的作用而产生,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引起构件破坏的内力,此力称为附加内力。
为简便其间,今后统称为内力。
2. 截面法
为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必须由已知的外力确定未知的内力,而内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整体而言不出现,为此必须采用截面法,将内力暴露。
截面法三步骤:
(1)切:欲求某一截面上的内力,即用一假想平面将物体分为两部分
(2)代:两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力代替
(3)平:建立其中任一部分的平衡条件,求未知内力
注:内力为连续分布力,用平衡方程,求其分布内力的合力
上述步骤可以叙述为:一截为二,去一留一,平衡求力
例1. 试求图示悬臂梁m-m截面上的内力
解:截面法
(1)切
(2)代Array
(3)平平衡条件:
求得:(剪力、弯矩)
3. 应力
因内力为分布力系,为研究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引入内力集度的概念
p--C点的内力集度,称为C点处总应力. p为矢量。
应力单位:
冲击载荷——由于物体运动状态瞬时发生突然变化而引起的载荷交变载荷——随时间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载荷
变形——物体受力后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1. 线应变(简称应变)
假设:固体受到约束无刚体位移,只有变形位移,若有刚体位移,应从总位移中扣除。
---每单位长度线段的平均伸长或缩短称为平均线应变。
2. 切应变(角应变)
原来相互正交的棱边的直角夹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交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