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峰与天气
- 格式:ppt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8
“锋与天气”说课稿一、说教材“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
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这一要素。
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
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的认识。
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
教材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
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简易天气图,这就要求首先能从中辨认天气系统,其次要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情况,以便为更舒适的生活或生产需要做好准备。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整理第1节大气层一、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气温一、天气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刮风、下雨、雷电等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例如晴空万里气候:例如冬雨夏干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第3节大气的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具体事例: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2.滴管中的液体不滴落下来3.挂钩会吸在墙上4.自来水笔吸墨水;5.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5.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一、锋与天气1.锋面:(1)气团:①定义:温度、湿度性质均一的大范围空气②类型:冷气团、暖气团。
(冷气团未必一定比暖气团气温低)(2)锋面:①结构特征:冷、暖气团的分界。
(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向冷气团一侧倾斜)②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的天气。
2.锋与天气:(1)气团的移动方向(2)符号(3)冷、暖气团的位置(4)雨区的位置(5)锋面过境前、时、后天气变化(描述气温、气压、天气阴、晴状况)(6)我国典例天气(7)冷锋暖锋的判断依据:冷气团箭头、符号、雨区位置、过境后气温气压的变化(8)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思维点拨(1)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3)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稳定,锋面附近天气多变。
(4)锋面是一个过渡区域,不是一个截然的界面。
(5)不同类型锋面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和移动方向。
【思考】1.冷锋过境时风速大,还是暖锋过境时风速大?为什么?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述的天气现象是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的?答案1.冷锋。
冷锋锋面移动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暖锋锋面移动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
2.前者是指春季暖锋过境后气温逐渐回升的现象,后者是指秋季冷锋过境后气温逐渐下降的现象。
3、准静止锋。
冷、暖锋的判断(1)看符号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