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布置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52
现代物流系统布局与规划摘要:对于物流系统设计过程而言,对其作出布局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它也是相关设备以及生产机械做出合理位置确定,完成最高效率体现的一大基础。
本文基于现代物流系统布局与规划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缓冲站之间的位置关系规划途径。
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步骤,着重应用物流系统计算机辅助立体系统做出规划建设。
采用同参数设计思想,实现立体仓库建设。
真正基于现代化物流系统布局规划路途,为其合理建设做出保障。
关键词:现代物流;系统布局;系统规划物流布局过程是一个多维度、多目标的问题,由此单纯采用数学方案对其作出布局还是十分困难的。
有些时候,它的布局内容也较为广泛。
在现代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其布局内容的设计应基于各种零件以及制品的最高效率组合,由此实现其在工厂类的合理流动。
减少资金占比,最终缩短整体制造周期,提高后续的成本。
基于现代化物流布置方案,其应该对各类布置内容作出定量化分析。
由此做好优化方案设计,但是伴随着生产设备种类增加以及新物流体系建设。
由此其也必须将传统物流人工方案进行突破,在新模式寻找过程中,了解最新方案。
1物流系统规划基本原则以及布局形式1.1物流系统规划原则内容对于工厂布局设计过程而言,它主要是指在生产领域之内。
基于已有工艺路线,在可控范畴之内将全部工艺内容做出导向设计,由此,基于其设备运行通道、物料堆放以及人员活动过程,将空间内容作出分配组合,以此获得其实际经济效益的一类过程。
在规划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整体综合原则。
在设计时将相应的设施设备影响因素做出思考。
以此获得一定的优化方案,同时,在移动距离层面,也要以最低原则对其做出保障。
使得移动距离最小,保证物料运行过程中的流畅速度。
以最小搬运距离,选择实际目标。
在流动性设置层面,要以良好的设施做出布局。
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运行通胀,基于空间利用发展原则,有效的将各类空间使用地区作为生产区域。
并结合一定的柔性化基础,在进行厂房布置之前,考虑到各种因素,便于做出后续调整。
物流网点选址及其设施布置设计1. 引言物流网点选址及其设施布置是物流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选址和布置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本文将介绍物流网点选址的关键因素,以及设施布置的设计原则。
2. 物流网点选址物流网点的选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交通便利性、地理位置、人员配备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选址因素:2.1 交通便利性物流网点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以便快速、高效地进行货物运输。
附近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地区通常是较好的选址。
2.2 地理位置物流网点的地理位置要考虑到供应链的整体布局。
如果物流网点位于供应链的中心地带,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降低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2.3 人员配备物流网点需要合理的人员配备,包括仓库管理人员、货车司机、装卸工等。
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劳动力资源情况,以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供应。
3. 设施布置设计合理的设施布置设计可以提高物流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下面将介绍一些设施布置的设计原则:3.1 仓库空间布局仓库空间的布局应考虑到货物的进出和储存流程。
合理的仓库布局可以缩短货物的运输路径,降低货物搬运的时间和劳动成本。
3.2 货物储存设备合适的货物储存设备可以提高仓库的货物容量和储存效率。
例如,货架和堆高机等设备可以有效利用垂直空间,提高库存的存储密度。
3.3 货物运输设备物流网点需要合适的货物运输设备,如货车、叉车等。
选用合适的运输设备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4 装卸设备装卸设备是物流网点的重要设施之一。
合理的装卸设备可以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减少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
4. 小结物流网点选址及其设施布置设计是物流运营中的重要环节。
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地理位置和人员配备等因素,而设施布置要合理考虑仓库空间布局、货物储存设备、货物运输设备和装卸设备等。
只有在合理的选址和设施布置下,物流网点才能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运营,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体验。
高级物流师知识讲义:系统布置设计高级物流师知识讲义:系统布置设计导语:系统布置设计是一种久负盛名的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要建立一个相关图,表示各部门的密切程度。
相关图类似于车间之间的物流图。
相关图要用试算法进行调整,直到得到满意方案为止。
请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系统布置设计(SLP)(一)系统布置设计模式1、工厂布置的.基本设计原则(1)工厂总平面设计原则按功能划分厂区、采用系统布置设计模式(2)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3)合理用地;(4)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振和防噪音;(5)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
2、车间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1)确定设备布置形式;(2)满足工艺流程要求;(3)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4)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
(二)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P、Q、R、S、TP产品、Q产量、R工艺流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1、工厂总平面布局设计过程2、工厂布置模型3、系统布置设计阶段结构4、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型(1)准备原始资料;(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分析;(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修正;(7)方案评价与择优。
(三)作业单位S的划分1、生产车间;2、仓储部门;3、辅助服务部门;4、职能管理部门。
(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A、E、I、O、U(超高、特高、较大、一般、可忽略)2、工艺流程图(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要素:1、产品(P)2、质量(Q)3、辅助服务部门(S)A、E、I、O、U(1)P、Q、R是物流分析的基础(2)P、Q、S是作业单位相关系分析的基础。
(六)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重要等级表关系等级符号作业单位对比例(%)绝对必要靠近 A 1~3特别重要靠近 E 2~5重要 I 3~8一般 O 5~15不重要 U 20~85不希望靠近 X 0~102、关系表(七)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1、作业单位工作性质符号(P166)2、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八)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1、基本流通模型直线型、L型、U型、环形、S型方案评价与选择(一)综合指标比较评价1、优缺点比较法——初始方案筛选,内容并不具体,将有明显缺点的方案舍弃。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随着全球贸易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设施规划和布置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物流设施规划和布置设计的目的是优化物流运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物流成本,并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及时送达。
以下是一些关于物流设施规划和布置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1.地理位置优势:物流设施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设施应尽可能靠近主要道路、港口和机场,以便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分发货物。
2.设施大小和布局:物流设施的大小和布局应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规划。
设施应该适当地布置仓库、货物处理区、装卸区、办公室和停车场等。
3.设备和技术:物流设施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提高运作效率。
自动化设备和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提高货物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4.安全和安保:物流设施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护货物的安全。
这包括使用安全监控系统、封闭式货物储存区域和访问控制系统等。
5.环境可持续性:物流设施规划和布置设计应考虑环境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应设备和照明,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6.路径优化:物流设施的布置设计应考虑货物的传送路径。
合理的路径布置可以减少货物在设施内的移动距离,提高运作效率。
7.储存系统:物流设施的储存系统应根据货物的特性进行设计。
对于易腐烂货物或需要特殊温度控制的货物,需要配备冷链储存设备。
8.交通和停车:物流设施的布置设计应考虑到货车和其他运输工具的进出需求。
设施周围应有足够的交通空间和停车位。
9.培训设施:物流设施应提供培训设施,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这可以包括模拟仿真器材和培训室等。
10.未来扩展:物流设施的规划和布置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
设施应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业务增长。
综上所述,物流设施规划和布置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地理位置优势、设施大小和布局、设备和技术、安全和安保、环境可持续性等。
合理的规划和布置设计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成本,并确保货物的安全和时效性。
在考虑以上因素时,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绿色环保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系统规划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功能特点;2. 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3. 了解物流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技术和设备;4. 熟悉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流系统规划方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2. 能够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物流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优化调整;3. 能够运用物流系统评价方法,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分析与改进;4.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与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其从事物流工作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其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任务,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系统概述- 物流系统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需求分析、选址规划与线路优化- 物流设施设备选型与配置3. 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设计4. 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 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物流系统改进与实施5. 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分析:典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 实训项目: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 软件应用:运用物流系统设计软件进行模拟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物流系统概述第二周:物流系统规划第三周:物流系统设计第四周: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案例分析)第六周:实践教学环节(实训项目)第七周:实践教学环节(软件应用)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一章:物流系统概述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第三章:物流系统设计第四章: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第五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附录:物流系统设计软件应用指南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