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 6《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人教新课标(2019新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03好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罐和铁罐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陶罐与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以及二者之间的结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1、会认骄、谦等生字,会写陶、罐等生字,正确读写奚落、懦弱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3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难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四,说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按照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吗?我听见同学们说有一个陶罐子和一个铁罐子,那谁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呢?我看同学们都摇头,没关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罐与铁罐》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吧!(这样导入直接切入课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形成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首先,检查预习,教师出示重点生字词,采取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的方法反复读,并且交流记忆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对于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同桌互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接着整体感知,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小组互评,教师引导补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6.陶罐和铁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以读代讲,感悟文本。
(教学重点)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
(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
(生齐读)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师:读得好不好?生:(齐)好!(热烈鼓掌)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 6《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需要删除的段落。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10个生字和写出14个生字,掌握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的读写方法。
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深刻理解“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描写他们的神态和动作,让学生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电脑课件。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受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10个生字和写出14个生字。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读通。
教学过程: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特点。
2.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名学生读,研究生字“陶”的音、形、义。
3.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座互相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5.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6.认读生字词语。
开火车反复进行。
7.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8.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9.分角色朗读课文。
10.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11.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12.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13.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14.学生练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深刻理解“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6.陶罐和铁罐【课时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汉字大本营——阅读展示台——智慧少年(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奚落)【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为了使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生字新词,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质疑。
在导入课题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学贵有疑”,质疑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不足之处:要拿捏好“扶”和“放”的关系。
【课时目标】1.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通过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短处)易碎坚硬(长处)谦虚傲慢争辩恼怒(长处)美观无影无踪(短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教师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教师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教师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
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精品教案+同步习题6 陶罐和铁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课堂⼩结参考答案第⼀课时1.⾼傲谦让弱⼩古代2.骄傲⼤桥捧着⽊棒虚⼼考虑懦弱需要尘⼟尖尖价格介绍第⼆课时1.是不是2.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3.陶罐的话4. 盛东西不易碎易氧化保存时间长易碎、怕碰5.骄傲谦虚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阅读指导【内容简析】北风与太阳是伊索寓⾔之⼀,故事内容是北风与太阳举⾏⼀场⽐赛决定谁的⼒量⽐较强,能让路过的旅⼈脱下⽃篷。
北风越是⽤⼒吹,旅⼈就把⾃⼰包得越紧。
然⽽,当太阳温暖地照耀时,旅⼈因为闷热⽽不得不脱下⽃篷。
【引发思考】北风在⾃然界代表寒冷、令⼈发抖,在这则寓⾔⾥象征强势者的桀傲不驯,经常引起他⼈的反感;太阳则是⼀种温暖的象征,有明朗、正派的意味,是亲和、有⼒量的勇者。
北风累得筋疲⼒尽,却不能让旅⼈脱掉⼤⾐。
太阳稍露⾝⼿,旅⼈便情不⾃禁解⾐摘帽。
有些⼈总是企图⽤暴⼒征服⼈,⽽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远远⽐暴⼒⼤。
【故事寓意】北风与太阳这篇寓⾔告诉了我们,劝说往往⽐强迫更为有效,待⼈处事不是给⼈压⼒、给⼈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厉⾊或者使⽤暴⼒,是⽆法令⼈⼼服⼝服的,反⽽是要给⼈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欢喜、⼼悦诚服,才是胜利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这节课去年⾕⽼师上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点落实到位:⾸先,这篇课⽂的段落⽐较多,学⽣不容易整体把握课⽂内容。
所以,我就尝试让学⽣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个⾃然段,这样课⽂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也能⼀下⼦就找到。
在设计中,我⾃⼰⼼⾥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在两个不同的地⽅,⼜通过默读课⽂找出了相应的⾃然段。
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对全篇课⽂内容的把握。
知识点课文分析《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是第10至第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
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我会写:骄(jiāo) 骄子 骄傲 骄阳 骄横傲(ào) 傲气 高傲 傲骨 骄傲谦(qiān) 谦让 谦虚 谦逊 谦卑虚(xū) 虚弱 虚荣 谦虚 虚伪懦(nuò) 懦弱 懦夫弱(ruò) 弱点 弱小 虚弱尘(chén) 灰尘 尘埃 尘土捧(pěng) 吹捧 捧角 捧场擦(cā) 磨擦 擦拭 擦洗代(dài) 年代 古代 代替 后代价(jià) 价格 评价 价钱 价值我会认:陶:táo(陶罐、陶冶、陶器)罐:guàn(铁罐、水罐、瓦罐)恼:nǎo(烦恼、恼火、恼怒)必会词语: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处chǔ(相处)chù(到处)近义词:骄傲一傲慢 奚落一数落 谦虚一谦逊(虚心) 轻蔑一轻视(蔑视)懦弱一怯懦 恼怒一愤怒 羞耻一可耻 朴素一朴实 兴奋一高兴 惊讶一惊奇 美观一美丽反义词:懦弱一勇敢 骄傲一谦虚朴素一华丽 荒凉一繁荣理解词语: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人难堪;讥讽嘲笑。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懦弱:软弱,不坚强。
覆灭:全部被消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
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吗?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对,这是陶罐,一种容器,装水或装其他东西用的。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黄瑞云,1932年生,湖南娄底人。
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
有《黄瑞云寓言》《春天岛》《魔镜》《溪流集》等。
第一课时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谦虚骄傲陶罐懦弱táo jiāo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恼怒ɡuàn q iān xūn uòruònǎo代价dài jià识字方法加一加:马+乔=骄懦和恼都和心情有关系。
归类识字:组词识记:骄傲恼怒谦虚懦弱价值骄傲谦虚懦弱尘捧代价n uòjiàjiāoào q iān xūruòc hén pěnɡ dài6 陶罐和铁罐左右 结构谦骄懦傲捧弱上下 结构尘生字归类代价半包围结构虚单人旁的字傲 代 价6 陶罐和铁罐尘chén易写错这里没有钩小土为尘,小没有钩。
捧pěnɡ表示手部动作棒bànɡ扌木与木头相关识字游戏考古挖宝游戏骄弱傲尘谦擦代捧虚懦价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本课指陶罐的特点之一——不华丽。
她穿着一件浅色的上衣,显得非常朴素。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本课指铁罐瞧不起陶罐,觉得它不能和自己做比较。
这两个东西本质不同,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本课指陶罐觉得两个人应该和平相处。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恼怒:生气;发怒。
本课指当陶罐争辩说两人应该和平相处,铁罐生气了。
得知计划失败了,他十分恼怒。
结合课文和插图,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两个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课后第一题) 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认为自己很 ,瞧不起陶罐,常常 它。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篇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
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篇童话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能正确读写“傲慢、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等词语。
”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
(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傲慢谦虚恼怒荒凉和睦相处神气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
(二类字):懦弱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掘开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奚落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
解。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1-6自然段
生预设: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
师: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
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
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
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
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
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生汇报)
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
(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师过渡: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
(出示课本7-9自然段。
)
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小组汇报学习。
a.生(小组代表)预设:陶罐很温柔、不生气、和气……
铁罐:发疯、更加生气、怒火冲天……
b.引导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C、分角色朗读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2-9自然段)。
①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另一生读陶罐的话;②自由组合读(去到旁白)。
课件出示: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3、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板书:坚硬)
师:陶罐那么谦虚,他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
(板书:易碎)
师过渡: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
难道陶罐一点长处也没有了吗?
(三)学剩余自然段
出示课件: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生预设:陶罐:朴素、美观、有价值,铁罐:什么也没有了师: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预设: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童话故事学完了,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把结尾改一下: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能
力。
出示课件:
很多年以后,受了伤的铁罐也被人挖出来了,他()对陶罐说:“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你的缺点,没看到你的优点。
”
陶罐()说:“人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
1、学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
2、师过渡:表示人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你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生动。
请大家来看:
一生出场,表演:边笑边说话。
3、师:谁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句话?
生:预设:某某笑着说:“今天真高兴!”某某大声笑,说:“今天真高兴!”
五、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短处)易碎坚硬(长处)
谦虚傲慢
争辩恼怒
(长处)美观无影无踪(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