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的第五单元各课重点内容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38.07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以下是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1. 重点课文:《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颐和园》
要求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宫、苏州园林、颐和园的特点,领略中华文明的瑰丽。
2. 写作指导:如何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写作要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把浏览路线写清楚;要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表达出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
3.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活动建议:分组进行汉字的起源、演变、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展示研究成果。
4. 课外古诗词诵读
要求背诵并默写《采薇》、《春夜喜雨》、《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这几首诗。
以上仅为大致的知识点框架,具体的掌握程度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计划进行考量。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帮助。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
——鲁迅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第一单元1 长江之歌:基础内容:(复习力度:❤❤❤❤)1、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2、文中的“你”指的是长江。
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亲切,有利于直接抒发情感。
3、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是文中的中心句。
它的作用是:总结全诗,深化中心。
文中多次重复的好处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1、课后第三题:长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名族的母亲河,所以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2、文章围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气势磅礴”、“贡献巨大”五个方面描写。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1、有关长江的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三亚落日:基础内容:(复习力度:❤❤❤❤)1、文中的中心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文中的中心段:第一自然段。
2、课文描写了三亚落日的“颜色美”、“形态美”、“动态美”3、三亚落日的情景: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入了水4、三亚落日依次比喻为:快乐的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5、赤朱丹彤的“朱”指大红,其他都指一般红。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1、课后第三题:(1)突出了海水的蓝。
(2)观赏者对落日的留恋,进一步衬托了落日的美妙。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描写日出或日落的四字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日薄西山、落日熔金。
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
1.《松鼠的雨伞》
•故事主要内容
•作者用意或寓意
•生词解析
2.《悲惨的雨天》
•故事主要内容
•作者感受或思考
•生字注释
二、诗词赏析
1.古诗《春暮》
•诗意赏析
•诗人是谁、背景简介
2.现代诗《雨巷》
•诗意理解
•诗人风格或特点
三、常识学习
•关于雨的知识
–雨的成因
–不同类型的雨
•雨具的种类与用途
–雨伞、雨靴、雨帽等
–如何正确使用雨具
四、名句背诵
•《松鼠的雨伞》中的名句
–如“大雨纷纷地倾盆而下”等
•《悲惨的雨天》中的名句
–如“雨点像针一样刺在脸上”等
五、生字词汇
•根据课文整理生字词汇表
•附带每个生字词汇的词义和用法示例
六、写作指导
•如何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文中应包括哪些内容,如描写、抒情、感悟等
七、课外阅读推荐
•推荐一些与雨有关的优秀课外读物
•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类型
以上是对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点。
愿大家在阅读课文、背诵名句以及学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6~10的数的认识,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使学生熟练运用6~10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6~10的数的认识2. 6~10的加减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10的数的认识,6~10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熟练运用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6~10的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数的顺序和大小。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6~10的数的认识,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巩固对6~10的认识。
2. 讲解6~10的加减法(1)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加”的概念。
(2)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减”的概念。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6~10的加减法运算。
3. 练习6~10的加减法(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4. 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6~10的加减法解决。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6~10的数的认识。
(2)总结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五单元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七、板书设计1. 6~10的数的认识2. 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有序。
《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第五单元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
2. 复习第五单元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巧。
3. 复习第五单元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复习:讲解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进行练习和讨论。
3. 练习: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总结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第五单元复习课》2. 内容:第五单元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巧,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第五单元主题的短文,要求使用所学的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
2. 准备一个关于第五单元主题的口语表达,进行课堂展示。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入部分导入部分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重点汇总
一、词语解释
1.拂晓:黎明时分。
2.琼浆杏脂:比喻美味的食物。
3.寝食不安:形容因感到恐惧或担忧而无法安心吃饭和睡觉。
4.杳无音信:消息传来的音信被断绝。
二、诗文理解
1. 经典句子
•“拂晓千山鸟飞来,巴山地险只属楼兰”
•“华发倚楼眺楚人,席殿头开古达文”
•“绿槐长在玉阶前,人悄悄亦待归来”
2. 作者背景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作品风格:豪放派诗人、咏史咏志
3. 主题探究
这篇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奋斗的豪迈和向往朗朗乾坤的情怀,描绘了雄浑的山河、恢弘的气象和崇高的精神风貌。
三、写作指导
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理解,能够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并能够领会诗文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同时,要多加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题海战术
按要求填空:
1.拂晓时分也叫___。
2.比喻美味的食物用了什么典故?
3.人的内心因为恐惧或担忧而无法安心吃饭和睡觉形容为____。
4.消息传来的音信被断绝用了什么典故?
五、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李白的诗歌风格和背景,掌握了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以上是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复习重点汇总,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词积累:包括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等。
例如,“得”字有多个读音,如“děi”、“dé”、“dàng”等;“削”字也有两个读音,“xuē”和“xiāo”;“商议”和“商量”是近义词。
2. 句子积累:包括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例如,“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洁净。
3. 哲理句:例如,“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话引用俗语,说明夏天与世间万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是对于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包括语言、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在考试中重要,而且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文运用也非常关键。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字词注音、字形掌握。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弥漫(mí)顷刻(qǐng)喧嚣(xiāo)喑哑(yīn)静谧(mí)篡夺(cuàn)霎时(shà)连亘(gèn)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悄然前行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姿态万千风云变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毫不犹豫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一叶扁舟高垣睥睨黯然飘渺风定天清海市蜃楼碧瓦飞甍历历在目化为乌有3、课文内容把握。
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德云和天气的关系。
③《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绿色蝈蝈的外表、习性介绍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④《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它真实的记载了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⑤《山市》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4、与“月”有关的诗词。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认知。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特征。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运算规律,以及几何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几何图形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小朋友过生日,分发礼物的故事情节,引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数的概念复习:通过黑板上的示例,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如数数,识数,写数等。
3. 数的加减法复习:通过示例题目,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如23+17,5628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 几何图形认知:复习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5. 应用题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应用题,如购物,计算价格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几何图形认知。
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100以内的十个数,并标出它们的顺序。
答案:1,2,3,4,5,6,7,8,9,10。
答案:32+23=55,8756=31,45+39=84。
3. 请画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解决应用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和引导。
第五单元各课课文重点、知识点、课文练习归纳一、课文中心归纳:1.《搭船的鸟》文,作者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金色的草地》讲述了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以及哥哥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搭船的鸟》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它搭着顺风船捕鱼的情景令我们难以忘怀,更加令我们难忘的是它那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手。
2.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搭船的鸟是一只漂亮的翠鸟。
它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3.《金色的草地》叙述了“我”发现蒲公英傍晚花瓣合拢、日出重新张开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从此非常喜爱蒲公英的过程。
文中描写了兄弟之间嬉戏玩乐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团结和谐的亲情。
从作者的身上我学到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4.文章末尾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金色的草地》一文中写到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还没张开;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张开了;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
6.童年时的作者对蒲公英一直是最喜爱的吗?不是的。
最初,只是兄弟间寻开心时才揪掉“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后来,通过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7.《金色的草地》中草地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金色、绿色。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一年级语文五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生字包括“春、去、还、来、不、少、牛、果、鸟、早、书、尺、作、业、本、木、林”等。
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并书写这些生字,理解并记忆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含义。
2. 词语: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词语包括“春天、回来、多少、黄色、猫咪、旁边、苹果、书包、尺子、作业、本子、树木、森林”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3. 句子: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句子包括“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鸟飞回来了;我有很多好朋友;这只小猫真可爱;书包里有很多书;我有一把尺子;我要写作业;本子上有许多字;树木可以绿化环境;森林是动物的家园”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4. 阅读理解:本单元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本单元需要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掌握简单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第五单元五上笔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概述:本单元共有《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
重点课文:《白鹭》通过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白鹭的优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落花生》通过与父亲的对话,理解了落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桂花雨》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摇桂花”经历,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珍珠鸟》讲述了珍珠鸟逐渐与“我”建立信任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生字生词: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包括“鹭、鹤、佛、朱、框、匣、橄榄、韵、瘦、匣”等。
语法修辞:本单元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用的是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鹭的体型和颜色。
写作技巧: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描写景物和动物,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内
心世界。
课外拓展:建议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经典诗歌和散文,如《鸟的天堂》、《背影》等,以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以上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笔记主要内容。
学习时应注意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五单元第16 课《麻雀》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上册部编版中,《麻雀》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动物之间的情感。
通过电子课本,我们可以反复品味这个精彩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对其进行重点知识归纳,为大家提供一份实用的复习资料。
二、课文基础信息1.写作背景:无特定历史背景,以常见的自然场景为背景创作。
2.主题:通过描写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勇敢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表现了动物之间的亲情。
3.文学体裁:记叙文。
4.作者信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5.主要内容: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猎狗想要攻击小麻雀。
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挡在小麻雀面前,准备与猎狗搏斗。
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住,最后慢慢后退。
6.中心思想: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力量,以及生命在面对危险时的勇敢和顽强。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写法: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臭”。
词义:猎狗嗅着气味。
●奈(nài):如何,怎样。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大”,下面是“示”。
词义:无可奈何。
●巢(cháo):鸟搭的窝。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巛”,下面是“果”。
词义:麻雀的巢。
●齿(chǐ):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
写法:上下结构,上面是“止”,下面是“人”。
词义:猎狗的牙齿。
2.多音字:●荫:yīn(树荫)、yìn(荫凉)。
3.近义词:●拯救—挽救、锋利—锐利、急忙—连忙。
4.反义词:●危险—安全、庞大—渺小、紧张—放松。
四、经典语句和段落分析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写作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把老麻雀比作石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麻雀飞落的速度之快和决心之坚定,突出了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的勇敢无畏。
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北京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回顾和整理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数一数、写数、读数等。
通过复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内容包括:1. 认识物体和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2. 分类: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3. 数一数:学会数数,理解数量的概念;4. 写数:学会写整数,理解数位的意义;5. 读数:学会读整数,理解数位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2.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3. 能够数一数,理解数量的概念;4. 能够写整数,理解数位的意义;5. 能够读整数,理解数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识别和分类;2. 教学重点:数一数,写数,读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卡片;2. 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呢?请举例说明。
2. 认识物体和图形: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3. 分类:给学生发放一些物品,让学生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4. 数一数:让学生数一数,理解数量的概念;5. 写数:教授写数的方法,让学生写整数,理解数位的意义;6. 读数:教授读数的方法,让学生读整数,理解数位的意义;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分类;数一数;写数;读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写一写、读一读;2. 答案:根据同学们的喜好,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正确写数、读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整理好的第五单元各课
重点内容复习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五单元各课重点内容复习
第十五课
1、《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从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的可贵;从
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的重要;从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的精神。
3.模仿上面一段话,补充句子。
从的那里,我认识到
;从的那里,我懂得
了;从的那里,我学到
了。
4、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5、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
们!喜鹊是报喜之鸟,它们那“”的叫声,分明是在告诉人们“”。
6、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却跟鸟儿建立了。
从
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从的大雁那里,我懂得
了;从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
……鸟儿的确是!
联系上文内容写一句话,反映句末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我”倾听鸟儿们丰富的语言,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第十六课
1、《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
“石头似的”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
“镜子似的冰面”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3、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中的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4、文中的“破冰勇士”指老天鹅,说它顽强是因为他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着冰面。
5、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6、描写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句子: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7、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文中把老天鹅比作石头,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把冰面比作镜子,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2)、“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老天鹅重复同一动作的次数,表明老天鹅重复的是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8、文中的“破冰勇士”是指老天鹅,说它顽强是因为它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冰面。
9、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这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
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鸟儿这么可爱,这么有灵性,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保护它们,怎么能忍心开枪打它们呢
第十七课
1、《生命的壮歌》一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
“肝胆俱裂”这个词的意思是,还可以换成词
语:。
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秩序井然”在这里指,还可以换成词
语:。
2.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没有,没
有,,。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
,那弧线是。
3、“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但都蕴涵着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的可贵精神。
4、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联想到“团结力量大,合作能成功”等名言警句,请你写出几条:
5、“肝胆俱裂”比喻竭尽忠心,不怕牺牲,在文中还指外层蚂蚁被烧焦而身体暴裂却仍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是因为外层的蚂蚁为了保证蚁团里边的蚂蚁的安全,坚守自己的岗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英勇献身、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
6、“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表现了蚂蚁们在危险面前的沉着和团结。
7、“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这四个短语,表现出一队队羚羊面对被猎人活捉的危险冷静、团结的合作精神。
8、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这句话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这是因为有老羚羊在下面作好铺垫,年轻羚羊才能一只接一只快速飞跃山涧,在山涧上空形成一道道弧线。
年轻羚羊成功的飞跃是以老羚羊的生命作为代价的。
如果没有老羚羊坠入山涧前的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就不会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
所以说,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架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