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56.54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兰亭集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xx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取)
二、古今异义:
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
⒉列坐其次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数次
⒊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指这些文章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曲:使弯曲
所以游牧骋怀使放纵
⒊形容词活用:
⑴活用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⑵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
⒋副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视:眼睛;听:耳朵)⒌数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省宾语
引以为流觞曲水
⑶省介词于
列坐其次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⒉倒装句:
⑴定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⑵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
必修二第三单元一、语言基础(一)字音\字形激湍tuān 形骸hái 趣舍万殊qǔ属客zhǔ扁舟piān桂棹zhào和之hè幽壑hè嫠妇lí舳舻zhúlú酾酒shī横槊shuò江渚zhǔ麋鹿mí匏樽páo蜉蝣fúyóu无尽藏溯流光zàng sù冯虚御风píng山川相缪liáo肴核既尽yáo hé庐冢zhǒng仆道pū好游者hào萧君圭guī夫夷以近fú舍于其址shè王回深父fǔ无物以相之xiàng有穴窈然yǎo会稽kuài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情殇/流觞癸丑/上阕/揆度禊事/锲而不舍/楔形驰骋/娉婷/伶俜戊戌/壬戌/戍边/戎马愀然/揪住/铁锹/啁啾船舷/管弦/头晕目眩/炫耀倚靠/旖旎/绮丽/畸形掸子/忌惮/俾众周知/裨益谬误/绸缪/杀戮/邮戳(二)词语(1)齐彭殇为妄作:彭,彭祖,传说是古代长寿的人,活了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的人。
(2)修短随化:指人的寿命短。
(3)映带左右: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4)惠风和畅:和风。
(5)俯察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6)所以游目骋怀:这里是“用来”的意思。
(7)夫人之相与:相处、接交。
(8)快然自足:高兴和满足的样子。
(9)暂得于己:暂时。
(10)信可乐也:确实,实在。
(11)及其所之既倦:(对于)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12)不能喻之于怀:)明白于心。
喻,明白。
(1)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
(2)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3)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
(4)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5)放浪形骸: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它更加庄重、精练,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讲究平仄、句式工整,寓意含蓄,表达隐晦。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数是古代的词汇,有许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同的地方。
比如,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朕”代替“我”,使用“尔”和“汝”代替“你”,使用“予”代替“我”,使用“兹”代替“此”等。
此外,文言文中使用的词汇通常较为正式和庄重。
3.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多采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作为成分,并以四字句为最常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并列结构、状补结构等。
同时,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型较为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含义较为深远。
4.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文言文修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的描绘、句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含蓄。
5. 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文化常识,这些典故往往给文言文增加了隐晦的意味和深远的含义。
因此,理解文言文还需要对典故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需要注意注重语言的整体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测,以弄清楚句子的意思。
同时,要了解文言的特点,逐渐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积累阅读经验。
高三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新人教版《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 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亡,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三、古今异义: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今——希望、渴望2、如:古——往,去今——如同、像3、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容貌漂亮的女子5、斗牛:古——星宿名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四、一词多义:1、而:①表转折例:虽一毫而莫取②表承接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③表修饰例:客喜而笑2、下:①名词,下面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动词,攻占例:下江陵3、方:①名词,地方例: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副词,正当例:方其破荆州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例:其声呜呜然②代词,这样例:何为其然也5、乎:①介词,相当“于” 例:郁乎苍苍②语气助词例:困于周郎者乎6、之:①助词“的” 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代词,大自然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不知东方之既白7、如:①介词,像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动词,往例:纵一苇之所如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例:七月既望②动词,眺望,远望例:望美人兮天一方五、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词多义】为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读wéi被)十七为君妇(动词,读wéi,做,作为,成为)为诗云尔(动词,读wéi,作,写)非为织作迟(动词,读wéi,是;或作“因为”“由于”讲时,介词,读wèi)阿母为汝求(介词,读wèi,替,给)始尔未为久(动词,读wéi,算,算作)慎勿为妇死(连词,读wèi,为了)遂言既遂矣(动词,顺心,满足)何往而不遂(动词,通,达)功遂身退(动词,成功)市罢,遂不得履(副词,终究)遂逐秦师(连词,于是)靡靡室劳矣(动词,读mǐ,无,没有)所向披靡(动词,读mǐ,倒下)徒靡弹药(动词,读mí,浪费)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原来)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形容词,坚固)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保持,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名词,埋伏)降龙伏虎(动词,使……屈服)伏为其人(动词,佩服)施徒留无所施(动词,用)留待作遗施(动词,施与)会会不相从许(副词,当,决)于今无会因(动词,相会,聚会)作何不作衣裳(动词,制作,制造)昼夜勤作息(动词,劳作)留待作遗施(动词,作为)君当作磐石(动词,做,成为)故作不良计(动词,做出)谢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拒绝)适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适彼乐土(动词,往,到)当对酒当歌(介词,对着)募有能捕之者,当租其人(动词,两者相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主持,执掌)当是时也(介词,方,值)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贫贱,地位不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说秦伯说,与郑人盟(形容词,喜悦,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杂说,一种文体)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动词,以……为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地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鄙陋,庸俗)使使使以闻大王(动词,派遣;名词,使者)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命令,指派)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见见陵之耻(介词,被)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动词,接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副词,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照顾,顾及)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连词,反而)兵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无岁不爱兵(动词,侵略)不得持尺兵(名词,武器)穷以穷困来归丹(名词,困厄,走投无路)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寻求尽头)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ó,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去)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给予)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追亡逐北(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河曲智叟无以应(wú,无,没有)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安放,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幸不幸短命死矣(幸运)故幸来告良(幸亏)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妇女无所幸(宠幸)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陈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引申义)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引申义)私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自己的,私人的,本义)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引申义)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就着)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托信之人)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坐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古人盘膝而坐)王曰:“何坐?”曰:“坐盗。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
2.《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
二、重点词语
1.《兰亭集序》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
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游褒禅山记》
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不名一钱
盖
(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
然
(1)吴广以为然
(2)有穴窈然
(3)凌万顷之茫然
(4)其声呜呜然
(5)何为其然也
(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之
(1)倚歌而和之
(2)惟江上之清风
(3)纵一苇之所如
(4)不知东方之既白
(5)驾一叶之扁舟
(6)辍耕之垄上
三、词类活用
1.《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2)所以游.目骋.怀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赤壁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舞.幽壑之潜蛟
(3)侣.鱼虾而友.麋鹿
(4)顺流而东.也
(5)正.襟危坐
(6)下.江陵
(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8)歌.窈窕之章
(9)哀.吾生之须臾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3.《游褒禅山记》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火尚足以明.也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6)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四、古今异义词
1.《兰亭集序》
(1)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古义:今义:(2)或取诸怀抱
怀抱古义:今义:(3)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古义:今义:(4)列坐其次
其次古义: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