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新词造成和流行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37.28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前言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词汇量,更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新词语的来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如社会、媒体、科技、文化等角度。
一、社会角度社会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常常会推动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
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不断涌现,相应的新词语也随之产生,如“IT民工”、“码农”等。
此外,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也经常成为新词语的来源,如“李文亮效应”、“肺炎康复者血浆”等。
二、媒体角度媒体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例如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当某些新的事物或理念流行起来时,媒体通常会首先推陈出新地运用新词语来描述和解读这些新现象,从而成为了新词语发源地之一。
例如,“佛系青年”、“水龙头效应”等。
三、科技角度科技也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方式也日新月异,相应的词汇也不断更新。
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词语源于科技领域的发展。
不仅如此,科技还可以为现有词汇带来全新的含义,例如“云计算”既可以指实际应用,也可以指服务提供商等。
四、文化角度文化是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深厚底蕴都能在新词短语中找到自己的营养”。
例如,“佛系青年”、“葛优躺”等就反映了中国青年对自我的确立和价值观的转变。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文艺、设计等不同领域的吸纳与创新也为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结语新词语的产生和演变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的感知和探索。
每个新词语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探究其中蕴藏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我)全面理解新词语背后的文化客观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作者:柳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
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汇演变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事物与概念层出不穷,给现代汉语词汇的产生和演变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中的新词汇演变现象,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新词汇的定义与产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词汇的定义。
新词汇指的是在现代社会或特定领域中产生的、以前没有使用过的词语。
新词汇的产生主要受到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新的科技发明、新的社会现象以及全球化的影响,都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其次,我们来分析新词汇的演变过程。
新词汇的演变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引入阶段:新词汇首先通过外语或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引入到汉语中;2.适应阶段:新词汇逐渐被大众接受,并开始在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中使用;3.普及阶段:新词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逐渐进入日常生活,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4.稳定阶段:新词汇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部分,并与其他词汇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
二、新词汇演变的原因新词汇的演变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因。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1.科技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产品和概念层出不穷,这些新事物需要新词汇来进行命名和描述。
比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出现了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词汇,如"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等。
2.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也是新词汇产生的重要原因。
社会变革涉及到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需求,需要以新的词汇形式进行表达。
例如,近年来,"网络暴力"、"低碳生活"等词汇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
3.文化交流: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加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各种语言和文化的融合也导致了新词汇的产生。
例如,"文化冲击"、"国际化"等词汇,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三、新词汇对汉语的影响新词汇的产生和演变对汉语的发展和变化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
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新词的快速涌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词不断涌现。
这些词汇往往与网络文化、网络行为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如“刷屏”、“梗”、“表情包”等。
由于网络的高速传播速度和信息传递的便利性,网络新词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起来。
2. 流行语的频繁更迭:流行语是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
流行语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常常体现着当下社会的热点、关注点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流行语的更迭频率也越来越快,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取代。
3. 外来词语的日益增多: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频繁进行,外来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
一方面,外来词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沟通需求;另一方面,外来词语也带来了语言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要适应和应对。
4. 专业术语的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科的深化,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不断涌现和演变。
专业术语的发展趋势往往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新词新语的增加丰富了专业领域的语言表达,也促进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总之,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网络新词的快速涌现、流行语的频繁更迭、外来词语的增多以及专业术语的不断推陈出新。
这些趋势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推动了语言的更新和丰富。
如今汉语的变化趋势
汉语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简化:现代汉语的语法比古代汉语简化了许多,例如倾向于简化语序、减少虚词的使用等。
这种简化导致了一些语法规则的变化。
2. 词汇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汉语的词汇也在不断更新。
许多新词、新义词被引入,以满足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表达需求。
3. 发音变化:汉语的发音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方言和口语领域。
一些地方方言在发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出现了一些音变现象,如舌尖音的替代等。
4. 网络语言流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对汉语产生了影响。
网络语言注重简洁、快捷,常使用拼音、缩写、表情符号等方式进行表达,对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外来词的增加: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中大量使用了外来词,尤其是英语词汇。
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对汉语的发音和语法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变化趋势主要是语法简化、词汇更新、发音变化、网络语
言流行和外来词的增加。
这些变化是由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环境的变化所推动的。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变化,词汇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词汇变化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词被引入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也增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2. 词汇的创造与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命名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创造了大量新词。
这些新词可以是由现有词汇派生而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词汇。
例如,"微信"这个词由"微"和"信"两个字组成,"微"表示小、细微,"信"表示信息,整个词意思是通过小范围传播信息。
3. 词汇的消亡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者不再被广泛使用。
这些词汇的消亡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新的词汇被引入并取而代之。
相反,一些词汇也可能因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时下的热词。
二、语义演变1. 词义的扩展与缩小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指词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
有些词的原本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面子"一词最初指的是人的脸部,后来扩展到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尊心。
相反,有些词的词义可能会缩小,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手机"最初是指能够移动的电话,现在特指一种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
2. 词义的转义与借代词汇的语义演变还包括词义的转义和借代。
词义的转义是指一个词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倒霉"最初是指天气不好,后来转义为指运气不好。
词义的借代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借用到其他相关的词上。
简论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了汉语言中的流行趋势。
简单来说,新词语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所需要表达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形象、新文化等通过社交媒体、广告、网络、电视、电影等传媒工具向大众推广并赋予了一些全新的意义。
因此,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词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
中国传统文化为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汉语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现实,不断地拓展新的词汇以适应高速的社会变化。
例如,“网红”、“宅男”、“霸屏”等新词语,它们将生动描述了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现象和新文化标志,并使这些新概念有了专有形式,通过制造生动有趣的语言,我们更能深刻而生动地表达现代社会。
其次,新词语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相信许多人都曾经表达一种观点或一个事实时,表达方式却难以找到最准确的词语。
为了完整地表达思想,我们可以创造新的词汇来取代原有的词汇或增补新的含义和意义,从而更准确地传递信息。
例如,“刷脸支付”、“水逆”、“躲猫猫”等新词汇,它们在大众中得到广泛流传,让我们在多个方面拥有了更多表达方式。
第三,新词语带来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新词语在词语表达上注重情感,恰恰因为这种情感产生交流,这种交流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例如,“吐槽”、“喜提”、“信仰之光”,这些新词汇摔在传媒中,让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能够通过同一词语理解到不同文化的关注点和人群。
因此,我们不断创造新的词语的行为,其实是对汉语言文化的继承。
利用新的词汇丰富汉语,传达了一个时代的信息;我们再编辑、生成、传播和组合新词汇的同时,也在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平台。
在创作新词汇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审视并诠释新时代的新文化、新生活、新技术等现象,并将其表达出来。
这样的行为,鼓励了人们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寻找和创造新的行为方式,进一步促进了汉语言的文化发展。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摘要: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新词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地域的交流,新事物的产生等等。
这也就使得新词的种类很多,网络语言、数字语、广告语等等,特别是网络语言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
新词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丰富了语言的内容。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继续发展下去。
对于新词现象,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承认为主。
对于新词我们应采取宽容、容纳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它,规范它,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关键词:新词,新词现象,网络语言,规范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
动物,甚至高度发展的动物,彼此要传达的东西很少,……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如对人依恋,感激等等表现感情的能力,在这种能力以前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和这些动物经常交往的人很难避开这样的信念。
这些动物现在感到没有说话能力是个缺陷。
”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语言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因为必须进行交际,进行合作,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劳动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以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语言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研究和使用,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下,语言就随着一些东西被淘汰或需要其他的词来代替或消失,也就出现一些社会现象而不断丰富它适应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出现了许多新词,这里所谓的“新”一是从未出现的词语,二是本有的词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这些年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词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
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一天出现三个新词”的现象。
本文就新词中的“网络语言”展开叙述。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代汉语中词语新造成的词在不断增加,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繁荣。
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文化。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探讨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二是考察它的构成、意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历史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习俗、语言的接触融合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引进外来词和社会变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新词语的生成。
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的外来词就对汉语词汇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
( 1)词义演变的研究方法。
词义演变的研究是由语义变迁的概念提出的,并把它放在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变化,主要受语境制约,受语体制约,也受词源制约。
分析词义演变的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
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定。
( 2)词义发展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发展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其结果形成了词的新义。
汉语词义的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词的某个或某些词义的变化,而不是指一次词义的变化,它包含着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扩展两种情况。
研究词义发展的目的是要揭示词义发展的趋势。
词义的发展既有显性发展又有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隐性发展是指词义的转移。
( 2)词义界定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界定包括单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和多义词组的界定。
①单义词的界定:对词义的明确表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误用。
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的词义,古代也有单音节词,但后来由于双音节词的发展,使得许多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
如“去”“毕”“内”“得”等词都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并且有的词带上了附加意义,增加了负荷量,因此这类词义必须明确表述。
②多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
浅析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新词现象令人称奇,新词种类繁多,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除了外来语拼接出的词外,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新概念所致,更是加速现代汉语新词的诞生率,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储备。
2019年,37个新词更新到学术新词词典。
包括‘小龙虾肿瘤’,专指一种瘤状微生物寄生在虾体表层的寄生虫病;‘飞马号’,指由中国地震局研制的震源机器人,其通过无人机专业传感器装备生态监测;还有‘非礼之仇’,形象比喻指不容任何性侵、性虐等非礼行为,要维护有关的司法秩序,保护受害者的权利。
另外,一些俗语或表情话、引申义也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新词。
比如,‘商
场盲流’,指因买东西精英购物症状而变得无法自拔;‘成长股’,指越往后期产品和服务越成熟,收入能力更强大的公司;‘互联网+’,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实现
了信息、知识、人员、资源和服务的融合,为传统行业提供新的模式、产品及服务。
要正确运用新词,学习者除了要掌握词语的含义、用法外,还要特别注意语境的作用,特别是特殊场合(比如正式场合)不能随意使用俗语或表情话。
新词更有助于汉语中的科技术语的修辞,丰富表达准确的语言修辞手段,更助于汉语的发展。
综观新词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概念促成习语演变,汉语开始结合部分外来语,以及利用新词特别是表情语将熟悉的词语丰富,从而使汉语得以更加丰富多采。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包括新出现的词,这些词大部分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大约每天要有10万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汉语词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词语就不断地产生。
如:电子、电脑、信息、网络等,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词。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我国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词语,在今后的语言发展中它们将继续出现并且不断增加。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社会上涌现出许多新词语,尤其是以汉语拼音作为字母而拼写成的一些字,使人眼花缭乱,莫名其妙,例如“ QQ”,“ MSN”,“ MSN”等等,更是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热点,那么这些词究竟什么意思呢?又为什么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他们能否成为汉语的新成员呢?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语的新词做一下研究。
新词在短时期内迅速增多,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最新趋势。
新词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震撼,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形成文化潮流。
这些新词大都是约定俗成的,但也有少数新词是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而形成的,还有极个别的是根据外来语直接翻译过来的。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汉语中出现的新词越来越多,难度也逐渐增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词语,多了解一些词语,熟悉词语的意思,这样才能正确地使用词语,这也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尤其是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
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新词信息。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新词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有必要对现代汉语新词进行归类整理,使之条理清晰。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和构造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有名词,另一类是固定词组或者短语。
前者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文艺创作中产生的新词,如“计算机”、“电脑”、“网络”、“电话”、“服务器”、“汉字输入系统”、“电视剧”、“歌星”等等;后者是一些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书信、论文、新闻、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词,例如“航空”、“军事”、“超导”、“原子弹”、“飞船”、“生物”、“克隆”、“纳米”、“共享单车”、“小目标”、“美团”等等。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摘要:对新词语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课题。
新词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词汇现象。
严格说来,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新词语出现,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词语出现的数量和速度有所不同而已。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特点。
关键词:新事物;新词新语;现代汉语前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思维不断产生,代表这些事物、思维的新词新语也相伴而生。
当前网络生活日益发达,借着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巨大优势,有很大一部分的流行语慢慢的被大家接受。
本文将以最近网上较为流行的“甄嬛体”“元芳体”等为例,对现代汉语新出现的流行词、流行语语句模式进行研究。
一、流行语和新词新语的区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事物、新思想、新问题,而代表这一类新事物等的语言符号也相继出现。
根据材料,最早出现的是“新词”这一概念,而最近一直流行的是“新词新语”、“流行语”比较合理的说法。
新词,顾名思义,根据词的概念可以解释为新出现的并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新语”既包括指的是新出现的已被大众接受的短语以及短语模式,例如“暴力女”、“虐猫女”“猥琐男”“宝马男”等一系列“X女”、“X男”模式的短语等。
流行语指新出现的但并不一定被大众接受的、一段时间内风靡摸个领域的词、短语,甚至是新的句子模式,例如“杯具”,“元芳你怎么看”等。
“新词”、“新语”、“流行语”三者之间是有交集的,流行语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为大众接受,基本上就能变成新词或者新语。
二、流行语出现的原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语言的发展受社会的影响最大,作为语言中的新现象,流行语也同样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逐渐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社会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也为了使语言更加诙谐,人们往往会采用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盘点现代汉语新词语以及网络流行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言也随之丰富起来,一些以前不曾出现过的词语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现代汉语新词语以及一些网络流行词语。
1、表示身份类的新词语
:拼客、背包客、沙发客、黑客
白领、北漂、草根、达人、愤青、
蚁族、月光族、高管、啃老族、恐婚族、
不婚主义、全职太太
女神、恐龙、学霸、学渣、小鲜肉、海归
校花、校草、高富帅、白富美、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2、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
首付、拼车、拼购、团购、网购、网聊、瘦身、
自驾游、自助游、背包客、黄金周、
低碳生活、碰瓷
给力、雷人
3、政治类的新词语:
反恐、反贪、贪污腐败
4、社会类新词语:
限行、摇号、廉租房、学区房、代驾、酒驾、
5、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词语:电子书、网评、微博、网瘾、
6、英语外来词:
晒、秀、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黑客、热狗7、因为方言俗语而产生的新词语
炒鱿鱼、躲猫猫、哇塞。
浅谈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性一、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20世纪后半期到现在,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我们的现代汉语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呈现出多了种发展趋势。
如:新词大量出现;方言词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普通话中;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外来词不断增多;现代汉语在走出去,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等。
新词大量出现。
大家都知道每当有新的东西出现,就会有新的名字被赋予,而在这种新的东西出现之前是没有这样的词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和新情况纷至沓来,层出不穷。
为描述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满足交流的需要,大量独具特色的新词应运而生。
“对于新词的数量,各类统计不尽相同,最多的估计是一万一千个左右,也有的说比较固定的新词是七千个左右。
这些数以千计的新词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
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在政治用词上新出现了“邓小平思想” “一国两制” 、“三通”、“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依法治国”“政治民主”等;经济上出现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期货” 、“再就业”等;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超市”、“绿色食品”、“放心肉”、“手机”等。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类,这里暂举这些例子。
方言词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普通话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交流更为频繁。
我们都知道交流就要涉及语言,听得懂听不懂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来自各个地区的很多方言词已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组成部分。
如来自北方方言的“大腕儿”、“大款”、“得瑟”、“托儿”等;来自粤方言的“按揭”、发烧友”、”埋单”、”跳槽”、”物业”、”双赢”、”帅哥”、“靓女”“做秀”等。
这些方言词词越来越频繁地为我们使用,为我们的日常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流行词语发展趋势
流行词语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中频繁出现的词语,通常是因为它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一种新兴的事物、概念或者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流行词语也不断涌现出来,不同的时代和年龄段可能会流行不同的词语。
以下是流行词语发展趋势的一些特点:
1. 受时事和社会热点影响:流行词语往往与当前的时事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在公益和环保行动逐渐受到大众关注的年代,一些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词语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就开始流行起来。
2. 新事物、新概念引发词语创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事物和概念,因此也会产生与之相关的新词语。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兴起,出现了一大批新词语,如“手机控”、“网红”、“云计算”等。
3. 反映年轻人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年轻人往往是流行词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特点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流行词语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表达自由、个性和潮流的词语如“独立女性”、“自拍”、“潮流”等就开始大量出现在社交媒体和年轻人的日常用语中。
4. 受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这也为流行词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一些网络流行语如“让我们来撩”、“鸭梨山大”等就是因为网络的推广和传播而迅速流行起来。
5. 地域性的特点:流行词语也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会流行不同的词语。
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人们使用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习惯不同,因此也会产生不同的流行词语。
简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情况内容摘要:本文从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则、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来源、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规范和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结构五个方面说明了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基本情况。
主题词:现代汉语新词社会生活一、现代汉语新词的界定尽管新词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但什么是新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说法不一。
王铁昆将新词定义如下:“新词语指的是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
”1刘书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2李建国先生则认为:“所谓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符合民族语言构词法的、表义明确而能进行焦急的词语。
”3符淮青主张:“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是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也应算新词。
”4综合学者们的看法,新词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基本词汇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语文词语。
新词必须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文性质的新词语,可以进入普通词汇的新词语,那些新出现的专业术语没有增加新的普通词汇意义的。
二、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则(一)需要性。
新词是为反映新事物、新概念而形成的,新词的产生有表达思想的需要。
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不需要的词语或者说不为大多数人需要的词不能进入共同语的新词的队伍。
(二)明确性。
新词表达的意思要明确清楚,易被理解和接受,这样新词才能得以存在、传播。
若新词表义含混不清,就会被打入生造词的冷宫,最终被淘汰。
(三)稳定性。
新词的临时活用或修辞用法不能视为是新词。
例如,这次收录的新词没有包括网络词汇,因为网络词汇并非全民词汇,只有在网络上使用比较多而已,而且在这些词汇中不规范的也很多,《现汉》对此要加以引导,如果收录一些还不够稳定的词汇,反而影响词典的稳定性。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造成和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
这些新词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本
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新词的产生原因以及其流行趋势。
一、新词产生的原因
1.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概念和新事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应的新词也随之出现。
比如,"云计算"、"人
工智能"、"移动支付"等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词。
2.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的涌现。
社会变革和热点事件常常催生新的
词汇。
比如,"低碳生活"、"快闪族"、"宅经济"等都是针对特定社会现
象或热点事件的新词。
3.文化交流与文化输出。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
外来文化元素涌入中国,并逐渐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新的饮食、时尚和娱乐概念也带来了一批新词,比如,"网红"、"素颜"、"碎片时间"等。
二、新词的流行趋势
1.网络与社交媒体影响的扩大。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
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新词在互联网上传播更加快捷。
许多新词最初在
网络上诞生并扩散,之后逐渐融入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2.年轻人的创造和推广。
作为社会的主要创新力量,年轻人对流行
文化和时尚敏感度较高,他们创造了大量新词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
这些新词迅速传播和流行起来。
3.跨领域交叉影响的增加。
现代社会各领域的交叉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各个领域之间的词汇交流和借用。
新词的产生也借鉴了其他
领域的术语和概念,使得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变得更加多样化。
4.时事和热点话题的推动。
当前社会变迁迅速,各种热点问题层出
不穷。
对于时事和热点话题的讨论和关注,也会引发新词的涌现。
新
词往往与社会问题、环境变化和文化冲突等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新词的造成和流行趋势是多方面的。
科技进步、社会现象、文化交流等因素共同促进了新词的产生和传播。
网络
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年轻人的推广力量、跨领域交叉影响以及时事和
热点话题的推动等因素也对新词的流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词的涌现
不仅展示了汉语的活力,也反映了我们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词的产生和流行将成为现
代汉语发展的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