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丁顿生态社区
- 格式:ppt
- 大小:7.77 MB
- 文档页数:35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集目录一、台湾: 1(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1(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 6 二、美国8(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8 (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10(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11三、英国13(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13 四、日本16(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16(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17五、瑞典20(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20六、新加坡23(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23七、德国25(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25一、台湾:(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集养老、医疗、生活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这里是一个协助年长者“积极地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养护”、“过独立自主的尊严生活”的地方。
目前长庚养生村约有4000户,可入住老人6000名,入住资格为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
对低碳建筑发展的探索研究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42-01摘要 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一词,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新高潮掀起,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低碳建筑成为一种潮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见证了低碳建筑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低碳建筑,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在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建筑世博会房地产业一、低碳建筑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
另外,在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
因此,尽快的建设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低碳建筑实例1.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为世界首个低碳建筑社区,这里的建筑都是约40 m高的棕褐色“板楼”。
每栋楼的屋顶南侧铺着大片的太阳能板,北侧种着大片的绿色植物,中间则竖立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风帽。
贝丁顿社区建筑每一处独特的构造都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的,真正是表里如一的“低碳”建筑。
比如,楼顶的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因此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
此外,整个小区还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生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联产厂。
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个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国内科技住宅一、北京·世纪财富中心世纪财富中心是北京乃至全亚洲首家在美国获得USGBC(美国联邦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TM绿色建筑认证(国际公认的绿色建筑标准)的大厦。
中心中部玻璃幕墙,采用中空Low-E玻璃;内外层均为钢化玻璃,内层加镀银、钛、锡等五层金属膜层,具有极好的节能保温、防结露、防紫外线、防潮、防静电、隔音、高透光度和采光度等效果,总体楼宇能耗节省达50%以上。
二、上海·中鹰黑森林上海首个高舒适度、低能耗恒温恒湿楼盘。
中鹰黑森林运用102项世界先进节能建材、16项德国建筑科技系统,联合了56家德国建筑建材品牌共同开发而成;连屋顶和楼底也采用多达11项的屋顶生态科技,种植花草形成屋顶生态项目鸟瞰图种植花草形成屋顶生态科技系统:生态系统:12万㎡森林,2条原生态河流,屋顶花园,可调节社区内微气候与湿度,促进气候循环。
(恒温、恒湿、恒氧)毛细管传导系统:德国科学家根据仿生学原理发明新型环境调节系统,无论冬夏,还是黄梅天,都让人仿佛置身于暖春的早晨。
置换式新风系统:完全舒适节能的置换式新风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送新风方式,它可以使整个室内空间具有高品质的空气质量、高舒适性和高通风效率。
送风只改善空气质量,而不破坏空气湿度、温度、新风量平衡。
户外轴帘系统:采用德国技术,双层铝板滚压成型,中间填充绝热发泡材料,能起到保温、隔音、遮阳、防盗等作用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引入获得世界顶级设计展“100%设计”的示范项目-中泰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让光线成为建筑的灵魂,让夜晚和早晨都充满了浪漫氛围。
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超厚岩棉保温,隔音效果强,不可燃性,安全性高;防开裂,不渗水;透气性强、防霉防藻,自洁长效。
食物垃圾处理系统: 中鹰黑森林,引进德国高科技的食物垃圾处理系统,让厨房卫生更轻松、实用、方便,倡导生活的环保健康理念.地暖系统: 采用低温节能热水辐射地暖,供暖方式均匀,无噪音、环保,免维护四层交联无缝聚乙烯管。
全球优秀的零碳园区案例
全球优秀的零碳园区案例包括英国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和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
英国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采用了多种低碳技术,包括热电联产系统、太阳能光伏板和雨水收集装置等,以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该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之一,一度成为世界低碳建筑领域的标杆式先驱。
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则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分布式供能、能源存储和回收利用等技术,实现了零碳排放。
该园区利用勃兰登堡州农业垃圾制成的沼气,通过天然气管网输送到园区能源中心,每年可燃烧发电2兆瓦时,足以满足1300户家庭用电需求。
同时,园区内部的建筑外壁通过悬挂大片的藻类生物反应器,借用光合作用,每年可生产藻类200千克,每千克藻类可吸收2千克二氧化碳,并清除有害的二氧化氮等废气。
这两个零碳园区案例都通过创新和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零碳排放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双碳”⽬标下,看全球这5个零碳社区是怎样打造的?——正⽂共 2600字,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贝丁顿零碳社区英国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1. 英国伦敦在英国伦敦南郊的贝丁顿⼩镇,有⼀个外观独特的社区格外引⼈注⽬,这⾥的建筑物上竖⽴着⼀排排五颜六⾊的烟囱状装置,屋顶南侧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北侧则种植着各⾊植物。
这个社区全称为“贝丁顿零化⽯能源发展”社区The 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 (BedZED)。
它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设计师⽐尔·邓斯特设计,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的办公和商住⾯积,于2002年完⼯,是英国最⼤的低碳可持⼀度成为世界低碳建筑领域的标杆式先驱。
续发展社区,⼀度成为世界低碳建筑领域的标杆式先驱。
贝丁顿选址于⼀⽚废弃⼟地上。
在建设之初,就选⽤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保证为“⾃然的、回收利⽤的、在⽣态村半径35英⾥内可以找到”的材料:房⼦的钢架结构来⾃废弃的⽕车站,⽊头和玻璃也从附近回收,沙⼟、砖等其他材料均在最近距离的地⽅购买。
同时,⾼密度的建筑布局以减少建筑物散热;办公与住宅建筑共存混合,以缓解交通能耗;社区内多功能公共空间的设计(运动场、菜地、洗浴、娱乐中⼼等)使居民⽣活需求最⼤限度在社区内解决,减少出⾏能耗。
在清洁能源⽅⾯,贝丁顿社区采⽤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活⽤电和热⽔。
在清洁能源⽅⾯在建筑设计上,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太阳热能,以实现不⽤传统采暖系统的⽬标。
在建筑设计上在资源利⽤上,通过⾬⽔收集装置和“⽣活污⽔有机处理”实现循环利⽤。
在资源利⽤上,在绿⾊交通上,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车站台和社区条公交线路,开发商还建造了⾃⾏车库和⾃⾏车道,遵循“步⾏者优在绿⾊交通上先”的政策。
在家居节能上,在家居节能上,所有家庭安装的都是对环境危害程度最低的电冰箱、制冷设备和炊具;住宅内有各种节能设备。
零碳社区规划探索摘要】随着国家绿色节能战略的推进,零碳社区的建设日益增加,本文试图通过对规划案例的数字化分析,探索零碳社区建设的技术路径。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评估零碳社区建设是否存在社会自觉推进的动力。
希望通过集合社区规划、能源需求分析、本地化可再生能源产能分析的系统工程,摸索以减排、节能、绿色为目标的专项规划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小型社区的规划研究,探索未来社会低碳建设、甚至零碳建设的前景。
【关键词】零碳社区;绿色节能;可再生能源;低碳策略随着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的加剧,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开始逐步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我国于2005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推进绿色节能战略,鼓励新能源的研究利用。
在2015将有2650万吨标煤的建筑能耗被新能源取代,我国建筑新能源使用率在2020将升至12.06%。
零碳社区概念最早于英国兴起,我国对于零碳社区的探索也在日益增加,本文将围绕零碳社区的案例分析,探索零碳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未来。
一、零碳社区目标体系简介零碳社区是指在一个社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使用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循环利用等方式形成一条完善的碳循环链,从而达到零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
低碳技术主要措施包括被动式太阳能设计,节能电器,高品质的绝热材料结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及碳的排放并希望由此开启绿色节能的新型生活方式。
同时,零碳社区不仅可以自己自主,多余的电力可以通过并网手段,送回电网,还能为当地的电网减压。
二、能源生产系统的种类以及在小型零碳社区中的适应性分析能源的种类十分多样,自然界存在的天然能源被称为一次能源,其中又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及非可再生能源。
传统能源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均为非可再生能源,在被转化利用后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且总量有限无法再生。
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大量依靠非可再生能源,通过燃烧,焚烧等方式将石油、煤炭等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然后通过电网系统输送到用户端。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一、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
1. 故事。
这个园区可算是零碳智慧园区的元老级存在了。
在卡伦堡,企业之间就像一群超级默契的小伙伴。
比如说吧,发电厂产生的余热,一般电厂就直接浪费掉了,可这里不。
它把余热供给了附近的养鱼场、居民区取暖,就像把吃不完的饭分给周围饿肚子的朋友一样。
还有炼油厂排出的废气,那可不是直接排到空气里污染环境,而是送到石膏厂,变成生产石膏的原料。
整个园区里的企业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就像一个超级大家庭,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碳排放,朝着零碳的目标大步迈进。
二、中国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
2. 故事。
这天津的生态城可不得了。
它在规划的时候就把零碳和智慧的理念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
从建筑上来说,这里的房子就像一个个聪明的小盒子。
它们的外墙保温做得特别好,冬天能把暖气紧紧锁在屋里,夏天又能把热气挡在外面,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超级保暖又透气的衣服。
而且园区里到处都是绿色的能源设施。
太阳能板就像一片片蓝色的小海洋,铺在屋顶上、空地上,收集着太阳公公的能量。
同时,园区的智能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脑,它能精确地控制能源的分配和使用,哪里需要电了,就像快递小哥一样迅速把电送过去,而且还不会浪费,这就是零碳智慧的厉害之处。
三、美国谷歌山景城园区。
3. 故事。
谷歌那可是科技界的大明星,他们的山景城园区也不例外。
这个园区里到处都是高科技的绿色元素。
先说说他们的能源管理,那是相当智能。
就像一个会精打细算的管家,能根据每个办公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来调整能源消耗。
要是这个区域没人,灯啊、空调啊就自动休息了。
而且园区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就像一个大花园。
这些绿色植物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它们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呢,就像一群小小的绿色战士在守护着园区的零碳目标。
谷歌还大力推广员工使用电动汽车,园区里的充电桩就像一个个小加油站,随时给汽车补充能量,而且这些电很多都是来自清洁能源哦。
四、德国弗莱堡沃邦社区(可视为园区形式)4. 故事。
课时跟踪训练27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021·天津高三期末)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区,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对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区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B.乙区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C.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D.丁区湿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2.戊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有()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②河流稀少,径流量小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④地势阶梯过渡带,多地质灾害B.②③C.②④D.③④2.D1题,读图可知,甲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A项错误;乙区位于,由于过度放牧,草地退化、沙化严重,B项正确;丙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量大,为我国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C项错误;丁区主体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项错误。
故选B项。
第2题,戊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河网稠密,径流量大,①②错误;该地区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③④正确。
故选D项。
(2021·山东临沂枣庄联考)当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细颗粒物会长期滞留在低空,其浓度达到250微克/米3以上即为空气严重污染。
据分析,我国北方某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下图示意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程度与气温日变化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A.0—4时B.6—10时C.12—16时D.16—20时4.在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影响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为()A.冷锋过境,西北风较强B.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C.雨雪较多,空气湿度增加,风速较小4.D3题,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污染气体多又不容易扩散的时段。
四个时段中,12—16—20时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旺盛,污染气体容易扩散;0—4时和6—10时两个时段,气温较低,气流上升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但0—4时汽车通过量少,排放尾气少,而6—10时车辆通过量高,排放尾气多,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