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记忆——涉县历史名人
- 格式:docx
- 大小:29.19 KB
- 文档页数:6
刘家寨位于偏城村中心,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
寨子四周是用石头筑起的10米寨墙,仅有东南北三个门楼,寨内分为7门圪廊、47个分院,占地面积16600平方米,现存80%以上多为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建筑群,全部是砖石土木结构,是北方少有的寨子式建筑。
整个寨子呈长方形,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汇集了建筑学、绘画、文学、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据有关专家考证,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
寨子内院落相互对称,竖向设计随地形依山就势,布局结构紧凑,主房、陪房等级明显,主次分明。
街道呈“丁”字形,为石阶铺就。
沿街门楼,飞檐斗拱,大门两侧的门楣多为青石,并雕刻楹联。
高大的门楼,高高的台阶,台阶多为青石铺就,且底层台阶下设排水道,门前有上马石、拴马石,屋顶为坡屋顶。
出飞檐,圆椽,方砖盖瓦,屋顶压背,两端出兽。
建筑装饰以雕刻、彩绘为主,木雕、彩绘多用于室内装饰,砖雕、石雕多用于室外装饰,云线雕刻柔和优美,雕梁画栋异彩纷呈。
寨内一共47处院子,刘家人大多已经搬出寨子。
他们偶尔也会聚在一起,互相拼凑着不完整的记忆:“政府”门前有石旗杆、村里有3个牌坊、西山上先祖的石碑——龙头和透龙的石碑,有20多个。
这些象征着刘家的显赫身份,如今,很难再见。
而最令他们最心痛的是,毁于抗日战争的“半套銮驾”。
古朴、传承、红色—涉县偏城山寨式古建群刘家寨(文摘)这是一座位于太行山大深谷的乡村古寨,800年风霜岁月走过,寨墙、屋宇、宗祠、街巷、残碑断文……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讲述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
正因这一明清时期的山寨式古建筑群———刘家寨,它所在的涉县偏城镇偏城村名扬全国,2008年成为全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国庆假期期间,我们有幸来到这座古老的山寨——刘家寨。
徜徉于寨中的大院深巷,官宅民居,让人仿佛穿越到一个遥远时代的幽深空间,或隐或现地看到800年前的生活场景。
随行的向导刘栋,是刘家寨第二十代传人,他告诉我们,偏城刘家,是闻名黎、涉两县的大户人家。
【涉县文史】马乃廷:唐朝状元孙逖不是涉县人!唐朝状元孙逖,不是涉县人认为唐朝少年状元孙逖是涉县人,始作俑者是我。
记得大约是1995年初,我去县新华书店看书、买书,猛然发现一本《中国历代状元殿试卷》,很好奇,拿起来随手翻阅,发现了唐朝状元孙逖,《旧唐书》说是潞州涉县人。
我喜不自禁,买了一本,立马儿送到县方志办公室让他们看。
当时,我很想写一篇短文作介绍,但因为我实在太忙,始终没有动笔。
直到暑期在上高一的女儿马戎戎看了书,写了《涉县的唐朝状元——孙逖》,在《邯郸晚报》上发表,涉县人才知道唐朝涉县还出了这么个状元。
自从我知道了值得自豪的我县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孙逖之后,我就留心有关孙的一切信息和文字资料。
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旧唐书》孙逖是涉县人的这个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新唐书·孙传》:“孙逖,博州武水人……父嘉之,少孤,依外家,客涉、巩间。
”《孙逖诗集》:“孙逖,河南人。
”特别是我看到唐颜真卿写的《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文公集序》:“公讳逖,河南巩人。
其先自乐安、武水寓于涉而从(有的版本作“徙”)焉。
”打消了我的一切疑惑,认定孙不是涉县人,而是曾跟父亲在涉县父亲姥姥家居住过的涉县外孙或重外孙。
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颜真卿和孙是同时代的人、孙又是颜真卿考进士时的主考官,也就是说颜是孙的门生。
况且,这个“序”是由孙的儿子邀请而写。
所以,这个“序”可信度应该是百分之百的。
此后,我据实据理纠正了我的说法。
但后来写书的人还是把孙当成涉县人进行吹捧。
所以,我这里有必要再次重申我的观点,以正视听。
作者简介:马乃廷,男,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
涉县鹿头乡秦家脑村尖山人,1945年5月生。
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先后任涉县广播站总编辑、涉县县委、县革委干事、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农村经济指导部部长、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河北武安师范学校党总支书记(正县级)等职。
期间,还兼任河北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发现》杂志特约研究员、邯郸马氏联谊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1、赵武灵王: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2、廉颇:今保定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3、李牧:今邢台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4、蔺相如:赵国名相,山西人,和廉颇两个人威慑秦国;
5、荀子:赵国人,和孔子、孟子等齐名的大学问家,韩非和李斯的师父;
6、嬴政: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陕西,但出生在邯郸;
7、曹操:安徽人,汉末丞相,建都邺城,统一北方,与子曹丕、曹植开创建安文学流派;
8、韩荫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
9、杨露禅:永年广府人,杨氏太极宗师;
10、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被赵王封为望诸君;
11、赵胜: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12、赵奢:马服君,曾经多次战败包括秦国在内的敌国军队,战功赫赫;
13、毛遂: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赵国贤士;
14、魏征: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一说邯郸馆陶人),以直谏著称于世;
15、赵姬:秦始皇的母亲,著名的美女,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
16、罗敷:著名的汉乐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继赵姬之后的又一位赵国美女;
17、武禹襄:永年广府人,武氏太极宗师;
1、邓丽君:籍贯邯郸大名,出生在台湾,一代歌后。
2、韩乔生:1957年出生,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主持和评论员,
3、申宝峰:80代表诗人,音乐制作人,作词,作曲家,
4、陈金:羽毛球运动员,2008年汤姆斯杯冠军,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铜牌。
5、王莎莎:著名演员,主要作品电视剧《小兵张嘎》饰演英子《武林外传》饰演莫小贝等
6、王长喜:籍贯邯郸魏县乔小庄,北京人民大学教授。
“铁人”王全有的故事在王金庄我院大门外立着18年由县县委、县政府予王全有“林业功臣”的石碑,关于这座石碑的背后还有不少青少年不知道的故事。
王全有,1911年生于涉县王金庄二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八口人,兄妹六人,他排行老三。
因家境贫寒,十六岁就开始到地主家住长工,民国十九年(1930年),父亲为了全家人能生活下去,带着四兄弟到山西辽县韦则西郊给一家财主住长工,那掌柜略通相学,他在全有身上打量了一看,看出了他很有与人不同之处,由此对他另眼高看。
一天晚上,掌柜把全有叫到他房间,问了他的生辰八字,又看了看全有的面相说:“全有,别看你人个头不大,但你品貌出奇,与众不同,从你的生辰八字上看,你是状元之命,日后注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全有听后心想,还状元之命,是要饭命,只求不挨饿就行了。
全有十八那年秋天,他父亲因干活过度劳累,得了重病。
掌框就把他们兄弟四人叫来商量一下怎么办。
兄弟们一致愿意把父亲送回老家去。
临行时,掌柜给了他们一些盘缠,并且还找来几个年轻人帮助他们、途中,父亲病情加重,死于南治村口,他们把父亲的尸体拾回老家后,为了埋葬父亲,母亲不得不卖掉仅有的亩半薄地和部分家当。
受尽了贫穷的王全有,好不容易迎来了解放1940年他回到了家里积极参加租减息运动,1943年光荣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土地革命,积极支前抗战。
建国后带头支持创办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及人民公社,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人民的生活水平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一遇到歉年人们仍难免挨饿,为了尽快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1964年公社党委、政府发动全社四百多劳力肩扛铁锤、钢轩,爬山岭劈山修路。
他和社员一块儿顶着凛冽的寒风、怀揣两个窝头,天不亮就到工地,和社员们一块儿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干了五个月,就削平了十一个山脑儿,修通了十三华里的盘山公路,使汽车开进了王金庄。
为了增加耕地面积,1965年冬天,王全有带领二百多人的治山专业队进驻岩凹沟,劈山造田。
邯郸地区的抗日英雄事迹1840-1949年王小二烈士之墓王二小,又名王朴(1929—1942),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未忘初逢满月时,一颦一笑自成诗。
惊闻才女瑶池去,燕赵悲歌哭别离。
清漳吐血,太行含悲。
一代才女烟消云散。
我与她在邯郸朗月楼一面之缘,颇有印象。
浓黑的脸庞,含情的双目,睿智的谈吐,令人敬畏。
此次品诗,竟成永诀。
佳人远去,遗作飘零。
幸有邯钢其弟献其诗文,交予张志民教授,不使才情泯灭也。
邯郸诗词协会为她举办专场悼亡之作,并由王维中会长做了长篇发言。
后在重阳前专刊印发。
偶闻各位诗友述其概况,感慨不已,铭文记之。
赵伟芳,女,1981年生,涉县人。
幼失父母,抚弟养妹,独自担当。
一边工作,一边求学,毕业于邯郸学院政教系。
毕业后回乡教学,数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学生深知。
经婚姻之变故,托买房之高息,忧思难忘,奋笔成诗。
犹如李贺,多新奇之语。
“夜如一匹黑马,驮着星空,与我同行;思绪化作月光;煮沸的红日;没有指纹的爱情;一池清水沉淀往事等等。
”所作新诗为中华诗刊注入甘泉,与自然,与人生,与社会水乳交融。
诗意栖居在燕赵沃土,化作相思冢。
她的诗纯粹、婉约,绝少铜臭晦气,用自己的方式反映生存状态。
用心灵感悟自然,用绮语链接生命。
幼小的身躯孕育巨大的能量,苦难难以消磨不屈的灵魂。
太行山铸就她刚强的性格,漳河水赋予她瑰丽的遐思。
她的诗多属新诗,少属近体。
她短暂的生命,昙花一现;她灵巧的纤手,织锦春秋;她不朽的灵魂,点亮时空。
邯郸历史名人19位,您认识几位?1、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2、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3、赵奢,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
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4、廉颇,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
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5、赵胜: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6、毛遂,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7、赵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8、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史称秦始皇,曾用名赵政,生于邯郸,战国时秦国国君。
9、曹操(公元前155年——公元前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赤壁战后,曹操回到邺城(今邯郸临漳县),并修建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10、毛苌,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1、韩荫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传奇名将。
12、杨露禅,邯郸永年人,杨氏太极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3、武禹襄:永年广府人,武氏太极宗师。
14. 荀子, 今邯郸一带人,诸子百家之一。
15. 花木兰,拓拔魏河北人,中华女豪杰,千古美名传。
16. 卢俊义,河北大名县人。
17. 燕青,河北大名县人。
18.郭资(1361-1433)字存性,号静岩。
明初重臣,今邯郸武安西马庄村人。
19.阿房女,邯郸人,采药女。
在民间的传说中,秦王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叫阿房女,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
阿房女为了不让嬴政为难,殉情自杀。
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建造阿房宫。
河北涉县合漳乡南宋名臣——陈咸陈咸,字逢儒,南宋名臣,涉县合漳乡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陈咸字逢儒,涉县合漳村人,为监察御史升卿次子,嗣叔父巨卿之后。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令下属,听取百姓反映,调理民赋。
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于转运司主管文字。
时兵多而滥,吃请成风,陈咸施于制裁。
有帅属散布诽谤之言,陈咸坚定地说?quot;我陈咸头可断,滥请不可有。
'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
陈咸吩咐安节应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
又擢资州(今四川简阳县东北)知州。
时久旱,陈咸奏请帅臣发粟2000余石,赈济灾民。
翌年,东、西川皆旱,总制二司议免民赋,但又忧虑国课的征收,陈咸奏请上属,应增印未补发引109万,来补偿所减免之赋税,被采纳。
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普州(今四川)知州。
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首先向程松赠送书信:'兵不可轻动,要搜人才,练军实。
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
约大将会面,以免疑忌人嫌。
捐金帛募死士,以明间探之远。
出虑捣奇之策,审于当用;倖胜趋利之谋,寝而勿行。
'程松复信深表采纳,但终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副使吴曦蔑视程松,调动将兵,不关白正使。
陈咸深感忧虑,又劝程松道:'应收梁、洋以北义士为缓急用,据险扼,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程松又不能运用。
陈咸又迁利路转运判官。
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川相继吞没,人情大骇。
安丙密秘以吴曦反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对此事毫无察觉。
陈咸为蜀地名士,吴曦欲先胁迫他,来统领其他将兵。
檄咸议事,陈咸终没前往,遂又去了利州。
当他抵达城外时,伪都运使徐景望已挟兵占领城治。
陈咸欲结王釜、福艾二人讨伐徐景望,烧栈阁,断绝吴曦援兵。
邯郸历史名人传记作文The city of Handan in Hebei Province has a rich history and has been home to many famous individuals. 邯郸市在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曾经是许多著名人物的家乡。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historical figures from Handan is Li Guang, a military general 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邯郸市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是西汉时期的将军李广。
Li Guang was known for his bravery and strategic tactics on the battlefield, leading his troops to many victories. 李广以其勇敢和战略战术而闻名于战场上,率领部队取得多次胜利。
His leadership and loyalty to the Han Dynasty earned him a place in Chinese history as a revered hero. 他对汉朝的领导力和忠诚赢得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尊敬地位。
Another influential historical figure from Handan is Emperor Guangwu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o played a key role in restoring the Han Dynasty after the Xin Dynasty. 邯郸市另一位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是东汉时期的光武帝,他在新朝后恢复汉朝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Emperor Guangwu's reign was marked by stability,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territorial expansion, solidifying his legacy as a wise and benevolent ruler. 光武帝的统治以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土扩张为标志,坚定了他作为明智和仁慈统治者的传奇。
邯郸历史名人传记作文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英勇王者》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叫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呀,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
那时候赵国经常受到周围国家的欺负,赵武灵王心里可着急啦。
有一天,他看到北方胡人的服装和骑马打仗的方式,觉得特别厉害。
于是,他决定让赵国的士兵们都穿上胡人的衣服,学习骑马射箭。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这太奇怪啦。
但是赵武灵王很坚持,他亲自带头穿胡服,练骑射。
慢慢的,赵国的军队变得越来越强大。
他们在战场上像风一样快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赵武灵王真勇敢呀,他不怕别人的反对,用自己的智慧让赵国变得强大。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曹操:乱世中的枭雄》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一个很有名的人,他叫曹操。
曹操生活在一个很乱很乱的时代,到处都在打仗。
曹操很聪明,也很有本事。
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打了好多胜仗。
有一次,曹操的粮食不够了,士兵们都很饿。
但是曹操没有害怕,他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让士兵们相信马上就有很多粮食,大家一下子就有了信心,打了胜仗。
虽然有人说曹操很狡猾,但他能在那么乱的时代做出一番大事业,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们要学习曹操的聪明和勇敢,遇到困难不害怕,动脑筋想办法。
邯郸历史人物与成语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邯郸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人物与成语。
那可真是太精彩啦!
先来说说廉颇吧!那可是大名鼎鼎啊。
想当年,廉颇在战场上可是威风凛凛,让敌人闻风丧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大家都熟悉吧,这就是在说他呢!就好比现在那些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很厉害的人,你能不佩服吗?
还有赵武灵王,他推行胡服骑射,那气魄,简直了!这就像是你突然决定改变自己的穿着风格,去大胆尝试新的潮流,这得多勇敢啊!这样的改革让赵国变得强大起来。
蔺相如大家也不陌生吧,完璧归赵的故事多精彩呀!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就像我们面对困难时,坚定地不退缩,努力去克服,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说到邯郸的成语,那可真不少!像什么邯郸学步,哎呀呀,那个人想学习别人走路,结果自己都不会走了,多逗啊!咱们可不能像他这样,迷失了
自己。
负荆请罪也很有意思呀,廉颇认识到自己错误后,背着荆条去蔺相如那请罪,多有诚意啊!这就好像你和朋友闹矛盾了,然后主动去道歉和好,多难得啊!
咱邯郸的历史人物和成语,那就是一座宝库啊!这是咱邯郸的骄傲!它们不仅是一个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财富,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
可不是嘛!。
涉县的抗日故事
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许多地方爆发了曰军的疯狂侵略。
涉县的百姓深受曰军的摧残,但是他们没有被打败,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搏击着曰军,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当时,涉县有一位小学校长李七郎,他很喜欢拼图,常常和学生们一起玩。
一次,他
和教师们商量,在教室里建造一个更大的拼图,以展示涉县地图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然而,由于拼图太大,校长和教师们不得不将它移动到城市广场的大舞台上。
拼图做得很好,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关注。
然而,曰军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广场上
安置了炮兵,意图摧毁拼图,以破坏涉县人的反抗精神。
这时,李七郎和涉县的民间领袖商量,他们决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他们制定了一份
计划,决定用拼图阻止曰军的侵略。
当曰军试图拆除拼图时,李七郎和其他涉县人跪在地上,向曰军表示抗议。
他们携带
一面国旗,同时呼喊:“保卫“,指向中国的地图,表明他们决心不屈服于曰军。
曰军认
为这一情景不稳定,因此他们不敢对涉县人采取行动,而是走了。
在此之后,涉县人凭借这份勇气和站在民众最前沿的拼图,振奋人心地建造了更多的
防御工事,保卫着涉县。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这份精神激励了涉县人民,让他们铁心保卫
了自己的家园。
邯郸记忆——涉县历史名人南宋名臣-------陈咸南宋有个有名的官叫陈咸,是我县合漳村人,他父亲早年就在朝中做官,从小对他管得很严,陈咸又聪明,还喜欢读书,懂的东西很多。
他中了进士,在四川做官时,查贪官,减兵丁,制止乱吃乱喝。
遇到大旱,百姓受灾,陈咸请求上级开库放粮,救济灾民。
他还大量修建学校,让有才学的人任老师,教孩子们读书。
有一年,边关战乱,陈咸被派到前线领兵,给上级出过不少好的主意。
有位副使不听命令,擅自调兵,陈咸心里担忧,就在险要之地,安排了人守卫,防备他叛变。
不久,副使果然投降敌人,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副使很快被抓住。
后来他为军队征收钱粮。
那时,国家一直打仗也很穷,陈咸就建议把军队和财物供应合在一起,被朝廷批准。
陈咸查清各单位存余数量,张榜公布贪官的罪行,在路上拦截没收地方官员向上级行贿的礼品和财物,把不少光吃饭不能打仗的人送回家乡。
由于他精打细算,军队的支出全部自己解决,不向百姓收取一分一毫。
不到两年,就存了很多钱和粮食,军队再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陈咸在治理水利上也很有办法,嘉陵江下游很多农田干旱,陈咸疏通河道,使船只畅通无阻,农田也得到了灌溉。
陈咸号召百姓搞好农业,使得家家粮食充实。
后来,敌国又来入侵,由于粮食充足,陈咸带领的将士个个身强力壮,很快就打退了敌人。
因为陈咸功劳大,死后还得到了朝廷的封赏。
忠心报国守边将士------陈寅南宋时候,我县合漳村出了个英雄,名叫陈寅。
陈寅的父亲叫陈咸,也做官,最初在四川任县当县官,后来被提拔为州官。
只说陈咸的儿子陈寅,当时在西和州当州官。
和西州在我国西部边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个重要关口。
金兵有10万人想侵略我中,文官吓得跑了,陈寅与妻子坚决守城。
可守城的军马只有一千多人。
陈寅一面要求赶快来援军,一面散发大量资产,招兵买马,扩充力量;又交结当地的忠义人士,共同抗敌。
敌人假装失败逃走了。
第二天,敌人又来攻城,陈寅登上城头,亲自举旗擂鼓,激励将士,大声疾呼:“勇士们,杀敌立功的时机到了,杀啊!”一时杀得天昏地暗。
涉县历朝历代进士举人(一)
原创爱旅游的寒江涉县周边游2021-1沙阳太史公——杨公越石
杨公,吾涉大贤(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也,字计六,号越石,世讳其廉,明天启丁卯(1627)副榜,(崇祯)庚午(1630)举人,(崇祯)庚辰(1640)进士,知长垣县,进《救荒疏》救民于水火而遭权奸诬,贬扬州照磨(照刷磨勘,低级附官,掌磨勘、审计、监察事)而旋两淮盐运副使。
入清隐,纂邑志(今存其序),志于“领后学”“垂永久”,不为“时衰”“天荒”而坠青云之志也。
公,且惠且文,太史遗风(父祖两代均参与志乘修纂;吾涉修志十次,南岗人参与其七,杨家祖孙三代参与其三,影响有四)。
“自著遗书”于顺治十六年(1659)由《县志》“兼撷”,“千古留为信史,无非为人心风俗虑也”,“亦犹行古之道也”。
今得公之遗作《葫芦赋》(明季两葫芦传家至今,宝也)、《重修文昌阁记》(与娲皇阁同为吾涉仅存之二“三阁楼”)、《南岗六景诗》、《涉邑古迹赋》诸篇什,澄心净思,涵而泳之,合节出神,如蹑清虚,此则吾浮生之大快,亦居乡之幸甚事也!
山雨庚子子月上濣之末于古赵御金台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
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涉县的抗日故事涉县是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县城,也是河北省重要的抗日战场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涉县发生了许多英勇的抗日故事,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其中一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快速占领了涉县。
涉县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积极组织抗日武装,进行游击战。
其中一个著名的抗日武装就是以涉县为中心的抗日救亡义勇军。
1941年,抗日救亡义勇军在涉县成立,杨秀山被选为总指挥。
义勇军的队伍迅速壮大,许多热血青年加入了队伍。
那时,涉县的山区成为了抗日武装的据点,义勇军经常在山区进行游击袭击,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942年,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意图彻底摧毁涉县的抗日武装。
涉县的抗日义勇军并没有退缩,他们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持久战。
日军翻遍了涉县的每一个山洞,但是却没有找到抗日武装的踪迹。
日军只得无奈地撤退了。
涉县的抗日故事中还有很多英雄的事迹。
杨秀山带领义勇军打击日军的还积极组织救助战争中遭受苦难的老百姓。
一次,杨秀山得知一个村庄的老百姓被日军抓去当苦力,他毫不犹豫地带领义勇军去解救。
杨秀山深入敌后,独自救出了被抓去的老百姓,并将他们安全送回了村庄。
此事轰动了涉县,大家纷纷传颂杨秀山的英勇事迹。
还有一个抗日英雄叫王庆棠,他是涉县的一名农民。
王庆棠年轻时就患有习惯性抽烟,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了节约资源,义无反顾地戒掉了抽烟的习惯。
为了增加农田的产量,他还发明了一种新的耕种方法。
他将大蒜磨碎,然后撒在农田上,这样可以防止土壤虫害。
这种方法经过实践证明非常有效,不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还减少了害虫的繁殖。
王庆棠还经常组织农民投入抗日行动,他说:“我们即使是农民,也要为国家做点事情”。
在王庆棠的带领下,涉县的农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涉县的抗日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英雄事迹,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叙述。
这些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让我们铭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们,坚定我们反击外敌的决心。
【太行人物】悬壶济世,抗倭爱国——涉县武术家老锦自创
“八卦锤”
王廷珺德昭乡里王廷珺,号老锦,生于1897年11月,自东第九世孙。
他一生,习文悬壶济世,练武抗倭爱国,善举誉满乡里。
廷珺自幼受其父王之祯的教诲,把行德向善,怀才为民做为立身之本。
他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志向高远,立意科举成名。
在学业初成之际,正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因取消科考而仕途无望,便在乡习文从医,学武报国。
他拜师练武,把传统的大红拳发展到极致,还自行研发了“八卦锤”武术,并把学到的拳功武术用在报国之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井店一带烧杀掠强,蹂躏百姓,为救民于水火,他自告奋勇帮助八路军和川军打击日寇。
井店八虎脑伏击日军战斗,他冲到阵地的最前沿,凭着自己的武功准备与日军血战,被部队的战地指挥官阻拦撤回。
东阳关之战,他组织自己家族的几十匹牲口,帮助部队运送军需物资,还在火线充当战地军医救治伤员,舍生忘死的救国为民。
他多才多艺,挥亳能书,吟诗能赋,擅长岐黄之学,精通八卦周易,既是高超的医生,也是有名的兽医。
他行医一生,救人无数,邻村上下找他开药方从不收诊疗费,从事兽医,不知救活了多少牲畜,到庄户家为牲口治病都是义务出诊,甚至还赔钱为乡亲们送医送药。
他出生在富裕家庭,因他乐善好施,偌大的家业几乎被他施舍散尽。
王廷珺是一代名医,也是一代武师,他积极开门授徒,教拳传
艺,弟子有数百人。
1981年,廷珺无疾而终,享年84岁。
谢世后,乡亲和徒弟们无不惋惜和怀念,并敬送一副挽联曰:“文师武师文武之师师德高尚,人医畜医人畜皆医医品可风”,横批是“德昭乡里”。
资料来源:王彦庆等主编的《井店槐池巷王氏家谱》。
【太行人物】彰德四大才子之首——知县戚学标为涉县主修封建时代最后一部县志拜祭《国朝学标公像》——换个角度认识客籍涉县古代名人戚学标戚学标,客籍涉县古代名人,彰德四大才子之首。
曾任涉县知县13年(乾隆五十九年即1794年至嘉庆十一年即1806年),为涉县主修封建时代最后一部县志,亲笔所为,一笔到底,为山雨等后学所崇奉和景仰。
今天介绍戚公,以其宗族谱牒中的画赞为由头,不是全面重复涉县各种媒介已经介绍并为涉县人所知悉的陈旧内容。
该《画像》,取自清光绪(年间)修《浙江余姚戚氏宗谱》。
右三分之二强,是画像亦即《国朝学标公像》,戚公氅裘自裹,抱臂持梅,裘帽一体,眉眼右睨。
象眼,胆鼻,丹口,美髯。
裘毛外翻,梅枝左映,人梅一体,逸品闲闲。
不同于曾文正公之整肃,亦不如赵渭川之端俨。
左三分之一,竖行三,为廪贡士乔以藩所撰《赐同进士出身河南涉县知县学标公赞》:抱不世才,发天台灵秀。
阐前人旨,抉韵府菁华。
帐设西湖,书储东观。
称才于太平,何足多也?奉典型于先,正其在斯乎?山雨决定一改好为人师的嘴脸,引而不发,列《台州社科》等多重资料,供诸位有心者参酌自赏:戚学标(1742-1824),字翰芳,号鹤泉,台州太平人。
童年时,天分很高,读书过目不忘。
齐召南在杭州敷文书院当院长的时候,有一百多个学生,戚学标是他的最得意的高足。
乾隆皇帝南巡,来到敷文书院,戚学标贡献了《南巡颂》。
乾隆四十五年(1780),戚学标考中进士,(十四年后即1794年)任河南涉县县令。
当时县里有征派阔布的任务,百姓苦之,戚学标通过努力争取,使征派任务得以减少。
县里有一条任公渠,已淤塞多年,他捐出俸禄,(于1798年)带领邑人(涉县人)重新开河流通,让水渠利民。
有一个同科进士,在外地为官,自己和妻子去世后,儿子尚小,女儿到了婚嫁年龄,俩人都跟着奶妈生活。
孩子的叔叔是个无赖,为了金钱,将侄女卖给一个官员作妾。
女孩不愿意,日夜啼哭。
戚学标获悉后,竭力通过上级施压,逼使官员退了亲,并筹资让孩子们返回家乡生活一度时期,他同时兼任林县县令,有邳州知州的儿子康姓两兄弟,因家庭财产纠纷来诉讼,戚学标集李白《斗粟谣》的诗句以劝导,兄弟俩悔悟,和平地解决了争端。
涉县文案短句目录:1、涉县的独特魅力2、历史名人的足迹3、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4、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5、美食之都的特色美食6、深入体验的民俗文化7、乡村旅游的休闲体验---1、涉县的独特魅力涉县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旅行者前来探索。
从独特的地理位置到淳朴的乡村风情,涉县无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目的地。
2、历史名人的足迹涉县是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乡,曾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流。
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这个地方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涉县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山川秀丽,水域繁多。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清新的空气,碧波荡漾的湖泊,以及葱郁的森林。
每一处景点都让人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一幅幅绘画之中。
4、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涉县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如舞狮、龙舟赛等,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美食之都的特色美食涉县是一个美食之都,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
无论是传统的涉县炖鸡,还是口味独特的涉县烧豆腐,都能够让人回味无穷。
美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涉县的美食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6、深入体验的民俗文化涉县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这里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手工艺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深入去体验涉县的民俗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传统,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7、乡村旅游的休闲体验涉县是一个适合乡村旅游的地方,这里的乡村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深受游客喜爱。
来到涉县,你可以放松身心,享受乡村的宁静和美丽。
远离城市的喧嚣,在乡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体验纯粹的乡村生活。
---以上为涉县文案的目录及简单内容概述,如需要进一步撰写,每点内容请约300字左右的展开。
邯郸记忆——涉县历史名人南宋名臣-------陈咸南宋有个有名的官叫陈咸,是我县合漳村人,他父亲早年就在朝中做官,从小对他管得很严,陈咸又聪明,还喜欢读书,懂的东西很多。
他中了进士,在四川做官时,查贪官,减兵丁,制止乱吃乱喝。
遇到大旱,百姓受灾,陈咸请求上级开库放粮,救济灾民。
他还大量修建学校,让有才学的人任老师,教孩子们读书。
有一年,边关战乱,陈咸被派到前线领兵,给上级出过不少好的主意。
有位副使不听命令,擅自调兵,陈咸心里担忧,就在险要之地,安排了人守卫,防备他叛变。
不久,副使果然投降敌人,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副使很快被抓住。
后来他为军队征收钱粮。
那时,国家一直打仗也很穷,陈咸就建议把军队和财物供应合在一起,被朝廷批准。
陈咸查清各单位存余数量,张榜公布贪官的罪行,在路上拦截没收地方官员向上级行贿的礼品和财物,把不少光吃饭不能打仗的人送回家乡。
由于他精打细算,军队的支出全部自己解决,不向百姓收取一分一毫。
不到两年,就存了很多钱和粮食,军队再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陈咸在治理水利上也很有办法,嘉陵江下游很多农田干旱,陈咸疏通河道,使船只畅通无阻,农田也得到了灌溉。
陈咸号召百姓搞好农业,使得家家粮食充实。
后来,敌国又来入侵,由于粮食充足,陈咸带领的将士个个身强力壮,很快就打退了敌人。
因为陈咸功劳大,死后还得到了朝廷的封赏。
忠心报国守边将士------陈寅南宋时候,我县合漳村出了个英雄,名叫陈寅。
陈寅的父亲叫陈咸,也做官,最初在四川任县当县官,后来被提拔为州官。
只说陈咸的儿子陈寅,当时在西和州当州官。
和西州在我国西部边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个重要关口。
金兵有10万人想侵略我中,文官吓得跑了,陈寅与妻子坚决守城。
可守城的军马只有一千多人。
陈寅一面要求赶快来援军,一面散发大量资产,招兵买马,扩充力量;又交结当地的忠义人士,共同抗敌。
敌人假装失败逃走了。
第二天,敌人又来攻城,陈寅登上城头,亲自举旗擂鼓,激励将士,大声疾呼:“勇士们,杀敌立功的时机到了,杀啊!”一时杀得天昏地暗。
飞箭流石,比雨点还稠密。
一连打败几次进攻。
援兵没到,敌人又攻城,这回增加到几十万。
还砍了树木作梯子,有些敌人竟爬上了城头。
许多将士都战死了。
城门也被敌人攻破。
陈寅让妻子赶快逃走,妻子不肯,当下自杀死在丈夫身边。
他的两个儿子陈岐、陈嶷和儿媳妇也全部自杀,绝不让敌活捉一个。
陈寅焚烧了亲人的尸体,在城楼上向着苍天狂喊:“天啊!西和州被敌人攻破了,我对为起国家,对不起朝廷!”他向着京城方向跪下三拜,然后割断了自已的脖子,鲜血喷起老高。
与他一起战死的有28员将领。
皇帝为了表彰这位忠烈,亲自发出诏令,封陈寅为朝议大夫等封号。
又拿出巨款,在西和州与合漳村,为陈寅修建庙宇。
涉县的北关,也为他建忠节祠堂。
明朝进士------王科明朝的时候,我们县井店村人出了个清官,叫王科。
他到陕西蓝田做官时,修学校、建县城,抓坏人,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县里有个叫申明的人,母亲病了,想吃鱼,当时正是冬天,河水被冰封住了,王科派人四处找鱼,用来孝敬他的母亲。
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对王科更加竖起大拇指。
有人建议他重修破旧的府衙,他说:“陕西连年饥荒,百姓连吃饭都困难,我怎么能浪费钱呢?”有个叫金献民的大官带兵去西部打仗,没有功劳,反欺骗朝廷想领赏;武侯郭勋与反贼李福达狼狈为奸。
这些人都被王科逮住治了罪。
为了这件事,郭勋买通朝廷身边的人,撤了王科的官。
王科回到家乡井店村,自己种地,和老百姓穿同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
还教人做好事,不要喝酒赌钱,人们都很尊重他。
武探花------赵鸿举涉县更乐村出过一个武艺非常高强的人,还中过探花呢!他叫赵鸿举。
赵鸿举领兵到过湖北、湖南、河南很多地方,为朝廷平定叛乱,收复了很多失地。
由于他屡建战功,朝廷赏他戴花翎,咸丰十一年,代理河南南阳镇总兵。
后来,他又奉命到河南商丘、陈州等地打太平军,收复八十多个大村寨。
因为功老大,当上了总兵。
捻军常在毫州一带活动,他率兵收复了复息县和另外三处地方,随又收复了罗山、光山。
同治四年,张宗禹的军队围攻南阳,他率部队解围。
后加封为提督衔,朝廷授他为“振威将军”。
此后,赵鸿举继续为朝廷转战南北,直到父亲病了才辞官还乡,不久又被派遣山东任曹州镇总兵。
光绪十五年,率领部队前往巨野,遭遇风雪,旧病复返而终,终年七十岁。
现在,在他的家乡更乐村还保留着探花府的部分建筑,供后人凭吊和瞻仰。
郡太守——冯亭冯亭(?-公元前260年),涉县人,战国时,韩国上党(今山西长治)郡太守。
战国后期,秦始为吞并六国,统一中原,采?quot;远交近攻"策略,首先攻伐韩国上党郡。
韩国弱小,冯亭派遣使者到赵国,对赵王说:"秦绝太行道,攻势凌厉,上党危在旦夕,韩无力自守,上党官民皆愿归赵。
"赵王听后心中大喜,坐受城邑,又救上党于水深火热,此一举二得,不可误失良机。
便命平原君赵胜前往受地,接受城池17座,并以三万之都封冯亭,冯亭说:是吾处三不义也。
为主守地,不能死而与人,不义一也;主纳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由此,将赵国推向了抵抗秦国的最前线,老将廉颇拒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后赵王听信谗言,撤回廉颇,改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秦见机用兵,将赵兵40万坑杀,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后人将冯亭此举议为移禺赵兵矣。
孙逖孙逖(695-761年),唐朝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孙逖幼时英俊,文思敏速。
15岁时谒见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一带)长史崔日用,因其年幼,崔日用低眼轻视,令他作《土火炉赋》,孙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
崔日用看后骇然,即为其才气叫绝,相约结为忘年之交。
开元二年(714年),他中进士,哲人奇士,手笔俊拨,三科第一,成为朝野尽知的少年状元。
授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尉,迁秘书正字。
主考官考功员外郎王邱"降阶约拜",待以贵宾。
当朝宰相张说看了他的进士策后,则拍案"心醉",并命儿子张均、张垍去拜访求教,玄宗皇帝也召见奖掖。
开元十年、十四年(722年、726年),他又高中文藻宏丽、贤良方正二科,名震长安,拜左拾遗。
黄门侍郎李嵩出镇太原,招孙逖为从事,李与蒲州(今山西临猗县正南)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孙逖为之作《记》,深得文士赞赏。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孙逖以起居舍人被入为集贤院修撰,后改考功员外郎。
次年,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史称其"精核进士,虽权要不能逼",所取多俊杰之士,如杜鸿渐官至宰相,颜真卿为尚书,诗词"超绝群类"的王昌龄,以及李华、萧颖士、赵晔等皆称其为师。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为中书舍人。
他忠心报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其父亲才能出众,便上表玄宗:"臣文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力驱驰,才及令长。
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频迁省闼,又拜掖垣。
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
在公府有偷荣之责,於私庭无报德之效。
反渐乌鸟,徒厕鸳鸿。
伏望降臣一外官,特气微恩,稍沾臣父。
"皇帝被感动,优诏奖之,授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孙逖任河东(今山西省)黜陟使,天宝三年(744年)权判刑部侍郎,天宝五年(746年)改太子左庶子。
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quot;自开元以来,苏辶顼、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赞。
"晚年转太子詹事。
上元二年(761年)卒,广德二年(764年)皇帝追封孙逖为尚书右仆射。
崔国华崔国华字德夫,涉县乘云乡延福村(今中原村)人。
少时好书善文,孝弟仁义,宋时行三舍法,他由县生中选,入府学外舍,习文未遂鸿志,改入武学外舍。
留心武经,练习弓马,私试得成上等。
翌年春公试,升入内舍。
私试至岁终,义策累作魁,又成上等。
来年春季一路聚试至平阳,果然获得高荐,得游上庠。
外学一年,升入太学。
在太学十年,不灭灯,不脱衣,从未探亲,苦心劳形。
北宋政和八年(1117年)二月,春试武学上舍,程文入优等,弓马入超越,三月二十八日,唱名第四及第,赐奉节郎,时年30岁。
差成都府路弓马教谕,又差权平定军,平定县尉,来年赴成都府路。
宣和三年(1121年)授婺州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县)尉,讨方腊,平余党,进封武翼大夫。
享年54岁。
周晟周晟本姓秦,后依母姓改为周,字德明,涉县原曲村人,后籍安阳,明景泰年间进士。
周晟,警敏温雅,迎事而决。
初试政刑部司寇时,持法严明,审案定罪合情合理,案情分析清明透彻,司寇理政多出自周晟之意,后补主事,寻迁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知府。
周晟施政宽仁,还常为百姓耕种、贫民婚嫁等区区小事而筹划。
郡中未能解决的罪案涉及几千人,周晟到任后数日而决。
后任湖广(今湖北)左参政,山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
由南到北民俗差异,周晟酌势权情,因地制宜,百姓拍手称赞。
周晟以礼待人,勉励奋进,后至卿居,母丧即禅而卒,时年51岁,墓在安阳县西。
王科字进卿,号龙山,涉县井店村人。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任陕西蓝田县知县,上任后即扩建县城,凿岩修渠引水入城,并更新县治、公署、学宫、吕先祠,一改旧城狭隘破旧乏水之貌。
同时,查禁淫寺、惩办伪僧。
据险隘,严防边境土贼马隆等入侵。
县民申明母病,想吃鱼,正值河水封冻,王科命人四处找鱼,以敬其母。
百姓因此而交口赞绝。
嘉靖四年(1525年),王科升任给事中,到任后,秦人府奏请修宫室,王科反驳道:"陕西连年饥荒,待丰稔后再议。
"遂息此议。
太监崔文传平,向王科推荐150余名修清宁宫、正阳门的匠人做官,王科即上报工部以爱惜人才。
王科任职期间,尚书金献民西征无功欺君罔上、固原总兵赵文纵寇杀王英庄、宁夏总兵种勋玩寇失机、武定侯郭勋结交反贼李福达等均被王科秉公执法而罪。
为此,郭勋等结交权势,将王科削职归田。
王科居乡里,立正风,粗食布衣,耕田植园,规劝乡人修善积德,戒酒禁赌。
后以疾卒。
世宗末年,四川大盗蔡伯贯被擒,供出乱党头目李富达就是郭勋幕客张寅。
穆宗帝下旨,追夺郭勋官爵。
隆庆三年(1569年)诏赠王科绿言官、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
杨其廉杨其廉字计六,涉县南岗村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进士,任长恒县知县,初入长恒,即见"村墟瓦砾,野鞠蒿莱,庐断烟炊,骨枕塗藉",不禁落泪。
访问得知,为连续4年灾荒所致,即秉笔直书《救荒疏》上奏,请求朝廷减免粮赋,抚恤灾民,并迁民充实人口。
因抗疏除荒,被贬为扬州照磨,旋又升为两淮盐运副史,后告病还乡,隐居山野至终。
墓在南岗村。
任中柱任中柱(1682-1738年),字迥澜,号东皋,涉县人。
任中柱自幼聪颖,10岁即能读懂书中之道,稍长即挥笔作文数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