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综合医院住院部结构设计(本科)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卫医政发〔2012〕17号三级康复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75%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骨与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6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心理康复室和水疗室。
(三)评定科室: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室、认知功能评定室、言语吞咽功能评定室、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室、心理评定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心肺功能检查室、听力视力检查室、职业能力评定室中的7个。
(四)医技科室:至少设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社区康复服务部门等科室(部门)。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4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医师总数的15%。
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3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康复治疗师总数的10%。
治疗科室科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5年以上。
(四)各临床科室医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95平方米。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医院空间的结构设计荷载医疗建筑作为复杂的民用建筑之一,有其自身特点。
设计时对于各建筑功能区划内的荷载应予以充分考虑,从而使医院能够充分发挥其救助患者的功能。
本文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出发,简述大型医疗设备的荷载位置设置及结构荷载的合理取值,并分析其设计要点。
01、荷载的基本设计原则(一)基础与地基基础相较于地上建筑是隐蔽的、相对固定的。
一旦出现承载力不足,很难在使用状态下进行加固处理。
因此针对地上功能及荷载的不确定变化,要充分考虑基础的荷载预留。
在现有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考虑远景规划中的功能性变化,例如近远期功能衔接、新旧建筑的连通,打好提前量,但又不能过分保守。
(二)地下车库1. 车库楼板在车位规划阶段须充分结合各类物资工程车、货车运输路线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楼板的承载能力。
2. 地库顶板针对地上功能及设备更新安装需求,车库顶还应考虑大型医疗设备的垂直吊装问题如吊车位置。
因此车库顶须要提前规划路线并给出合理荷载取值。
(三)梁、板、柱对于大型医院建筑,尤其是门诊楼、医技楼,功能区划的变化导致内部隔墙及设备荷载变化,对于这个弹性变化在计算结构模型时不宜考虑楼板梁、柱、基础的活荷载折减,为适应将来变化留有余地,但对于功能单一的高层病房楼,可以按照规范对活荷载进行折减。
梁宜采用十字梁,采用小板跨提高适应能力。
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20 mm,原因如下:一是医院建筑针对各层功能的不同要做好隔音降噪,尤其是住院部的患者需要安静环境静养,须要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的要求;二是部分医疗设备对于地面平整性的要求很严苛,须要控制楼板挠度;三是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安装时需要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楼板作为持力层;四是某些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感应,对于周围的含铁物质具有一定的容许范围,楼板的钢筋配筋率有控制上限,因此在承载力一定的情况下须要增加楼板厚度来满足设备的承载力要求。
(四)防护工程有些大型医疗设备诊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对于 CT 检查室、MRI 检查室、DR 检查室、DSA检查室、X 光检查室、肠胃机房、骨密度及牙片机房、核医学机房等须做射线防护、电磁屏蔽专项设计。
题目中心医院住院部大楼设计重庆交通大学2013 年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中心医院住院部大楼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工程)学生刘春良学号0 9 0 1 1 0 1 5指导教师曹烈仿重庆交通大学2013 年文献综述一.方案设计阶段。
对于每一个新建的建筑物而言首先要进行建筑方案初步设计,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单线条作方案设计。
根据业主提出的功能要求,在对建筑方案设计时从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和建筑剖面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设计。
1)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该通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该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规则。
根据此通则可以很方便地查取建筑物设计尺寸,便于建筑方案的设计。
根据此通则: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主要是控制建筑物面积,建筑物外边尺寸不能超过建筑红线,建筑物的总体布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要符合建筑规划要求。
柱网尺寸布置则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进行定位,卫生间的位置往往布置在建筑物的两端,卫生间内部要根据人流量进行设计;而出入口的位置设计要根据人流量进行布置,主出入口要布置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次出入口主要起缓解人流疏通作用,建筑平面设计同时还需满足其它一些功能要求。
2)查阅了《房屋建筑学》。
该书中简明了民用和工业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
书分两篇:第一篇为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第二篇为工业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建筑使用功能设计方面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根据此书:(1)进行建筑平面设计;(2)在进行建筑立面设计时,在正立面的处理上,形式与内容相搭配、统一与变化相结合、表面窗户与墙体有虚实对比感、尺寸与比例协调、色彩与韵律有变化感、与周围环境相谐调;(3)在进行建筑剖面设计时,建筑剖面设计要注意室内外高差和建筑层高位置,同时要标出建筑物标高,根据室内外高差对台阶的进行设置,根据要求对窗下墙高度进行布置,定出门窗洞口高度,确定楼梯的段数,排水方式,根据屋面是否上人定出女儿墙高度,定出墙体与柱的位置关系以及要注意建筑平面和立面是否相吻合。
增加电梯和扶梯配置,充分考虑高峰时的运送能力,严格把控等候电梯时间。
医院的标准层层高为4m,手术室设备层层高建议大于2.8米,梁底净高大于2.2米。
针对一定规模以上的医院(总投资金额超过1是否绿色建筑(环保墙)及智能化控制设计流程:1、平面图的设计→2、施工图的设计→3、机型确定后的设计→4、屏蔽设计平面图设计确认后需送达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审批。
各主要功能间的相关技术要求,防噪隔声降板标准:1、根据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室内允许噪音级和各类房间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音标准,并根据使用的隔声材料,由设计计算隔声所需厚度。
2、需作屏蔽及辐射防护的,根据设计文件对屏蔽及辐射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降板高度作相应增加。
3、应考虑机房所需地沟深度,降板高度作相应增加。
4、需要同层排水的,降板高度作相应增加。
5、除1条与2条需累加外,3与4等取大值后降板高度作相应增加。
降板功能综合考虑各主要功能间的相关技术要求,防辐射降板标准共两部分:一是防辐射当量厚度计算;二是设备安装要求。
各主要功能间相关:直线加速器室:回旋加速器(设备带自体防辐射)、放疗模拟机室、伽马刀室、CT 室及其机房、操作间:最小降板量为200(安装)300(防辐),对较大工作量(一般工作量)的CT 机房一般屏蔽要求为:20(16)cm 混凝土或37(24)cm 砖或2.5(2.0)mm 铅板。
CT 室防屏蔽施工:1、地面加铺6cm 硫酸钡水泥(密度为5.0g/cm 3),四周墙面和顶面增加一层3mm 厚的铅板; 2、病人进出门通向走廊为电动平移门用4mm 铅当量;工作人员进出门通向控制间为平开门用4mm 铅当量。
3、控制室与扫描间隔墙上有一1.8mx0.8mx15mm 的铅玻璃窗。
利用GBZ/T180-2006提供的方法,计算得出该CT 机房的工作量约为10000层/周(120KV 工作条件下),属于较大工作量,经计算地面6cm 的硫酸钡水泥相当于混凝土厚度12.7cm 。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某医院住院部建筑方案与结构设计学院(系):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3.26一、选题的性质、依据与意义本项目建筑方案为医院住院部多层楼,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楼层总数为七层。
主体总高近23.7米,平面局部有凹进总体上比较规则。
本课题的主要设计内容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此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实现大学四年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环节知识的综合应用。
完成毕业设计需要应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以及荷载与可靠度理论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应用,比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
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熟悉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过程,熟悉常用的结构设计规范和常用的设计图集的应用,掌握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各种构件和节点的设计计算,并掌握它们的具体构造要求,最后,培养我们正确应用施工图的形式把设计意图表达出来。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结束时间的一个实践环节,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所在,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会很明显的体现在将来的实际工作当中,它是大学阶段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是对我们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运用,要求我们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实际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锻炼自身的独立分析和创新能力,并要做好调查研究,要养好搜集资料和查阅资料的习惯,锻炼自我外文翻译能力,让自身向着一个合格工程师的方向去发展和努力。
此次毕业设计我的做的课题为某医院住院部建筑方案和结构设计,我要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大学期间学到的各项知识,并利用CAD、天正、PKPM等相关软件进行机算,并手算其中部分框架,并用计算机进行验算。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卫医政发〔2012〕17号三级康复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75%以上。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骨与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6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心理康复室和水疗室。
(三)评定科室: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室、认知功能评定室、言语吞咽功能评定室、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室、心理评定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心肺功能检查室、听力视力检查室、职业能力评定室中的7个。
(四)医技科室:至少设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社区康复服务部门等科室(部门)。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1.4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医师总数的15%。
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3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康复治疗师总数的10%。
治疗科室科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5年以上。
(四)各临床科室医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95平方米。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GB 51039-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总则1 总则1.0.1 为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满足医疗服务功能需要,符合安全、卫生、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 条文说明1.0.1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88是1988年由原建设部、卫生部批准颁布的行业标准,至今已经26年。
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医疗观念也不断变化,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建筑技术的提高,对医院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时期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国家标准,以指导综合医院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
▲ 条文说明1.0.2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执行中,专科医院能够按照执行,但在医院前期工作中应将其明确。
1.0.3医疗工艺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管理模式和科室设置等确定。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 条文说明1.0.3 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编制好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设计任务书,是所有建设项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多年来这一点始终是医院建设的薄弱之处。
鉴于医院建筑设计流程复杂、工作周期长、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专业承担医院设计的单位较少,导致在实际设计中造成医院建设项目在规模、功能、流程、投资等各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本规范增加了医院工艺设计章节,明确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要求。
医疗工艺设计是根据医院医疗功能需求,对其医疗业务结构、功能、医疗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参数等进行的专业设计。
医疗工艺设计分为前期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其设计成果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1.0.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
任务书
课题名称:某医院住院大楼设计
课题性质:实践应用型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朱锦章
2011 年11 月8 日
一、建设项目
医院住院大楼(二甲医院)
二、建设地点
武汉市某区、县(按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
三、建设条件
1、场地条件
该项目建于医院院区内,场地地形平整,建设用地不受限制,与周围建筑的交通便利,周围建筑物环境对本建设项目无特殊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场土层:(自上而下)
第一层填土:土质松软,结构不匀,不应作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土层厚度0.4~1.0m。
第二层粘土:f ak = 200kpa,Es = 8.0kpa,土质结构均匀,属中偏高强度,中偏低压缩性土层,可作天然地基。
土层厚度2.5~3.5m。
第三层粉质粘土:f ak = 300kpa,Es = 13.5kpa,土质结构均匀,属高强度低压缩性土层,可作天然地基,未钻透。
(2)地水水位:钻探时未见地下水。
3、气象条件
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14.9℃。
风向:常年北、东北,夏季南、东南。
降雨量:全年1203.1mm,1小时最大降雨量93.6mm,年相对湿度70%~80%。
其它根据建设地点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及规范。
四、建设规模
1、总建筑面积:7000m2左右(允许±5%)
2、层数:五层或六层。
3、总病床数240左右(允许±10%)
五、建筑功能要求
1、住院大楼必须设置儿科、外科、内科、妇产科、五官科病房,另设两或三个手术室及必要的手术辅助用房。
不设传染病房,每科室病床数根据相关资料及规范大致按比例分配,其中,高级病床占20~30%左右,各科室应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2、每科室必须设置医生办公室、会诊室、配药及医生洗手间、开水及配餐间各一间,面
积20~25 m2左右;男女厕所各一间,面积20~25mm2左右。
3、每个护理单元必须设置护士站一个,面积40 m2左右,护士站应采用开敞式为宜。
4、底层应设置住院部收费及药房一个,面积40 m2左右。
5、妇产科病房中,妇科、产科应相对独立,产科病部应设置相应的待产、产房、婴儿房和产休病房。
6、住院大楼必须设置两部电梯,还应根据建筑要求设置相应数量的楼梯。
7、其它未尽事宜按功能要求查阅有关资料及规范,并按资料及规范要求适当处理。
六、建筑设计
1、设计要求
按建筑功能和环境条件解决好使用、交通、防火之间的关系。
2、图纸要求(A2或A2加长图幅)
(1)各层平面图
(2)立面(正立面)、剖面图各一个
(3)大样详图若干
总建筑图6~8张,不宜超过8张。
七、结构设计
1、设计要求
(1)根据建筑平面尺寸与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可考虑采用框架,轻质填充墙方案)和结构布置。
(2)根据采用的结构方案对主要结构及构件进行设计计算和构造处理。
2、结构计算及计算书内容
(1)各种结构构件(框架、连系梁、楼梯、雨蓬等)的设计计算
(2)基础设计及计算
3、结构施工图(A2或A2加长图幅)
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
框架配筋图(1~2榀)
楼盖、楼梯配筋及其它构件配筋图(每类构件至少绘制一个)
4、综合设计说明书
各位学生必须完成综合设计说明书一份(6000~1000字),包含内容如下:
(1)毕业设计资料的准备情况
(2)毕业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情况,包含方案说明、方案比较、方案修改及定稿等。
(3)设计计算书、包括结构方案、计算方法、电算结果对比等。
(4)毕业设计总结,主要指个人感想。
八、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参考)
共10周(初步计划安排,具体设计时间另行通知)。
1、方案设计:1周
2、建筑设计:3周
3、结构计算与设计:4周
4、整理计算书、图纸校对:1周
5、设计成果答辨:1周
九、设计参考资料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2006版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7、《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8、有关设计选用的标准图等
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10、《建筑制图标准》GB50104-2001
11、《混凝土结构》(上、下册)教材
12、《地基及基础》教材
13、《结构力学》教材
14、《混合结构设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