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节目制播网络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1
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网络安全建设方案设计摘要:从国家到广电行业对网络安全有更高的要求。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
2019年12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按照指南要求,广播电视播出网应符合三级等级保护要求。
201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条例》,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必须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
广播电视是信息获取的渠道,群众是信息接收者。
因此,广播电视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向群众传播正确价值观,注重广播电视技术安全改善,不断提升可靠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播出系统;网络安全引言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安全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需深入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守住底线、筑牢防线,确保万无一失。
《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要求,推进智慧广电“安全大脑”建设,“利用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智慧广电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分析与汇聚,充分利用国家级的网络安全情报信息,针对广播电视高新视听的技术特点,研制基于安全威胁情报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并逐步构建适用于媒体融合发展和智慧广电网络多应用场景的智慧广电安全大脑服务平台”。
因此,开展基于智慧广电“安全大脑”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广播电视应当确保播出安全性,降低网络信号的不良干扰与影响,使广播电视播出内容满足积极向上、健康的传播理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确保群众能够接收到正向价值信息。
广播电视信号稳定播出成为重点话题。
第一,确保思想认知正确性,提出科学应对措施。
广播电视人员,注重干扰信息、攻击信息监测,通过积极措施应对不良影响,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广电节目播出安全。
天津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引言在传统的电视台制播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多种不同的软件和设备来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新闻采编、剪辑、字幕制作、播出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天津电视台决定引进一种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以实现各个环节的高度协同和自动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设计目标天津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集中管理和存储新闻素材,提高素材利用率和共享效益。
2. 简化新闻制作过程,降低人力投入和制作周期。
3. 实现新闻播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播出质量和效率。
4. 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的新闻发布,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系统架构天津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件: 1. 新闻采编系统:用于新闻的采集、编辑和审核。
该系统支持多人协同编辑,同时提供批量导入导出功能,方便新闻素材的制作和共享。
2. 剪辑和字幕系统:用于新闻素材的剪辑和字幕制作。
该系统内置了丰富的视频处理和字幕编辑工具,可以实现剪辑、合成、特效和字幕的各类操作。
3. 播出系统:用于新闻的播出和调度。
该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将制作好的新闻节目按照预定的播出计划进行播放,同时支持实时调度和紧急插播功能。
4. 内容管理系统:用于新闻素材的管理和存储。
该系统提供了全面的内容分类和检索功能,实现了新闻素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5. 多平台发布系统:用于将制作好的新闻节目发布到多个平台和终端,如电视、网站、移动设备等。
该系统支持多种格式的输出和在线播放功能。
实施步骤天津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系统需求分析:与天津电视台各个部门合作,详细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和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 系统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组件的功能,并进行系统开发和调试。
3. 系统测试与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
网络化制播的概念及相关技术一、网络化制播的概念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了通信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通信方式正在迅速地被方便、快捷、多样的电话、网络通讯所取代。
随之,现代广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坐在收音机旁,等待几天甚至十几天前的“旧闻”,而是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在第一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最新信息。
面对人们的新要求,广播电台必须改变原有的播出模式,使节目制作播出方式更多样、更灵活,克服广播在现代传媒竞争中显示的不足,抓住更多的受众。
这就对广播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充分应用先进的制播技术成为了关键。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缩短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时间。
网络的引人,提供了节目制作播出方式的更多选择。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节目制作播出系统成为了新的需要,集中体现在几个环节。
二、网络化制播的特点新闻的时效性、内容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性能的采录设备。
存储技术是决定采录设备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采录设备通常采用磁记录方式,其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不佳,大量精密机械伺服及高速机械运动,使其故障率较高,可靠性、抗磨损及维护都存在问题。
而1:1的拷贝速度及编码、A/D、D/A转换,浪费了大量时间并影响了声音品质。
在通用数码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存储技术为半导体存储。
因其读写装置的固化,读写完全是电子式的,没有任何机械装置,可靠性非常高,读写的速度也非常快。
电子读写装置和存储介质的体积都非常小,容量却很大。
并且半导体存储是传统电子和IT工业共享的技术,其更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趋势。
因此,最新的采录设备基于半导体存储技术。
该类采录设备多采用NCU+DSP架构,其中Mcu(微处理器)负责系统运行、数据存储、人机交互、设备管理等,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则只专心负责信号处理。
由于操作系统的分层机制,标准的功能模块都是可以外挂的,这就带来了高度的可扩展性。
支持包括MUSICAM 在内的多种音频编码格式,如:MPEG I Layer Ir和 Layer III,MPEG II Layer III,PCM 等。
电视台制播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视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将电视制作、播出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以文件为介质的网络化制播系统,使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制播网络的安全性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从设计、运维、管理等方面对网络的安全、可用性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安全播出;冗余;监测;规范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行业的永恒主题,进入数字和网络时代,安全播出更加突出。
怎样构建一个安全的、高可用的系统变得日益重要。
在传统的制播环境中,一台设备损坏通常是不会影响到其它设备的,而网络系统是一个连通了所有工作节点的大环境,某一点发生问题会影响到全局,导致了故障可能被扩散到全网,这样就会影响网上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也造成了故障共享。
如收录设备发生问题就会导致素材或节目丢失,严重影响节目制作;中央存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素材和节目无法读取;服务器、数据库、认证系统出问题,会导致所有的工作无法进行,因此网络制播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在设计维护和管理等环节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如何设计和实现是安全运行的技术基础,在网络设计开始就要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安全可靠、可用性、可拓展性的指标。
确定系统能够允许的停机时间或者切换时间有多长,故障是在一秒内恢复,还是在一小时内恢复,能否在计划的停机时间内提供不间断服务,能否允许播出或关键网络设施提供不中断服务而进行检修的能力,这样一个系统在设计和实现时就要考虑好。
高可用性一般可以通过集群或者网络等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保护可以通过阵列,如用RAID来保护,也可以通过镜像、快照或备份机制来保护。
具体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采用主+备的双系统结构,资金允许的话还可考虑主备+维护的三系统结构,保障了任何时候都具有一个双机系统。
结构好,故障的影响就会少,如采用扁平化的结构更有利于减少故障的影响,设计中尽量采用并行,减少串行,系统间的连接要相对独立、松散一些,这样一个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的基本操作,在其他系统出问题的时候不至于连带失效。
天津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随着广播电视的进展,与“十五”计划提出的实现“两化”的要求:即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是广电未来进展的必定趋势。
在电视领域中使用数字技术,可使信号质量在节目录制、节目制作、信号传输与播出等各个环节得到保证,解决了模拟技术固有的噪声积存、信号衰减等难题。
而网络化则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制作与播出效率。
网络化是电视台未来进展的终极目标。
天津电视台习惯广电行业未来进展的需求,为了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制作流程,为《经济频道》与《新闻专题部》建设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平台。
实现了包含新闻节目收录、素材上下载、编辑制作、文稿编辑与演播室直播等功能,同时提供了有用的工作流程监控与管理模式,提高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与效率。
一系统特点整个系统设计是在满足天津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专题部》各栏目的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要求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用性、稳固性、可靠性,同时兼顾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
结合天津电视台《经济频道》与《新闻专题部》的实际要求,实现了与各栏目实际工作流程的高度结合与节目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系统具有检错、纠错能力,并具备完善的应急方案,且应急操作安全、快捷;备份系统(包含通道备份)独立,防止了主系统出故障时对备份系统造成影响。
在高效性方面,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配置能高质量地满足《经济频道》与《新闻专题部》各栏目对节目资源调用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电视节目存储数字化、检索智能化与其它生产管理与资源调度的需要。
在整个新闻收录、新闻编辑与新闻播出环节中,使用统一码流(25Mb)、同一格式(MXF),确保系统的时效性。
同时满足了新闻节目制作对节目资源调用的快速性要求,做到了节目及素材检索、浏览快捷、便利。
在先进性方面,系统贯穿了整个新闻制播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设备选型及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不仅完全符合我国电视广播规范与有关标准,符合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进展潮流,完全习惯视音频编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系统中其他技术进展的要求,同时,借鉴与进展了国际领先的新闻制播理念,实现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新闻流程,同时提供了平滑升级到高清数字电视信号的采集、制作与播出,充分表达了系统的先进性。
随着电视台节目制播网络系统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关键设备,数据库服务器、视频播出服务器安全性、可靠大、复杂度的逐步提高,电视台对制作、媒资、播出系统的性以及持续工作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因此,可靠性、安全性需求越来越明显,这接关系着节目制数据库服务器、视频播出服务器双机主备方式是必须的。
作、播出、存储能否正常、持久、稳定、安全地运行。
为了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以及播出安全,我们还各通一、电气工程过一台第三备服务器将核心数据库、视频播出服务器中(1)供配电。
整个系统电气负荷属于一级,应该采用的数据备份到第三备服务器内,一旦核心数据库数据、视双回路供电,当一路外电停电或出现故障时,配电中心可频播出服务器出现任何不可修复的故障,系统还可以通自动切换至备份回路。
系统内每台设备均应为双路电源第三备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相关数据的修复,进而实。
(。
配置,各电源柜、电源、开关标签要明确 2 )不断电现了核心数据服务器、视频播出服务器的3 备功能源系统(UPS )。
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可靠,整个系统所有另外,我们还对系统内的交换机进行了冷备份,一旦设备都由UPS 电源供电。
要采用互为主备的两套UPS 电出现故障,可以快速进行更换。
源系统,当主机出现故障时自动转换到备机UPS 基本容三、网络传输安全量应在设备计算负荷的1.2 倍以上,同时留有余量,至少采用物理和软件的方式,封整个系统内所有的能支持整个系统2 小时以上,给查找、排除故障提供充足USB 口,这样就杜绝了从U 盘、移动硬盘等感染病毒。
的时。
UPS 系统整体运行状态要提供监控。
(3 )防雷、从U 盘、移动硬盘、公网络等等到各业务网络(播防静电和接地系统。
整个系统大量的电子设备工作电压出、制作、媒资)以及各业务网络之的文件交换都要经较低,精密设备较多,对雷击的受力较差,一旦遭受雷安全网关。
我们使用的安全网关结合了防火墙、网闸、杀击,往往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各种防范雷击的措施要求较毒软件等安全技术和特性,采用了全新的体系架构来实现高。
为防止高压雷电波侵入机房设备,可在机房设备前端业务间数据的安全传输。
通用文件黑白名单控制是一些通采用防电压装置。
接地系统包括防雷接地、交流工作接用网络安全设备的一项基本功能,通文件的后名分析、,中。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