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2--------俗语中的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12
京翰教育2014-2015学年九年级物理期末专题 选填题专题复习【考点一】简单机械和功 一、选择题1.图5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2.马拉着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 、马快跑拉车比慢走拉车功率大C 、车受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D 、马拉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 图l9所示为小艳家新买的一辆小汽车。
周末,爸爸开车带着小艳出去游玩,途中,这辆汽车在lh 的时间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了72 km ,消耗汽油6 kg 。
若已知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即牵引力的功率)为23 kW ,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5 t ,汽油的热值为4.6×107J /kg ,g=10 N /kg 。
则关于上述l h 的行驶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于l .5×104 NB .该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2.3×104JC .该汽车的牵引力是1.15×103N D .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30%4.如图3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A .F 1B .F 2C .F 3D .F 45.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磊磊一起上楼回家,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B .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C .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D .爬相同的楼梯, 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6.骑自行车是一种时尚、环保的运动,深受人们的青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行车的车把是一个费力杠杆B .自行车的尾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C .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自行车的坐垫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强7.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 .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C .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 .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8.某建筑工地要将同一个箱子从地面搬上二楼,如果分别采用如图4所示的两种方式搬运,F 1和F 2做功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种方式机械效率一定相等 B 、两种方式功率一定相等 C 、两种方式所做的总功一定相等 D 、两种方式所做的有用功一定相等9.60kg 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11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A.20kg B.30kg C.60kg D.120kg10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11.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许多富有物理含义的谚语、俗语。
微专题2 声现象微专题2-1 音调、响度、音色辨析知识·解读一、声音的特征1、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音色与音调、响度无关,它是我们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发声体的材料“薄”“短”“轻”“紧”时音调高,反之,音调低。
3.乐器的三种主要类型(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击鼓力量越大,鼓皮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长而粗的弦振动较慢,发声音调低;短而细的弦振动较快,发声音调高。
绷紧的弦发声音调高,松弛的弦发声音调低。
(3)管乐器:管乐器内都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长的空气柱振动较慢,音调低;短的空气柱振动较快,音调高。
典例·解读类型一:几种乐器的音调、响度、音色例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例2、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A.长笛B.小提琴C.手风琴D.二胡类型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例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就可以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对应“re(2)”音阶的瓶子是( )例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嘴吹瓶子就可以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对应“re(2)”音阶的瓶子是( )类型三:词语中的音调、响度与音色 【答案】A【解析】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柱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答案】B【解析】相同时间内,长笛往返了5个周期;小提琴往返了5个多周期;手风琴往返了3个周期;二胡往返了3个周期.经过比较相同的时间内,小提琴经过的周期多,振动的快,频率大.【答案】A【解析】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do (1)”“re (2)”“mi (3)”“fa (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D 、A 、B 、C .因此对应“re (2)”音阶的瓶子是A .【答案】B【解析】当吹瓶子时,是瓶子内的空气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内空气柱变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故“do (1)”“re (2)”“mi (3)”“fa (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C 、B 、A 、D .因此对应“re (2)”音阶的瓶子是B .例5、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______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____________好.(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___________高.类型四:图像的含义例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来例7、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亦传至中亚其他地区.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显示出的对应的波形图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敲钟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答案】(1)响度;(2)音色;(3)音调.【解析】(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响度大.(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大.(3)“尖厉刺耳”,指的是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答案】A【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类型五:音速相关计算例8、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高垚骏(安徽宣城)6.4 密度与社会生活(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2013·梅州中考)制造航空飞行器时,为了减轻其质量,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
制造飞行器,所需要材料的体积是一个定值,根据ρ=m,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小,密度就越小,V故选C。
2.在“中国好声音”比赛中,长春歌手权振东以一曲《亲爱的小孩》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演唱过程中有人工“雪花”飘落,增加了歌曲的意境,“雪花”的材料应该是()A.泡沫塑料B.石头C.铁D.铜【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密度的应用与鉴别。
泡沫塑料的密度与石头、铁、铜相比较小,所以比较轻。
落在人身上不会造成伤害,所以雪花的材料应该是泡沫塑料。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水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一直变大B.水在温度升高时,密度保持不变C.水的温度从0℃升高到8℃过程中,密度先变小后变大D.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温度从0℃升高到8℃过程中,体积先变小后变大,由于水的质量不变,故其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水在4℃时,体积最小,故密度最大。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
关键是知道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但由于密度改变导致体积变化。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单选题专训及答案(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单选题专训1、(2017徐州.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A .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B . 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C . 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D . 将左边的钩码向里移动一格,同时将右边钩码去掉一个并保持位置不变2、(2019泸州.中考真卷)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轻质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均为2cm,在B点竖直悬挂4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当在A 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动力F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对该杠杆此状态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杠杆的动力臂为8cmB . 该杠杆为费力杠杆C . 该杠杆的阻力大小为D . 动力F的大小为3、(2017东莞.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刻度均匀,各钩码质量相等,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杠杆会()A . 左端下沉B . 右端下沉C . 仍然平衡D . 无法判断4、(2020深圳.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费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 .B .C .D .5、(2017和平.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已知撬棒AD=1m , CD=BC=0.2m.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420N,若要撬动石头,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至少是()A . 84NB . 280NC . 140ND . 63N6、(2017吴中.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情景中,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杠杆左侧会下沉 B .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C . 静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D . 电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7、(2017扬州.中考模拟) 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 .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B .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C .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D .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8、(2017道里.中考模拟) 小明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A .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去掉钩码的一侧竖直向下拉B .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C .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去掉钩码的一侧竖直向上拉D . 去掉一侧钩码,在挂钩码的一侧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9、(2017南山.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情景中,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 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杠杆左端会下沉 B .当地的大气压强为78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C .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D . 电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10、(2020包头.中考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如图甲,赛车尾翼的结构上平下凸,使赛车在高速运动时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力B . 如图乙,杠杆水平平衡,左右两侧各取掉一个钩码,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C . 如图丙,手摇发电机转动线圈,可以产生大小、方向不变的直流电D . 如图丁,洗衣机的电源插头有三根线,其中标“E”的导线和金属外壳相连11、(2011.中考真卷) 如图所示,利用四种机械分别提起同一个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A .B .C .D .12、(2016泰州.中考真卷) 如图所示,杠杆的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 . 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 . 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C . 左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D . 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13、(2014常州.中考真卷) 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A . B点挂5个钩码B . C点挂4个钩码C . D点挂1个钩码D . D点挂2个钩码14、(2013常州.中考真卷)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②→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 . 逐渐变大B . 逐渐变小C . 先变大后变小D . 先变小后变大15、(2019遂宁.中考真卷) 如图甲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水平吊臂是可绕点O转动的杠杆,为了左右两边吊臂在未起吊物体时平衡,在左边吊臂安装了重力合适的配重物体C,假设这时起重机装置在水平位置平衡(相当于杠杆平衡实验中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由于起吊物体时配重物体C 不能移动,且被起吊物体重力各不相同,起重机装置将会失去平衡容易倾倒,造成安全事故,某科技小组受杠杆平衡实验的启发,为起重机装置增设了一个可移动的配重物体D,如图乙所示。
第二单元声现象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18泰安肥城三模,2,3分)科技馆里经常会见到“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参观者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音调和响度2.(2018四川资阳,1,3分)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3.(2018湖北武汉,10,3分)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4.(2019江苏淮安,1,2分)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5.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甲:摩托车的消声器B.乙: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C.丙:学校附近禁止鸣笛D.丁: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二、非选择题6.好的音响设备不但要求“扩音”效果好,还要求有较高的“保真度”,“扩音”是使声音的变大,“保真”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7.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Hz,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光的折射知识集结知识元光的折射现象知识讲解(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为光速发生了变化,导致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4)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5)在折射过程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6)基本概念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7)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筷子“弯折”、池水看着比实际浅、玻璃看着比摸着薄、海市蜃楼、透镜现象。
例题精讲光的折射现象例1.升级改造后的海口市东西湖,水清岸绿。
游客看到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的“蓝天白云”B.阳光下椰子树的“影子”C.水中游动的“鱼”D.亲湖栈道在水中的“倒影”例2.清晨,当我们刚刚看到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看到它的原因是来自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但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在穿过疏密不均的空气时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造成的。
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手影游戏B.水中倒影C.筷子弯折D.雨后彩虹例3.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成语、诗歌中,有的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俗语、成语、诗歌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扩散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孤掌难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例4.以下光学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反射B.池水照明月--光的反射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例5.碗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后退,某一位置碗看起来是空的,这是因为________;慢慢往碗中倒水时会发现重新看到硬币,这是由于光的____现象造成的,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闻其声,知其人——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用来区分发声的是哪个人。
模仿鸟鸣、某人的歌声是在模仿音色。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201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俗语中的物理原理声学: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3、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4.闻其声如见其人: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5.余音绕梁:声音的传播与反射6、弦外之音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光学:1、水中捞月一场空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月亮在水中的虚像,当然是不可能捞到的。
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导致水底看上去变浅了,同理,水中的鱼也是看上去比较浅。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4、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5、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6、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7、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8、照相机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9、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10、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热学: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另一种解释: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不易氧化。
我感觉这个更合理)4.瑞雪兆丰年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
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
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
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
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
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0.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12.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18.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十雾九晴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
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
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①辐射舞。
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100—200米,最薄者只有2—3米。
②平流雾。
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
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
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
③蒸发雾。
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
④锋面雾。
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
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
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1.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扬汤”是为了使汤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以下,但这只是暂时的“止沸”。
如果“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2、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比热容的性质力学:1: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到山前必有路倒是没有什么物理学原理,船只有直着才能通过桥洞。
这其中是水流把船自动冲为直的了。
横着的情况很少几乎不存在。
原理是: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
这和风向标的原理是一样的2.四两拨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当动力臂很长而阻力臂很短时,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了。
这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的原理是相同的。
3.人心齐,泰山移分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就等于各分力的和,此时合力最大。
4.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7、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8、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9、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1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