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日是哪一年设立
- 格式:docx
- 大小:10.41 KB
- 文档页数:1
1、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78年
D. 1982年
(答案)D
2、国家宪法日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纪念国家成立
B. 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C. 庆祝国家经济成就
D. 推广法律知识
(答案)B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A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同时也享有哪种权利?
A. 免税权
B. 减税权
C. 申诉权
D. 监督权
(答案)C
5、我国宪法明确保护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进行非法搜查?
A. 人身自由
B. 言论自由
C. 出版自由
D. 集会自由
(答案)A
6、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多少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16周岁
B. 18周岁
C. 20周岁
D. 22周岁
(答案)B
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 发展经济
B. 维护国家安全
C.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C
8、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哪种请求的权利?
A. 申诉
B. 控告
C. 检举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2.4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大家知道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吗?设立它的意义在哪里呢?宪法对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的意义重大,我们需要遵守宪法、学习宪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12.4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决定》指出,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
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
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有哪些内容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如果把宪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所有法律排成金字塔形状的话,宪法就处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
如果我们同学任意翻开一部普通法律,都会发现所有普通法律的第一句话都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见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是是子法。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七年级(2)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014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今年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这是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的肯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下称《决定》)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1月1日通过,《决定》指出:“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宪法日设立的意义:《决定》指出,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
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
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体、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集中反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宪法是根本法一、核心词汇我会填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9.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0.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1.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1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13.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1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1.宪法只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我们每个人都应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地位是一样的。
(×)5.学校章程就是宪法。
2022年宪法宣传日主题2022宪法日的主题是“学宪法、讲宪法”一、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2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三、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有哪些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以及其他重要的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二是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上述规定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宪法依据。
三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1. 宪法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我国的宪法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的意义)答: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 你对国家宪法日有什么印象,和同学一起说说吧。
答:周日我和妈妈去公园,发现那里设有宪法宣传栏。
傍晚我和奶奶去广场散步,有宪法宣传小组给我们发宪法教育宣传单。
4. 通过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宪法的内容?答:如:2018年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意思是我们要认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学习宪法的条款和精神,遵守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实施,运用宪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自身权益。
5.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定这个日子?答: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01年开始,12月4日就成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了。
设置原因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6.为什么“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答: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十二月4号是什么日子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国家宪法日。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12月4日重大事件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判处玛丽死刑。
1639年——英国天文学家霍罗克斯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金星凌日。
1804年——12月4日,拿破仑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生。
1931年——巴金完成长篇小说《家》。
1933年——美国解除长达14年之久的禁酒令.1935年——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开始动工兴建。
雕刻家们在山的东北面的花岗岩上雕刻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的巨大头像。
每个头像约高18米。
1941年雕像完工开放。
现每年有200万人前往参观。
1936年——蒋介石赴西安促张、杨“进剿”陕北。
1939年——昆仑关失陷。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根据所获情报得出结论:苏联没有能力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轰炸机首次袭击意大利本土。
1945年——美国国会批准美国参加联合国。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雾都劫难),造成4000余人死于肺部及支气管疾病。
1958年——达荷美(现称贝宁)宣布为共和国。
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首犯战争罪犯33人,其中包括末代皇帝溥仪。
1965年——美国发射“双子星座七号”宇宙飞船。
1967年——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南非开普敦的一家医院获得成功。
主持手术的是南非外科医生克里斯·巴尔纳德博士。
路易斯·瓦尚斯基是第一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
1971年——印度军队在东巴基斯坦发动攻势,空军袭击西巴基斯坦重要机场。
2.宪法是根本法一、核心词汇我会填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2.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
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
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9.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10.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1.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
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1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13.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1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1.宪法只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我们每个人都应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地位是一样的。
(×)5.学校章程就是宪法。
第一个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希望大家喜欢!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一)12月4日,13亿中国人将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1982年的这一天,经过为期4个月的全民大讨论,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很多那一年出生的孩子,都取名叫“宪法”。
32年过去,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抵达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进行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中央全会,是解读中国的关键钥匙。
中国向何处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年前,中共自信地标定前进的方向。
动力从哪里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一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地踏下变革的油门。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如何让这喷薄的洪流奔涌在既定的河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成为中共党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这是一座法治里程碑,以此为节点,思路更明确、理念更清晰,法治中国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一场国家治理的革命,必将带来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变化、执政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发展新起点,法治将搭建起更牢固的框架、更规范的轨道,让改革发展在各个领域蹄疾而步稳地前行。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近代以来百余年上下求索作出的最终选择,标注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新高度。
社会主义,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法治,替代了延绵千年的人治传统。
两相结合,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可能,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可能。
从2013到2014,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顺序展开,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青少年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00题1.为什么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答:因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答:因为《宪法》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最基本问题,是制定一切法律的根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4.《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哪个?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哪个?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多长时间?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7.《宪法》规定哪些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8. 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五种以上)答:(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5)宗教信仰自由;(6)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权;(7)住宅不受侵犯;(8)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9)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10)社会经济权利;(11)社会文化权利;(12)妇女保护权;(13)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4)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9. 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五种以上)答:(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有遵纪守法的义务。
(3)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公民有保卫国家的义务。
(5)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6)公民有抚养、赡养及计划生育义务。
(7)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
弘扬宪法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
让宪法走入百姓生活,让宪法精神厚植人心,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凝聚起更大更强的法治力量,踔厉奋发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进取创造历史新伟业。
设立国家宪法日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依据。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经全面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
国家宪法日的确定,意义非同凡响。
设立国家宪法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宪法尊崇和维护的决心,是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基础的有效途径。
国家宪法日具体时间是哪天
2016年的宪法日又准备到了,那么,大家知道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吗?设立国家宪法日体现了什么意义?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下面随小编一同了解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意义由来吧。
宪法日是哪天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全国人大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决定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决定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决定指出,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十一次会议作出这一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2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上周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