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农民工情况调查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20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及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民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问题,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开展了一项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并整理了相关数据和调查结果。
一、农民工就业状况概述1. 就业人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全国农民工就业总数达到2.6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7.3%。
这意味着农民工群体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就业地域分布调查还发现,农民工就业地域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农民工主要的就业地带,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发达的沿海城市。
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较低,存在较大的就业空间欠发达问题。
3. 就业行业结构根据数据显示,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
制造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领域,但也存在着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1. 薪酬问题调查发现,农民工普遍存在薪酬过低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工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受到了工资水平的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用工现象,恶意压低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权益受损。
2. 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严重,存在弱势地位。
大部分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退休,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还有部分农民工遭遇欠薪、工伤等问题,缺乏有效维权渠道。
3. 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导致子女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流动性较高,农民工难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子女教育受到限制,这将直接影响家庭的社会流动和未来发展。
三、政策建议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督和管理。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健全的劳动司法体系,保障农民工利益和权益。
2. 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民工的现状一直备受关注,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生活条件和社会认同感,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情况、生活条件和社会认同感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调查期限为一个月,总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回收问卷1500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就业情况根据调查结果,70%的农民工在城市从事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体力劳动岗位。
40%的农民工职务低级,薪资较低,缺乏晋升机会。
此外,32%的农民工义务加班,而18%的农民工存在拖欠工资的问题。
2.生活条件在生活条件方面,80%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艰苦,居住面积很小,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60%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和养老保险。
此外,50%的农民工在工作中存在安全问题,比如缺乏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
3.社会认同感关于社会认同感,50%的农民工感觉自己在城市是“外来人口”,他们在城市中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60%的农民工认为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40%的农民工表示缺乏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低薪、长时间工作和缺乏晋升机会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2.生活条件问题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安全保障。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力度,提供适宜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推广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加强对工地和企业的安全监管,提供劳动保护。
3.社会认同感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
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中政府及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摘要】温州市女性农民工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权益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其权益的认知不足、企业缺乏对其重视、政府和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以及培训和教育不足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的认知,提升企业对其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机制,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
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女性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政府、企业、问题解决、认知、重视、合作机制、监督、评估、培训、教育、加强、提升、建立、完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女性农民工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中重要的劳动力,她们承担着家庭劳动和农田劳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融入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女性农民工面临着众多的权益问题,尤其是在温州市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她们的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下,社会保障待遇不足,而政府与企业在保护和维护女性农民工权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女性农民工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她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的认知仍然不足,企业缺乏对女性农民工权益的重视,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同时培训和教育工作也存在不足。
本文将分析温州市女性农民工权益缺失中政府及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保障女性农民工权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温州市女性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权益缺失的问题,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女性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中脆弱群体之一,其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和侵犯,导致其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及企业在女性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女性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对其权益缺失的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其权益。
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提问。
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1. 就业行业分布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工的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制造业、服务业和家政服务等领域。
其中,建筑工地是最主要的就业领域,占总数的30%。
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总数的25%和20%。
2. 地域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就业地域广泛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广东、浙江和江苏是农民工就业最多的省份。
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如成都、重庆和天津。
3. 薪酬状况在薪酬方面,农民工普遍面临较低的工资待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
其中,建筑工地和制造业的农民工薪资普遍较低,而服务业和家政服务的农民工相对薪资较高。
4. 就业环境与权益保障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和工作环境恶劣。
农民工的合同签订率较低,违法用工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也常常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三、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平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缺乏职业发展和提升空间。
2. 劳动权益保障体系薄弱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如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执行不力和知识普及不到位导致实际效果有限。
3. 就业技能培训不完善农民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职业培训机会。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四、建议与对策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023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2023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内容: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
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
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
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__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住在__一带的小李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__做服装。
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李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
这里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
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李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小李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
因此,她很少买衣服。
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
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与问题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一支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民工就业问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一、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1. 就业地点分布通过对农民工就业地点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就业,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资水平,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前往。
2. 就业行业分布农民工就业行业的调查显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行业。
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体力劳动工作,而服务业则提供了更多的非体力劳动工作机会。
3. 薪资水平农民工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在低技能劳动力领域。
农民工的工资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导致他们面临贫困和生活困境。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方案1.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条件。
2. 企业责任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同时,企业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职业培训中心,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农民工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4. 农村发展为了减少农民工的数量,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
5.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结语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引言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但其在就业、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报告旨在对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农民工的就业与生活状况。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1. 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他们往往缺乏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一些企业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使得农民工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
此外,农民工还面临着就业歧视和缺乏职业晋升的机会等问题。
2.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非常突出。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
一些农民工在遭遇意外事故或疾病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赔偿,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安。
3. 文化融合问题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与当地居民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一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的生活压力。
二、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民工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对农民工问题的原因进行的深入分析:1. 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滞后,缺乏吸纳就业的机会,迫使农民外出寻找工作。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缺陷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在吸纳农民工的同时,对其权益保障不到位。
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造成了农民工的待遇不平等和社会保障缺失。
3. 农民工自身条件限制一些农民工因教育程度低、技能较差等原因难以融入城市职场,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工作待遇的机会。
三、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改进。
以下是对农民工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1. 完善法律保障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待遇,加强拖欠工资行为的监管和惩治。
温州外来农民工社保现状调查分析摘要:近年来,温州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部分用人单位招工困难,“民工荒”现象越演越烈;企业“跑路”现象频发,部分农民工劳动报酬、社保待遇得不到保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在温州安心工作,也对温州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解决外来农民工社保问题,是维护外来农民工自身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温州;农民工;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笔者在几个农民工聚集区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对37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农民工社保现状,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一种适应温州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农民工实际需要的社保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农民工社保现状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综合国内理论界对农民工缺失社会保障原因分析的观点和本文作者对温州农民工的调查了解,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可分为制度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等三类。
1.制度原因(1)现行社会保障政策不适合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
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原来的国营、集体企业职工劳保福利制度的改革中建立起来的,最初的制度设计思想主要考虑到维持城镇职工待遇相对平稳,用人单位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国家财力等因素,而很少考虑农民工因素。
如养老保险政策规定,改革前退休人员不缴费,养老金照发;改革前已参加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年限可计算为视缴费年限。
这样的制度设计地将“老人”和部分“中人”的养老金负担,转嫁到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身上,而大部分农民工属于“新人”的范畴。
大多数农民工年收入在18000-48000元区间内,而2011年温州企业职工人均五项保险费自负部分达3408元,占个人年收入的7%-19%,压力比较大。
而且政策要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必须累计缴费十五年以上,医疗保险必须累计缴费二十年以上方能享受养老金和退休后的医疗费用,但是能在企业长期工作这么长时间的农民工只是少数,因而农民工参保热情受到极大打击。
农民工问题研究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了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群体,虽然为国内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权益保障、社会地位等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国家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工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民工问题的特点与原因1. 特点农民工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 职业单一。
农民工的主要职业为建筑工人、厂工、服务员等,聚集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2) 地位低下。
因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和权力,农民工往往处于显得较为脆弱的地位,权益保障难以落实,工资待遇无法得到满足。
(3) 流动性强。
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地点和时间常常脱离家庭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一种“流动民工”的特殊群体。
2. 原因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经济发展不足,就业机会有限。
农民工在家乡没有足够的发展机会,只能到外地打工。
(2) 城市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工资待遇无法满足。
城市的消费水平和物价普遍较高,而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却有限,难以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
(3) 监管与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缺少专业监管机构和明确的权益保障机制,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常常无法受到有效的保护。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改变农民工的流动状况和不稳定性,应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
同时,推进土地的流转和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和生产机会。
2. 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他们的福利面和社会保障范围,让农民工有更多的保障与福利。
3. 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从而协调和解决机构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为了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应采取职业技能培训措施,扩展其知识和技术的水平,推动他们的职业发展,拓展他们的就业机会。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涉及地区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代表性城市。
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
问卷收回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相关调查和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三、调查结果1.工资待遇: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近60%的受访者表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约30%的受访者表示月收入在2000-4000元之间。
只有约10%的受访者拥有4000元以上的月收入。
这说明农民工仍面临着收入不稳定和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2.工作条件: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然而,他们的劳动环境却普遍较差,工作条件恶劣,特别是在建筑和制造业领域。
近7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享受到足够的工作休假和健康保护,近5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的工作强度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3.社会保障:根据调查结果,多数农民工缺乏基本社会保障。
近8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超过60%的受访者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近90%的受访者没有享受到失业保险。
这导致农民工在面临疾病、意外事故和失业时缺乏有效的保障,增加了他们的风险和负担。
4.职业发展:多数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前景较为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获得过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
近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不足以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这说明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受限,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这需要政府和雇主加大努力,增加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监管,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第三,农民工缺乏基本社会保障,面临风险。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调查显示,农民工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机会不足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城市就业机会相对有限。
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二、待遇不公平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常常面临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他们往往没有稳定的工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也较为恶劣。
三、权益保障不到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雇主存在拖欠工资、违法用工等问题,而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面临的困难较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加大就业机会的创造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民工在家乡的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完善农民工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领取工资。
同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组织和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组织,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的宣传,增加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维护能力。
四、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政府、企业、工会、媒体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
总结起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企业应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农民工本身也应增强自身素质和技能。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农民工调查报告作为城市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力量,农民工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条件和社会融入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改善农民工待遇、促进他们稳定就业的有效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工资收入、工作环境、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
个别访谈则是通过与几位农民工面对面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二、调查结果1. 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其中男性占比较大。
多数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小学或初中毕业。
另外,调查发现农民工多为已婚人士,他们在家庭中有着养家糊口的责任。
2. 收入状况第1页/共4页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整体偏低。
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少数农民工能够达到3000元以上。
不仅如此,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工资拖欠、工资延迟发放等情况。
3. 工作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普遍较为恶劣。
他们通常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作,如建筑工地、工厂生产线等。
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和不良工作条件给农民工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 社会融入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的融入程度相对较低。
他们多数只是简单地与周围的社区人员接触,缺乏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交流和互动。
另外,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为有限,他们在城市中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三、问题分析农民工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低工资、工资拖欠、工作环境恶劣、社会融入度低等。
首先,低工资导致农民工生活负担较重,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工资拖欠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稳定性,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与建议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农民工就业现状,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改善。
调查方法与范围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多个地区和行业的农民工。
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了180份。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1. 就业平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平等的机会受限问题。
在城市就业机会分配上,数量有限且多集中在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岗位。
这导致了农民工就业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等问题。
2. 人身尊严与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普遍遭遇到人身尊严和权益保障的问题。
违法用工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雇主存在欠薪、虐待和违法开除等行为,这对农民工生活和人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调查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雇佣单位的行为。
对欠薪、虐待和违法开除等违法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并严格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
2. 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其就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通过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工作环境。
3.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增加对农民工的正面报道,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同时,呼吁广大市民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促进社会公众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关注,形成关心、支持农民工的社会氛围。
4. 建立良好的失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建立健全的失业保险系统,提供应急救助,确保农民工在遇到失业风险时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
此外,还应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工享受到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福利待遇。
结论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建立良好的失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够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农民工调查报告:探索他们的困境与需求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劳动力供给任务。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备受关注,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的就业、薪酬、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就业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就业机会不平等。
由于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差异,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而高技能的工作机会则相对有限。
其次是就业稳定性低。
农民工往往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城市,没有稳定的工作合同和福利保障,一旦遇到经济波动或工作变动,他们的生计就会受到冲击。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
二、薪酬问题农民工的薪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甚至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也损害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农民工的劳动价值应得到公正的回报,这是维护社会公平和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础。
为解决薪酬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同时,加强工资指导和调查,确保农民工的工资达到合理水平。
此外,建立公正的劳动仲裁机制,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渠道,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少。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农民工能够参加城市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这导致农民工在面临疾病、意外伤害等风险时缺乏有效的保障,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和风险。
为改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权益意识和维权能力。
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的状况却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探讨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以及社会融入等问题,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这一群体。
一、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艰苦。
由于收入有限,很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工棚或者出租屋中,居住条件恶劣。
同时,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很多农民工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活基本需求,难以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和消费。
二、工作环境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工在工作中面临着危险和不安全的情况。
他们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同时,一些农民工还遭受着工资拖欠、违法加班等问题,导致他们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社会融入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由于文化、教育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情况。
他们的社交圈子主要是其他农民工,缺乏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社会融入的不足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农民工的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交流机会。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中来。
企业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应加大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压力,推动政府和企业改善农民工的状况。
总之,农民工的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出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和社会融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调研与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风险。
为了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本文将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调研结果1. 社会保险覆盖情况调研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普遍较低。
由于工资低、工作不稳定等原因,农民工普遍无法缴纳社会保险,导致他们在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较大风险。
2.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调研还发现,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不容乐观。
很多农民工没有签订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导致他们在工资支付、工伤赔偿等方面存在较大漏洞。
3. 工资支付问题调研显示,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不按时支付工资,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建议1.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低的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工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享有基本保障。
2.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为了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问题,应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鼓励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正规合同,并确保合同内容合法、规范。
3. 加强工资支付监管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应加强工资支付监管。
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地领取工资。
4.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应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和补贴,帮助农民工提高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5. 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应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向农民工普及社会保障知识,增强他们的权益意识和保护意识。
三、结语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农村的迅速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的急迫需要,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较为脆弱的群体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改进与完善,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
以下是关于该调查的报告。
一、范围和方法该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抽样调查了近2000名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二、收入水平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上较低,普遍集中在2000-4000元/月左右。
一些新手搬入城市,这个数目只有1000元左右。
但是,一些有特殊技能和经验的农民工,如木工、泥瓦工、电工等,会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
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通常很差,工作时间长,极为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大。
三、住房问题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大都居住于廉价出租屋或者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
一些农民工因为经济原因,只能和其他工友合租一间房。
这些住房条件通常比较差,没有基本设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部分甚至是一间通铺。
这些不良的住宿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也给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四、健康问题因为工作环境较差,农民工所面临的身体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以慢性疾病和职业病为例。
慢性病(如亚健康、颈椎病等)是由于工作环境和饮食、休息等方面引起的。
职业病(如沙尘肺、尘肺等)是由于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原因引起的。
五、教育问题许多家庭为了减轻生活压力,不得不让年轻的成员辍学,到城市工作。
这样一来,许多年轻的农民工没有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进入职业领域的职前教育和技能培训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职业发展,也增加了社会的教育负担。
六、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比较不完善,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缴纳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保,很多人都无法享受到身体健康等各类保障,并且在缺乏保险后出现各种担忧和危险。
温州农民工情况调查及建议叶忠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被称为“农民工”的社会群体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他们户籍仍在农村,却远离家乡进城务工,或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
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们党和政府务必加以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农民工最早进驻的重要城市之一,农民工集聚数量多、作用影响大。
2006年,温州市外来农民工达292万人,他们对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解温州农民工生存现状,温州市总工会于2006年7、8月间在全市11个县(市、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调查活动分8个小组分赴各地,在当地总工会的配合支持下,深入70多家不同层次的企业,当面向被调查对象即农民工发放问卷表,并同时对个别职工进行专门访谈。
此外,在2007年初,组织人员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区域向他们个别发放部分问卷表。
调查问卷表共计发放48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表3927份。
其中男性对象2032人,占51.7%,女性对象1670人,占42.5%,没有在性别栏上选择的225人,占5.7%;在婚姻方面,已婚46.7%;未婚48.4%,离异17%,丧偶0.3%;在职业岗位种类方面,工人2563人,占65.3%,技术人员649人,占16.5%,中层管理人员394人,占10%,厂级管理人员114人,占2.9%o男女性别比例、婚姻关系状况和职业岗位种类分布基本符合实际结构。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温州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温州农民工的总体特点是数量多、外省人口比例高、年龄轻、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以全职非农为主。
1、农民工数量多。
这是温州农民工的第一大特点。
温州市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在我国的就业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城市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农民工在市区的就业、居住、生活等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
温州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入。
然而,温州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如何,尚未有详细的调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温州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温州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的调查和分析,探究其生活现状和问题,了解其生活满意度和需求,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1)了解温州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岗位等。
(2)调查温州市农民工生活质量,包括居住条件、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健康状况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3)分析温州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的问题和难点,回答农民工为何会出现贫困、就业歧视、社会融入不平等等问题。
3.2 研究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温州市几个代表性工厂和企业,对其职工进行调查。
(2)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工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生活情况和意愿,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完善农民工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和促进农民工待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能够为相关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更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的支撑和数据,为农民工实现“幸福生活”创造有效的条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城市文明进步。
温州农民工情况调查及建议叶忠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被称为“农民工”的社会群体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他们户籍仍在农村,却远离家乡进城务工,或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
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们党和政府务必加以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农民工最早进驻的重要城市之一,农民工集聚数量多、作用影响大。
2006年,温州市外来农民工达292万人,他们对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解温州农民工生存现状,温州市总工会于2006年7、8月间在全市11个县(市、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调查活动分8个小组分赴各地,在当地总工会的配合支持下,深入70多家不同层次的企业,当面向被调查对象即农民工发放问卷表,并同时对个别职工进行专门访谈。
此外,在2007年初,组织人员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区域向他们个别发放部分问卷表。
调查问卷表共计发放48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表3927份。
其中男性对象2032人,占51.7%,女性对象1670人,占42.5%,没有在性别栏上选择的225人,占5.7%;在婚姻方面,已婚46.7%;未婚48.4%,离异17%,丧偶0.3%;在职业岗位种类方面,工人2563人,占65.3%,技术人员649人,占16.5%,中层管理人员394人,占10%,厂级管理人员114人,占2.9%o男女性别比例、婚姻关系状况和职业岗位种类分布基本符合实际结构。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温州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温州农民工的总体特点是数量多、外省人口比例高、年龄轻、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以全职非农为主。
1、农民工数量多。
这是温州农民工的第一大特点。
温州的工业经济以鞋革、服装、五金电器、眼镜、烟具等轻工制造业为主,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农民工的数量多、发展迅速。
根据浙江省总工会2005年4月的调查统计,全省有农民工1100多万人,而温州就有230万,同时期的宁波为202.95万,台州为94.32万。
(资料来源:《2005年浙江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浙江省总工会《调研参阅》2006年2月9日第2期,第2页)2006年温州的农民工增至290多万人。
而整个温州地区的本地户籍人口仅700多万,且其中又有200万左右的温州人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或办企业。
也就是说在平时温州,来温工作的外地农民工几乎占社会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果仅从劳动力人口计算,那么,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农民工的数量超过了温州企业劳动力的半数。
许多企业比较集中地区,外来农民工的数量大大超过本地人口,像温州鹿城区双屿镇,本地常住人口1.7万,外来务工人员却有27万之多。
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企业,所用劳动力的半数以上属于外来农民工,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2、外省人口比例高。
这是温州农民工的第二大特点。
浙江全省总体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除了丽水、衢州等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地区外,劳动力基本都以本地劳动力为主,相比较,温州人较多喜欢做个体老板,而不喜欢在企业做普通职工。
所以,在温州的企业里务工的外省籍农民工就显得特别多。
据抽样调查,在温务工的农民工中23.3%属于浙江本省的人,而来自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等7个省份的累计人数所占比例达64.8%(详见表1)。
而农民工跨省流动的全国平均比例在2004年是5l%(资料来源: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当然,同样的温州地区,不同县(市、区)的外省籍农民工比例有较大差别,如龙湾区只有6.0%是浙江省籍的,而平阳县的比例却占49。
2%(详见表2)表1:抽样调查在温农民工省籍前8位比例表2:部分县(市、区)本省籍农民工比例3、年龄轻,文化程度逐渐增高。
这是在温农民工的第三大特点。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在温农民工中年龄18-25周岁的占42%,26-35周岁的占41%,35周岁以上的占12%o比较2004年全国农民工41岁以上占16%的抽样调查结果,温州的农民工明显呈现出年龄轻的特点。
他们的文化程度总的来看还是比较低的;初中文化程度占到近5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1%,大专以上的只占12%多一点。
但比较2004年时的全国平均水平(初中占66%)要略显高一些。
(资料来源: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而如果与中西部省份的农民工队伍比较,则温州农民工年龄轻、文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特点更加明显。
如山西省2005年底至2006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年龄在15-25岁的占25.16%,25——35岁的占36.98%,而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60.8%,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占20.8%,小学和不识字的分别占15,5%和2.0%。
(资料来源:《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调查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运研究所主办《工运研究》2006年6月10日第11期,第3——4页)表3:在温农民工文化程度结构4、流动性大,但以全职非农为主,且希望长期留居城市的人较多。
就业流动性强是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
温州的农民工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而且从对比表4和表5所反映的调查结果来看,在温农民工的流动性仿佛显得更大一些。
虽然温州出现农民工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十年,但在温工作3年以下和3—5年的农民工却分别占32.7%和22.7%,而10年以上的只占到6%o其中,在一家企业工作达10年以上的只占2。
8%,3年以下和3-5年的则分别占49.20/和20.9%。
这一结果表明,农民工中有半数以上来温工作不到5年,而要在一家企业工作5年以上甚至3年以上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表4:在温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表5:在温农民工来温务工时间表6:在目前所在企业工作时间与过去或者现在其他地方农民工具有亦工亦农的特点不同,温州的农民工大多数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劳动,以全职非农为主。
调查中发现,81.4%的农民工除了目前工作外,没再兼有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工作。
这说明,这些人已经完全依靠在企业的务工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这一点上看,他们与产业工人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从表19反映,在温农民工有24.1%的人希望长期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甚至有19。
8%的人希望取得城市户口,过上与城市人完全一样的日子。
这一点比较其他地方,比例明显偏高。
如山西省总工会2005年底在太原市进行“农民工未来归宿意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打算长期留在城市”的只占19%。
(资料来源:《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调查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运研究所主办《工运研究》2006年6月10日第11期,第28页)除了以上特别鲜明的几个特点外,我国农民工近年来发生的另外一些变化也在温州得到体现。
如家庭数人或夫妻结伴外出务工的现象日益增多。
在调查中显示,一家只自己1人在温工作的1375人,占35%,而有2-3名家庭成员共同来温工作的有1961人,占50%。
本次调查对象中已经结婚的是1832人,而有1304人表示夫妻在同一地方做工,比例高达已婚人数的71.2%,在全部农民工人数中的比例也达33.2%。
二、农民工的劳动保障1、劳动合同签订。
由于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温州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有68。
3%的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另有10.9%与企业达成了口头协议。
但如果从企业的范围来看,则差距比较大,规范化程度高的企业,劳动合同的书面签订率基本达到100%,而一些生产不稳定或规模小、管理差的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就非常低。
另外,劳动合同的不规范现象依然明显存在。
调查显示,25.6%的人反映有被企业扣押金,15.5%的人反映被企业扣押身份证。
2、工资水平和工资发放。
在2006年7、8月间,温州市区当时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是670元。
调查中发现,还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
虽然月收入不满670元的477人中多数不是属于鹿城、瓯海、龙湾三个市区的,但鹿城区被抽样调查的684人中有26人选填其月收入在670元以下,瓯海区的比例则超过了全市的平均数(485人中有59人选填,达12.2%)。
选填自己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占了73.2%,足以可见,在温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来看显得比较低。
对于这样的工资水平,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着许多无奈,有56.9%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工资“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而且我们奇怪地发观,对自己工资的不满意率,在较高收入群中的比例比在较低收入群中的比例反而明显要高。
这表明,熟练工、技术工人对自己工资的不满意程度较高。
表7:本人月收入与工资水平相比,工资发放的情况似乎要好一些。
在被调查中,认为企业“每月正常发放”工资的占74.9%,没有遭遇拖欠工资的占57%,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占28.5%,12%的人表示经常被拖欠工资。
拖欠工资通常时间在6个月至一年及一年以上的,分别占1.7%和0.7%。
3、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是当前我国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温州,这种现象同样存在。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每月能够休息8天(也就是实行每周双休日工作制)的只占2%,而选填每月只休息1天或2天的分别占到21,1%和24.7%。
每天的工作时间有46。
9%的人选填了8小时,有36.6%的人选填10小时以上,其中超过11小时的占21.1%。
实际上,我们认为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要比这里所反映出来的还要长。
因为,温州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都是计件工资制,定额过高就会造成劳动时间延长。
同时在调查中碰到有的企业明确要求工人对有关工作时间的调查一律必须回答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
当然,也有少数工人敢于如实回答。
4、社会保险。
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和生育等五种社会保险是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但事实上,我国农民工实际享受的社会保险与法律的要求之间还有很明显的差距。
在问卷调查中,有20.1%的人明确表示没有办理过上述五种保险,另有21.3%的人则表示不清楚。
选填已经办理的社会保险种类中,最多的是养老保险,有24%的人认为已经办理,其次是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别占12.7%和10.2%。
在问到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因时,有54.3%的人认为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认为是因为单位不给办理的占15。
4%,是自己不愿参保的占23.2%。
5、参加工会组织。
工会是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