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物理考纲解读及一轮复习建议
- 格式:ppt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135
2017 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与复习策略建议今年是山东省高考理综重返全国卷队伍的第二年,理科综合试卷继续选用全国Ⅰ卷。
今年的全国Ⅰ卷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
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
试卷的整体难度呈阶梯型分布,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总体分析:今年的试题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上升,灵活性增强。
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略有上升;实验题考察形式新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变通能力要求较高;计算题设问层次分明,计算难度有所下降,但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提高;选考题比较中规中矩,平稳过渡。
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起点都较低,都是由易到难的连续性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对大部分层次的考生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多数题目难度不大,但计算题依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选拔效果。
㈠试卷基本结构与主要点:1.题型结构分析:全卷包括选择题 8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3 题。
选择题结构与往年没有变化,仍是8 道,其中 14-18 为单选题,19-21 为多选题,共 48 分。
实验题还是力学题加电学题,力学题的分值小于电学题分值。
必修计算题为 1 道力学题加 1 道电学题。
选修为热学、波的叠加及光学。
2.试卷主要特点:①紧扣考纲,贴近教材,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新课标Ⅰ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察,例如:试卷中的 14 题考查动量守恒的知识点;15 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的问题;16 题是复合场问题;17 题是聚变反应中质量亏损,根据质能方程列式即可;18 题比较新颖,但实际上就是电磁感应中楞次定律运用问题;19 题是安培定则和力的合成问题;20 题点电荷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及电场力做功问题;21 题是受力平衡中的动态分析问题;22 题考查的力学实验,是利用滴水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23 题电学实验是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24 题是功能关系、动能定理的考察;25 题考查电场与重力场的叠加后做匀变速运动的综合问题;这些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电学实验题及压轴题(25 题)难度相对较大,不容易得分。
2017高考《物理》考试科目考纲解读修订内容●优化考试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 新考纲内容解读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这意味着所有参加全国卷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学习选修3-5的内容。
物理选修3-5的内容主要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一、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的意义选修3-5中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三把金钥匙:力的观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能量观点(包括功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动量观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高考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选修3-5中的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20世纪后近代物理的重要内容,量子理论把人们引入了微观世界。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量子论,光谱,核物理已经渗透到了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
高考将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按照教材体系,比较系统的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二、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命题可能的变化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后,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可能出现如下变化:第一,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第二,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三,在计算题中渗透选修3-5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也可以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就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其变化和我们学校的应对策略谈一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一)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作为物理老师我们都知道,高考物理试题着重于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这一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可以说高考对于能力的考查要求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今年的考纲与去年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高考考纲如何变化,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要求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下列的五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课本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 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跟老常一起学物理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017届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和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仍然是通过常规模型对物理知识的考察,在突出基础性、注重综合性、加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一、试卷特点
2017年全国卷试卷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在基本保持了往年的命题风格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试题继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五方面能力进行了考查。
二、难度分析
从主观上看,今年物理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
总体评价:题目难度差别比较大,有梯度。
难度较容易的题有:14、15、16、17、18题,共30分;难度中等的题有:19、20、22、23、24、33题,共54分;难度大的题有:21、25题,占26分。
所以,命题的难度意图,基本上体现了“3:5:2 ”的宗旨。
三、试题的结构和内容考查分析
高考物理选择题从2012-2015年的5个单选、3个多选变成2016年的4个单选、4个多选,今年又变回5个单选、3个多选,由此也导致了选择题难度有了一定的下降。
选择题考查了3个力学题、5个电学题和一个原子物理题,力学题没有出现以往试卷中选择必考的万
1。
2017届新考纲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备考策略一、分析考纲变化1、力学必考部分增加考点“碰撞与动量守恒”,包括动量、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II级要求)和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I级要求)。
(1)动量的考察预计以计算题为主,动量和冲量也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但概率较低,(2)原子物理部分预计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基本考查模式应该与以往的5选3类似,主要考查方向有三个,即光电效应、核反应方程、氢原子能级,也有可能以考查原子物理基础知识的形式出现。
该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必考实验增加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属于新加考点,在以前的考试中没有出现过。
2017年高考大纲的改革可能使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成为考试中两道实验题中的一道。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主要考查点有:实验装置与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动量的计算。
此外,实验考试模式有可能沿用2016年高考实验模式,即采用课外实验的方式进行考查。
3、选修3-4部分(选考内容)(1)将“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的要求由2016的I级要求提升为II级要求,预计考试中会加强本部分的考查;(2)删除“变化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描述;(3)将“光的折射定律”的要求由2016的I级要求提升为II级要求,预计考试中会加强本部分的考查;(4)相对论部分删除“质速关系”的描述。
二、物理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物理方法的具体应用。
只有逐步掌握思维和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学好物理。
学生把大量时间化在题海上机械重复,思维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思考,而物理恰需要深入思考,只有对概念规律贯通领会,才能举一反三。
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熟练记忆和透撤的理解;对头脑里已形成的正确知识能够与习题有机地结合,即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
2017高考物理考纲修订后我们的备考方案最近,___发布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其中包括对高考物理大纲的变化。
这个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
具体来说,高考物理大纲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第一,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增加了例题进行阐释,明确了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第二,优化了考试内容,删去了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两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
针对以上变化,我们高三物理组讨论后的应对方案如下:首先,我们已经提前学完了必修的3-5部分,所以在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了内容偏少、相对简单的3-3(热学)部分。
其次,适当减少自主练的难度和次数,试题的讲解尽量不占用正课时间,试题要求紧扣考纲,以巩固近期所学为主,并给出详细答案。
选择题专项训练也尽量不占用正课时间,但尽量给出详细答案。
大考试题的评讲,一套试题尽量只用一节课时间。
在讲完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后,我们直接进入选修3-5动量部分的复。
针对目前资料难度和综合性不够的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动量和能量综合性的题。
讲完动量后,直接进入电学部分的研究,结束电学部分后开始3-3新课的研究,紧接着就是3-5的原子物理部分,完成一轮复。
根据以上计划,物理一轮复的时间可能还是要比原定计划晚。
年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校申请是否需要增加课时。
最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学校高三备考的整体策略贯彻实施,若与学校的大计方针冲突,以学校制定的方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