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陇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及多样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85.46 KB
- 文档页数:8
甘肃省小陇山白皮松良种基地建设研究一、背景介绍甘肃省小陇山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区。
这一地区的地形多为丘陵起伏,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变化较大。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白皮松生长良好,因此小陇山地区被认为是白皮松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
白皮松是我国的特色树种之一,其树皮呈现出纯白色,枝条柔软,树枝细长,叶片呈现针状,枝繁叶茂。
白皮松能够适应干旱和寒冷的环境,故而对于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成为了许多地方的绿化树种。
在近些年,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白皮松的绿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采伐过度、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白皮松的数量逐渐减少,建设白皮松良种基地显得愈发迫切。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甘肃省小陇山地区白皮松良种基地的建设问题,旨在发掘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化建设规划,提升白皮松的生长质量,推动该地区白皮松产业的发展。
三、建设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小陇山地区地形丘陵起伏,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白皮松生长的理想环境。
在选址方面,应当考虑到日照情况、地势高低、水源情况等因素,以确保基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都能满足白皮松的生长需求。
2. 基地规划基地建设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白皮松的生长特点,包括对土壤的要求、日照时间、湿度等因素。
在设计基地布局时,需要将生长周期不同的白皮松树木按照一定的规划方法进行分布,以保证白皮松的生长质量。
3. 设施设备建设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基地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设施设备的建设。
这包括温室大棚、灌溉设备、病虫害防治设备等,以确保基地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能够满足白皮松的生长需求。
4. 生态保护和环境保障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生态保护和环境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以确保基地建设不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恶劣影响。
四、建设效益1. 推动当地白皮松产业发展白皮松产业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产业,通过建设白皮松良种基地,将有助于推动当地白皮松产业的发展。
小陇山林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摘要: 概述小陇山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现状,分析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植物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小陇山;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1小陇山林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小陇山林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水热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据调查研究,有高等植物(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233科962属2 839种。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记载225科877属2 753种(变种、变型),其中苔藓植物53科98属139种,蕨类植物21科43属90种,裸子植物8科20属54种,被子植物143科716属2 470种[1]。
有木本植物920种[2],占全国木本植物总数的9%,占甘肃省木本植物总数的70%,乔木352种,占全国乔木总数的3.50%,占甘肃省乔木总数的80%。
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34种[3],省级保护植物3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14种,有兰科植物26属36种[1]。
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为开展森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2小陇山林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现状小陇山林区森林植物的调查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郭普、吴中伦、张仰渠等进行采集调查[2],20世纪60年代建立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后,在森林经理调查的同时开展森林植物的调查,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开展小陇山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的研究,促进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起建立了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树木园、植物园、林木良种保护基地。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小陇山森林、林木、林地受到全面的保护,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繁育基地,森林植物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2.1建立较完整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经营保护管理体系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目前共有21个林场114个营林区,形成林业局→林场→营林区→管护站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建立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分局→管护站(点)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2];建立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林业派出所→警务区的林业执法管理体系。
小陇山林区动植物资源情况简述及生态经营初探小陇山林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境内,地处秦岭北麓,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小陇山林区地处辽阔的黄土高原和湖泊大地之间,地势起伏,山峦连绵,林木茂密,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宝库。
本文将从小陇山林区动植物资源的情况简述以及生态经营初探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小陇山林区动植物资源情况简述小陇山林区是一个典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其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从森林到草地的各种自然植被类型。
森林资源以乔木为主,有许多珍贵物种,如马尾松、柏树、油松、栎树等。
小陇山林区还分布着大片的阔叶林、针叶林、竹类植被等,多样的植被类型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小陇山林区的动物资源同样丰富多样,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稀物种一直是当地的特有动植物资源,成为了小陇山林区的一道亮丽名片。
各种珍稀鸟类、鱼类、昆虫等也在小陇山林区内有着广泛的分布。
在小陇山林区的生态经营中,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自然生态,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维护好物种的生存环境,对植被和动物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
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严格控制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和强度,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还要加强对生态资源的科学调查和监测,了解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生态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保护,小陇山林区的生态经营还应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
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促进林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林业、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加值。
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小陇山林区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游客来此游览观赏,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小陇山林区的生态经营中,要做好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加强与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局面。
介绍小陇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地区保存最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地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暖温带的过渡带,为南北气候的分水岭。
另外,这里还处于我国动物区系分界线,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在此相互渗透分布并以此为过渡带进行南北扩散,过渡性非常明显。
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原始、独特,物种古老珍稀,生物多样性典型、丰富。
小陇山还是我国羚牛秦岭亚种的最西分布区和甘肃省境内羚牛秦岭亚种的最大分布区。
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属于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交汇带。
区内环境条件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过渡性和交汇性,是中国的11个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
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周大山环绕,地势封闭,区内滩地地势较平缓,坡度多低于20°,水草肥美,是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地,堪称“世外桃源”。
全区海拔多在2200—2500米之间,最高峰棺材顶海拔2531.3米,是保护区海拔最高地段,地貌和植被类型多样,植被覆盖率达到97%以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因无人为干扰,保持着原始生态系统的基本面貌。
区内分布有大量羚牛秦岭亚种,是目前羚牛秦岭亚种栖息的最西段。
保护区属于典型的熔岩地貌,局部地段发育大面积喀斯特地貌。
山顶发育的喀斯特漏斗,形状仿佛农家使用的大锅,当地人谓之“锅坑”,小的直径500米左右,大的直径2000米,彼此连绵成群。
“锅坑”群地貌独特,属国内罕见。
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嘉陵江上游,茂盛的森林植被是嘉陵江流域的主要水源涵养区之一。
区内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中山地貌组合,不仅缔造了雄伟壮丽的西沟三峡,险峰峡谷景观,神秘的“锅坑”奇景,而且还流传有动人的民间传说。
灿烂的“吊锅”风俗,迷人的“棚民”文化等人文景观。
充分表现出保护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旅游资源多种多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特点。
保护作用有数据表明,我省4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3为坡地,山区、沙区占90%以上,而水土流失面积达12.7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8.2%,每年分别向黄河和长江输入泥沙5.18亿吨和0.5亿吨,分别占黄河、长江流域年输沙总量的1/3和1/10。
小陇山林区动植物资源情况简述及生态经营初探小陇山林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太原市平阳县境内,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在小陇山林区的动物资源中,主要有熊猫、狍子、麝、山鸡等野生动物。
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小陇山林区的珍稀动物之一。
熊猫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小陇山的北部和东部,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小陇山林区也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包括山鹿鸟、松雀鸟、白胸鹳等。
山鹿鸟是夏季的候鸟,白胸鹳是冬季的候鸟。
这些鸟类在小陇山林区繁殖、栖息、过冬,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陇山林区的植物资源中,主要有松树、栎树、柏树等。
松树是小陇山的主要植被,具有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作用。
栎树和柏树则分布在山脚和山坡,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资源。
小陇山林区的生态经营是指将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营的初步思路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开展生态旅游和农业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小陇山林区的保护体系。
加强对熊猫和其他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加强巡护和监测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发展生态旅游,提升小陇山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利用小陇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开展生态游览、徒步旅行、农家乐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可以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发展高山特色农产品和林下经济,如种植高山茶叶、采摘山产木耳等,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需要加强科研和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小陇山林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加强对小陇山林区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研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能力。
小陇山林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通过合理的生态经营和保护,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小陇山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小陇山林区动植物资源情况简述及生态经营初探小陇山林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农林生态区,此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生态系统也相对完整,这也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旨在简述小陇山林区的动植物资源情况,并通过初步的生态经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资源。
一、植物资源小陇山林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森林、草地、灌丛、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
其中以森林类型最为突出,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松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等。
其中,小陇山的优势树种为落叶阔叶林中的白蜡、枫杨等,这些树种对于土地保持、水源涵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小陇山还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桃核林产区,同时还有着大面积的苹果园、梨园等。
因此,小陇山的植物资源非常珍贵,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小陇山林区拥有着独特的动物资源,其中包括珍稀保护动物的豹、山羊、岩羊等。
此外,还有着众多的鸟类、哺乳动物等。
小陇山是候鸟和留鸟的迁徙通道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经过此地,其中黑鹳、褐马鸡、蓝腹鸥等稀有鸟类数量很有限,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
同时,小陇山还是著名的蜜蜂放牧基地,是蜂蜜的重要产区之一。
因此,小陇山的动物资源也相当重要。
三、生态经营初探小陇山的生态经营应该围绕着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其中,生态保护应该是重中之重。
为了保护小陇山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生态研究,深入了解小陇山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建立小陇山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采摘和捕猎等活动。
3、加强对小陇山的巡护和监管,尤其是对于珍稀动物和植物进行特别保护。
4、发展生态旅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小陇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从而提高他们对小陇山生态保护的认知。
5、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当然,生态保护也需要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方式来实现生态经营:1、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引进有机农业、特色农产品等,打造小陇山有机食品品牌。
甘肃小陇山林区3种植物新记录作者:黄兆辉王让军叶文斌何九军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2年第09期摘要:为了补充完善甘肃小陇山林区植物资源信息,对在小陇山林区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的3个新记录种进行了标本采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甘肃小陇山林区植物分布新记录属红丝线属[Lycianthes (Dunal) Hassl. ]和3个新记录种,即细蔓点地梅(Androsace cuscutiformis Franch. )、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old & Zucc.)、单花红丝线(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Bitter)。
新記录凭证标本存放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标本室。
关键词:甘肃;小陇山林区;新记录;单花红丝线;细蔓点地梅;化香树中图分类号:Q949.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9-0096-03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9.024Report on New Records of 3 Plant Species in the Xiaolongshan Forest RegionHUANG Zhaohui 1, 2, WANG Rangjun 1, YE Wenbin 1, HE Jiujun 1(1.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 County Gansu 742500, China; 2. Longn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Cheng County Gansu 742500, China)Abstract: To supplement the plant flora resource information in Xiaolongshan Forest Region of Gansu, 3 newly recorded species were found and sampled during the plant diversity survey locally. Given 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species newly recorded were identified as Lycianthes(Dunal)Hassl., species names were identified as 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Bitter, Androsace cuscutiformis Franch., and 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old & Zucc. The specimens were deposited in the herbarium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Key words: Gansu; Xiaolongshan forest region; New record; 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Androsace cuscutiformis; Platycarya strobilacea甘肃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西段,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
小陇山林区动植物资源情况简述及生态经营初探小陇山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区域内涵盖了亚热带、暖温带森林等多个生态类型。
因此,小陇山林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目前仍面临一定的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问题。
1. 植物资源小陇山林区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松林和竹林等。
森林面积达到60万公顷,覆盖率达到70%以上,是一个具有很高生态价值的地区。
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了松、栎、杉、柏、杜鹃、丁香等,还有一些珍贵的中药材如金银花、桑叶、枸杞、银杏叶等,且分布范围较广。
此外,小陇山还是中国最重要的竹子产区之一,多种竹类如毛竹、石竹、黄竹、箭竹、巨竹等均可见到,年产值达到数千万元。
小陇山地区动物资源丰富,其中一些珍稀物种如大熊猫、南方黑熊、红腹锦鸡和白颊长尾山雀等,更为珍贵,属于濒危物种。
此外,小陇山还有较为丰富的鱼类资源,包括鳙鲑、鲤鱼、鲫鱼等多个品种,其中黄鳍鲤一直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
小陇山林区资源现状虽然发达,但也存在一定的保护和经营问题。
因此,探索林区的生态经营是当务之急。
1. 开发康养旅游小陇山林区生态资源丰富,纯净的空气和清新的水质,提供了发展康养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林区内景观资源丰富,有许多的观赏点,如观音瀑布、小桥流水和环山漂流等,使游客在自然环境中享受自然的美好,也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林业生态经营在进行开发的同时,小陇山林区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保证林区生态环境的稳定,进一步增加资源的适度利用和生态价值。
3. 发展林下经济林区较为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和综合农业。
可以在林下进行家禽、蜜蜂养殖等活动,并且可以改善农民经济水平,提高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小陇山林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在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也需要探索进行生态经营,充分地发挥生态优势,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甘肃小陇山林区木质藤本植物多样性初步调查及应用分析苏小莉;毛润科;张嘉伦;王小军;颜晓鲁
【期刊名称】《特种经济动植物》
【年(卷),期】2023(26)2
【摘要】采用文献调查、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木质藤本植物进行多样性数据收集。
统计发现,研究区乡土木质藤本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有木质藤本植物20科33属10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可用于园林绿化、美化价值的有24种,具药用价值的有86种,具材用价值的有3种,具食用功能的有33种,具生态防护功能的有5种。
【总页数】5页(P166-170)
【作者】苏小莉;毛润科;张嘉伦;王小军;颜晓鲁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李子林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林木种苗管理站;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云坪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甘肃小陇山林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2.小陇山林区(天水地区)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3.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野生代茶木本植物资源调查
4.透光抚育对甘肃省小陇山东岔林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5.甘肃小陇山林区丝带凤蝶形态特征及生境特性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