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派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3
走向信息时代的科学化建筑思想——当代高技派建筑的设计简析摘要: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高技派建筑;高技术;生态高技建筑;生态环境;高情感一、绪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有三个主要倾向: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高技派。
其中“高技派”是指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同时在美学上也极力鼓吹新技术,将高科技的结构、材料、设备转化为建筑表现其自身的手法,并在造型风格上注重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这类建筑流派。
二、高技派建筑的理念及特征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机械馆都是建筑表现新技术的先驱者,这种大胆暴露金属结构、从钢铁机械中寻找创作灵感的设计思想,导了注重技术表现的建筑审美价值观的形成。
在新文化和新技术的影响下,高技派建筑始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技术美学的理想表达,它取决于建筑师对技术的理解和创作构思,更多地倾向于逻辑思维,考虑流程和运行、技术设施及结构本身。
高技派在理论上极力宣扬和鼓吹新技术的美感,强调机械设备、结构、管道的重要性,企图使建筑呈现脱离传统、环境和不连续跳跃式的效果。
因而,它的范围限于那些超一般的结构方式,附有大量机械设备、繁杂的装置和管道的建筑,或者那些表达技术美的建筑。
以高技派建筑为代表的现代钢结构建筑,多用钢构架的造型和坦露结构构件的手法展示技术美,很多建筑还以斜拉杆件的张力所呈现出的紧张感和力度感给人以快慰。
如诺曼·福斯特(Noman Forster)1981年设计的雷诺汽车零件配送中心(Renault Distribution Centre)(图1)。
高技派高技派定义广义高技派一般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来达到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狭义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
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高技派产生的背景:时代背景:20C50~60s 西方工业文明危机发达治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石油危机、通货膨胀、收支不平衡、失业等问题,导致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严重冲突。
建筑文化背景:技术,作为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筑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的体现。
出于一种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对未来实用主义的信仰,建筑师们创造了一种表现科技力量、并具有机器外观的建筑——“高技”建筑。
风格特征1.以机器美学与结构美学理论为基础2.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形式动态学理念——抛弃传统的制约暴露结构形式造成强烈的视觉动感结构与空间的转换形成视觉动感高材质的特殊性构成手法的多样性3.极端化技术倾向4.丰富的设计语言建筑形象方面特别显现建筑结构、构造和机电设备等元素,是技术主义思潮在建筑方面的产物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作品:瑞士再保險公司大厦,香港汇丰总行大厦柏林议会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国加里艺术中心,西班牙巴仑西亚会议中心,西班牙巴仑西亚会议中心等著名建筑。
图解“第四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是由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由构思到落成需时6年时间。
整座建筑物高180米,共有46层楼面及4层地库,使用了30,000公吨钢及4,500公吨铝建成。
整个设计的特色在于内部并无任何支撑结构,可自由拆卸。
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
简述高技派风格特点
高技派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强调使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以及高度工业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以下是一些高技派风格的特点:
1. 强调技术和创新:高技派建筑师认为技术是推动建筑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2. 暴露结构和设备:高技派建筑常常将建筑的结构和设备暴露在外,让人们看到其内部运作。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突出了建筑的科技感,也提高了建筑的透明度。
3. 追求高度工业化的设计:高技派建筑师追求高度工业化的设计,他们常常使用标准化的设计和制造方法,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4. 关注功能和实用性:高技派建筑师强调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他们认为技术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成为建筑的装饰品。
5. 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尽管高技派强调技术和工业化,但它的建筑形式并不是单一的。
高技派建筑师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建筑,使其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总之,高技派风格强调技术、创新、工业化和实用性,其建筑形式多样,具有高度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高技派建筑介绍什么是高技派建筑?高技派建筑是指以科技、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建筑形式。
其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力求打造更加智能化、环保、高效和舒适的建筑空间。
高技派建筑融合了建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致力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高技派建筑的特点1.科技应用:高技派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控制系统、可再生能源等。
科技的应用使得建筑更加智能化、高效能,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可持续发展:高技派建筑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技派建筑追求能源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重收益。
3.创新设计:高技派建筑在建筑设计上追求创新和突破,打破传统建筑的束缚,尝试新的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
通过创新设计,高技派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加独特和丰富的建筑体验。
4.舒适性:高技派建筑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受,通过智能控制系统、高效隔热材料等手段,提供更好的室内环境。
高技派建筑考虑到人们的需求,使得人们在高技派建筑中更加舒适和健康。
高技派建筑的应用领域高技派建筑的理念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和场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商业建筑商业建筑是应用高技派建筑理念的主要领域之一。
商业建筑如购物中心、办公楼和酒店等,需要提供舒适、高效的空间给商业经营者和消费者。
高技派建筑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节能照明、高效空调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
住宅建筑高技派建筑可以应用于住宅建筑,提供更加智能化、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高效隔热材料等技术手段,住宅建筑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也可以应用高技派建筑理念。
高技派建筑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促进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公共建筑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
标题:高技派建筑风格的科技之光在现代科技文明的繁荣背景下,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正在崭露头角,那就是高技派建筑风格。
它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审美观念,展现了一种未来主义的美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的空间。
高技派建筑风格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诠释了科技的魅力。
这种风格在设计中大量运用钢铁、玻璃等高科技材料,结合先进的机械和自动化技术,创造出一种机械美学的建筑形态。
它像是一个由科技和人类智慧共同塑造的巨人,屹立在我们的城市之中,仿佛在诉说着科技的强大和人类的智慧。
高技派建筑风格的设计理念在于强调人与科技的和谐共生。
它不仅关注建筑的美学,更关注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种建筑风格强调的是科技的力量,它相信科技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此,高技派建筑风格的设计师们总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和尝试,将科技的力量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
这种建筑风格在科技的应用上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从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到自动化的清洁设备,再到环保的能源利用技术,高技派建筑风格将科技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能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高技派建筑风格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它不仅影响了建筑设计领域,也影响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将高技派建筑风格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中,以此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同时,高技派建筑风格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然而,高技派建筑风格并非完美无缺。
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人认为,过于强调科技的应用和机械的美学,可能会忽视建筑的舒适性和人性化需求。
也有人担忧,过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和伦理问题。
但是,这些挑战和争议并没有阻止高技派建筑风格的继续发展,反而激发了设计师们更深入的思考和创新。
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
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目录简介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
“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荷载,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
到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筑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
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
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
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
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
高技派建筑概述一、起源与背景高技派建筑,也称为高科技建筑,是一种注重技术表现和工业风格的建筑流派。
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后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高技派建筑强调以最新的技术和材料来表现现代工业的美感和力量,同时追求功能性和空间效率。
二、设计与技术高技派建筑的设计注重对现代技术和工业材料的运用,如钢铁、玻璃、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外观独特、新颖,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此外,高技派建筑还强调对现代工艺和机械设备的运用,以实现建筑的高效生产和建造。
三、材料与构造高技派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方面注重创新和实验。
这种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对新材料的运用上,也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重新诠释和加工上。
同时,高技派建筑师在构造设计上也注重高效和简洁,强调以最少的材料和最简单的构造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四、代表建筑师与作品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Norman Foster、Richard Rogers等。
他们的作品如伦敦的千年穹顶、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都是高技派建筑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高技派建筑的独特魅力,也推动了高技派建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五、对后世的影响高技派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美学的认知。
高技派建筑所强调的技术表现和工业风格,成为了当今许多建筑流派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高技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也成为了当今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
六、当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高技派建筑的发展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高技派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普及,高技派建筑也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未来的高技派建筑将更加注重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责任,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同时,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高技派建筑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高技派”建筑对中国的影响作者:刘子吟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第12期摘要:伴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建筑界日益广泛的交流,高技术建筑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技派建筑对我国而言仍属舶来品。
高技派建筑是建立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上的,若只作表面形式的模仿,只会将其本质含义抹煞,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关键词:高技派;建筑风格;城市环境;建筑机能前言当代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需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
如何建立建筑与社会、技术、美学之间的积极对应关系,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中国“高技派”建筑特征中国的“高技派”是指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重视采用新材料和尖端技术,讲求材料的真实性,突出当代技术的特点,同时在美学上也极力推崇新技术,将高科技的结构、材料、设备转化为表现建筑的手法,在形式上强调结构化与机械化的建筑语言,凸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
建筑史学家雷纳·班纳姆认为第一机器时代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种技术与建筑积极对应的关系,而中国的高技派则基于全面的技术观念不断探索建筑新技术,超越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纯粹技术主义,技术不再作为“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的手段,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建设性的和人性化的手段,并形成了以下的几个特征:1.1中国的“高技派”建筑,受到的关注面更加广泛受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当代建筑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
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都展现了中国“高技派”建筑的亮点,例如被悬空支撑起的圆弧形沙特馆(图1),由中国公司设计,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如同一颗绿宝石,又像一艘破浪前行的“宝船”,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
展馆的采光和通风充分考虑了上海地域特点,占主导的坡道设计为肢残和盲人群体提供了便利,称得上是一座以人为本的环境友好型建筑。
“丝路宝船”的创意,寓意海上丝绸之路将阿拉伯和中国两大文明连接起来,因此,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高技派”建筑显示出来的新技术不仅仅表现在最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的使用,还在于对新的技术观念以及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问题的关注,“高技派”建筑以技术手段为媒介通过特定的形式语言传达某种文化信息,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定位设计创意,使得“高技派”建筑富有人情味,不再像机器美学建筑那样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