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论第十章[51页]
- 格式:ppt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51
刑法分论(第4版)•目录:•丛书总序•前言•导言:刑法分论概说•第一节刑法分论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第三节刑法分则条文的构成•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第二节危害国家、颠覆政权的犯罪•第三节叛变、叛逃的犯罪•第四节间谍、资敌的犯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第二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第三节侵犯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第四节恐怖活动犯罪•第五节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规定的犯罪•第六节过失造成重大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一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第二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第三节走私罪•第四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第五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第六节金融诈骗罪•第七节危害税收征管罪•第八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九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侵犯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犯罪•第三节侵犯妇女、儿L童身心健康的犯罪•第四节侵犯公民自由的犯罪•第五节侵犯民主权利及人格权、名誉权的犯罪•第六节妨害婚姻家庭的犯罪•第七节侵犯特定身份的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第二节抢劫罪•第三节盗窃罪•第四节诈骗罪•第五节侵占罪•第六节本章其他罪名概述••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妨害社会管理罪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第三节妨害司法罪•第四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九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第十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一节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本章重点犯罪•第三节本章其他犯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一节贪污贿赂罪概述•第二节贪污罪•第三节挪用公款罪•第四节受贿罪•第五节行贿罪•第六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第七节本章其他犯罪••第九章渎职罪•第一节渎职罪概述•第二节滥用职权罪•第三节玩忽职守罪•第四节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第五节徇私枉法罪•第六节本章其他罪名••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第一节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第二节本章重点犯罪•第三节本章其他犯罪。
刑法各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2.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
所谓“武装”,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叛乱、暴乱犯罪行为中,携带或者使用杀伤性、破坏性器械,如枪、炮等武器。
所谓“武装叛乱”,是指以武装对抗的方式,以投靠外国、境外组织或者境外敌对势力为背景,或者意图投靠外国、境外组织或者境外敌对势力,反叛国家和政府的行为。
所谓“武装暴乱”,是指以武装的方式,与国家和政府进行对抗,制造骚扰的行为。
4.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5.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6.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
7.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一般主体)。
8.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9.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10.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特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的行为。
11.投敌叛变罪:是指投奔敌人营垒并为其效劳,或者在被捕、被俘以后,投降敌人的行为。
12.资敌罪:是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1.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以目的物独立燃烧为既遂)。
刑法分论(各论)概述第一节分论的研究对象和总、分论关系一、研究对象(见下表)除研究对象外,还要注意以下背景知识:1、1997年刑法修正前刑法表现形式混乱状态及修正后如何在形式上纠正这种混乱状态?2、刑法的统一性要求甚于其他法律,主要体现在制定与修改刑法法律规范的机构比较统一。
但各省有关部门公开或内部出台的一些规定对刑法统一性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3、三道防线的理解。
4、刑法(尤其是分则)的立、改、废。
5、刑法、刑事法律、刑法条文、刑事法律规范、刑法学、总则与总论、分则与分论等概念二、刑法总、分论关系总论没有学好,分论难以深入;分论没学透,难以理解总论的实质。
总论没有学好,可以通过学好分论加深对总论的理解。
刑法总论从宏观上研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形态(主体形态、罪数形态、过程形态)比如盗窃罪,盗窃罪与将人灌醉后偷人东西的抢劫罪的区别。
而分则主要是从微观来解决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如伪造多少人民币才构成伪造货币罪。
二者相互的关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例2、利用抢票软件帮他人买票是否构成犯罪?例3、举某地四人商量抢劫案例4、以李双江之子轮奸案说明总论对分论的作用。
例5、抢夺手表后逃离50米被抓获,是既遂还是未遂?例6、将蜂蜜误以为是农药放入杯中以加害于某人,有无构成犯罪?例7、危险驾驶罪入罪、吸毒不为罪说明总论对分论的影响。
共同过失犯罪体现分论对总论的发展。
三、学习刑法分论的方法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一、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也就是犯罪分类,分为十大类。
二、刑法分则的依据例如:伪证罪应入哪一类罪名中?洗钱罪应归哪一类罪名中?第三节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引例: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见刑法修正案八)1、“条之一”如何理解,为何不当成第133条第二款,而将其作为第133条之一?2、本条文结构分析?3、为何要确定本条的罪名?如何确定本条的罪名即依据何在?4、本条文的罪状是什么?其与犯罪构成是何关系?本条文是什么种类的罪状?一、罪状试分析以下条文的罪状及说明其罪状的种类:第三百八十四条(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3)进行非法活动的,(4)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5)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6)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罪刑各论概说学习目标了解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以及罪名的确定;明确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法条竞合的概念、类型及适用法律的原则;掌握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学习重点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即罪状、罪名、法定刑以及法条竞合。
第一节刑法分则体系一、刑法分则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总则和分则的关系2、97刑法对79刑法分则的调整和修改:97年刑法修订最多在分则部分3、历次刑法修正案二、总论与各论的关系(一)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的作用1.贯彻与体现刑法总论的作用;2.促进刑法总论实践效应的作用;3.丰富和发展刑法总论的作用。
(二)刑法总论对刑法各论的作用1.概括刑法各论的作用;2.指导刑法各论的作用;3.制约刑法各论的作用。
三、罪刑分则体系及其特点1、犯罪分则体系(十类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国防利益;贪污贿赂;渎职;军人违反职责。
2、罪刑分则体系的特点(分类依据)(1)原则上依据犯罪的同类法益对犯罪进行分类,将犯罪分为十大类。
(2)总体上按照各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性质,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3)在每类犯罪中具体罪名的排列大体上按照各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罪名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列。
(4)对复杂客体的犯罪,依照其主要法益或者较为重要的法益予以归类。
第二节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一、罪状1、概念:罪状,是指刑法典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2、分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3、比较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二、罪名1、概念:罪名,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名称,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2、罪名的种类(1)根据罪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分为: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和学理罪名。
我国现在均为司法罪名。
(2)根据罪名的种属关系,可分为:类罪名与具体罪名。
(3)根据条文罪名包含构成内容数量单复,可分为: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