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23
评估脉搏的四个要点
评估脉搏是测量心跳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了解心率和心律的状态。
以下是评估脉搏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
1. 心率(Rate):心率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通常以“每分钟的脉搏数”来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在60到100次每分钟之间。
心率可以通过触摸动脉(通常是桡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并计算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来测量。
2. 节律(Rhythm):脉搏的节律指心跳的规律性。
正常的心跳应该是有规律的,间隔相等。
不规律的脉搏可能表明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
观察脉搏时应该注意是否有间歇性漏搏或额外的搏动。
3. 强度(Strength):脉搏的强度反映了每次心跳时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通常分为强弱适中等级。
正常的脉搏应该有适度的强度,太强或太弱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强度的评估通常通过轻触或用指尖轻压动脉来进行。
4. 弹性(Elasticity):脉搏的弹性指的是动脉血管的柔韧性。
通常,血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迅速适应心脏的搏动。
血管硬化或其他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脉搏的弹性下降。
评估弹性可以通过观察脉搏的感觉以及动脉是否能够在触摸后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来进行。
总体而言,通过对心率、节律、强度和弹性的评估,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测量心跳的常用方法
测心率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心脏工作状况,通过观察心率的快慢、强弱和是否不齐,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在安静清醒状态下,正常人心率的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
心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Ⅱ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逸搏心律等问题。
而心率高于100次/分钟则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及交界区心动过速等。
通过测量心率,医生可以初步了解心脏功能状况,从而进一步安排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心率的变化可能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单次心率测量不能完全确定患者的心脏状况。
如有心脏疾病疑虑,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测心跳常用的正确方法主要有:触诊脉搏、听诊器计数、心电图检查等。
1、触诊脉搏:触诊脉搏是最简便的方式,心脏的跳动与脉搏的跳动,正常情况下是相同的。
可以通过触诊桡动脉,计时60s,数出脉搏跳动次数即心脏跳动次数。
此方法不适用于心律失常的患者,结果会有偏差。
2、听诊器计数:使用听诊器直接听心脏的跳动,计时60s,数出心脏跳动的次数。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最准确和客观的测心跳的方式,不仅能直观给出心率值,还能发现一些其他疾病。
实验5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目的]掌握人体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时心率的影响。
[原理]心率的测定有脉率指触法、心音听诊法和心率遥测法。
在心脏的舒缩活动中,动脉内压力的变化发生周期性波动,引起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与心脏的周期性活动一致。
故用手指触摸到身体浅表部位动脉脉搏率,一般情况下能代表心率。
心脏在活动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
通过听诊器在胸壁一定部位听诊可确定心率。
心率遥测法是根据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
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而显示。
[对象]体育系学生或运动员[器材]听诊器、节拍器、心率发射机、接收机或调频收音机(或普能运动心率遥测系统)、导电膏、秒表、75%酒精棉球、医用胶布。
[步骤]1.脉率指触法和心音听诊法(1)受试者静坐5min。
(2)指触法检测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受试者一侧手腕部桡动脉处测量脉率。
也可用心前区听诊法测量心率。
脉搏测量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当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测量30s的脉搏乘2,即为心率。
(3)令受试者以每次2s的速度(按节拍器节律)连续下蹲3min。
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的心率。
2.心率遥测法(1)心率遥测仪测定①电极安装:安装电极前,皮肤用75%酒精进行脱脂处理。
在电极上涂上适量导电膏,周围橡胶圈上涂401号胶,然后将线稍短的电极按放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线长的电极放在胸骨体部位,然后用5×5cm2胶布固定电极。
②安放发射机:将发射机正面朝外,插孔插入发射机,此时心电波开始发射。
③调节接收机频率:打开接收机,将其调至调频(FM)处。
旋动调谐扭,当调至和发射机的频率一致时,即可听到嘟、嘟……的声音,这是心率信号,每一声表示一次心跳。
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布兰奇测量
布兰奇心功能指数=心率X (收缩压+舒张压)/100,其中血床以mmHgh 为单位。
布兰奇心功能指数在100~ 160 (平均值是140)范围内为心师管功能正常,如果超过200,应进一步做心功能检查。
1、测心率:每隔1分钟连续测3次安静心率。
2、测血压:取坐位,前臂平置桌面,肘部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
以上臂下部、近肘关节内侧处的肱动脉搏动点作为测量血求的部位。
测量时收缩退以听诊器刚出现名搏动声时为准;舒张压以心搏动声由大声突然变小声时为准。
测量时情绪安定,左右臂各测3次。
3、计算并评价布兰奇心为指数。
【实验目的】
通过跑台实验进行有氧运动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后的心率,血压和体重的数据,并与实验前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跑台实验对心率,血压和体重有无影响。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本小组所有成员
实验器材:跑台机,血压心率计,电子秤
实验场地:院楼实验室
观测指标:体重(kg), 心率(次/min), 血压(mmhg)
【实验步骤】
步骤一:对本组所有成员原始心率,血压和体重进行精准的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登记在笔记本上;
步骤二:将跑台机设定好。
设定的状态为:10km/h (匀速),30min;
步骤三:组员按照顺序分别进行30min的跑台机的匀速跑。
每当一个组员跑完后,即刻利用血压心率计对其进行血压和心率的测量, .紧接着进行体重的测量,将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
步骤四:运动后20min,对组员进行适当的补液,并再次进行血压,心率和体重的测量,将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
心脏测量值的正确方法
测量心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数脉搏和用听诊器听诊。
数脉搏的方法如下:
1. 确定数脉搏的位置,一般选择在手腕部位,桡动脉搏动的地方数脉搏。
2. 将一只手的手腕掌面朝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轻压在手腕外侧,可以感受到桡动脉的搏动。
3. 计数一分钟内桡动脉的搏动次数即可。
用听诊器听诊的方法如下:
1. 戴上听诊器并将听诊器的探头放在心尖搏动处。
2. 通过心脏跳动次数测量心率,一般以计数1分钟为宜。
通过测量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健康。
如果发现有心率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影响心率,以免耽误治疗。
体育课如何测心率
一、测量方法分别有三类:
1、按测量方法分类:(1)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
2、按测量属性分类:(1)物理量测量(2)非物理量测量
3、按测量的组织形式分类:(1)连续性测量(2)横断面测量
二、测试心率最简单的办法是测“桡动脉”的脉搏。
桡动脉位于手腕的内侧靠近大拇指的这一侧。
还有一个运动心率的控制区域计算法:
(220-现在的年龄)x0.8=最大运动心率
(220-现在的年龄)x0.6=最小运动心率
三、如何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一般的运动比如游泳等运动的训练中,一般多将运动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的范围内,一般晨跑中的心率控制在130-150/分,充分掌握了自己的有效心率后,在进行不同的运动锻炼时,就能更好的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更好的健身、减肥、塑形的效果。
四、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⑴测量:脉搏触摸法;部位:桡动脉(颈动脉、颞动脉)仪器:秒表;⑵评价:基础心率均线、波动差值;立位、卧位姿势脉搏差(差值越小表明心脏机能越好)。
五、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测量:运动后即刻心率=1800/运动后即刻30次心率所用时间。
评价方式:心率潜力=220-(年龄+运动后即刻心率),查表做出评价⑵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测量:运动后第2分钟开始,每次测量前30秒的心率换算成一分钟的心率,观察心率的恢复直到运动前水平。
评价:持续运动时间与运动后几次心率测试之和的比值越大,心血管机能越好。
六、注意事项
不得过度运动。
一周基础心率的测量与评价实验报告一、计算最大心率值(1)计算方法用220减去年龄,就是一个人的最大心率值。
例如:战士李超峰,25岁。
他的最大心率值是220–25=195。
也就是心跳每分钟195跳,即195次/分钟。
这意味着,该战士在运动时的心率,如果超过195次/分钟,他坚持不了七、八分钟,心率就一定会掉下来。
(2)计算最大心率值的目的。
计算出最大心率值,就可以掌握科学合理的训练强度。
通常把训练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值的65%~85%之间。
用上面的例子,战士李超峰,平常训练的强度,应当在心率114次/分钟~167次/分钟之间。
当然,心率要超过也可以,但是不可时间长,时间长了,会造成对心脏的伤害。
二、测量安静心率(1)测量方法让被测量的人,心境平静、肌肉放松地休息20分钟。
然后测出心率值,此时的心率值就是安静心率。
(2)测量安静心率的目的。
安静心率可以评估心血管循环功能。
安静心率低,表明心血管循环功能好。
安静心率低于75次/分钟,心脏功能好;安静心率高过95次/分钟,心血管循环功能就不够好。
三、计算心搏频率储备数(1)计算方法最大心率值跟安静心率的差值,就近似于心搏频率储备数。
(3)计算心搏频率储备数的目的。
心搏频率储备数表示人体劳动或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四、测量“最大摄氧量”(1)具体操作方法:①男子,使用40公分高的台阶;女子使用33公分高的台阶。
②被试者以每分钟25次的频率登上跨下。
所谓的一次登上跨下,是指连续完成如下的动作:左脚放上台阶、右脚踩上台阶、左脚下到地面、右脚下到地面。
③坚持以每分钟25次的频率登上跨下,达到5分钟。
④在达到5分钟后,停止运动,读取心率数值。
⑤在《最大摄氧量计算表》上,找到对应的心率数值点,以及对应的体重数值点。
两点的连线,同计算表中部斜线的交点,即是该被试者的最大摄氧量。
(查到的是绝对值,单位是:升/每分钟)。
⑥用测得的绝对值除以被试者体重所得到的数值,就是相对值。
【课堂】⼼跳的奥秘—《运动与⼼率》(上篇)本期课堂是对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第⼀防护专家组成员(上海)季培⽼师的8⽉17⽇微信公开课的语⾳讲课内容的⽂字整理本次课程的内容整理后⼀共有以下⼏点:1、⼼率的定义2、⼼率与⾎管和寿命的关系3、运动中⼼率的变化4、⼼率评价的意义⼼率的定义定义:⼀分钟⼼脏跳动的次数▶相关因素:和⾎⾊素浓度、肺脏的⽓体交换效能、基础代谢、运动、⼼脏容积、每搏输出量、⾎管的通畅程度等因素有关,受神经内分泌调控,接受⼼跳中枢直接指令。
▶决定性因素:正常健康⼈,在⾎⾊素为恒值,肺功能正常,基础代谢、⼼脏容积、每搏输出量和⾎管通畅程度均为恒值的情况下,⼼率的波动和运动相关性最⼤▶测试⽅法:1、搭脉法,可在⼿腕劳动脉处或胸⼝⼼脏跳动处感受⼼脏跳动次数和频率,以10秒为单位乘以6,或者以15秒为单位乘以4,这样的⽅式来测试。
2、使⽤科技⼿段,很多运动⼿环都可以测试⼼率波动。
▶氧在⼼脏的运输通道⼼脏是⼀个输⾎的机器,它主要是完成氧的运输,下⾯这个图是整个的⼀个⾎液循环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脏的波动直接决定了,把多少的氧⽓输送到组织。
有多少的能⼒把⼆氧化碳组织⾥⾯的⼆氧化碳这个输送出来。
⼼率与⾎管和寿命的关系▶⼼率与⾎管:·长期缺乏锻炼的⼈,⾎管壁附着了⼤量的污垢,管径狭窄,⾎管变硬,⼼脏播出量⼩,每分钟的输出量⼩,安静⼼率上升。
·经常锻炼的⼈,⾎管通畅,管径恢复,⼼脏搏出量⼤,每分钟的输出量⼤,安静⼼率下降▶⼼率与寿命:·有研究认为,⼈体⼀⽣,⼼脏的跳动次数是⼀个恒值·经常锻炼的⼈,安静⼼率⽐较低,⼼脏的使⽤寿命⽐较长。
运动中⼼率的变化·体育运动时,肌⾁对外做功,需要消耗更多的氧⽓,⼼率上升。
·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加,⼼率也不断增加。
·前期,两者呈线性相关。
·但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强,当⼼率超过170次/分(此时⾎乳酸⼤约4mmol/L)时,⼼率曲线出现拐点,两者不再呈线性相关。
评估科学运动强度的主要方法
一、心率监测
心率监测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运动强度的方法。
通过监测心率,可以了解运动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从而评估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一般情况下,最大心率的60%-70%为低强度运动,最大心率的70%-80%为中等强度运动,最大心率的80%以上为高强度运动。
二、RPE评分
RPE评分是一种主观评估运动强度的方法,通过让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的疲劳程度进行评分,可以了解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通常情况下,RPE评分在11-13为低强度运动,14-16为中等强度运动,17-20为高强度运动。
三、运动时长和频率
运动时长和频率也是评估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需要持续时间较长,而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较短,但可以提高运动表现。
同时,运动的频率也可以影响运动强度,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四、运动类型
不同运动类型的运动强度不同。
一般来说,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低,而力量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强度较高。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适合的运动类型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
五、目标达成度
目标达成度是评估运动强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比如减肥、增肌等,然后观察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了解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如果目标达成度较低,可能需要增加运动强度;如果目标达成度过高,则可能需要降低运动强度。
六、疲劳程度
疲劳程度是评估运动强度的另一个主观指标。
在运动后,如果感到明显的疲劳,可能是运动强度过高的表现。
此时需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并注意身体的休息和恢复。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资料和依据。
二、物品准备已消毒弯盘1(内放体温计)、清洁干容器、纱布1块(如需测量肛温,应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表(或秒表)、PDA。
三、操作流程[体温测量法]报告(我是XX科护士XX,我操作项目是XX,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备好用物(根据测量人数备好体温计,每人一根,逐一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是否甩至35℃以下)→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做好解释→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测温前有无运动、进食、喝水、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为消除影响,应停止此类活动30分钟后进行测量→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测量部位。
(1)口腔测温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嘱患者闭口唇,用鼻呼吸,不要咬体温计,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净体温计,读数并录入PDA。
(2)腋下测温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解开衣服,擦干腋下,放体温计水银端于腋窝正中紧贴皮肤,嘱患者屈臂过胸夹紧,测量10分钟后取出,擦净体温计,读数并录入PDA。
(2)直肠测温:协助患者取侧卧、俯卧位、屈膝仰卧位,暴露肛门。
婴儿可取仰卧位。
用石蜡油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成人3-4cm,幼儿2.5cm,婴儿1.25cm,用手托扶体温计,3分钟后取出,擦净体温计,读数并录入PDA。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取舒适卧位。
待全部测量完毕,检查体温计总数及有无遗漏记录→消毒体温计泡入0.5%84消毒溶液内,30分钟后取出,冷水冲洗后纱布擦干,放于消毒好的清洁容器内备用→整理用物,洗手。
[脉搏测量]在测量体温的同时,使患者一侧手臂放在舒适的位置,测量者用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按于患者挠动脉处,一般病人数30s将所测数值乘以2,即为脉率,异常脉率应测1分钟。
脉搏细弱难以触及的应测心率1分钟,读数并录入PDA。
如题,早就想发这个方面的问题了,我是急诊科医生,现在,是个医院就有心电监护仪,型号,厂家各不相同,一般都包括心率,血压,血氧,呼吸次数,有的还有体温和有创监护等,现在只说最常见的四个项目。
经常有护士喊:某大夫,1床血压85/50,2床血氧80多了,3床心率180 了,弄得你一惊一乍的,赶快过去一看,很多时候不是那么回事,经常有仪器的设置等问题,让护士发生错误判断,其实不仅是护士,还有的医生也经常是看着监护仪下医嘱,以至于出现笑话。
护士还好说,要是病人家属在旁边,更是晕死,经常有家属惊慌失措的来找你,说患者血压只有20了,结果你一看,神清语明,毫无异常,让你心惊肉跳一把,无话可说,要是监护仪的报警不合时宜的响起来,你就更别说了,和家属解释的时间远远超过你为患者治疗的时间。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呢,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请大家共同探讨,一起发现监护仪的一些问题,一些容易引起误会的问题,当然,更要有经验,因为监护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发现患者危险,早期干预,对患者非常有益。
抛砖引玉,先说个人看法。
1.血氧:经常有人因为血氧非常低而喊我处理,其实,按照监护仪的测量原理,患者末梢循环,以及是否使用指甲油,还有局部卫生情况,都会影响判断,但是,一般都是引起下降的,很少有引起升高的,如果患者的值非常低,应该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局部情况,有条件的机器应该观察曲线,非常规则的曲线才有参考价值,防止错误判断。
2.血压:很麻烦的指标,因为测量原理的关系,按照我查书的结果,就是经常过低估计低值,过高估计高值,就是说,如果患者真实血压时180/100,它可能给你测量成190/110,如果患者是70/40,可能测量值是60/30,应该说是我的个人感觉,一般机器测量的时候,低压值都偏低,所以对于单纯低压很低的表现,可以不用特别重视,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3.呼吸次数:最不靠谱的指标了,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一般我不看,都是自己数患者的呼吸。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测量方法1、心率:心率测量是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项目之一,可用物理方法或医用设备测量。
一般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触诊、听诊法,也可以采用医用心电图机或胸部按压式心电图机来测量。
(1)触诊法:将拇指放置在外耳缘突出的位置,以及颈动脉附近的比较凹陷处,轻轻按压,以触诊患者的心搏,用时间计数,即可确定心率。
(2) 听诊法:将听诊器放置在外耳缘突出的位置,以及颈动脉附近的比较凹陷处,收听心搏,用时间计数,即可确定心率。
(3)医用心电图机:按照医用心电图机的使用说明,照着每个指令操作,从而以图像的形式测量患者的心率。
(4) 胸部按压式心电图机: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规程,将心电图机放置在患者胸前的三个位置上,按压患者的心区,心电图机就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患者的心率。
2、血压:血压检查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或医用设备测量。
一般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脉搏法、手腕搏动法,也可以采用医用血压计来测量。
(1)脉搏法:将手指放置在肘窝附近的位置,以及颈动脉附近的比较凹陷处,用手指尖按压,可以触诊患者血液的循环,以此可以确定血压。
(2)手腕搏动法:将手腕处握住,以手指尖轻轻按压,可以触诊患者血液的循环,以此可以确定血压。
(3)医用血压计:照着使用说明书的操作规程,将血压袖穿在患者的臂上,按压患者的血管,血压计便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患者的血压。
3、呼吸:呼吸测量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或医用设备测量。
一般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胸部运动观察法、肺活量测量法,也可以采用医用呼吸计来测量。
(1)胸部运动观察法:将手放置在患者胸前,观察胸部的上下运动,以此可以确定患者的呼吸频率。
(2)肺活量测量法:测量患者吸气时的肺活量,以此可以确定患者的呼吸频率。
(3)医用呼吸计:照着使用说明书的操作规程,将呼吸计放置在患者的腹部,按压患者的血管,呼吸计就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患者的呼吸。
二、注意事项1、测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对检测对象进行充足的放松,调节气氛,充分认识测量所需的准备工作。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
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
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
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
【对象】人【器材与药品】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
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
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
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
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
接着,连接导联线。
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
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
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
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
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记录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胸前导联V1、V3、V5等9个导联的心电图,同时记录标准电压。
每个导联记录时间约10秒,然后关闭运转控制键,使走纸停止。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测量心率的技能。
3. 引导学生根据心率调整运动强度,提高锻炼效果。
教学内容:1. 心率的概念和重要性2. 心率测量的方法3. 根据心率调整运动强度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心率?心率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讲解心率测量的方法1. 教师讲解心率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2. 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a. 手腕法:用手指轻轻按压手腕脉搏点,观察每分钟脉搏次数。
b. 耳后法: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后脉搏点,观察每分钟脉搏次数。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心率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心得,分享正确测量心率的方法。
四、讲解根据心率调整运动强度1. 教师讲解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根据以下心率范围调整运动强度:a. 低强度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以下。
b. 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至80%之间。
c. 高强度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0%以上。
五、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2.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正确调整运动强度。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心率监测在锻炼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率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心率测量方法的情况。
3. 学生根据心率调整运动强度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心率测量图2. 心率范围表格3. 运动项目介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心率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调整运动强度,使学生了解到心率监测在锻炼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