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介绍(不要错过!)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6.65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厦门大学简介中国厦门大学简介厦门大学(英文名: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国家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该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厦大校园依山伴海,背靠五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滨浴场。
校园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从2012年12月17日起,游客到厦大得看时辰,还要带二代身份证。
2013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中国大学20强。
2016年2月,在2016国内高校保研率排名中,厦门大学排名19。
厦门大学依山傍海,正大门与南普陀寺景区大门紧邻,另一边则是美丽的海滨沙滩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校园风景十分优美,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等景点,气氛静谧而浪漫,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特别是校门外的沙滩,常有新人在此拍婚纱照。
厦门大学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
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6个学院(含66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7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6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绩突出,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多项;在2010年5月举办的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本系学生总成绩为全省高校第二名;学生自主设计制造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参加了2009美国加州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FSAE),获得“燃油经济性”和“新秀奖”两个单项亚军,是国内高校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报考研究生录取率逐年增加,部分学生被天津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985高校录取。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木土工程与建筑系创办于1981年,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大批土木界和建筑界的精英建设人才。
目前木土工程与建筑系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和工程力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专业为福建省唯一设置的特色专业),担负起培养福建省和海西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系部专任教师都是从国内外名校引进,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35.6%,具硕博士学历的教师占80.6%,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10%。
绝大多数专任教师具有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建造师等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师资队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都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是一只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系部师资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学术思想活跃。
近几年来,在权威和核心期刊等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获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专利和奖励多项。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工程实践促教学的发展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型教学环节,结合工程实际项目、科研项目和社会科技服务项目的实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配置合理、先进实用的创新实践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
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9%(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06人,占82.9%。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厦大校园景点厦大校园景点厦门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环境优美,被誉为“海滨鲁迅”。
下面将介绍厦大校园的几个著名景点。
一、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是一座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寺内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香火旺盛。
寺内还设有佛教书院,是中国佛教界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
二、白城沙滩白城沙滩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是厦门市最著名的海滩之一。
沙滩长约800米,宽约50米,沙质细软,海水清澈见底。
每年夏季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三、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书院内设有图书馆、展览室等,是学生和游客学习、参观的好去处。
四、思明楼思明楼是厦门大学的一座古建筑,建于1925年。
楼高三层,建筑风格典雅华丽,是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楼内设有艺术展览馆、文化中心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五、植物园植物园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占地面积约为200亩。
植物园内有各种珍稀植物和花卉,如红豆杉、银杏等。
园内还设有热带雨林区、森林草地区、水生植物区等不同类型的景观区域。
六、海滨教堂海滨教堂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
教堂建于1928年,高约20米,钟声悠扬。
教堂周边环境幽静优美,是游客和学生拍照的好去处。
七、厦门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图书馆之一,建筑风格现代简约。
馆内藏书丰富、设备先进,是师生阅读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此外,图书馆还设有展览室、会议室等多功能厅。
八、环境艺术中心环境艺术中心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现代简约。
中心内设有多个展览馆和艺术工作室,展示各种当代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
此外,中心还定期举办音乐会、话剧演出等文化活动。
总结:以上就是厦门大学校园内的几个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在师生和游客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厦大校庆日是几号厦大校庆日是4月6日。
厦大一般指厦门大学,该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一、学校简介厦门大学,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 A 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二、办学规模厦门大学共有三个校区和一个海外分校,校内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0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 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
是公认的中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三、师资建设厦门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777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3.6%(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363人,占85.1%。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7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青年学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2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厦门大学简介厦门大学简介的范文厦门大学简介的1厦门大学(英文名Amoy University)是由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立的,也是我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
厦大凭借其优美的环境而广为人知,其“穿西装,戴斗笠”的校园建筑风格更是为人们所喜。
厦大秉承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蓬勃发展,现如今已经成为拥有漳州、思明、翔安三个校区的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并入选了985、211工程。
厦大的校徽以蓝色为主色调,表现出厦大人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标志景观“情人谷”更是为人们所喜爱。
厦大知名的校友更是在各自所在领域创出赫赫威名,陈景润、鲁迅、易中天、余光中正是其中的代表。
保送厦大保送考试科目为语数外笔试+(通常为单面)。
录取的保送生可以选择英、日、法、俄、德任一语种作为自己的方向。
入学满一学期且主修课无不及格的在校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双学位,而且厦大鼓励们选读排名前三的拳头专业:答案:审计学,财政学,财务管理。
厦门大学简介的范文2厦门大学国际学院直属于厦门大学,公立办学。
学院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厦门大学完善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为中国学生提供接受国际教育的平台,努力实现国内外优质教育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
学院采用国外合作院校认可的课程体系,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及教学方式,采取集中全英文授课,注重将英语强化培训、专业基础课程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语言、学习技能、独立等方面为学生尽早融入留学国家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可靠平台。
个性化的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展情况有机调整,务求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截至20xx年7月,学院共有8届1200多名毕业生完成学业,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合作大学深造。
20xx年,我院获新浪20xx中国教育盛典最受认可的国际预科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并于20xx年正式招生。
厦门大学资料简要汇总·目录·一、厦门大学概况(2-3)二、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生平简介(4-5)三、厦门大学重大事件年表(6-7)四、厦门大学知名校友(8)五、厦门大学校训校徽(9)六、厦门大学四种精神(10)一、厦门大学概况1、学校地位: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概况:87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3、机构设置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含60个系)和9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4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9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
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11个创新平台和基地被列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
4、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337人。
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319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56.4%(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103人,占47.2%;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27人,占73.9%。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1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6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