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66.90 KB
- 文档页数:5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终末期肝病是指肝脏功能已经受损到无法逆转的阶段,此时肝功能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患者在这个阶段往往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代谢紊乱,因此营养支持的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一、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1. 营养不良程度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肌肉萎缩、贫血、水肿等症状。
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体重变化、肌肉质量、血红蛋白水平和血清蛋白等指标来评估。
2. 营养代谢紊乱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因肝脏功能受损,往往伴有代谢紊乱问题,如蛋白质代谢紊乱、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等。
营养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血清蛋白、肝素蛋白、血糖、胰岛素等指标来评估。
3. 膳食营养摄入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因疾病的影响和膳食限制,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
营养摄入的不足程度可以通过饮食记录和营养素摄入评估来进行分析。
二、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营养支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1. 膳食营养补充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的营养摄入不足问题,可以通过膳食营养补充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合理的膳食营养补充可以提高患者的营养摄入量,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2. 营养药物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能存在代谢紊乱问题,可以通过营养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
补充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可以提高患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促进代谢功能恢复。
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代谢紊乱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干预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来说,营养支持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并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终末期肝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
本文旨在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讨营养支持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及干预效果。
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如口服、静脉、胃肠道等方式也会对患者的情况产生不同影响。
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需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干预。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深入地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优劣,以及如何更好地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干预在终末期肝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干预、营养支持方法、效果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终末期肝病是由各种慢性肝病演变而来的最终阶段,其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全身代谢紊乱。
营养不良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较为普遍,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营养支持干预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常存在蛋白质代谢障碍、能量消耗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肝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还会进一步诱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支持干预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终末期肝病的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的分析,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比较,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策略,以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进一步分析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其影响,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营养支持策略。
通过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和营养干预,旨在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生存期,促进康复和健康。
通过本研究,可以加深对终末期肝病营养问题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全面的营养支持服务,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效果。
第四章营养风险筛查方法与评价第一节营养风险筛查方法一、营养风险和营养风险筛查的概念尽管多年来的文献中常提及“营养风险”这个名词,但直到2002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以Kondrup为首的专家组在128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RCT)的基础上,明确“营养风险”的定义为“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应特别强调的是,所谓“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并不是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the risk of malnutrition)”。
营养风险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outcome)密切相关”。
只有改善临床结局才能使患者真正受益,即改善临床结局是临床营养支持的终点(endpoint)。
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是由临床医护人员、营养师等实施的快速、简便的筛查方法,用以决定是否需要制定和实施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计划。
二、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及其评价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包括使用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类。
单一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探讨复合指标的筛查工具,以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目前有多个筛选工具,如主观全面评估(SGA)、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MUST)、简易营养评估(MNA)、营养风险指数(NRI)以及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等。
(一)主观全面评定法(SGA) 是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推荐的临床营养状况评估工具。
其特点是以详细的病史与临床检查为基础,省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终末期肝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本文主要是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Keywords: End-stage liver disease, nutritional status, nutritional support终末期肝病是指肝脏在慢性或急性疾病的影响下发生永久的、不可逆的结构和功能变化(1)。
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恶性循环,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和营养支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1.1机体的营养状况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常常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表现为贫血、低蛋白、低磷、低镁等不良情况。
1.2身体组成分析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肌肉萎缩,脂肪堆积,导致身体组成分析异常。
1.3营养摄入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饮食摄入受到限制,常常出现能量、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2.营养支持干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针对其特点,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遵循低蛋白、高糖、低脂、低钠、低钾的原则。
晚期肝炎患者在饮食营养支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维生素补充。
肠内营养支持主要通过肠内管的形式为患者补充膳食纤维、酸化剂和营养元素等,以提高机体的营养状况。
肠外营养支持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补充不同类型的营养素,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死亡率。
研究显示,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则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腹泻和肠胃症状。
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和营养支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支持干预的方式包括饮食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终末期肝病是指肝功能衰竭进入末期阶段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功能失代偿,并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
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认识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本文将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进行综述分析。
一、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肝功能的衰竭和合并症的影响,常常伴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其中包括蛋白质代谢障碍、热能消耗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
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免疫力,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体重、肌肉质量、蛋白质代谢情况、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
体重监测是最直观的方法,但由于患者可能存在水肿等情况,仅仅依靠体重难以全面评价营养状况。
肌肉质量的评价可以通过皮下脂肪厚度、手握力、肌肉围度和骨质密度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血清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转铁蛋白浓度等蛋白质代谢指标以及血清胆碱酯酶浓度、血清胆红素浓度等血液生化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
二、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方法在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中,需要综合考虑肝功能的衰竭情况和合并症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摄入补充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保持人体代谢的正常运转。
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由于肝功能的衰竭,蛋白质代谢常常受损,造成蛋白质流失增加。
在营养支持干预中,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维持患者身体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2. 热能摄入调节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常存在代谢率增加、食欲下降等情况,导致热能摄入不足。
在营养支持干预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热能摄入的调节,以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3.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和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价讲义一、患者营养风险筛查1. 什么是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是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判断,确定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营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2. 为什么要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及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或改善营养不良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3.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适用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 长期卧床、无法自理或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 消化系统疾病、吸收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患者- 慢性炎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 年龄较高、体重快速下降或有严重压疮等并发症的患者4.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是什么?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包括:- MNA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UST评估量表(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 NRS评估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二、患者营养状况评价1. 什么是营养状况评价?营养状况评价是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患者的营养摄入、营养消耗和营养状况的平衡情况,为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2. 营养状况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常用的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包括:- 体重指数(BMI)- 氮平衡-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血清蛋白指标- 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与淋巴细胞计数比率(PNI)- 皮下脂肪和肌肉的测量等3. 如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营养状况评价需综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医护人员通常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营养摄入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获得患者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和判断。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终末期肝病是指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合并并发症、生存受威胁的晚期肝病阶段。
在终末期肝病时,肝脏已经不能正常发挥其代谢、合成和解毒等功能,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一、终末期肝病的营养状况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
其中肝性脑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状况极其恶化。
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应包括临床表现、体重、体重变化趋势、营养相关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肌酸酐比值等的检测,以及BMI指数等。
营养状况的分析应考虑营养摄入、能量消耗、分解代谢和贮存代谢的动态平衡,以及低蛋白血症、床边评分和身体成分分析等。
通过综合这些数据,可以全面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二、营养支持的干预效果分析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一般来说,营养支持干预主要包括口服营养补充、肠内外营养支持和静脉营养支持三种方式,具体的干预效果如下:1. 口服营养补充口服营养补充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来说是一个简单、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
口服营养补充可提供所需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不易引起肠道并发症。
口服营养补充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蛋白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 肠内外营养支持在有胃肠道功能的患者中,肠内外营养支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减少胃肠道的排斥反应,提高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肠内外营养支持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
终末期肝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往往伴随营养状况的恶化。
终末期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功能衰竭,会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肠道功能障碍以及能量消耗增加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其营养状况。
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通常可以通过多个指标进行评估。
常用的指标包括体重、肌肉质量、蛋白质摄入量、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肝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利用以及代谢状况。
营养支持干预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措施。
营养支持的目标是提供适量的能量和营养素,帮助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疾病的进展,并提高生存率。
常用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包括膳食调整、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等。
一些研究表明,适当的营养支持干预能够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增加蛋白质摄入可以延缓肌肉质量的丢失,提高肌肉力量,减轻疲劳感。
维持足够的能量摄入可以减少肝病的恶化,提高生存率。
营养支持干预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具体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营养支持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率,延缓疾病的进展。
也有研究显示,营养支持干预对患者的生存率没有影响,甚至增加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的分析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在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肝功能、肌肉质量以及其他并发症等因素。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终末期肝病是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在发展到极度失代偿时期,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生命处于威胁之中的一种疾病。
患者在终末期肝病时,营养状态常常较差,营养支持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本文旨在探讨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
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常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35~40g/L,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低于120mg/L,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
此外,终末期肝病患者还常常出现水钠潴留、肝性脑病等情况,影响肝病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可以从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生化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体重变化、BMI、腹围等,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脂肪酸和胆固醇等。
此外,终末期肝病患者还需要进行全面的代谢面板检查,以确定肝病患者是否存在代谢紊乱的情况。
二、营养支持干预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干预,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营养支持干预通常包括下列措施:1. 蛋白质补充:患者可以通过摄入高质量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来加强营养状况。
此外,营养素饮料也可以帮助患者获取所需的营养素。
2.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补充:肝病患者需要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以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等。
3.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肝病患者需要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以补充患者可能存在的缺乏。
4. 限盐饮食:水钠潴留是肝病患者常见的问题,因此需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帮助患者缓解水钠潴留。
5. 肝性脑病治疗:对于存在肝性脑病的患者,应该给予适当的蛋白质限制和氨基酸补充治疗。
营养支持干预需要因人而异,针对性地制定营养干预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营养支持干预可以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缓疾病发展速度,延长生命。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终末期肝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支持干预对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终末期肝病的患者常常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肝功能受损、代谢紊乱等问题,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有效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干预,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有多种,包括临床营养评估、生化指标检测、体组织成分分析等。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后续的营养支持干预提供依据。
终末期肝病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口服营养支持、静脉营养支持、经肠道或经静脉途径提供的特殊营养支持等。
这些干预方式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还可以修复受损的肝功能,加速康复进程。
终末期肝病的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基础营养状态、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的干预方案等。
在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营养支持干预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临床工作带来积极的效果。
【字数:319】1.2 研究目的终末期肝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营养支持干预的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干预方式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将探讨影响营养支持干预效果的因素,并分析营养支持干预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2. 正文2.1 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方法终末期肝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在这种状态下,肝脏几乎失去了正常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2021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指南(全文)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影响ESLD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将其作为与腹水、肝性脑病等同样重要的并发症进行诊治。
迄今为止,我国尚无针对ESLD患者的临床营养指南。
为了规范ESLD患者临床营养诊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共同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了本指南。
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ESLD患者临床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营养支持治疗和随访管理中作出合理决策。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ESLD)泛指各种肝脏损害所导致的肝病晚期阶段。
本指南中ESLD指成人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ESL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与感染、腹水、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影响ESLD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应将营养不良作为与腹水、肝性脑病等同样重要的并发症进行诊治。
近年来,一些国际肝病和营养相关学会陆续发布了肝病营养指南,但迄今为止,我国目前尚无针对ESLD患者的临床营养指南。
为了规范ESLD患者的临床营养诊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共同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了本指南。
鉴于ESLD和营养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涉及的证据和推荐意见采用推荐意见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本指南中的相关术语及其定义如下。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因能量、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相关营养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如感染相关并发症、理想和实际住院日、质量调整寿命年、生存期等)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12期(总第452期)2020年4月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①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鲍小燕①【摘要】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支持干预效果分析。
方法: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0例作为资料,采用实验室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参数、SGA 营养评估等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评价营养状态改善效果。
结果:治疗前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肌酐指数等水平较低,治疗后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患者BMI、三头肌皮褶厚度等身体参数较低,治疗后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SGA 营养评估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
结论:终末期肝病伴随明显营养不良,需针对性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确保营养状态改善,增强机体功能,研究价值较高。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营养不良评价 蛋白 血清肌酐 BMI doi:10.14033/ki.cfmr.2020.12.0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2-0173-02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tervention/BAO Xiao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2): 173-174[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nd the effect of nutrition support intervention. Method: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70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data. Laboratory biochemical indexes,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and SGA nutritional evalu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treatment was giv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tatus improvement. Result: The levels of total protein, albumin, hemoglobin and serum creatine index were lower before treatment,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BMI, triceps skin fold thickness i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body parameters such as skinfold thickness of cephalic muscle were lower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 <0.05), and the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SGA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 Conclus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re accompanied by malnutrition,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treatment ar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and the research value is high. [Key words]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alnutrition evaluation Protein Serum creatinine BMI First-author ’s address: Meng Chao Hepatobiliary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当前临床对终末期肝病尚无完善的评价指标判断严重程度,一般以肝细胞功能无法满足人体生理需求为主要特征,病因多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