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812.73 KB
- 文档页数:14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
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
每隔3天贴治1次。
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
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中医特色疗法的种类摘要:一、中医特色疗法简介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种类1.药物贴敷疗法2.药物熏洗疗法3.药酒疗法4.药茶疗法5.药枕疗法6.头针疗法7.梅花针疗法8.钩针疗法9.眼针疗法10.腕踝针疗法11.电针疗法12.火针疗法13.耳穴疗法14.脐部疗法15.足部按摩疗法16.手穴疗法17.药摩疗法18.点穴疗法19.捏脊疗法20.放血疗法21.穴位埋线疗法22.刮痧疗法23.拔罐疗法24.艾灸疗法25.醋疗法26.药栓疗法27.脏器疗法28.蜂毒疗法29.磁疗法30.小儿推拿疗法31.第二掌骨侧穴位全息疗法32.子午流注针法33.梳头疗法34.含漱疗法三、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四、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与局限五、结论正文: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本文将对中医特色疗法的种类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医特色疗法简介中医特色疗法,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特色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治疗过程舒适等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二、中医特色疗法的种类1.药物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制成贴剂,贴敷在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药物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煮成汤汁,通过熏蒸、浸泡、洗涤等方法,使药物作用于皮肤,达到治疗目的。
3.药酒疗法:是将药物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达到治疗目的。
4.药茶疗法:是将药物煎煮成茶汤,通过饮用茶汤,达到治疗目的。
5.药枕疗法:是将药物制成枕芯,睡觉时枕在头颈部,通过药物的挥发,达到治疗目的。
6.头针疗法:是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7.梅花针疗法:是通过刺激皮肤上的梅花状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8.钩针疗法:是通过刺激皮肤上的钩状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9.眼针疗法:是通过刺激眼部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10.腕踝针疗法:是通过刺激手腕和脚踝部的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又称为天灸,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经过辩证后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或发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本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多种中医儿科疾病中的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穴位贴敷在中医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穴位贴敷配置方法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草药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成lcm×1cm大小膏状,放入2cm×2cm纱布块上,贴于相应穴位,透气胶布固定。
在治疗不同疾病时选择不同的穴位。
1.1 在肺炎喘嗽中的应用取穴:肺俞、大椎、定喘穴等,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3h即可。
1次/d,5~7次为1个疗程。
张艳平等[1]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总有效率达96.67%。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快速吸收肺部秽音,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2]。
1.2 在泄泻中的应用方取穴:中脘、神阙、天枢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4h即可。
1次/d,7次为1个疗程。
黄琴等[3]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4.0%。
贴敷药物可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肤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贴敷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1.3 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取穴:双侧涌泉穴、大椎、风门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12h即可。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刘吉昌等[4]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开始出汗时间、起效时间较快,但痊愈时间与口服西药治疗无较大差异。
穴位贴敷疗法集腧穴、药物两者综合作用于一身,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无须经过辩证,只要符合“发热,无汗出”条件即可应用,有是证用是药,不涉及其后的个体化辩证治疗,适用范围较广,便于临床操作。
中医外治之穴位贴敷疗法中药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的腧穴,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中药对腧穴的刺激,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内经中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不论西医还是中医,不论内治还是外治,其根本目的是在有效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同时,减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穴位贴敷疗法和中医其他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通过药物的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恢复机体内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不仅在外科、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故穴位敷贴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临床医家关注。
荣宸医用冷敷贴是由67种名贵中药材(文三七,新疆五彩阿魏,清水全虫,土元,全开广地龙,蜈蚣,辽细辛,龙血竭,何首乌,鸡血藤,红花,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灵霄花,乳香,明没药)等精制而成。
具有活血化瘀,壮骨续筋,祛风散寒,去湿除痹等功效。
荣宸医用冷敷贴古方黑膏的治疗范围:说的简单通俗点,就是治疗骨病。
其中包括(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刺,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足跟痛,网球肘,肌肉酸痛等病症)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只要瘀阻的经脉打通了,病自然就好了。
荣宸医用冷敷贴延续古法传承制作,以养血壮骨为基础,辅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去湿等功效,开创了以补为主,以治为辅的新思路。
中医馆特色项目宣传简介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简介一、中医针刺疗法1、治法功效:运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防病治病的目的。
2、适应范围:老年病、骨伤科疾患、皮肤科、五官科及内外妇儿科许多疾患,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
包括:一、呼吸系统疾病;二、眼科疾病;三、口腔科疾病;四、胃肠系统疾病;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等。
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
二、中医艾灸疗法1、治法功效:艾灸疗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给人体以温热,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优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渗透皮肤深达里层,产生循经感传现象,气血在强大的热流推动下,冲破瘀阻点,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
灸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祛湿散寒、行气活血、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消肿散结、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等作用。
2、适应范围:现在灸治病证约在二百种摆布,其主要适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诸病证及养生保健等。
三、中医推拿疗法1、治法功效: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
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解除局部病变,调节神经系统,调整内脏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正骨复位、扶正祛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导滞消积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预防、养生保健。
2、适应范围:适用于间接暴力或慢性劳损所引发的一些伤病。
近几年,推拿在消除疲劳、延缓衰老、减轻肥胖、医治更年期综合症、皮肤美容等的临床研究中,亦出现了新兴医治优势。
关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防备保健作用。
四、中医拔罐疗法1、治法功效: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腧穴或体表部位,使被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浅谈穴位贴敷【摘要】: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俗称“三伏贴”,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来源于清代张潞《张氏医通》的“百芥子疗法”。
其为纯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少、疗效好、价格低廉。
【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中医药疗法每年一度的“三伏贴”时间又到了,好多患者过来咨询关于冬病夏治的知识,现通过我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近年来本院自制中药敷贴的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的观察及总结,浅谈一下穴位敷贴。
1.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理论概述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它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俗称“三伏贴”,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特色方法,来源于清代张潞《张氏医通》的“百芥子疗法”。
此法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另外还可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从而使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此法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二、敷贴的应用1.适应范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儿科疾病等等。
2.用药与方法:选用我院自制的中药配方,用姜汁调成膏状,用专用的敷贴将中药于初伏、中伏、末伏时根据不同病症贴与所选穴位。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童每次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也可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①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选穴: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膻中穴、脾俞穴、肾俞穴,然后使用空白贴将药物做成穴位贴,贴敷在以上穴位,持续贴敷2-6小时,在贴敷药物期间,患者需要禁食生冷、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在贴敷之后,如果患者的局部皮肤存在微微发红情况,无需担心,会自行消失,如果皮肤处出现水泡,不要挠抓,避免抓破发生感染,如果水泡较大,需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