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叠加法经典例题
- 格式:pdf
- 大小:245.52 KB
- 文档页数:2
《材料力学》练习题(弯曲变形)
院系:年级:专业:
姓名:学号:成绩:
1、试用积分法求如图所示梁:
(1)挠曲线方程,并绘出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2)截面A处的挠度和截面B处的转角。
(EI为已知)
2、用积分法求图所示各梁的挠曲线方程、转角方程和B截面的转角、挠度。
(设EI=常数)
3、试用积分法求图中截面A 处的挠度和转角。
4、外伸梁受力如图所示,试用积分法求A θ、B θ及D y 、C y 。
(设EI =常数)
6、试用叠加法求如图所示简支梁C截面的挠度和两端的转角。
8、如图所示梁AB 的右端由拉杆BC 支承。
已知:4kN/m q =,2m l =,3m h =,梁的截面为边长200mm b =的正方形,材料的弹性模量110GPa E =;拉杆的横截面面积2250mm A =,材料的弹性模量2200GPa E =。
试求拉杆的伸长l ∆,以及梁的中点在竖直方向的位移。
一、一结构如题一图所示。
钢杆1、2、3的横截面面积为A=200mm 2,弹性模量E=200GPa,长度l =1m 。
制造时3杆短了△=0。
8mm.试求杆3和刚性梁AB 连接后各杆的内力。
(15分)aalABC123∆二、题二图所示手柄,已知键的长度30 mm l =,键许用切应力[]80 MPa τ=,许用挤压应力bs[]200 MPa σ=,试求许可载荷][F 。
(15分)三、题三图所示圆轴,受eM 作用。
已知轴的许用切应力[]τ、切变模量G ,试求轴直径d 。
(15分)四、作题四图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5分)五、小锥度变截面悬臂梁如题五图所示,直径2bad d =,试求最大正应力的位置及大小。
(10分)六、如题六图所示,变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载荷q 作用,已知q 、梁长l 及弹性模量E .试用积分法求截面A 的得分评分人F键40633400Aal bM eBd a a aqqaqa 2dbBda AF挠度w A 和截面C 的转角θC .(15分)七、如图所示工字形截面梁AB ,截面的惯性矩672.5610zI -=⨯m 4,求固定端截面翼缘和腹板交界处点a 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15分)一、(15分)(1)静力分析(如图(a))1N F2N F3N F图(a)∑=+=231,0N N N yF F F F(a)∑==31,0N N CF F M(b)(2)几何分析(如图(b))1l∆2l∆3l∆∆图(b)wql /3x lhb 0b (x )b (x )BAC 50kN AB0.75m303030140150zya∆=∆+∆+∆3212l l l(3)物理条件EA l F l N 11=∆,EA l F l N 22=∆,EAl F l N 33=∆ (4)补充方程∆=++EAlF EA l F EA l F N N N 3212 (c) (5)联立(a)、(b)、(c)式解得:kN FkN FF N N N 67.10,33.5231===二、(15分)以手柄和半个键为隔离体,S0, 204000OM F F ∑=⨯-⨯=取半个键为隔离体,bsS20F F F ==由剪切:S []s FA ττ=≤,720 N F = 由挤压:bs bs bs bs[][], 900N FF Aσσ=≤≤取[]720N F =.三、(15分)eABM M M +=0ABϕ=, A B M a M b ⋅=⋅得 e B a M M a b =+, e A b MM a b=+当a b >时 e316π ()[]M ad a b τ≥+;当b a >时 e316π ()[]M bd a b τ≥+。
L1AL101ADB (3)偏心压缩时,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 到形心之距离e和中性轴到形心距离d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A ) e=d; (B ) e>d;(C ) e越小,d越大; (D ) e越大,d越小。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1BL102ADB (3)三种受压杆件如图。
设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用 max1σ、max 2σ和max3σ表示,现有下列四种答案:(A )max1σ=max 2σ=max3σ; (B )max1σ>max 2σ=max3σ;(C )max 2σ>max1σ=max3σ; (D )max 2σ<max1σ=max3σ。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1BL103ADD (1)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哪一点,现有四种答案:(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1AL104ADC (2)一空心立柱,横截面外边界为正方形, 内边界为等边三角形(二图形形心重 合)。
当立柱受沿图示a-a线的压力时,此立柱变形形态有四种答案:(A )斜弯曲与中心压缩组合; (B )平面弯曲与中心压缩组合;(C )斜弯曲; (D )平面弯曲。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B )1BL105ADC (2)铸铁构件受力如图所示,其危险点的位置有四种答案:(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D )1BL106ADC (2)图示矩形截面拉杆中间开一深度为h/2的缺口,与不开口的拉杆相比,开口处 的最大应力的增大倍数有四种答案:(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正确答案是______。
答案(C )1BL107ADB (3)三种受压杆件如图,设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用 max1σ、max 2σ和max3σ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A )max1σ<max 2σ<max3σ; (B )max1σ<max 2σ=max3σ;(C )max1σ<max3σ<max 2σ; (D )max1σ=max3σ<max 2σ。
2.6叠加法作弯矩图当梁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微小,因而在求梁的支反力、剪力、弯矩时可直接代入梁的原始尺寸进行计算,且所得结果与梁上荷载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当梁上有几项荷载作用时,由每一项荷载所引起的梁的支反力或内力,将不受其他荷载的影响。
所以在计算梁的某截面上的弯矩时,只需先分别算出各项荷载单独作用时在该截面上引起的弯矩,然后求它们的代数和即得到该截面上的总弯矩。
这种由几个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某一参数(内力、位移等)等于每一外力单独作用时引起的该参数值的代数和的方法,称为叠加法。
叠加法的应用很广,它的应用条件是: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如支反力、内力以及以后要讨论的应力和变形等)必须是荷载的线性齐次式。
也就是说,该物理量的荷载表达式中既不包含荷载的一次方以上的项,也不包含荷载的零次项。
例题2-9试按叠加原理做例题2-9图(a)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
求梁的极值弯矩和最大弯矩。
解:先将梁上每一项荷载分开(见图(b)、图(c)),分别做出力偶和均布荷载单独作用的弯矩图(见图(d)、图(e))两图的纵坐标具有不同的正负号,在叠加时可把它们画在x 轴同一侧(见图f)。
于是两图共有部分,其正、负纵坐标值互相抵消。
剩下的纵距(见图(f)中阴影线部分)即代表叠加后的弯矩值。
叠加后的弯矩图仍为抛物线。
如将它改画为以水平直线为基线的图,即得通常形式的弯矩图(见图(曲)。
求极值弯矩时,先要确定剪力为零的截面位置。
由平衡方程0Bm =∑可求得支反,剪力方程为Q 即可求出极值弯矩所在截面的位置。
令()0x极值弯矩为由例题2-9图(g)可见,全梁最大弯矩为本例中的极值弯矩并不大于梁的最大值弯矩。
当梁上的荷载较复杂时,也可将梁按荷载情况分段,求出每一段梁两端截面的内力。
这时该段梁的受载情况等效于一受相同荷载的简支梁 (见图2-12(a)、(b))。
因为每一段梁在平面弯曲时的内力,不外是轴力N、剪力Q和弯矩M。
由于轴力N不产生弯矩,故在作弯矩图时可将它略去,剩下的梁端剪力1Q,2Q和梁端弯矩1M、2M,及荷载对梁段的作用,可用图2-12(b)所示的简支梁上相应的荷载来代替(梁段端截面上的剪力可由梁的支反力提供,故图中未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