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设备检验、验收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67.17 KB
- 文档页数:5
外购件入厂验收标准及规程一、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亚洲富士长林电梯(新余)有限责任公司所涉及的曳引机、限速器及其他外购件及企业自行提供图样,技术要求的标准件等外购产品的验收。
二、目的为了对入厂外购件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防止未经验收、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以确保入厂外购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司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制定本规范。
三、验收规则物品进厂验收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各有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把关,凡未经进厂质量验收或进厂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外购产品一律不得入库,更不能擅自使用。
四、外购件进厂验收说明(一)物品进厂验收的依据依照外协、外购物件的技术标准(由技术部负责提供)、工艺文件等相关资料。
1.外购产品由供应商提供型式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验收单、质量保证书等技术要求、质量应具备的文件。
2.没有质量证明文件的外协、外购产品,采购部门必须与技术、外协、外购件入厂验收规范品质等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在取得相应的质量文件后才能交检,否则不予验收。
3.对产品品质性能及使用安全性将产生较大影响的入厂验收外购件:曳引机等安全部件进行全检。
4. 首次签订合同意向的供方生产的外购件进行全检。
5.技术质量部门应做好质量验收记录,并将各种质量合格资料收存归档,保证其完整性,可追溯性和检索性。
(二)外购件进厂验收程序1.外协件入场后,由采购部门人员填写《报检单》(一式三份)向技术质量部验收人员进行报检,报检单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图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2.报检时,由采购部门将质量证明书及技术要求的相关的材质、型式试验等报告提交验收人员审核。
3.凡没有生产厂家验收合格证明书及有关质量凭证的产品、标识不符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其他质量凭证不合格的产品验收员不予受理,由采购部门负责退货。
若有特殊情况,应由采购部提出书面申请,报管理者批准后,方可进厂验收。
4.原始凭证审核合格后或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后,验收人员应立即按照“外购件进厂验收说明、要求”并依据本公司产品设计样图、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及合同规定进行验收,采购部应予以配合。
外购、外协件抽检检验规程减速机进货抽样检验规程为控制采购产品的质量,确保采购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减速机进厂抽样检验规程:1、减速机进货必须是由合格供货方提供的。
2、减速器进厂时,必须将配套合格证、说明书、安标证、出厂检验报告一并提供给公司质检员验对合格有效,方可入库验收。
3、减速机抽样比例为全检,执行标准MT/T681-1997。
4、除本公司检测项目,其余以出厂检验报告为据。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⑴外观质量(表面光洁、油漆均匀、装配螺栓紧固完整)。
⑵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轴径、长度和键槽尺寸。
⑶啮合性能测试:应整体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咬合间隙不可过大。
⑷安装部位尺寸、形状和配合精度。
6、检测方法:⑴目测外观质量。
⑵用千分尺、卡尺、深度尺等计量器具检测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轴径尺寸、键槽尺寸。
⑶用手转动输入轴进行啮合性能测试,应整体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咬合间隙不可过大。
⑷用卡尺、深度尺测量安装部位定位键,联接螺孔中心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7、判定原则:⑴关键尺寸配合不合格判为不合格。
⑵转动不灵活有卡滞现象,由供应部门联系供货方处理解决,解除不了,判不合格退货。
⑶安装部位尺寸、形状不合格无法安装判不合格。
⑷在减速机组装试车中发现异常噪声、温升过高、漏油等,判不合格,及时更换及索赔。
偶合器进货抽样检验规程为控制采购产品的质量,确保采购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偶合器进厂抽样检验规程:1、偶合器进货必须是由合格供货方提供的。
2、偶合器进厂时,必须将配套合格证、说明书、安标证、出厂检验报告一并提供给公司质检员验对合格有效,方可入库验收。
3、偶合器抽样比例为全检,执行标准MT208-1995、MT/T100-1995。
4、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⑴外观质量—目测偶合器表面光洁、油漆均匀、配套件齐全。
⑵输入、输出端轴孔及键槽尺寸用内径量表对输出、输入轴、孔径测量,技术要求按标准,测量时应交叉测量不同位置,以保证圆度、花键孔可用标准花键轴插入测试。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检验操作规程(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检验操作规程目的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毛坯、外协半成品及配套件进入生产过程,并为稳定正常生产秩序和保证成品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
范围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外购、外协物资。
内容3.1外购件:外购物资进厂前,采购人员必须要求供货方提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保证活动的外观证明,如“厂名、厂址、检验试验报告、检验记录、技术文件、合格证”等,必须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拒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外购物资进厂后,保管人员按《仓储管理程序》收料,并通知进料检验员检验。
外购物资按其质量特性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缺陷的严重性,分为A、B、C三类,A类是关键的,施行严格的全项检查。
B类是重要的,抽检必要的质量特性。
C类是一般的,可以凭供货质量证明文件验收。
检验人员首先验证外购物资的外观证明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按照相关的标准,图纸的特性要求对外购物资的外部形状、规格、特性、外观标记及物资外包装等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验,对于数量较多且一般性的外购物资可按比率10﹪进行抽样检验,并做好检验结果记录。
电机: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然后进行通电试验测转速和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轴承: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按抽样标准抽查,检测外径、内径和厚度。
泵、阀: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上液压检测台逐一检测。
密封件、胶管等由检验员确认: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原材料、外购件检验规程编号:****-C-2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厂检验要求及流程,适用于公司生产用原材料、外委、外协及外购件进货检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由技术部负责解释及修订。
2.目的为确保进货原料质量符合要求,避免不合格品进入生产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3.职责3.1 技术部是进货检验归口管理部门。
3.2 技术部设专职质检员负责进货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3.3 质检工程师负责编制关键件、主要原材料、外购及外协件的进货检验规程。
3.4 质检工程师负责指导质检员开展检验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 外委、外协、外购(材料)件进货后,由物流中心采购员填写进货检验申请单,交进货质检员,质检员接到申请单后实施检验。
4.2 凡生产用关键性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进货后,采购员要向质检员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质检员只对其外形尺寸、表面质量进行检验,若有不合格品加倍抽查,再有不合格品,视本批为不合格,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 需要做其它性能检验的材料,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其进行验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4.4 要建立关键件、关键工序检验规程,质检员依据关键件、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对重要原材料和安标受控零(元)部件进行检验。
关键件100%检查,其他件按照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检比例检查,若有不合格品,视本批为不合格,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及外委、外协、外购件,质检员在进货检验申请单上签字或盖章,采购员依据此单办理入库。
4.6 质检员对验证完的采购物资要认真填写进货检验记录,如有更改在更改处划一横线,重新填写正确的,然后在更改处签名或盖章。
检验记录每月末由检验工程师收集、审核、装订、交质检工程师存档,进货检验记录保存三年。
4.7 经检验不合格的零件由物流中心负责与供应商联系改进和预防措施,待供应商解决问题以后,重新交检,合格验收,不合格退货,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由物流中心负责退货。
外购设备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外购设备使用和保管。
外购设备是指公司购买或者租赁的各种办公设备、工具和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打印机、电话、车辆、仪器等。
2. 设备购置和验收2.1 设备采购流程- 需求确定:相关部门提出设备采购需求,并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
-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报价比较。
- 申请批准:设备采购申请表需要经过相关主管领导批准。
-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
- 付款与交付:采购部门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款项,并安排设备的交付和验收。
2.2 设备验收标准- 外观检查:外购设备应符合合同规定的外观要求,无明显的损坏和瑕疵。
- 功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正常运行。
- 配套文件:包括设备说明书、保修卡、等相关文件齐全。
3. 设备使用和保管3.1 设备使用- 员工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外购设备,不得私自改动设备设置和程序。
- 员工在使用设备时应注意保护设备,避免人为损坏。
- 长时间不使用的设备应及时关闭,并进行安全措施,如断电、关闭气源等。
3.2 设备保管- 每个设备应有专门的保管人员负责,并建立设备借用登记制度。
- 设备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保养和维修。
- 设备保管人员应确保设备安全,防止被盗、损坏或滥用。
4. 设备报废4.1 报废标准- 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无法正常运行或维修费用过高。
- 设备无法适应业务需求,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
- 公司进行升级换代,需要淘汰现有设备。
4.2 报废程序- 相关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并说明报废原因和报废方式。
- 报废申请需由主管领导批准。
- 设备报废后,需进行清理、注销和报废记录归档。
5. 相关责任和处罚- 对违反外购设备管理制度的员工,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 设备保管人员要加强责任意识,并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外购外协件入厂检验规程一、说明1.本规程制订的依据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09-2010《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NB/T47010-2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以及有关材料标准。
2.本规程仅作本公司制造(一、二、三类)容器外购、外协件入厂验收规定。
二、外购件的入厂验收要求3.凡入厂外购件应按表一规定进行外观检验。
4.用于主要受压的外购件应有材料熔炼单位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证明书的有效复印件,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本公司HN/ZQM-7-25“压力管道元件用原材料入厂检验规程”规定的要求。
5.外购件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必须标明材质及批号,主要受压外购件合格证提供数据必须符合表2的要求,如有缺项还应补项复验。
6.凡复验结果有不合格项目,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双倍复验,双复中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即为不合格,不合格外协件不准入库。
7.对于不合格上述规定要求的外购件,原则上不能用于容器,应提交材料责任人员研究决定。
8.外购件应按统一编号、按批号验收入库,验收合格的外购件应按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材料标记移植的规定进行标记,按批上架分类保管,示明标记,严防错混。
三、外协件的入厂验收要求9.凡入厂外协封头应按有关技术协议与表一规定项目进行入厂验收。
10.发现外协封头材质标记与本公司不符时,不予验收并应予退货,调换打有本公司材质标记的外协件。
11.主要受压外协锻件,外协单位应提供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其各项数据还应符合表二规定要求,三类容器的主要受压件锻件按规定复验,供方应提供试样。
12.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外协件原则上不予验收,应提交材料责任人员研究决定。
13.主要受压外协锻件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提供的数据有缺项或对提供数据有怀疑时,应补项或对怀疑数据进行理化复验。
14.凡复验结果有不合格的外协件,应对不合格项目双倍取样复验。
2024年新购设备或检修后设备验收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购设备或检修后设备验收管理是组织部门对购买或检修完成的设备进行检验和接收的过程。
设备验收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和细化新购设备或检修后设备验收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标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部门在2024年内进行新购设备或检修后设备验收的工作。
三、设备验收责任1. 设备采购责任负责设备采购工作的部门负责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购买所需设备。
在验收过程中,设备采购部门负责提供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合同文件以及验收所需的其他文件。
2. 设备验收责任设备验收工作由组织部门设立验收小组负责,验收小组的成员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设备进行验收测试、技术评估和文件整理等工作。
四、设备验收流程设备验收流程分为七个主要环节:验收准备、验收材料准备、设备验收测试、技术评估、验收报告编制、验收结果确认、验收结论和设备移交。
1. 验收准备设备采购部门按照设备采购计划购买所需设备,并准备相关文件和资料。
设备验收小组准备验收计划和验收方案,并邀请验收专家参与。
2. 验收材料准备设备采购部门提供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合同文件和其他相关文件。
验收小组整理并准备验收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3. 设备验收测试验收小组对设备进行验收测试,包括设备的物理性能测试、功能性能测试和安全性能测试等。
验收测试的方法、要求和标准由验收小组确定。
4. 技术评估验收小组对设备的测试结果进行技术评估,包括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质量标准、使用效果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判断。
5. 验收报告编制验收小组根据测试结果和技术评估编制验收报告,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测试结果、评估意见和建议等。
6. 验收结果确认验收报告由验收小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确定验收结果和意见。
7. 验收结论和设备移交验收结论和意见由组织部门负责人批准,并进行设备移交。
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成品抽样检验规定Q/XXX442-2006代替Q/XXX442-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施抽样检验的条件,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以及抽样检验的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成品等质量策划阶段确定抽样系统和检验活动中实施抽样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Q/XXX380 机电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3 术语检验文件:规定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计划的文件,如:检验细则、检验项目一览表、检验规程,包括订货合同中的检验规定等。
4 实施抽样检验的条件只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是稳定的,从一批产品中抽查的样品才能真正代表这批产品的质量水平,判断才能正确。
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时不能采用抽样检验方案的。
检验文件应规定接收质量限(AQL)及检验抽样水平(IL)。
5 抽样检验适用的具体范围5.1 为确保产品质量,以下检验对象暂不实施本标准的抽样检验方案。
5.1.1 高压成套开关设备及高压元件、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出厂检验采用全数检验。
5.1.2 万能式断路器成品出厂检验采用全数检验。
5.1.3 批量N≤25的外购外协件应采用全数检验。
5.1.4 所有产品零部件的关键件关键项目、安全件安全项目采用全数检查;但破坏性试验项目,其抽样数一般按3只/批抽取,并应全部合格。
5.1.5 原材料、外购元(器)件等标准中已规定的检验(验收)方法,按其规定的方法执行。
5.1.6 其它技术文件明确规定的检验方法。
5.2 抽样检验方法适用于以下连续批的检验,抽样计划按GB/T2828.1规定。
1. 目的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检验依据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材料执行标准及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4. 职责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请验单》);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请验单》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3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5. 工作内容5.1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关键项(A类):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具体有:主筒材料、主法兰、支法兰、封头。
重要项(B类):即重要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具体有:支筒材料、吸附法兰、气管座等其它受压部件一般项(C类):即一般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为生产过程辅助,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具体有:吊耳、接线端子、支撑脚、保护板等非受压部件。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5%。
5.3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请验单》——〉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检验并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请验单》,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试用必须有相关人员认可。
外购设备验收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设备已成为企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企业进行设备外购时,验收程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后的正常运行和质量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购设备验收规范,以确保设备在接收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一、验收前准备工作作为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在进入设备验收环节之前,必须对验收程序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规划。
为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审查供应商的资格,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以下是对外购设备验收前准备工作的详细描述:1. 了解设备的需求在验收前,技术和使用人员需要明确外购设备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主要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参数、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生产中如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选择并判断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2. 挑选合适的供应商挑选供应商可通过市场调研、参考同行业的企业相应的经验和资料,或者通过招标等方式选出符合要求和品质的供应商。
通过这些方式选定的供应商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具有合法的贸易资质。
3. 构建验收计划验收计划应该在设计制定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出具,包括设备目录、保修期、问题解决方法、验收日期、验收方式和验收标准等。
在制定验收计划时,应尽可能详细地考虑各种问题,切勿草率从事。
4. 确定验收点选择合适的验收点是设备验收前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验收点应该在装配、机电电器、程序设计以及其他关键性的验收项目中确定。
在确定验证点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及环境,并详细规划相应的测试程序。
二、设备验收工作流程外购设备验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设备验收前、验收过程和验收后三大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需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审核。
以下是对设备验收工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1. 设备验收前工作流程设备验收前的工作流程是验证设备是否具备启动条件、是否安装符合要求、是否按照标准组装和安装、组件等检查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1 验证设备具备启动条件如果设备未满足启动条件,将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外协零部件验收规程一、验收前准备(一)由技术中心下发外包外协图纸后,应预先安排质量部检验人员,熟悉图纸资料,如检验需要,由质量部门准备符合验收标准要求的量具,器具。
(二)对要求精密度较高的加工件,如验收有困难,应请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协助验收。
二、验收要求1、以供货合同和加工凭单为依据,严格对照图纸检查加工件的材质、规格、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2、按照图纸逐件检查零件是否合格;3、做好数量验收记录,写明验收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种类、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
三、一般要求:1 尺寸及公差1.1 产品尺寸及公差必须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1.2 未注公差的尺寸公差a)机加非配合线性尺寸小于或等于120mm时,极限偏差按GB/T1804-c,大于120 mm时极限偏差按GB/T1804-m;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1804-m;b)机加配合尺寸公差按GB/T1800.3中IT14,孔取正,轴取负;c)剪切件、冲压件的尺寸公差按WJ1705中的8级;塑料制件尺寸公差按GB/T14486-1993。
1.3 未注公差角度的公差a) 机加按GB11355-m;1.4 未注形位公差零件的形位公差a)机加件按GB/T1184附录B中表B1~B4的12级;b)冷冲件按WJ1708中的2级。
1.5 型材不加工表面的公差按该材料的标准验收。
2. 表面状况及外观质量2.1 零件表面质量a)零件上不允许有飞边、毛刺和裂纹。
镀锌件、磷化件和氧化件在装配时允许镀层、磷化层和氧化层有不暴露在外面的局部损伤;b)图样上无特殊规定时,机加件和冲压件必须去毛刺、倒圆或倒角,倒圆、倒角按外角约0.6 mm,内角约0.4 mm,小薄零件视需要可适当减小。
图样上注有倒角而未注倒角尺寸时,亦按外角约0.6 mm,内角约0.4 mm倒角;c)零件上的螺纹不允许有裂纹、凹痕和毛刺,用不通过螺纹量规检查时,拧入量不多于两圈;d)图中无特殊规定时,车制零件允许留有顶尖孔。
原材料、外购件、外包件进货检验规范篇一: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1. 目的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3. 定义:无4. 职责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以下简称>);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4.3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4.4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5. 工作内容5.1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 关键项: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重要项:即重要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一般项:即一般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由生产技术部汇总后编制>.5.2进货检验判定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_%,一般项不低于92%.5.3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工厂试用必须有相关人员认可.样件检验完毕后,>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非首次供货:供方须待质检报告.理化实验报告单.合格证.采购员开具的>,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5.4检验工作要求5.4.1.采购人员必须按照月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报送>,填写器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5.4.2.检验员严格按>.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5.4.3.检查结果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5.4.4.仓库必须确认>上的质量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入库手续.5.5质量问题的处理5.5.1检验员或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量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现场,按>进行处理.5.5.2检验员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每周依据检验人员的记录进行汇总,每周二向采购部提供信息以便统计供应商业绩集中考评.5.6进货检验规定5.6.1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检验样本须由检验人员在送检样本中随意抽取,不得由供方人员自行选样.5.6.2外观检查检验样本检查按比例进行抽检.5.6.3原材料检验标识验证采购部门收集供方产品合格证书等文件并存档,形成供方档案.检验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合格标识进行核实,发现标识有问题及时通知质量负责人,并传递信息到采购部门核实标识情况,由采购部门确认方可进行验收,否则不必进行检验,直接退货,并按不合格品登记数量.5.6.4外观检查当批量在5_件以下时,按5%的比例抽检,不低于5件;当批量在__件以下时,按2-3%的比例抽检,不低于_件;当批量在__件以上时,按1-2%的比例抽检,不低于_件.5.6.5性能检验和试验抽检项目应符合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等的要求.5.6.6检验及试验记录5.6.6.1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作记录.5.6.6.2所有的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应建立检验台帐.5.6.7检验试验状态标识5.6.7.1对于合格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贴上合格证.5.6.7.2对于不合件而又不能及时退回的在包装箱或工件用红色标示,并及时隔离或按有关规定就地销毁.5.6.7.3对于来不及检查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挂上待检标志并定置存放.其它标识办法和内容详见>.5.6.8紧急放行的控制若需紧急放行时,须有质量负责人或公司副总签字.5.7检验项目控制点(见原材料质量标准)5.8其他检验规定对于本厂无法检测的项目,可以委托指定供方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做检验,检验认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5.9入库检验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做出标识,通知库管员进行验收入库.篇二:进货检验电气按钮.旋钮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电气按钮.旋钮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信号灯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信号灯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隔离开关.转换开关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隔离开关.转换开关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电器仪表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电器仪表进货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关键件进厂检验和试验编号:ZYDL-QJ8.2.4-_一次插接件进厂检验与试验编号:ZYDL-QJ8.2.4-_篇三:进货检验规程_3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1. 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3. 职责3.1采购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3.2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3.3技术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3.4质量部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3.5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4. 工作内容4.1外协外购件的分类4.1.1外协件根据本厂生产需求,外协件分为:机械加工零件(部件).铸件类.表面加工处理类.4.1.2外购件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五金.标准件.管材.钢材.传动.气动.电气.工具及辅助材料等.4.2进货检验判定标准4.2.1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协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4.2.2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4.3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量部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技术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根据供方情况制定初步供货份额.非首次供货:供方须待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开具的>,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技术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4.4检验工作要求4.4.1.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详细填写采购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4.4.2.检验员严格按>.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4.4.3.检查结果报技术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4.4.4.仓库必须确认>上的技术部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入库手续.4.5质量问题的处理4.5.1检验员或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量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现场,按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5.2检验员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报技术部负责人,技术部负责人每周依据检验人员的记录进行汇总,向采购部提供信息以便统计供应商业绩集中考评.4.6进货检验规定4.6.1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技术文件中列出的重要零件必须逐一检验并记录,其余零件的抽样方案按下若产品一次抽样不合格,再次送货后需再次实行抽样检验,再次抽样方案如下(计算后数量不为整数的向上取整):抽样方案说明:1)检验样本须由检验人员在送检样本中随意抽取,不得由供方人员自行选样.2)如果样本数小于批量时,则该批全检.3)对于对于材料成分报告,提交时每个原材料批次提交一份;对于性能报告, 影响该性能的每个处理批次提交一份报告.4)具体参照>执行.4.6.2外观检查检验样本检查按比例进行抽检.4.6.3原材料检验标识验证采购部门收集供方产品合格证书等文件并存档,形成供方档案.检验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合格标识进行核实,发现标识有问题及时通知技术部负责人,并传递信息到采购部门核实标识情况,由采购部门确认方可进行验收,否则不必进行检验,直接退货,并按不合格品登记数量.4.6.4性能检验和试验抽检项目应符合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等的要求.4.6.5检验及试验记录4.6.5.1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作记录.4.6.5.2所有的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应建立检验台帐.4.6.6检验试验状态标识4.6.6.1对于合格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贴上合格证.4.6.6.2对于不合件而又不能及时退回的在包装箱或工件用红色标示,并及时隔离或按有关规定就地销毁.4.6.6.3对于来不及检查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挂上待检标志并定置存放.其它标识办法和内容详见>.4.6.7紧急放行的控制若需紧急放行时,须有质量部.技术部负责人或主管副总的签字.4.8其他检验规定对于本厂无法检测的项目,可以委托指定供方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做检验,检验认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4.9入库检验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做出标识,通知库管员进行验收入库.其过程见相应仓库仓库管理制度.编制: 批准:外协外购件质量标准一.五金件1.目的对用于产品的五金件进行进料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工艺要求或客户要求.2.范围适用于产品用的五金件的检验.3.检验规范3.1外观检查表面光滑.无划痕.裂纹.凹凸点.扭曲变形等缺陷.边缘无毛刺.3.2材质检查材质符合工程图纸要求或样品要求.3.3尺寸检查根据相关图纸或样品用游标卡尺检查,尺寸应在规定范围内.3.4装配检查与相关零件进行实配试装顺利.无错位.翘曲.变形等不良现象.4.因工程变更而需做相应要求的改变时,以最新工程图纸.样品为准.二.管件类(一)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钢管类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钢管类原材料.3.验收规则3.1钢管类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3.2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管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本厂有权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查.3.3钢管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4.外观质量4.1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龟裂.裂纹.轧折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掉,清除不得超过其边长和壁厚的负偏差.4.2划痕允许深度不大于0.40mm4.3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允许有深度不超过0._ mm的少量凹坑.擦伤和细小的划道,但这些缺陷必须在壁厚的公差范围内.5.钢管尺寸的允许偏差5.1外径6~_mm允许偏差±0._mm;大于_~30 mm允许偏差±0.40mm;大于30~50mm,允许偏差±0.45mm;大于50mm,允许偏差±1.0%.5.2壁厚0.5~1.0 mm,允许偏差±0._mm;大于1.0~3.0 mm允许偏差±_%;大于3.0 mm允许偏差+_%~-_%.5.3钢管的长度:外径≤30mm为2~6m;外径>30~70mm为3~_m;外径>70mm 为4~_m.同批次材料长度偏差不超过±1%.5.4钢管的理论重量(密度为7.85)按公称尺寸计算,其计算公式为P=0._466?S(D-S),其中D为钢管的公称外径;S为钢管的公称壁厚.(二)型钢板材1.目的通过对型钢板材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顾客的要求.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型钢板材类原材料的检验.3.验收规则3.1型钢板材的质量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和验收;3.23.3型钢板材的标志可采用打钢印.喷印.盖印.挂标牌.粘标签.放置卡片或涂色等方式.标志应字迹清楚.牢固可靠.3.4型钢板材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1外观要求.4.1.1不得有明显的扭转和变形,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夹杂和分层.4.1.2表面允许有不超过负偏差的局部发纹.气泡.压痕.刮伤和麻点.4.1.3不允许有明显爆铁.烂铁现象.4.1.4凡属使用后可能造成性能缺陷的外观不良均不予接受.4.2尺寸要求型钢板材的尺寸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或样板尺寸的要求,对未明确提出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行业的规定.。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1 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职责3.1采购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3.3研发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
3.4质检组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
3.5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 工作内容4.1 外购件的分类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标准件、钢材、铜材、铸件、辅助材料等。
4.2 进货检验判定标准4.2.1 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4.2.2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
4.3 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全检)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检组负责人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研发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研发部已制定有检验项目的,检验员可直接按原检验项目检验。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交由研发部、质检组作出结论。
如供方连续三次供货均合格,经企业相关部门评审合格后,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名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供货份额。
供方非首次供货:供方须持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填写的《报检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控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4 检验工作要求4.4.1 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详细填写采购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
4.4.2 检验员严格按本《检验规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
4.4.3 检查结果报研发部负责人,研发部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
外购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外购机的管理,维护外购机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提高外购机的使用效率,保障工作人员对外购机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外购机指机构或单位为了满足特定需要,在国内外市场上购置的机械设备、器具或工具。
第三条外购机的管理应遵循便民、便民的原则,保障外购机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第四条外购机的管理应遵循“谁用、谁管”的原则,明确外购机的责任人。
第五条对外购机的管理应规定相关的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制度和程序,并建立相关档案和台帐。
第六条外购机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购置的所有外购机。
第七条建立相应的外购机管理工作机构或管理小组,协助领导对外购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外购机的购置和验收第八条外购机的购置应根据实际需要经过认真评估和书面申请,由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购置。
第九条外购机的购置应考虑设备的品质、性能、价格、维修、保养、耗材、使用寿命等因素,并参考市场上同类设备的价格。
第十条购置外购机应与相关单位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内容采购设备。
第十一条购置外购机的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验收人员应按照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查和试运行。
第十二条对购置的外购机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备领导审批入库。
第十三条对合格的外购机设备应编制设备台帐,并建立档案保存相关资料。
第三章外购机的使用和维护第十四条外购机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使用范围和方式。
第十五条外购机的使用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保持机器的整洁和安全。
第十六条外购机的维护责任人负责对外购机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修。
第十七条外购机的保养和维修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严禁无证擅自拆卸和修理外购机设备。
第十八条外购机的维修、保养和更换配件应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使用原装配件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四章外购机的报废和处置第十九条外购机设备的报废应根据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和报废标准进行评估,经过审批后方可报废。
设备的安装、验收设备安装是指将已到货并已经开箱检查的外购设备按照设备工艺平面图及有关安装技术要求,安装在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找平、稳固,达到安装规范的要求,并通过调试、运转、验收使之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必须由供应商在场进行指导,设备部进行安装,与公司正在使用的型号相同的设备可以由设备使用部门自行安装,出现问题时,应要求供应商进行指导。
1.设备的安装1)设备开箱检查按库房管理规定办理出库手续,设备开箱检查由设备采购部门、设备主管部门组织,安装部门、设备工装部门及使用部门参加。
开箱检查内容如下:①检查箱号、箱数及外包装情况,发现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处理。
②按照装箱单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清点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备件以及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有无缺损。
③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锈蚀,如有,应及时清除并注意防锈。
④凡未清洗过的滑动面严禁移动,以防研损。
清除防锈油时最好使用非金属刮具,以防产生新损伤。
⑤不需安装的备品、备件、工具等应注意妥善保管,安装完工后一并移交给设备使用单位。
⑥检查核对设备的基础图和电气线路图与设备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查基础安装部分的地脚螺栓孔等有关安装尺寸和安装零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电源接线口的位置及有关参数是否与说明书一致。
⑦检查后作出详细检查记录,作为设备原始资料入档。
对设备严重破损、锈蚀等情况,可采用拍照或图示方式说明,以备查询,也可作为向有关单位索赔时交涉的依据。
2)设备基础准备设备基础对设备的安装质量、设备精度的稳定性以及加工产品质量等均有很大影响。
因此,基础设计应根据动力机器的特性,合理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正常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3)设备的安装(1)设备的清洗设备安装前,应进行清洗。
应将防锈层、水渍、污物、铁屑、铁锈等清洗干净,并涂抹上润滑油脂。
(2)设备的定位设备安装定位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生产工艺、维修、技术安全、工序连接等方面的需要和要求。
xx公司程序文件出版日期:2009年7月21日编号:批准:外购、外协件入库检验程序1 目的对外购、外协件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外购器材、外协件。
3 职责质管部负责外购、外协的入公司检验工作。
4 工作程序4.1 送检4.1.1 采购的产品或物资,按入公司检验要求,进行检验或验证,合格的填写“物品入库检验报告单”入库。
4.1.2 委托加工的外协产品由主管人员或供方送货员依据送货单预先查验有无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核对型号、规格、牌号、数量、生产厂、生产日期、检验外包装是否完好。
如有疑问,应与送货单位交涉或拒收,预验合格后,则送质检部门签收。
4.2 检验4.2.1 检验依据:Q/JT010421外购产品入公司验收,按入公司检验规程执行,检验依据依次为采购合同,技术协议,生产方产品标准,本公司相关产品的检验工艺文件,元器件检验通用规范;外协件按外协加工协议。
外协检验工艺文件或加工图纸进行检验。
4.2.2 检验人员检验后应详细填写送检单上的有关栏目。
检验内容及标准应写明具体内容。
也可写明检验所依据的文件号,如有不合格,应写明不合格特征。
4.2.3 检验合格的由检验人员开具验收合格证,随同合格物品放置“待入库区”。
4.2.4 检出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隔离,不合格品由相应部门联系退货事宜。
让步接收的,需办理让步接收手续,由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
4.3 入库检验合格的产品连同入库检验报告单,按入库程序办理入库手续。
4.4 对于在外协加工协议中规定,须在供应方进行交收检验的,由质管科指派检验人员前往供应方按协议规定实施检验。
检出不合格品责成供应方隔离并作出处置,检验合格接受的,仍应由供应部门及质检部门办理送检及入库手续。
外购、外协件入库检验程序表xx公司物品入库检验报告单检验部门意见:检验人:。
设备验收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规范设备验收工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功能满足使用要求,提高设备建造和维护成果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益,特制定本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项目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
三、主要内容1. 设备验收的目的及原则设备验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设备质量符合标准,功能满足使用需求。
验收原则包括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
2. 设备验收的程序和要求(1) 设备验收的程序a. 设备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编制验收方案、确定验收组成员、通知设备供应商。
b. 设备验收过程:按照验收方案进行验收,检查设备质量、性能和安全性。
c. 设备验收的结果通报:填写验收报告,并向设备供应商反馈。
(2) 设备验收的要求a. 设备质量要求: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无缺陷、损坏、漏洞等问题。
b. 设备性能要求:设备应能满足使用需求,达到用户所设定的技术指标。
c. 设备安全要求:设备应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运行时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3. 设备验收的责任与权利(1) 设备供应商的责任与权利a. 设备供应商应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和培训。
b. 设备供应商有权要求验收过程中的技术合理性。
c. 设备供应商应对验收结果进行反馈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2) 项目经理的责任与权利a. 项目经理担任设备验收组组长,负责组织并指导设备验收工作。
b. 项目经理有权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相关技术文件和证明材料。
c. 项目经理应对验收结果进行评审,并决定是否接受设备。
(3) 验收组成员的责任与权利a. 验收组成员应按照验收方案进行验收,全面评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b. 验收组成员有权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
c. 验收组成员应按照程序填写验收报告,并提供明确的建议和意见。
4. 设备验收的报告和记录设备验收过程中,应编制验收报告,并详细记录各项验收内容、结果和意见。
验收报告应经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并报公司管理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