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摄影及作品欣赏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1
30张反映社会的纪实摄影照片无疑,美女总是最能吸引人的眼球,而纪实因其真实而质朴难免在表面上相形暗淡。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最本质的特征。
摄影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以纪实写真为其最基本特征的,它虽然脱胎于绘画,但又具有绘画所不及的逼真无误的特性,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
纪实摄影具有深刻的力量,从字义的分析,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又分为:人文摄影和新闻摄影。
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换句话说,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
今天分享:30张反映社会的纪实摄影照片,如果可能或者你愿意,遇见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还请伸一把手,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A Glimpse of My World by Dennis BautistaMartha, she ever wants a baby by GrouchoLife in the trash by Jose FerreiraReborn by Mehdi Eskandari3 Look by ZemberekFragile Beginning by Wings PhotographyShe’s gone by Mirjam DelrueCoexistence by Doron NissimLife on the countryside by OochappanThe Arresting of a Smile by Catalin ParauCinema by Denis BuchelAlone on a dance floor by Nikola SmernicBy Off To War by Steve HillVeggy by Tom HoopsF*** You by Dian Agung NugrohoThe in truder by Laurence GarçonFriends by HippolyteWaiting by Peter HolmströmThe man and the bird by Jean-Paul BoulinguetFutbolin by Manuel VilchesClose Encounter of The Third Kind. by Al SheihkThe imaginary groom by Matteo MignaniRunaway Girls by GunnisalBallet on Canal by Steve HillOne Day in Victoria Park by FRS PhotographyPrivate Conversation by Richard FordUrban Love by Aart de BoerKiae by Marcel RebroDark Future by Dennis Bautista 您可能也喜欢:30张迷人的彩虹摄影照片104张长时间曝光摄影照片24个不可思议的摄影照片81张创意的抽象摄影照片30张惊人的概念摄影照片无觅•30张惊人的概念摄影照片•30张迷人的彩虹摄影照片•30张雄伟壮观的热气球摄影照片•30张来自Peter Lindel的野生动物摄影照片•30张与众不同的颜色选择摄影照片•30张来自Andris Eglitis的风光摄影照片•30张有趣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摄影照片•30张绝对惊人的移轴(Tilt-Shift )摄影照片•30张洗涤心灵的风景摄影照片•30张迷人的长时间曝光摄影照片。
《上海,1987》 顾铮《又一次战争之一,2001》 王庆松《B.A.R.B.I.E.-ruin》 肖允就这样,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是成为当代摄影在中国发展成型的重要时期,中国当代摄影也已经逐渐被国际大型当代艺术展和摄影节所接受,中国的观念摄影正逐渐融入西方的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潮流之中。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尤其是随着观念艺术在中国的大规模兴起,在手段和形式上有抄袭和模仿西方观念摄影的嫌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进入摄影作品市场化的时代,中国摄影家最先进入国际市场的作品,最主要的恰恰是具局”。
2011年9月,英国最重要的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举办了“后现代主义——风格与颠覆1970~1990”展览,该展览在前言中正式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死亡”。
而后现代主义原本是过去数十年来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流派,也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美国及西方文化主导权的体现,后现代主义为什么会由西方来宣告终结?为什么掌控着文化“话语权”的西方突然发生如此重大转变?静下心来想想,历史《尘与静安》 沈晶茹任。
一旦离开了这一点,“死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而中国的当代艺术由于长时间习惯了在西方当代艺术后面追着跑,跟随西方的规则(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获取成功、被西方认态的多种把握形式以及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技巧特征。
那么,在21世纪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今天,当我们试图为今天的“海派文化”重新定位时,是否能够给上海摄影以重新振奋的信心?我想答案应《难以聚焦的现代都市》 寇聪《逝去的景象,2002》 周明《等待和平鸽,1987》 王耀东因为图像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外表的呈现,而在于外表背后所具有的丰富性,以及它们构成的开放性质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管它们本身是否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
也许他们带来的就是视觉文化多元化的时间密码,让更多的后来者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从整体上观察,这些年轻人更多地将严格的纪实转向了关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存疑惑,其作品看似漫不经心,有时毫无秩序,但却以严肃的责任感保持着人文精神的深度体验,并以此切入个体的生存环境,向人们提示着生命需求的合理性和精神追《上海默片》 朱浩。
死亡语境下的真实界限--解读刘铮的观念摄影⽬录引⾔ (1)⼀、观念摄影的概念、形成 (2)1、观念摄影的概念 (2)2、中国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 (2)⼆、刘铮摄影作品概述 (3)三刘铮作品解析 (4)1、《国⼈》1994—1996,1998—2000 (4)2、《三界》1997 (5)3、《⾰命》2004年 (7)4、《911幸存者》 (8)5、《惊梦》 (9)四、对刘铮作品的评价 (10)结语 (11)参考⽂献: (11)死亡语境下的真实界限--解读刘铮的观念摄影【摘要】刘铮是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物,他的作品集中反映和折射了中国观念摄影的情境和状况。
可以说,理解了刘铮,也便理解了观念摄影。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刘铮的作品还有着他独特的风格与深刻。
在通过刘铮解读观念摄影和中国观念摄影之外,我们还应在刘铮的观念摄影本⾝中获得感受和启发。
⽽如何看待和解读刘铮的观念摄影作品,就成为这⼀切能够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刘铮;观念摄影;解读引⾔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直接推动和促成了现代美术的发展。
从此,摄影替代了古典绘画的功能,艺术家们则转从纯粹视觉元素来表达⾃⼰的观念,摄影和绘画⾃从分道扬镳、各司其职。
历史发展到20世纪后期,⼀个新的疑问产⽣,摄影可以像绘画那样纯粹⽽深刻的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吗?在此之前,虽然摄影⼀定程度上有着这样⼀种功能,却完全不能和绘画相提并论。
⽽在这个疑问诞⽣后,却在后来产⽣了正⾯的回答,观念摄影应运⽽⽣。
可以说,⼈的思想和观念需要通过外在形式表达,视觉形式就是其中⼀种,⽽观念摄影因其观念性和独⽴性,完全可以和绘画⼀样充当同样的⼿段,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只有形式的差异。
⾃观念摄影诞⽣以来,经过发展诞⽣了⼀批出⾊的观念摄影艺术家,刘铮便是其中杰出的⼀位。
我们可以通过刘铮来解读观念摄影,同时⼜能在刘铮作品中解读出摄影以外诸多更深刻的东西——观念摄影及其他⼀切艺术形式所共同追求和表达的东西,那便是思想、感受和理念。
关于“观念摄影”的“观念”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行为艺术遍地开花的热潮已退去,那卷过来的又一轮热浪或许就是观念摄影了。
去年的平遥国际摄影节,也有不少带观念形式的展览,比如艺术家与普通人参展的“画幅决定态度”5×7照相双年展。
最后入围摄影节15名优秀摄影师提名中,也有3个摄影师作品是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的概念是否准确?它在当代艺术的定位如何?怎么看待观念摄影的商业化与数码技术带来的大众化冲击?本文搜集一些网络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观念摄影有一些初步认识。
一、什么是观念摄影(作者:林路,著名摄影理论家、教育家)观念摄影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成型并且有无数的摄影家探索其中的奥秘,只不过在早期并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流派而已,道理倡简单,早在摄影之前,观念艺术在无数艺术家手中早已探索了数百甚至上千年,摄影的出现只不过为观念艺术添加了一种媒介,一种手段而已。
这里不想列举西方摄影史上的例子,避免又被人指责唯西方“马首是瞻”。
其实在中国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期,一些颇有见地的年轻新锐为观念摄影的探索付出了不少辛勤的劳动,只不过那时候的大气候还不具备相对宽松的氛围,这些探索也只能成为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的一段绝唱。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摄影,说观念摄影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应该也是到时候了。
乌克兰摄影家米哈伊洛夫观念摄影作品首先必须厘清一个问题,摄影究竟是否能够表达观念?其实摄影对于观念的表达,从来都是不矛盾的,而不是“艺术摄影不管有多少主观处理,依然不能很好地表现观念”。
因为作为理性的观念,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媒介,都是很难完整、准确表达出来的,即便是文字,一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究竟清晰地表述了多少观念,至今还是一个谜。
不然为什么还要这么多后来的哲学家为这部著作反复阐释?因此观念的表达,其趣味就是在不断的完善和探讨的过程中,而不是依靠一种或几种媒介就能传递清楚的。
往往越是艰深的观念,越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空间,也就越是需要更多的媒介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才能在人类思想的里程中逐步走向更高的境界。
150艺术家The artists一、观念摄影的发展自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以来,“观念”的意识就一直存在于摄影之中。
19世纪中后期,画意摄影在欧洲盛行,一部分摄影师认为,这便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
无论“艺术摄影之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著名的拼贴作品《人生的两条路》,还是画意摄影的倡导者亨利·佩奇·鲁滨逊用五张底片合成的《弥留》,都是观念摄影作品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文艺领域逐步拨乱反正,艺术氛围相对开放。
受到当时国家现状的影响,观念摄影在国内逐步发展成型,中国观念摄影师在学习西方艺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特征。
观念摄影发展至今,逐渐表现出浓郁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现代主义观念摄影仍然注重继承,而“批判”则是后现代主义观念摄影的关键词。
观念摄影师在创作作品时,更注重内心的表达,将自己的想象力与意念融入观念摄影的创作中,借助摄影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展示自己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与批判。
二、观念摄影的特点(一)观念摄影的表现手法观念摄影的加入使摄影多了一种新型的表现手法,它与以往的纪实摄影并不冲突,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约翰·萨考斯基把摄影分为主观自我表现的镜子和客观呈现世界的窗户,前者更接近浪漫主义的表达,后者则更接近现实主义。
这两种比喻是观念摄影和纪实摄影最好的解说,也是现实社会的直观反映,观众可以通过欣赏摄影作品认知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面貌,可以了解现实生活的不同面,从而开阔自身视野。
就像约翰·萨考斯基在《摄影师之眼》中所说:“摄影师听命于现实,其任务就是强迫事实说出真相。
”而观念摄影则更像一面镜子,摄影作品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也如同一面照着摄影家和观众内心的镜子,反映了摄影家甚至是观者的思想和情绪。
摄影家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形、无形地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表达自身的讽刺和愿望,将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赋予创作过程与艺术形象中。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与自我实践
观念摄影是一种强调摄影师观念表达和自我实践的摄影艺术形式。
在观念摄影中,摄影师通过创造性的构图、主题选择、光影呈现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是指摄影师通过创造性的构图和主题选择,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通过图片传达给观众。
观念摄影追求的是艺术性和独特性,通过非常规的摄影手法和视角,传达出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观念摄影作品通常是有深度的,通过符号、象征、对比等手法,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和情感,引发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共鸣。
观念摄影的观念表达不仅仅是通过构图和主题选择,更重要的是通过光影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光影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能够给作品带来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观念摄影通过灯光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效果,如明暗对比、明暗变化、光影投射等等,进而表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观念摄影的光影运用通常非常巧妙和独特,能够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自我实践是观念摄影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摄影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通过不同的摄影技术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观念摄影鼓励摄影师发挥创造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拘泥于传统的摄影规则和技巧。
自我实践是观念摄影的核心,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摄影师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视觉语言。
观念摄影拍摄方案观念摄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摄影方式,它更强调摄影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
在拍摄观念摄影作品时,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方案,下面是我对于观念摄影拍摄方案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主题首先,拍摄观念摄影作品需要确定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可以是生活、社会、自然、人类等各种各样的话题,但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确定主题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同时也要关注时代背景及社会现实,以确保您的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二、构思在确定好主题后,需要对构思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个阶段需要思考如何将主题展现出来,需要考虑到表现手法、拍摄地点、元素搭配等方面。
需要不断的琢磨并总结经验,才能够让作品更有深度和追求。
三、拍摄在拍摄时,需要比较系统的准备。
需要考虑到拍摄器材、场景、灯光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拍摄器材,应该选择适合主题表达的摄影器材,例如蕴含浪漫情怀的胶片机、夜景拍摄的灯光附件等等。
四、后期制作观念摄影作品的精华在于后期制作,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剪辑软件,进行图像、配音、摄影技术等方面的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后期制作应该符合主题、呈现情感,而不应该太过呆板、形式化。
因此后期制作也是需要创造力、才华以及对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观念摄影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一个好的拍摄方案和制作过程都需要与主题相关联。
需要全面考虑在拍摄前期,进行深入思考和规划,以确保拍摄成品的质量和深度。
同时,也需要音乐、文本等多种手段进行后期制作,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与其他摄影作品的差别化。
最终呈现的观念摄影作品,应该是一篇自成一体、结构完整、具有启发意义和情感共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