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导学案(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85.54 KB
- 文档页数:6
《晏子治东阿》学案【学习内容】本文讲了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晏子治理东阿的小故事。
富于浓厚的故事色彩,且意味深长,一个小小的故事,塑造的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哲人形象。
而且还提出了几个发人深思的思考问题:以怎样的标准辨别人才?执政是对于广大百姓负责还是为少数贪污受贿的权臣负责?这些都是至今仍然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学习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章的内容,梳理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打通古今隔阂,从故事人物身上获得精神成长的营养,汲取民族的智慧,使文言文的学习更有价值。
【课前预习】一、阅读《晏子使楚》,根据文意填空。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吾欲辱③之,何以也④?”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⑤。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⑥?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⑦。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⑧?”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⑨善盗乎⒃?”晏子避席⑩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⑾,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⑿,寡人反取病焉⒀。
”注释: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齐相晏婴言行轶事的汇编。
书中有许多结构完整、描写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贤良正直的忠臣形象。
②〔齐之习辞者也〕齐国的很会说话的人。
习,熟练。
辞,言词。
③〔辱〕辱,羞辱。
④〔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何,什么。
以,用。
这是一个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⑤〔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为,于、在。
⑥〔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的意思。
⑦〔吏二缚一人诣(yì)王〕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诣,到……去。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第一中学谢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即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合作探讨的情况下,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独立归纳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欣赏晏子高超的劝谏艺术和其深厚的内涵。
3、从不同角度探究文中蕴涵的道理(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自读、合作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晏子的遭遇,体会古代官僚制度的黑暗,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2、以晏子劝谏的技巧为桥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的中华民族优秀先人的大智慧,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晏子高超的劝谏艺术和探究其深厚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理解故事蕴涵的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们先来看孔子和司马迁的两句评论,“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欣忻慕焉。
”孔子赞誉晏子有折冲樽俎的才能,在酒席间就能制敌取胜;司马迁心甘情愿地说:假如晏子还在,我即使做他的仆人,也是很高兴啊!这位晏子就是齐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婴。
大家在初中课文《晏子使楚》里已经见识过他出色的外交才能,面对强大的楚国,面对楚王的挑衅甚至是凌辱,他不卑不亢、沉着机智,使楚王最终发出了我真是自讨没趣的感慨。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晏子,见识一下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在国内的精彩表现。
(二)作者、作品简介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编辑改写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晏子治东阿》教案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赵序行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得能力。
2、了解宴子得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为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在文中的意思和“而”的用法。
2、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二、了解情节: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
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
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
”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
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
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三、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C、仓库少内。
内:交纳D、便事左右。
便: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死:为动用法。
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属:同“嘱”G、并曾赋敛。
曾:同“增”。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18《晏子治东阿》【课题】《晏子治东阿》(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18课)【课型】本文属于文言文拓展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并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理解、分析)3. 能欣赏晏子高超的劝谏艺术,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重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并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欣赏晏子高超的劝谏艺术,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加大诛.于子( )属.托不行( ) 货赂.不至( ) 陂.池( ) 并曾.赋敛( ) 仓库少内.( ) 骸.骨( ) 便辟.( ) 无复与.焉( ) (二)通假字1.并曾.赋敛通“”,2.仓库少内.通“”,3. 再拜便辟.通“”,(三)一词多义①景公召而数之曰()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④数罟不入洿池()①君乃反迎而贺()②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乃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①景公乃下席二谢之()谢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第一课时一、内容导读本文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炼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而应、,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全文脉络如下:二、资料助读(一)走进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汉、。
晏子治东阿的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晏子的治理思路和方法;2.理解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晏子治理东阿的背景和现实问题;2.探讨晏子的治理思路和方法;3.鼓励学生分析和评价晏子治理东阿的成果和不足。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评价晏子治理东阿的成果和不足;2.引导学生从晏子治理思路中提取有益的启示。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相关资料;2.复印晏子治理东阿的相关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晏子是谁,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2.引导学生思考,晏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东阿的治理者。
二、讲授(25分钟)1.分析晏子治理东阿的背景和现实问题,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2.探讨晏子的治理思路和方法,包括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等;3.分析晏子治理东阿的成果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的治理方式是否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三、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晏子治理东阿的成果和不足;3.班级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10分钟)1.总结晏子治理东阿的思路和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晏子治理东阿的成果和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晏子治理东阿对当时的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晏子治理东阿的一些做法是否可以借鉴到现代社会;2.探讨以德治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发表自己对晏子治理东阿的看法,以及对以德治国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晏子治理东阿的背景和现实问题,理解晏子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以及分析和评价晏子治理东阿的成果和不足。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更加活跃和富有互动性,也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晏子治东阿》学案学校:连山中学班级:高一(11)班授课教师:陶思佳一、学习目标:1.文言字词积累,掌握“而”字的用法。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辩证地评价文中人物的言行,感悟文章蕴含的启示。
二、学习方法:1、朗读法2、复述故事法3、合作探究法三、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晏子名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
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及文题简析1.《晏子治东阿》的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西汉_____家,_______家,著作有______、_____等。
2.文题交代了人物与事件,请加以明确。
人物_______,事件_______ 。
(三)、品读课文,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互相交流,疏通文句,归纳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式。
通假字:⑴ “属”通⑵“曾”通⑶ “内”通⑷“辟”通重点实词:数、加、强、与、谢、属托、货赂(请在文中加以注释)词类活用:⑴加大诛于子:⑵臣请死之:⑶以利贫民:⑷反以罪臣:古今异义:加大、不治、明年、不行、仓库、左右、再(请在文中加以注释)特殊句式: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四)、在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复述故事1.复述故事。
(请注意语言的生动和流畅)2.筛选信息,理清文脉。
请从原文中找出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方法、效果、景公的态度、晏子的对策。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写作)可见晏子的_______ 。
《晏子治东阿》导学案编号YWBX214执笔:蔡俐审稿:高一语文备课组使用时间: 2015-5-13学生:【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熟读文章。
2.识记并理解“:“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 等文言实词和“而”、“之”等文言虚词的含义,掌握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特殊文言句式。
3.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1.识记并理解“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 等文言实词和“而”、“之等文言虚词的含义,掌握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特殊文言句式。
2.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学习安排】:1课时【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研学法、小组合作、PPT【学习内容】课前积累1、晏子简介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
他经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 余年,善于辞令。
晏子的聪慧和机智,也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关晏子资料多见于《晏子春秋》。
2、刘向及《说苑》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 ) 人。
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
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3、与晏子相关故事①《景公嫁女》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
”公曰““嘻!亦老且恶矣。
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
”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
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
《晏子治东阿》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刘向父子和《战国策》的相关知识;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数、诛、罪、谢、而”等;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4.学习晏子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以及文章折射的深刻道理:“做事”与“做人”。
预习检测一、回顾作者——曹雪芹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
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
其中很多篇章类似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二、检测——基础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数.()诛.()属.()赂.()陂.()曾.()赋敛..()内.()骸.骨()辟.()与.()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方法和结果有何不同?2.晏子原来治理东阿时“民无饥者”,景公却要怪罪;后来“饥者过半”,景公“反迎而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景公为什么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呢?我的质疑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很好,却受到景公的责怪。
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景公却迎接祝贺。
2.【提示】其中的原因存在着一个是让百姓满意还是让少数权贵满意的问题。
晏子最初一切为了百姓利益,对权贵不理会,结果遭到报复,景公当然要治晏子罪。
之后晏子采取了相反的做法,这些人就在景公面前夸奖晏子,于是晏子受到迎接和祝贺。
3.【提示】齐景公对晏子的评价之所以会与事实相去甚远,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齐王一人说了算,缺少严谨的评价机制,即使有左右大臣参议,但还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民意;二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齐王看似根据“公论”下的结论,但因缺乏深入调查,终为谗言所害。
《晏子治东阿》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必修4第四单元文言文的一篇扩展阅读,可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独立理解文章的能力,独立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学习者特征分析】经过高一阶段多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鉴赏技巧,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明确鉴赏角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认识晏子的智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自主学习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本文教学重点,课前布置预习,课堂习题检测,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数”“诛”“罪”“谢”等词的含义和用法,归纳“而”和“之”的一词多义现象为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感受晏子的智慧为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预习】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在文中的意思和“而”“之”字的用法。
2、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提示猜一历史名人:折冲樽俎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位人物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晏婴。
善哉,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孔子孔子赞誉晏子有折冲樽俎的才能,在酒席间就能制敌取胜。
二、晏子简介: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
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
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
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
《晏子治东阿》教学设计3篇(晏子治东阿教学)下面是分享的《晏子治东阿》教学设计3篇(晏子治东阿教学),供大家阅读。
《晏子治东阿》教学设计1一、导入课题1、简介晏子。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
(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14页,一起读课题(板书:使楚),使什么意思?(真不错)晏子使楚呢?(说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这句话讲的详细一些呢?比如加上时间什么的(非常好!真厉害!)二、自由读课文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开始1、学习生字这里有几个生字词,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
(好)谁愿意来读?(真不错!)a:晏子大夫临淄b:楚王大王大臣们欺君之罪c:强盗犯罪囚犯d:春秋末期晏子楚国楚王侮辱尊重(你们能选用上面一组词语中尽量多的词语说一句话吗?)2、刚才你们朗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晏子怎么样?所以我们对晏子非常(佩服)(板书:晏子)那楚王呢?楚王这样子,真是让人气愤。
(板书:楚王)三、师范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1、过渡。
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老师朗读课文,你们仔细听,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范读课文。
3、提问: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
(1)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为什么?谁来说说,还有谁愿意说?(稍加点评)是啊,晏子作为一个使者派到楚国去,楚王竟然还这样(侮辱)他(板书:侮辱),真是令人气愤啊!(2)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小结: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一一反驳(板书:反驳)真令人佩服啊!听完了整个故事你高兴吗?(我非常高兴。
18《晏子治东阿》导学案(学生版)【课题】《晏子治东阿》(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18课)【课型】本文属于文言文拓展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并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理解、分析)3. 能欣赏晏子高超的劝谏艺术,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重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并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
(理解、掌握)2.能欣赏晏子高超的劝谏艺术,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加大诛.于子( )属.托不行( ) 货赂.不至( )陂.池( ) 并曾.赋敛( ) 仓库少内.( )骸.骨( ) 便辟.( ) 无复与.焉( )(二)通假字1.并曾.赋敛通“”,2.仓库少内.通“”,3. 再拜便辟.通“”,(三)一词多义①景公召而数之曰()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④数罟不入洿池()①君乃反迎而贺()②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乃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①景公乃下席二谢之()谢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第一课时一、内容导读本文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法,精炼的语言,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而应、,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全文脉络如下:二、资料助读(一)走进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汉、。
所撰的《》,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刘向乃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今存《》、《》、《》、《》等书。
本文选自《说苑校证·政理》。
(二)走近晏子晏子,名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
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
字仲,谥平,故世称“晏平仲”。
经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余年。
以力行节俭而闻名于世,美名闻于列国。
关于晏子的名言:(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3)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三)写作背景公元前528年,齐景公任命晏子治理东阿。
怀揣一腔热情的晏子到任之后便亲自指挥修筑道路,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倡导节俭、尊老爱幼之风尚,惩治懒人、恶人,开辟田野,奖励农耕,对于身边官吏们的所求之事,合乎法规的就答应他们,不合法规的就坚决拒绝,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然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说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齐景公于是对晏子进行责备。
晏子没有强辩,只是请求再次治理东阿。
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反而不明事理地表扬了他。
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唤醒了齐景公,齐景公从此认定晏子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更加敬重他,并任命他为国相。
在晏子的精心辅佐下,齐国日益兴盛,史称“景公中兴”。
三、重难点、导学探究要点一:整体感知,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古义:今义:)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古义:今义:)少内.(),便.()事左右..(古义:今义: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辟.()。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该句的句式(1)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译文:(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句式:译文:(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句式:译文:(4)君乃反迎而贺句式:译文:要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内容要点3、文段中,晏子两次治理东阿,其方法和结果有何不同?4、晏子原来治理东阿时“民无饥者”,景公却要怪罪;后来“饥者过半”,景公“反迎而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点三:鉴赏作品的表达艺术5、晏子采用什么方式向景公进谏?你如何看待晏子的这种做法?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偏听偏信的例子,对此你是怎么看的?第二课时一、文章内容回顾二、综合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臣请改道易行....改道易行:改变方针和办法B.子退而自察..也自察:亲自考察C.再拜..便辟再拜:拜了两拜D.属托..不行属托:走后门,说情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请死之./景公许之.②君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陂池之鱼,以.利贫民/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景公迎而.贺之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乃.反迎而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下列句中,与“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甚矣,汝之不惠C.我,子瑜友也D.寡人将加大诛于子5.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
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政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
晏子说明事实真相,使景公幡然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
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
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晏子之晋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
”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
至舍,弗辞而入。
越石父怒,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晏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邪?”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
吾是以请绝也。
”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
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
”晏子遂以为客。
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
今晏子功免人于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
此全功之道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观世》)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 )①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②越石父怒,请绝.A.①割草②截断B.①草把②横渡C.①喂牲口的草②绝交D.①谦辞②自绝7.下面的三个句子中都有“辞”字,对词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弗辞而入②观行者不讥辞③婴可以辞而无弃乎A.①③告辞②说话B.①②③都是告辞C.①告辞②③谢罪D.①告辞②言辞③谢罪8.与“以为君子也”中“以为”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晏子遂以为客②铸以为金人十二③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⑤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⑥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⑦吴广以为然⑧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③④⑦⑧9.对“越石父怒”的原因的分析,最深刻的一项是 ( )A.责怪晏子至舍后未向他告别B.责怪晏子没有对他的去向作明确表示C.责怪晏子没有把他当作一个知己者看待D.责怪晏子没有平等地待他【参考译文】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反穿皮衣背着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
晏子认为这个人是个君子,就派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到了这里?”那个人回答说:“我给齐人为奴,名叫越石父。
”晏子听了以后说:“噢!”立刻解下车左边的马把这个人赎了出来,跟他一起乘车回去。
到了馆舍,晏子不向他告辞就进去了。
越石父很生气,请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跟你交朋友啊。
现在我从患难中把你解救出来,我对你还不可以吗?”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而前可以忍受屈辱,在已经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挺胸做人。
因此,我要跟您绝交。
”晏子于是出来见他说;“刚才只是看到客人的容貌罢了,现在才看到客人的心志。
我听说考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人的名声,观察人的行为的人不考虑人的言辞。
我可以向您谢罪而不被拒绝吗?”越石父说:“先生您上礼对待我,我怎敢恭敬从命。
”晏子于是把他待为上宾。
世俗之人有功劳就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就骄做。
现在晏子有从困境中解教人的功劳,却反而对被救的人很谦卑,他超出世俗已经相当远了。
述就是保全功劳的方法啊。
【《晏子治东阿》原文翻译】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
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
”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请求为此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
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
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