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文档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7
辨析和修改病句辨析和修改病句李建【考点阐释】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级。
【考纲解读】此考点一直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分为两项,一是辨析病句,这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的项目,题型非常稳定,均为选择题,且都为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二是修改病句,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这一项考查已悄悄的被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选用、仿用句式所替代,但也不排除在今后的高考中会重新考查这一项内容。
《考试大纲》对考查的病句类型明确规定了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查的重难点为:(1)结构类语病(前四种),主要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考查频率极高;(2)语义性语病(后两种),主要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查特点:1、题型比较固定。
病句辨析题,位于第一卷,每年必有。
2、重点有分工。
选择题重点在结构类语病,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是经常出现的,尤以“搭配不当”居首,特别是动宾搭配不当为主。
成分残缺也不容忽视。
3、病句命题来源于当前的报刊杂志。
内容大都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考生要注重生活实际中语言运用的不规范语法现象,一般为典型的语病,有争议的往往回避。
从命题设计看,考虑到六中病句类型考查的覆盖面,一般是要求选择“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病句材料的几个选项各有侧重,每一个病句至少有一处语病,一般从分析句子成分入手,因为主要是结构性语病。
【知识点概要及解题指导】一、病句的类型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每个词语在句子里都有一定的位置,每个单据在复句中也有固定的位置,表示一定的关系。
如果安排不当,就会表达不通畅或产生歧义。
语序不当大致有以下类型: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总结归纳2.状语位置不当。
如:(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3.虚词位置不当。
如:(3)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如果”应移到“他”之前。
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4.多项定语的次序排列不当。
如:(4)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29XX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句中定语之一“29XX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中心语“文物”的前面)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语最远处算起,一般语序是:①领属性定语或时间、处所定语;②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③动词、动词短语;④形容词、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5.多项状语顺序排列不当。
如:(5)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已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集于镜头。
(应将状语“没有”调至状语“把……感受”之前)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语最远处算起,一般语序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6.主客倒置。
如:(6)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句中主体是“青年人”客体是“焦裕禄”两者调换位置才合理)7.对应关系的语言单位排列不当。
如:(7)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从理论和政策上”与“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不当,应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互换位置)8.分句位置不当。
如:(8)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上迈出可喜一步。
(此句为递进关的复句,但顺序颠倒了。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摘要:例①(我)()(精装)图画,②(国队里)(位)(有二十多年教学验)(优秀)(篮球女)教练,例人类生要胚胎、幼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等阶段教学目标、通课教学使学生了病句六种基类型、通举例、分析及练习使学生基掌握辨析及修改并举方法教学重难表不明、不合逻辑两类病句辨析及修改教学课教学程、会考病句考要有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两项要并规定了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不明、不合逻辑)二、课分配利用两节课讲并分析病句类型再利用两课做练习三、通常辨析病句采用三种方法、语感审法、压缩主干法3、梳理枝叶法四、就《考试说明》六种病句类型分别加以说明()语序不当即词语句子先顺序排列不包括以下几方面、多重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正确排列次序表领属性或、处所+表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例①(我)()(精装)图画②(国队里)(位)(有二十多年教学验)(优秀)(篮球女)教练、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多项状语正确排列次序表目或原因介宾短语+表或处所+表语气(副词)或对象(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例①许多学[昨天][教室里][都][激动]地[他]展开辩论②[今天早晨][学校][还仔细]地[把它]看了遍3、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位置不当这项可造成句子结构不清表达混乱例①苏州春天简直是座美丽花②我们棉花生产不能给(二)搭配不当这类病句是考试重主要包括主谓、动宾、修饰语和心语搭配不当另外还有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下面举例分析、主谓搭配不当例①长尾鸡尾羽每年约能长米左右它寿命能活九至十年②我们棉花生产不能给、动宾搭配不当例①节日公洋溢着派生机勃勃景象②论发表报社向他赠送报纸和稿酬3、修饰语与心语搭配不当例①每人都必须深刻投身社会建设②学校应严厉地处理这件事、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例①艺人们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青睐就这白眼与青睐他们体验着人温暖②做生产救灾工作定干部作风是否深入5、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例究竟要不要重视语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回答是否定(三)成分残缺或赘余残缺即句子不完整缺少组成句子主要成分表现缺主、胃、宾语等赘余即句子里有多余成分造成句不通或重复下面举例分析、成分残缺例①缺主语由他这样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学们赞扬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工作使我很受教育②缺谓语近这里又发动了全面质量检活动要这活动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等系列工作天炮连炊事员朱柯忠炮兵阵地路上突然有打扮成采猪草模样人迎面向他走③缺宾语山村农民真不简单要三年使山村农业走上机械化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学研究或己看④缺状语这草原是条不十分规则河流年深日久淤成了片沼泽地、成分赘余①重复例这种非常奇缺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学生树立革命思想是当前学工作当急②可有可无例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距离③堆砌例现渔民己造出了行政组长责掌握渔民生活及生活管理(四)结构混乱又称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思硬凑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不明①举棋不定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消费者所欢迎因它强化了人们我保护识使消费者权益得到限保护②反客主例当匪徒们偷游击队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③途易辙例国人民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国革命就毛泽东志领导下改了样子④藕断丝连例我们向政府提见是人民责任(五)表不明即句子结构看似完整但思不明确、有歧例①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工作绝对是流②你说不他也得说、多重否定造成句不明例①睡眠三忌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3、费例从60岁到90岁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六)不合逻辑处指是句子思事理上讲不通常犯错误有相矛盾、围不清、主客颠倒等、相矛盾例这幅画都画了只剩下块山石还上色他是多少死难者幸免、围不清例人类生要胚胎、幼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等阶段3、主客颠倒爱迪生这名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概念并列不当例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不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规识5、强拉因例北京几座规模宏立交桥我都见尤其是三元桥我天天路因我也是北京通了因他北方思想根上还是旧套近我这位朋友了趟南方回结他思想依然如故6、不合事理例下午阵雷雨西边天空出现了道美丽彩虹练习指出下列病句病因并加以改正、老师那慈祥笑容总出现我眼前、这说对我很感兴趣3、我们应该常锻炼身体否则不锻炼身体体质会越越差、他所以学创作上取得这样成绩是因他脑勤、手勤、腿勤结5、战士们冒着瓢泼雨和泥泞道路快速前进6、车产量超年计划分九十使全厂完成生产任车7、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衡量人觉悟高产标准8、他们起唱起了《黄河颂》歌9、从她变化说明教育观念更新是多么重要0、这散比所有作者散抒情味都浓。
辨析语病及修改病句辨析语病及修改病句前言:病句是指不符合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
对于我们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考点归纳】常见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二)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三)成分残缺: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四)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五)结构混乱:是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造成语句不通顺。
(六)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七)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
【例题解析】(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4、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5、承接的先后关系颠倒:例:我们认真研究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此例中“研究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该为“听取并研究”)(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主会场——‘鸟巢’……展现……途径”搭配不当。
第一篇积累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课标要求知识点击病句是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见之于学生作文,甚而报纸、杂志。
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亦为普遍。
《考试大纲》规定要考查的病句类型共有六种,即: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类型:①多项定语次序不当;②多项状语次序不当;③虚词的位置不当,“把”字短语位置不当;④分句位置不当;⑤主客体颠倒;⑥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
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①关联词搭配不当;②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③动宾搭配不当;④主谓搭配不当;⑤主宾搭配不当;⑥动补搭配不当;⑦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⑧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应该是完整无缺的。
一个句子缺少了应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正确表达,这就是结构的残缺。
常见的残缺现象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和宾语残缺。
相反,一个句子的某种结构成分重复叠加,臃肿不堪,造成了句子失衡,也影响了意思的准确表达,即犯了赘余的毛病。
常见的语病有:堆砌、重复、可有可无以及多余的“的”字。
四、结构混乱结构混乱亦称句式杂糅,即一个句子内部有两种结构纠缠不清,影响句意准确表达造成读者理解困难。
主要表现为: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结构错杂等。
五、表意不明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如果句子不正确表达意思,就会影响交际效果。
句子“表意不明”是指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意思使人不易明白或不止一种解释。
主要表现为“费解”和“歧义”。
六、不合逻辑“不合逻辑”的错误比较复杂,首先要定语病中“不合逻辑”的外延,“语法不是通辑”。
不合逻辑的错误主要有:自相矛盾;围不清;强加因果;主客倒置。
真题讲解例1 (2022湖南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对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斓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考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会考则成为孩子们进入高中之前必须通过的一关。
在会考备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很多的病句。
本文旨在辨析和修改这些病句,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一、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1. 语法错误:句子中的主谓不一致、时态不统一、词性错误等等。
2. 用词不当:同一意思的单词用法不同、分不清不同意义的词汇等等。
3. 句子结构繁琐:使用复合句或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导致语言表达不清晰。
4. 逻辑性不强:句子或文章的结构不紧凑,思路不清晰,论述层次混乱等等。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 语法错误的修改方法:检查主谓、宾语、补语、谓语的一致性,时态是否一致,以及人称、情态、语态等是否符合语法要求。
2. 用词不当的修改方法:选择合适、准确的单词来替换错误的单词,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多读一些原版英文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用法。
3. 句子结构繁琐的修改方法:分离句子中复杂的从句,保持句子简洁清晰,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句子用词准确、表达自如。
4. 逻辑性不强的修改方法:列出论点、支持和实例,保持论述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同时在合适的地方采用过渡语句,提高文章的通顺性。
三、教学实践1. 词汇制导为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制导,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这可以通过每天背诵一些常用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短句来实现。
还可以在每周的例行测试中加入一些必备的单词和短语,检测学生对于单词掌握的程度。
2. 标准语法教学会考的写作部分,除了词汇量的考查,更注重语法,教师要重点检查学生的语法使用情况。
教师通过讲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修饰语的类型,特别是时态、主谓一致、虚拟语气等地方的语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搭配的语义构成,在写作中减少语法错误。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病句的六种基本类型。
2、通过举例、分析及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辨析及修改并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两类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会考病句考查要求:
有“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两项要求,并规定了六种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课时分配:
利用两节课时讲解并分析病句类型,再利用两课时做练习。
三、通常辨析病句采用的三种方法:
1、语感审读法
2、压缩主干法
3、梳理枝叶法
四、就《考试说明》中六种病句类型分别加以说明:(一)语序不当。
即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排列不。
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多重定语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正确排列次序:表领属性
的或时间、处所的+表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①(我的)(一本)(精装)的图画书。
②(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多重状语顺序不当。
多项状语正确排列次序: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
例:①许多同学[昨天][在教室里][都][激动]地[同他]展开辩论。
②[今天早晨][在学校][还仔细]地[把它]看了一遍。
3、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位置不当。
这项可造成句子结构不清,表达混乱。
例:①苏州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二)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
下面举例分析: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长一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
例:①节日的公园,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论文发表后,报社向他赠送报纸和稿酬。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①每个人都必须深刻的投身社会建设中去。
②学校应严厉地处理好这件事。
4、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
例:①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验着人间的温暖。
②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
例: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残缺即句子不完整,缺少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
表现为缺主、胃、宾语等。
赘余即句子里有多余成分,造成句意不通或重复。
下面举例分析:
1、成分残缺。
例:①缺主语。
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②缺谓语。
最近这里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
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③缺宾语。
小山村的农民真不简单,要在三年内使山村农业走上机械化。
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④缺状语。
这个草原是一条不十分规则的河流,年深日久淤成了一片大大小小的沼泽地。
2、成分赘余。
①重复
例:这种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在学生中树立革命思想,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②可有可无
例: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③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造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活的管理。
(四)结构混乱。
又称为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①举棋不定
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②反客为主
例: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③中途易辙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④藕断丝连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五)表意不明。
即句子的结构看似完整,但意思不明确。
1、有歧意。
例:①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②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2、多重否定造成句意不明。
例:①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3、费解
例:从60岁到90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六)不合逻辑。
此处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通。
常犯的错误有自相矛盾、范围不清、主客颠倒等。
1、自相矛盾。
例:这幅画都画好了,只剩下一块山石还需上色。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人类在一生中要经过胚胎、幼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等阶段。
3、主客颠倒。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4、概念并列不当。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5、强拉因果。
例:北京的几座规模宏大的立交桥我都见过,尤其是三元桥我天天路过,因此我也是个北京通了。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6、不合事理。
例: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练习:指出下列病句的病因并加以改正。
1、老师那慈祥的笑容总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2、这本小说对我很感兴趣。
3、我们应该经常锻炼身体,否则不锻炼身体,体质会越来越差。
4、他之所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因为他脑勤、手勤、腿勤的结果。
5、战士们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道路快速前进。
6、一车间的产量超过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使全厂完成生产任务最好的一个车间。
7、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产的标准。
8、他们一起唱起了《黄河颂》的歌。
9、从她的变化,说明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多么重要。
10、这篇散文比所有作者的散文抒情味都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