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椭球体
- 格式:ppt
- 大小:628.50 KB
- 文档页数:7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与UTM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都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变种,目前一些国外的软件或国外进口仪器的配套软件往往不支持高斯-克吕格投影,但支持UTM投影,因此常有把UTM投影当作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现象。
从投影几何方式看,高斯-克吕格投影是“等角横切圆柱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是“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
从计算结果看,两者主要差别在比例因子上,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上的比例系数为1, UTM投影为0.9996,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可近似采用 X[UTM]=0.9996 * X[高斯],Y[UTM]=0.9996 * Y[高斯],进行坐标转换(注意:如坐标纵轴西移了500000米,转换时必须将Y 值减去500000乘上比例因子后再加500000)。
从分带方式看,两者的分带起点不同,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
此外,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为零,UTM北半球投影北伪偏移为零,南半球则为10000公里。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坐标系高斯- 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
以中央经线(L0)投影为纵轴X,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
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高斯- 克吕格投影与UTM北半球投影中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当作起始轴,而UTM南半球投影除了将纵轴西移500公里外,横轴南移10000公里。
参考椭球体与大地体的区别
椭球体和大地体都是用来描述地球形状的数学模型,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1. 定义差异:椭球体是一个平滑的几何形状,由长轴和短轴定义,而大地体是一个更复杂的模型,考虑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引力变化等因素。
2. 应用范围不同:椭球体更多地用于大地测量和地图制图等应用中,而大地体则更多地用于地球物理学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中。
3. 计算精度和误差:由于椭球体是一个理想的数学模型,所以计算精度比较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大地体则考虑了更多的因素,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地球的形态和引力场,但计算复杂度更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地球的形状历史主流观点及证据地球的形状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过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形状历史主流观点及证据。
一、扁球体观点在古希腊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这个观点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
他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赤道处稍微扁平一些。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支持了这个观点。
他通过观测星空,认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大。
二、完全球体观点在中世纪,人们开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当时,罗马教皇下令建造一个大教堂,要在教堂的圆顶上绘制一个巨大的地球仪。
为了绘制这个地球仪,教皇请来了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做弗拉维奥米切尔切利。
米切尔切利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食和月食,得出了地球是一个完全球体的结论。
三、椭球体观点在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现代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和地球测量,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大约21公里。
这个差异虽然很小,但是对于高精度测量和导航来说却非常重要。
四、证据1.地球的影子当地球遮住太阳时,会在月球上产生一个影子。
这个影子是圆形的,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平线当我们站在海岸线上,可以看到远处的船只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这是因为地球是弯曲的,而不是平的。
3.地球的重力地球的重力是向内的,这意味着地球必须是一个球体,才能保持重力的均衡。
4.航海在古代,航海者通过观察星空和海洋的水流来确定他们的位置。
这些方法只有在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总结地球的形状是人类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过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从古代的扁球体观点到中世纪的完全球体观点,再到现代的椭球体观点,每一次认识的进步都是基于更加准确的证据。
通过地球的影子、地平线、地球的重力和航海等证据,我们可以确定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
地球椭球体(Ellipsoid)、大地基准面(Datum)及地图投影(Projection)三者的基本概念地球椭球体(Ellipsoid)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凸凹不平的表面,而对于地球测量而言,地表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这样的曲面不能作为测量和制图的基准面。
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
因此就有了地球椭球体的概念。
地球椭球体有长半径和短半径之分,长半径(a)即赤道半径,短半径(b)即极半径。
f=(a-b)/a为椭球体的扁率,表示椭球体的扁平程度。
由此可见,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a、b、f 。
因此,a、b、f被称为地球椭球体的三要素。
对地球椭球体而言,其围绕旋转的轴叫地轴。
地轴的北端称为地球的北极,南端称为南极;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是一个圆,这就是地球的赤道;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和地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本初子午线。
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等作为基本要素,即可构成地球椭球面的地理坐标系统(A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 uses a threedimensional spherical surface to define locations on the earth.A GCS includes an angular unit of measure, a prime meridian,and a datum (based on a spheroid).)。
可以看出地理坐标系统是球面坐标系统,以经度/维度(通常以十进制度或度分秒(DMS)的形式)来表示地面点位的位置。
地理坐标系统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之东为东经其值为正,之西为西经其值为负;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了900)之北为北纬其值为正,之南为南纬其值为负。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与UTM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都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变种,目前一些国外的软件或国外进口仪器的配套软件往往不支持高斯-克吕格投影,但支持UTM投影,因此常有把UTM投影当作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现象。
从投影几何方式看,高斯-克吕格投影是“等角横切圆柱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是“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
从计算结果看,两者主要差别在比例因子上,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上的比例系数为1, UTM投影为0.9996,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可近似采用 X[UTM]=0.9996 * X[高斯],Y[UTM]=0.9996 * Y[高斯],进行坐标转换(注意:如坐标纵轴西移了500000米,转换时必须将Y 值减去500000乘上比例因子后再加500000)。
从分带方式看,两者的分带起点不同,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
此外,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为零,UTM北半球投影北伪偏移为零,南半球则为10000公里。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坐标系高斯- 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
以中央经线(L0)投影为纵轴X,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
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高斯- 克吕格投影与UTM北半球投影中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当作起始轴,而UTM南半球投影除了将纵轴西移500公里外,横轴南移10000公里。
地球椭球体(Ellipsoid)、大地基准面(Datum)及地图投影(Projection)三者的基本概念地球椭球体(Ellipsoid)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凸凹不平的表面,而对于地球测量而言,地表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这样的曲面不能作为测量和制图的基准面。
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
因此就有了地球椭球体的概念。
地球椭球体有长半径和短半径之分,长半径(a)即赤道半径,短半径(b)即极半径。
f=(a-b)/a为椭球体的扁率,表示椭球体的扁平程度。
由此可见,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a、b、f 。
因此,a、b、f被称为地球椭球体的三要素。
对地球椭球体而言,其围绕旋转的轴叫地轴。
地轴的北端称为地球的北极,南端称为南极;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是一个圆,这就是地球的赤道;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和地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本初子午线。
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等作为基本要素,即可构成地球椭球面的地理坐标系统(A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 uses a three dimensional spherical surface to define locations on the earth. A GCS includes an angular unit of measure, a prime meridian,and a datum (based on a spheroid).)。
可以看出地理坐标系统是球面坐标系统,以经度/维度(通常以十进制度或度分秒(DMS)的形式)来表示地面点位的位置。
地理坐标系统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之东为东经其值为正,之西为西经其值为负;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了900)之北为北纬其值为正,之南为南纬其值为负。
地理坐标系转换公式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地理坐标系转换公式:1.地球椭球体转平面:地球椭球体转平面是将地球椭球体上的点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的过程。
常用的公式有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墨卡托投影: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圆柱投影,其转换公式如下:x = R * lony = R * log(tan(π/4 + lat/2))其中,R为地球半径,lon为经度,lat为纬度,x和y为平面坐标。
-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其转换公式如下:λs=λ-λ0B = 1 / sqrt(1 - e² * sin²(φ))ρ = a * B * tan(π/4 + φ/2) / (1 / sqrt(e² * cos²(φ0 - B * λs)^2))E = E0 + k0 * ρ * sin(B * λs)N = N0 + k0 * [ρ * cos(B * λs) - a * B]其中,λ为经度,φ为纬度,λ0和φ0为中央经线和纬度原点,a 为长半轴,e为椭球体偏心率,E和N为平面坐标,E0和N0为偏移量,k0为比例因子。
2.平面转地球椭球体:平面转地球椭球体是将平面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的过程。
常用的公式有逆墨卡托投影、逆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逆墨卡托投影:逆墨卡托投影是墨卡托投影的逆过程,其转换公式如下:lat = 2 * atan(exp(y / R)) - π/2lon = x / R其中,R为地球半径,x和y为平面坐标,lat和lon为经纬度。
-逆高斯-克吕格投影:逆高斯-克吕格投影是高斯-克吕格投影的逆过程,其转换公式如下:φ1 = atan[(Z / √(Z² + (N0 - N)²))]φ0 = φ1 + ((e² + 1)/ (e² - 1)) * [sin(2φ1) + ((e² / 2) * sin(4φ1)) + ((e⁴ / 8) * sin(6φ1)) + ((e⁶ / 16) * sin(8φ1))]B = 1 / sqrt(1 - e² * sin²(φ1))β=N/(a*B)φ = φ1 - (β / 2) * [sin(2φ1) + ((e² / 2) * sin(4φ1)) + ((e⁴ / 8) * sin(6φ1)) + ((e⁶ / 16) * sin(8φ1))]λ = λ0 + (at an[(E - E0) / (N0 - N)]) / B其中,Z=√((E-E0)²+(N0-N)²),φ1为近似纬度,φ0为中央纬度,B为大地纬度变换系数,β为纬度差异因子,φ和λ为经纬度。
bigemap坐标系摘要:一、前言二、bigemap 坐标系的定义1.地球椭球体2.地理坐标系3.投影坐标系三、bigemap 坐标系的应用领域1.地理信息系统2.遥感影像处理3.导航定位四、bigemap 坐标系的优点1.高精度2.跨平台3.易用性五、结论正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影像处理和导航定位等领域对于高精度、跨平台的坐标系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bigemap 坐标系应运而生,为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二、bigemap 坐标系的定义bigemap 坐标系是一种基于地球椭球体的高精度地理坐标系。
地球椭球体是一种对地球形状的近似描述,通过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来定义。
在地球椭球体上,地理坐标系被分为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投影坐标系则将地球表面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三、bigemap 坐标系的应用领域1.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bigemap 坐标系可以提供精确的空间数据表示,使得地图显示、分析和查询更加准确。
2.遥感影像处理:在遥感影像处理领域,bigemap 坐标系可以确保遥感影像与实际地理空间的精准对应,提高遥感数据的利用价值。
3.导航定位:在导航定位领域,bigemap 坐标系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确的定位结果,提高导航设备的导航精度。
四、bigemap 坐标系的优点1.高精度:bigemap 坐标系基于地球椭球体,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空间表示。
2.跨平台:bigemap 坐标系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易用性:bigemap 坐标系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便于数据共享和交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五、结论bigemap 坐标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理坐标系,凭借其高精度、跨平台和易用性等优点,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处理和导航定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