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9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1、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sè)听B. 芯片 钩玄题要 豢(juàn)养 车载(zài)斗量C. 转轨 众口铄金 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D. 幅射 赋于重任 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 “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 雕 铺 呈 贴B. 塑 铺 像 画C. 塑 摆 像 贴D. 雕 摆 呈 画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一、(12分,每小题3分)1C2B3A4B二、(9分,每小题3分)5B6A7C三、(9分,每小题3分)8A9B10D四、(23分)11(10分)(1)(6分)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译出大意给3分;“日”“哺”“莫”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细则】日:天天、每天、每日,经常(х)时间名词作状语。
莫:不,没有哪种方法,没有哪种办法,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比…更好的。
每小句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第二字,第二“兄”字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补充细则】君:把他当成国君(对待),像国君一样对待。
兄:把他当成兄长(对待),像兄长一样对待。
总原则:关键词语和大意翻译不重复扣分。
(扣除关键词,句意对给分。
)12(8分)(1)(3分)“拳”和“退”。
用“他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出“拳”和“退”的,给1分;能作出分析的,给2分;如找出其他的字,如“明”、“阔”的,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补充细则】①答出“拳”“退”1分,正确分析2分;“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②每个字的分析,修饰语:传神、具体、形象,宾语:姿态、形态、样子等。
③只有一个字的分析,中无修饰语,不扣分,两字都无修饰语扣1分。
④对两字好处分析不太准确,而又答出最后一句的,不扣分。
⑤没有对两字好处的具体分析,而只有最后一句的,给1分。
⑥如考生选明、阔,用明字衬托出月光明亮的沙滩上,白鹭蜷缩的状态,用“阔”字,表现出飞鸿在这辽阔云天自由飞翔的情景。
⑦如选中一句中两字,即使分析正确,也扣1分。
(2)(5分)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30分)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老奶奶告诫我说:"摘(zai)桃容易栽(zhāi)桃难啊!"B.他似(s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shì)的站在那儿。
C.音乐(lè)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yuè)。
D.小菊做的飞机模(mú)型精致极了,跟真的一模(mó)一样。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A.赤橙黄绿清兰紫,谁持采炼当空午?B.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河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泄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贱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振耳欲聋。
C.一家外国报纸清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D.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下列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火把花》这篇文章很深,不好理解。
②这口井很深,人们打水十分吃力。
B.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C.①他爷爷与地主老财有着深仇大恨。
②我们对老张的遭遇深表同情。
D.①花言巧语迷惑不了头脑清醒的人。
②这个百花齐放的季节是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B.安徒生的作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C.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姑娘们跳起了动听的舞蹈。
D.大地把太阳照得一片通红。
5、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是(2分)()A.怎么不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B.快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拿给我用!C.你为什么不把《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呢?D.能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借给我用一下吗?6、下列句子表意准确、简明、连贯的一项是(2分)()A.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全国卷甲卷第Ⅰ卷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屈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hè)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D项,这一组对加点字的读音标注全都正确。
这道题的其他几项中都有一个字读音标注不正确。
A项中“挠”正确的读音标注是náo,B项中“娲”正确的读音标注是wā,C项中“吓”正确的读音标注是h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都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C项,这一句中的成语“各尽所能”使用是不恰当的。
其他几句中的成语,即A句中的“无伤大雅”、B句中的“络绎不绝”、D句中的“伯仲之间”,使用都是恰当的。
“各尽所能”是指各自把才能都完全施展出来,与C句中要表达的“各博物馆收费方式多样”的语意不符,如一定要用成语,可换用“各行其是”。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Ⅰ)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B.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 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确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àn)宜行事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打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
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逆和愿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民间艺术要永保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往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
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杯一下子点燃起来。
这种脱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
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标志、符号,乃至经典。
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艺术珍品,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
但是,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离开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远,我们还不应“历史地”去对待它们,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为这些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的活力,让它们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
也就是说,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应当顺应时代的转型,做到既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富有时代的朝气,又根粒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把传统京剧《将相和》改编为西方话剧,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D.春节时,用“福”字剪纸代替过去的门神,使传统的情感有所寄托。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与文中“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A.在唐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这种服装兼具古典韵味和时代气息。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语文第1卷(选择题共39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强劲(jìn) 择菜(zhái) 订正(dìnɡ) 扰动(rǎo)B.挫折(cuò) 刹那(chà) 似的(sì) 病菌(jūn)C.蜕变(tuì) 连累(lâi) 支撑(chēnɡ) 马匹(pǐ)D.编纂(zuǎn) 崇拜(chónɡ) 迫切(pò) 模糊(m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弛挖墙脚一诺千斤旁征博引D.纹身贴标签贻笑大方真知灼见C.脉搏金刚钻萎靡不振集思广益D.陨落名信片莫衷一是相辅相成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B.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
C.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C.“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二、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绝密★使用完毕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闭目塞.(sè)听B.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斗量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半嗔.(chēn)半喜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便.(biàn)宜行事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①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第Ⅰ卷一、1.【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ã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逐题解析)第Ⅰ卷(30分)本卷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中.肯/中.意穿着./歪打正着.得心应.手/应.接不暇B.创.伤/重创.桂冠./弹冠.相庆好.大喜功/乐善好.施C.供.稿/供.应涤纶./羽扇纶.巾厚古薄.今/日薄.西山D.解.数/解.读寒舍./退避三舍.曲.径通幽/曲.尽其妙答案:B考点:考查多音字解析:A.zhòng zhuó/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C.gōng lún/guān bóD.xiè/jiěshèqū/qǔ提示:注意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误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答案:C(误用对象)考点:考查成语的用法解析:A.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
B.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指很受欢迎。
C.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
《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Ⅰ)(供河南、河北、山西、广西)详细解答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Ⅰ)(供河南、河北、山西、广西使用)详细解答(311261)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曾良策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A 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
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答案】A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要么“具有……功能”,要么“有……作用”,“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
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
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
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
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料之状。
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
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
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
《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
……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
”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
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
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
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
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
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
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
其余各项都是正确的,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得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
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己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
【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A项犯了故意曲解的毛病,《周髀算经》是“传说出自周人”,并非肯定。
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至四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
C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说浑象“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并不能推断出“不符合实际天象”。
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三、五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