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料专业_材料科学基础_课程的教改认识与实践_靳正国
- 格式:pdf
- 大小:177.31 KB
- 文档页数:5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8131015(二)课程英文名称:Fun dame ntals of Materials Scie nee(三)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介绍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为目的,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生产实际有紧密的联系。
研究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性能及三者间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掌握有关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训练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初步掌握材料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有关的实验技术;掌握定量、半定量地解决工程材料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固体中的相结构、凝固、相图、固体中的扩散、塑性变形、回复与再结晶、固态相变、复合效应与界面,以上内容都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它对于发展新材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72学时分数:4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固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分布规律,包括固体中的原子是如何相互作用并结合起来的,晶体的特征及其描述方法,晶体结构的特点,各种晶体间的差异,以及晶体结构中缺陷的类型及性质。
这些都是本章重点介绍的内容。
这些知识不仅是学习材料学科课程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比不可少的基础。
1. 掌握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2 •熟悉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3 •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基本性质4•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能;位错的运动与交互作用教学时数:13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原子键合一、固体中的原子的结合键(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键、氢键)二、工程材料的分类第二节原子的规则排列一、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空间点阵、布拉菲点阵晶面指数、晶向指数、晶面间距)二、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金属中常见晶体结构、陶瓷的晶体结构)第三节原子的不规则排列一、点缺陷(平衡浓度、形成、结构和能量)二、线缺陷(位错的基本类型、柏氏矢量、位错密度、作用在位错上的力及位错的运动、位错的应力场与应变能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位错的增值、塞积与交割、实际晶体中的位错)三、面缺陷(晶界、亚晶界、挛晶界和相界)考核要求:1、原子键合1.1 固体中的原子的结合键(识记)1.2 工程材料的分类(领会)2、原子的规则排列2.1 晶体学基础(领会)2.2 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识记)3、原子的不规则排列3.1点缺陷(应用)3.2线缺陷(应用)3.3面缺陷(领会)第二章固体中的相结构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固熔体、化合物、陶瓷晶体相、玻璃相及分子相等五类。
浅析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1 提高教师业务力量与素养教师是向学生传授学问的主体,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凹凸是打算一个学校将来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形成。
而教师队伍建立特殊要从青年教师抓起,由于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凹凸,代表着学校的将来与盼望。
哪个学校留意对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培育和提高,哪个学校将来就有进展,就能上水平,哪个学校就抓住了教育要面对世界,教育要面对将来,教育要面对现代化的这一根本宗旨。
因此,青年教师业务素养及力量的培育与提高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能否完成为党和国家培育四有人才任务的大问题,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之关键。
1.1 对青年教师进展师德师风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一个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而且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学风建立乃至培育四有人才的大局。
因此,加强对教师进展师德、师风教育是治校之本。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打算了师德、师风对学风的导向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努力求知,还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将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学风。
如何使青年教师一走向教学岗位就坚固地树立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坚决信念呢?聘请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有突出奉献的博士导师、教授设立专题,对青年教师进展师德、师风教育是一个好方法,这样可以通过博士导师、教授、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从开头参与教师队伍就清晰熟悉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着为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立所需要的四有人才的宏大使命,要想很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立所需要的四有人才的宏大使命,必需标准自己的言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之真正符合当代教育进展所需要的有思想、有品德、有力量、有水平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学科,已经成为了现代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石。
在材料科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理论能力、实验技能训练,还需要更加强调学院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政建设。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政建设的意义思政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大重要任务,也是所有课程建设中的必修环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更是可以锻炼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而言,思政教育意义重大。
首先,材料科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必须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材料科学学科自身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材料的使用和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人文精神,充分领会材料科学的意义和目的。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思政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不仅仅掌握材料科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更是要充分领会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而言,思政建设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科研心态和价值观教育材料科学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科研心态和价值观,教学中应在学习材料科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批判、创新和奉献的科研精神。
引导学生建立真实、客观的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贯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实践教育材料科学教育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材料科学的实践应用。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走进实际材料生产和应用现场,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与新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民族精神教育无论是什么时代,民族精神都是材料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材料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
在材料科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深厚
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然而,在材料科学的
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难度大、实践环节不足等。
因此,本文将分享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首先,材料科学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堂演示、实验操作等。
通过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同
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在材料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
重视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研讨课、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
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科学的知识,教学内容应该更
加具有实际意义,力求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者实际
问题来讲解材料科学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
学知识。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
这
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作者:宋祖伟梁爱琴师进生代辉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4期摘要:文章分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强化实验和创新实践的改革措施,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金属和合金的相图等知识,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学科知识面宽等特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课程教学中反映出的最突出问题,堪称“天书”[1]。
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板书为主,结合课外辅导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方面,更是感觉课程枯燥、难理解和记忆、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相当薄弱,由此产生抵触心理,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各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都进行有益的尝试[2]。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极大改善了教与学的尴尬境地,使教学相长。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材料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选择胡赓祥、蔡珣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作为课程教材。
经典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是教学重点,因此在内容设置上体现课程基础性特征,让学生系统掌握各个知识点,重点、难点要讲透,既注意与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避免重复,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的知识,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打消抵触心理。
该课程的基础性强调材料的共性规律,故打破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限,对不同理论体系加以整合,针对材料多样性,寻求各种材料的共性。
其次,在讲授材料科学基础内容时,紧跟时代步伐,将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与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如引进纳米新材料和环境材料等新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新领域、新发现、新课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学习兴趣[3]。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是应用物理专业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的相应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
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1、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结构、成分、制备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材料晶体缺陷常识,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等知识;掌握功能材料其基础物理知识,学习各种材料结构分析在科研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要求《材料基础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记忆、掌握,深入理解材料物理本质同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关联规律。
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及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三、实验项目1.材料晶体结构数据的获得-X射线衍射实验目的:了解粉末X射线衍射工作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材料晶体结构的理解,掌握晶体结构数据的获得方法。
实验原理: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利用晶体形成的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
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结晶性物质上时,X射线因在结晶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散射的X射线在某些方向上相位得到加强,从而显示与结晶结构相对应的特有的衍射现象。
X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
衍射X射线满足布拉格(W.L.Bragg)方程:2dsinθ=nλ式中:λ是X射线的波长;θ是衍射角;d是结晶面间距;n是整数。
波长λ可用已知的X射线衍射角测定,进而求得面间隔,即结晶内原子或离子的规则排列状态。
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3、授课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4、学分3.55、修读期第4学期6、课程组负责人彭志方教授、雷燕讲师7、课程简介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材料的亚稳态。
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如材料加工成型、材料热处理、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学、材料测试、材料的近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提供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1周9、课程考核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参考书目[1] 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唐仁正,1997[2] 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赵品,谢辅洲,孙文山.,2000[3]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等,1998[4] 金属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胡庚祥,钱苗根.,198012、网上资源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3、授课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4、学分2.55、修读期第5学期6、课程组负责人李正刚讲师、梁夏讲师7、课程简介《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阐述了固态相变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强化的基本工艺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各种工程材料。
本课程重点放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主要内容包括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回火转变,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和工业用钢、铸铁及有色合金等内容。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理念
《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材料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2.突出能力导向:材料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强调创新思维:材料科学是一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
4.多元考核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验操作、项目报告等,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5.反映学科前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材料科学知识和技术。
总之,《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导向、强调创新思维、采用多元考核方式、反映学科前沿,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材料科学人才。
1。
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第6期摘要: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级平台课“材料科学基础”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把学科前沿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基金项目:(1)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09-15);(2)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2008-01)“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包括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等内容,其特点是课程内容枯燥、抽象,教学难点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不再是概念、原理和方法之间的简单结合,而是由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互渗透形成的完整系统,“材料科学基础”必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加强实践训练,以此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内涵与外延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哲学、地理、历史、艺术等,对于工科高等院校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何处,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调研工作。
通过分析学生的精神现状,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教育,其次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教育。
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在学生行为中体现为责任感,这是促使学生奋发进取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学生才可以去求知、去探索。
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现阶段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中,而且应是一种融合于思维深处的自然性体现,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将科学创新与人文素质融会贯通。
课堂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
通过讲解,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待科学发展与人文及社会科学的紧密联系。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过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探索作者:张弛何鑫宋伟东禹庭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33期摘要“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内容较为繁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也仅仅能考察小部分知识点。
为提升教学效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改进本课程的过程评价和反馈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索课程过程评价的新方法,力求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有效的达成度计算和持续改进机制。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达成度;过程评价;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1.33.028Exploration 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of"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Science"ZHANG Chi, HE Xin, SONG Weidong, YU Ting(School of Applied Physics and Materials,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 529020)Abstract As a basic theory course for materials majors,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has a large knowledge system and complex contents.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grasp students'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knowledge points can be investigated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help students complete the course bette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rocess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new methods of curriculum process evaluation, strive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practices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and establishes an effective achievement calcul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Keywords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degree of achievement; process evalu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近年來,国内高校全面开始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为教学核心,在教学中重视反馈和持续改进,强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与改革摘要:本文针对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中遇见的一些问题,从优化、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和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材料科学基础》是我校材料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热力学、金属学及陶瓷学等多个相关学科,其特点可用“三多”概括,即叙述性原理、规律多; 需要记忆的概念、术语多;课程内容头绪多[1]。
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有“三难”,难记忆,难理解,难以灵活运用,存在担忧与抵触心理,缺课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程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优化、精简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选择上海交通大学石德柯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教材,该教材编排新颖,论述清晰,利于学生自学。
但该教材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部分基础理论结合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大材料”专业为背景的教材,知识信息量较大,如果不顾及实际情况,在专业学时本就不多的情况下,一味贪图大而全,就会导致教师难以讲授透彻,学生学习倍感吃力。
因此,课程教学中,我们不求大而全,合理优化和精简授课内容,适当降低课程难度与深度。
如在晶体结构章节里,只介绍与后续晶体缺陷和材料形变紧密相关的内容,而舍去晶体的对称性,极射投影和倒易点阵等相对较抽象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可在后续晶体学基础课程中讲述。
二元相图章节里,只介绍三种典型的二元匀晶、共晶和包晶相图及合金凝固过程,并用以分析铁-碳相图,而舍去与凝固有关的动力学理论部分,这些内容可以开设专门的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讲授。
再如该教材在三元相图部分的内容较为繁多。
对此,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在讲授范围方面做了一定的取舍。
最终,课堂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三元相图基础、三元匀晶相图、三元共晶相图(固相完全不互溶,固相有限互溶)和三元相图小结(包括三类四相平面的形状、四个平衡相成分点的位置、四相平面上下的相区分布特点、液相线走向特征等)。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四重构”与“两创新”教学改革作者:田相鑫章强李传明刘伟苗欣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33期摘要: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在培养适应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产业建设、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所需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不足”痛点问题,教学团队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教学团队”的“四重构”改革方案,并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科学布局与设计的创新,针对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创新,实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知识为骨,实践为肌,研学一体,质素并举的良好改革效果。
关键词: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课堂模式改革;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152-05Abstract: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is the core basic course of material-related majors, which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roviding knowledge basis for studying the more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tegra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needed for materi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upgrading and traditional drivers being replaced by new on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 response to the "three deficiencies" pain point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following the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 and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nd carries out a "four reconstructions" reform,including, specifically, reconstruction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cepts, course contents and resources, teaching modes and environments, and teaching team. Besides, this study carries out scientific layout and design innovations for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has also been mad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inally, the course has achieved a good reform effect of student-centered,teacher-led, knowledge as the bone, practice as the muscle, research and study as the body, and satisfying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Keywords: student-centere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Fundame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course evaluation2017年是中國工程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及“北京指南”均在这一年出台,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1-3]。
第49卷第12期2021年6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2Jun.2021思维可视理念下《材料科学基础》的改革实践*冀盛亚,徐珂,郑先锋,王卫东(河南工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材料科学基础》在材料类本科专业的教学环节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优化与整合课程资源。
将VR引入课改,设计与搭建教学三维动画数据库,其可视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具有较强的带入效果,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宏观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引导型”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材料专业人才。
关键词:VR技术;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12-0200-03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the Idea of Thinking Visualization*JI Sheng-ya,XU Ke,ZHENG Xian-feng,WANG Wei-dong(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an Xinxiang453003,China)Abstract:The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plays a connecting role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Materials.By 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VR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curriculum reform,designing and building teaching3D animation database.Its visual teaching content was conducive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some abstract and obscure basic theories.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environment had a strong effect of actual simulation.It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active participation.And it also helped to cultivate students"macro spatial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ability.Building a new teaching mode of student-centered behavior guidance“was beneficial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of material major.Key words:VR technology;visualization of thinking;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odel1《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是根据1996年12月全国高校材料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精神,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及国家专业调整与改革而设置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