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
3. 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本实验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为例,介绍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洗瓶、滤纸等。
2. 试剂: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标准溶液(如0.1mol/L 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即n (HCl)=C×V,其中C为溶液浓度,V为溶液体积。
2. 称量盐酸: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盐酸的质量,注意称量过程中避免污染。
3. 溶解盐酸:将称量好的盐酸加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后的盐酸转移至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调整液面,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 混匀:将量筒中的溶液摇匀,确保溶液浓度均匀。
6. 标准溶液的配制:按照相同的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用于滴定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1. 称量盐酸的质量:m(HCl)=X g2. 溶液体积:V(溶液)=Y mL3. 溶液浓度:C(溶液)=Z mol/L六、实验结果分析1. 计算溶液浓度:C(溶液)=m(HCl)/M(HCl)×1000/V(溶液),其中M (HCl)为盐酸的摩尔质量。
2.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将实验测得的溶液浓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溶液配制,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称量准确、溶解充分、定容精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精度等因素造成的。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3.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本实验采用直接配制法,通过称取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NaCl(分析纯)、蒸馏水、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Cl,精确至0.01g。
2. 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NaCl完全溶解。
3. 转移: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4.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定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 混匀:盖上容量瓶塞,倒转摇匀,使溶液浓度均匀。
6. 配制质量分数溶液:取一定体积的配制好的溶液,用移液管准确量取,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配制成所需浓度的质量分数溶液。
五、数据处理1. 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n(NaCl) = m(NaCl) / M(NaCl),其中m(NaCl)为NaCl的质量,M(NaCl)为NaCl的摩尔质量。
2. 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 n(NaCl) / V,其中V为溶液的体积。
3. 计算质量分数:ω(NaCl) = m(NaCl) / m(溶液) × 100%,其中m(溶液)为溶液的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NaCl的质量:1.50g- 溶液的体积:100.0mL- NaCl的摩尔质量:58.44g/mol- 配制好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 0.1000mol/L- 配制好的溶液的质量分数:ω(NaCl) = 5.85%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成功配制了0.1000mol/L的NaCl溶液,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验活动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操作]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步骤具体操作方法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 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5.9 g。
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0 mL蒸馏水加入,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移液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干燥洁净的试剂瓶,贴好标签。
[实验拓展]1.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流程2.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①配制流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②配制示例:配制100 g 5%的NaOH溶液强化训练1.(2022·全国乙卷)由CuSO 4·5H 2O 配制已知浓度的CuSO 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答案 分液漏斗、球形冷凝管2.(2022·广东卷)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 表示)。
(1)配制250 mL 0.1 mol·L -1的HAc 溶液,需 5 mol·L -1 HAc 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
(2)下列关于250 mL 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答案 (1)5.0 (2)C3(2020·全国卷Ⅰ)由FeSO 4·7H 2O 固体配制0.10 mol·L -1 FeSO 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评价
【实验名称】配制100mL 0.100mol·L-1的Na2CO3溶液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前课复习】1、配制100mL 0.100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Na2CO3固体的质量是g。
2、配制500mL 1.20mol·L-1的稀硫酸需要18.4mol·L-1浓硫酸的体积是mL。
【实验仪器】
【实验准备】认真阅读课本23页最后三段,总结容量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前先认真阅读课本24页“活动与探究”,熟悉各步操作要求,思考各环节对实验精度的影响。
【实验反思】实验中你出错了吗?你的错误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还是偏小呢?
【思考1】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
【思考2】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能否加水至刻度线?
【思考3】如何用18.4mol·L-1的硫酸配制500mL 1.20mol·L-1的稀溶液?
【课外探究】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配制出的NaOH溶液浓度并不一定精确,还需标定后才可作标准溶液用于定量分析。
配制溶液各环节均没有出错,究竟是什么因素可能导致浓度产生偏差呢?。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doc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溶解法制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有一定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数称为摩尔浓度,用符号M表示,即:
M = n(溶解质的摩尔数) / V(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实验步骤:
1.称量所需的固体在称量纸上按照准确的质量称重;
2.将固体倒入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溶解;
3.加足够的水使溶液体积达到容量瓶刻度线;
4.摇匀均匀混合。
实验材料:
硫酸亚铁(FeSO4·7H2O)、容量瓶、称量纸、天平、蒸馏水等。
实验注意事项:
1.称重时应使用干净的称量纸,避免固体吸收水分;
2.容量瓶瓶口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以避免手印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3.摇匀时应摇均匀,使溶质和溶剂充分混合。
实验结果:
称量硫酸亚铁(FeSO4·7H2O)3.257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溶解至刻度线,摇匀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的溶液。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0.1 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分子,摩尔浓度为0.1mol/L,是一种指标性溶液。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因读数误差等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
实验拓展:
1.实验可以用其他物质进行,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2.可以用其他摩尔浓度的溶液进行配制,如0.2mol/L、0.05mol/L等。
可以在此基础上推算出不同质量的溶质和溶液体积;
3.实验有多个配制方法,还可以通过稀释法来得到一定物质摩尔浓度的溶液,即用高浓度溶液稀释得到所需摩尔浓度的溶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范例实验原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指的是一定物质的摩尔浓度,表示在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解的一定物质的量。
在实验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依据测量准确的溶液中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所需要的该物质分子数,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该物质加入到溶剂中,最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至均匀,并通过仪器检测其实际浓度值是否符合所需浓度值的标准。
实验器材:计量器、三角瓶、滴定管、容量瓶、分析天平、Vortex混匀器、pH计等。
氢氧化钠(NaOH)、稀盐酸(HCl)、去离子水(H2O)等。
实验步骤:1.测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NaOH)与稀盐酸(HCl)的用量;2.将去离子水(H2O)加入容量瓶中,然后再逐步加入NaOH和HCl,并在中和时不断用滴定管加入适量的NaOH与HCl;3.将得到的混合液充分搅拌至均匀,测量其pH值、比重等物化性质,并计算得到其实际浓度值;4.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测量并统计多组数据;5.将实验数据做出相应的统计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了稀盐酸(HCl)与氢氧化钠(NaOH)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并最终得到了合格的混合液,其实际浓度值与所需浓度值的标准值基本相同。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不同浓度下配制得到的混合液质和体积变化不大,但在重复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我们可以掌握测量和计算所需的物质量和体积,并按照标准比例将其加入到溶剂中,从而得到所需要浓度值的混合液。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浓度溶液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习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3.熟悉实验室中常用的配制设备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1.浓度溶液的概念: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2.计算浓度的方法:质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
3.浓度溶液的配制:通过称取适量的溶质,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在搅拌下使其均匀混合,制备所需浓度的溶液。
三、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药品和仪器设备:称量瓶、电子天平、搅拌棒、溶剂、溶质等。
2.通过称取适量溶质:根据所需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并使用电子天平称取。
3.准备溶质的溶液:将溶质加入称量瓶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搅拌和混合:使用搅拌棒在适当的速度下搅拌溶液,使其充分混合,直至达到所需浓度。
5.检查溶液浓度:使用仪器设备(如比色计)进行检测,以确保配制出的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中测得的药品质量和体积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所配制出的浓度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配制出的浓度溶液的浓度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说明配制操作准确、精确。
五、实验安全: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和浓度,避免误差。
2.使用一定物质时,要注意对人体的伤害,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浓度溶液的计算方法和配制原理,并能熟练操作实验室中常用的配制设备。
实验中需要精确称取和稳定搅拌,这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浓度溶液的配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技巧和分析能力。
实验还提醒了我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增强了实验室安全意识。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与稀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溶液的配制是指根据实验需要,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稀释是指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遵循以下原理:1. 物质的量守恒: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在配制与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和V1为原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为新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电子天平、蒸馏水。
2. 试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需要,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称量: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
3. 溶解(稀释):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4. 移液:使用移液管将溶解好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注意使用玻璃棒引流。
5.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
6. 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溶液。
8. 稀释:将配制好的溶液取出一定体积,加入适量蒸馏水,重复步骤5~7,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溶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配制结果:根据实验数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2. 溶液稀释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溶液。
3. 分析与讨论:(1)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保证溶液浓度准确的关键。
实验报告
【实验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学会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4、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实验准备:1、若某溶液的体积为V,溶质A的物质的量为nA,则该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CA =
2、在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以用固体直接配制,也
可以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
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时,常用下面的关
系式计算有关的量:
3、用固体直接配制的步骤可简单概括为五步: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也可概括为五步:
三、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
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1)容量瓶属于精密仪器,主要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允许加热。
(2)容量瓶的磨口瓶塞应配套使用,不许互换(可用绳系在瓶颈上)。
(3)使用前应进行气密性检查(方法:向容量瓶里加一定量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是否漏水。
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不漏水则可使用)。
(4)配溶液时应将溶质放在烧杯中溶解后,再倒入(注意:热溶液一定要将其冷却至室温)容量瓶(即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稀释时,应用滴管加液,以防过线。
1。
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操作技能。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计算公式为:$c = n / V$ ,其中$c$ 为物质的量浓度,$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 为溶液的体积。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首先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然后称取相应质量的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最后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_____ mL)烧杯(_____ mL、_____ mL)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2、药品固体溶质(_____)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计算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例如,要配制_____ mol/L 的_____溶液_____ mL,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 = c \times V =_____ \times _____ =_____ mol$,则所需溶质的质量为:$m = n \times M =_____ \times _____ =_____ g$ (其中$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
2、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在称量前,先检查电子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调零后进行称量。
将称量纸放在天平托盘上,然后用药匙逐渐加入溶质,直至天平显示的质量达到所需值。
3、溶解将称取好的溶质转移至_____ mL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 1/3 1/2),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搅拌时应注意玻璃棒不要触碰烧杯内壁和底部,搅拌动作要轻缓,避免溶液溅出。
4、转移将溶解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为避免溶液洒出,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烧杯口应紧靠玻璃棒。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 _____ 次,洗涤液也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配制溶液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本实验采用直接法配制溶液。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滴定管夹、滴定台等。
2. 试剂:氯化钠(NaCl)、蒸馏水、稀盐酸(HCl)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用天平准确称取1.665克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2. 溶解:向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3. 转移:将溶液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4.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滴加至刻度线。
5. 摇匀:盖上瓶塞,倒转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6. 配制标准溶液: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毫升溶液至另一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移液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7.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滴加至刻度线。
8. 摇匀:盖上瓶塞,倒转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m(NaCl)/ V(溶液)其中,m(NaCl)为氯化钠的质量,V(溶液)为溶液的体积。
2. 计算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标准溶液)= c(溶液)× V(溶液)/ V(标准溶液)其中,c(溶液)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V(溶液)为溶液的体积,V(标准溶液)为标准溶液的体积。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 1.000 mol/L(2)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标准溶液)= 0.250 mol/L2. 结果分析:(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配制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并计算出其物质的量浓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重点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馏水。
NaCI(s )、蒸实验过程物质的量是化学上的重要物理量,是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桥梁。
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于学习化学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配制一1 计算2、称量3、溶解(稀释)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即:(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4)移液: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要求平视)(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容量瓶的使用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和1000 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n=C V,配制标准浓度的溶液实验用品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NaCl(s)、蒸馏水。
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2)称量: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4)移液: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要求平视)(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结果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实验结论(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备注重点注意事项:(1)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3)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4)溶解时放热的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移液;(5)定容后,经反复颠倒,摇匀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因为定容后液体的体积刚好为容量瓶标定容积。
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实验原理中和滴定的原理是利用酸碱反应,使溶液的pH会发生突越变化,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改变,从而用已知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实验器材。
3. 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量比,溶液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百分比浓度: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三、实验器材1. 托盘天平2. 移液管3. 容量瓶4. 烧杯5. 玻璃棒6. 滴管7. 溶质(如NaCl、KCl等)8. 溶剂(如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并检查其完好性。
(2)根据实验要求,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3)将溶质放入烧杯中。
2. 溶解(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
(2)溶解过程中,注意观察溶质的溶解情况,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溶质沉淀。
3. 转移溶液(1)将溶解后的溶液通过滴管转移到容量瓶中。
(2)转移过程中,注意不要将烧杯壁上的残留物带入容量瓶。
4. 定容(1)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直至接近刻度线。
(2)用滴管滴加溶剂,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盖上瓶塞,轻轻摇匀溶液。
5. 标签贴纸(1)在容量瓶上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
(2)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试剂柜中保存。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称取溶质时,注意准确称量,避免误差。
2. 溶解过程中,避免过度搅拌,以免溶质沉淀。
3. 转移溶液时,注意不要将烧杯壁上的残留物带入容量瓶。
4. 定容时,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过量或不足。
5. 标签贴纸要清晰,便于识别。
六、实验数据记录1. 溶质质量(g)2. 溶剂体积(mL)3. 溶液浓度(mol/L)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了实验器材的使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3. 掌握实验室常用的计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通常用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来表示。
质量浓度(C)的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为质量浓度,单位为g/mL;m为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V为溶剂的体积,单位为mL。
摩尔浓度(C)的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单位为mol/L;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剂的体积,单位为L。
实验步骤:1. 将实验所需的溶剂(如水)倒入容器中,用滴管搅拌均匀。
2. 在秤量纸上称量一定质量的溶质。
3. 将溶质加入容器中的溶剂中,用玻璃杯搅拌均匀,直到溶质完全溶解。
4. 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溶液质量。
如需调整质量浓度,可加入适量的溶剂或溶质。
5. 记录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以NaCl的配制为例,设定所需的质量浓度为0.1g/mL。
实验过程中,称取了1g的NaCl,加入了10mL的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了10mL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Cl溶液。
实验讨论:1. 实验中使用了质量浓度来描述溶液的浓度,但摩尔浓度也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2.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溶质的称量应准确,以免对浓度计算结果产生误差。
3. 在实验中还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等仪器来测定溶液的浓度,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了溶液的配制方法,并掌握了实验室常用的计量仪器的使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定物质的质量浓度溶液,并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