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英国宪法对其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论英、美两国宪法的异同(一)内容摘要]:英国和美国作为英美法系的两个代表性国家,它们的宪法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各自的特色和区别。
本文拟在分析其共同点的基础上,从其创制程序、表现形式、基本原则和违宪审查模式等方面比较其主要区别。
关键词]: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异同英国宪法是在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包括宪法性文件、起宪法作用的法院判例和宪法性惯例等内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最终以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而告终。
因此这种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对英国宪法的产生及其内容和地位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该宪法于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上获得代表的批准,并在此后不久被当时美国拥有的1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
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由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同时也有一个联邦政府来为联邦的运作而服务。
1789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该部宪法为许多国家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一、英、美宪法的共同点1、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国家宪法。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抗殖民地压迫和封建制度的宣言书。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1]。
同时它为后来制定美国宪法和增补人权条款打下了基础和确定了原则。
《独立宣言》仍然有其阶级的局限性,因为宣言的起草者——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杰斐逊深受洛克和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影响,他们所主张的“民权神授论”中充满了唯心主义和神秘色彩,它们所鼓吹的人权,并不包括北美大陆中广大的黑人和印地安人。
正如恩格斯指出:“这个理性的王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2、在理论渊源上都是以西方的民主、分权等学说为基础,在适用中都受到司法机构解释的限制。
美国宪法里的三权分立美国宪法里的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
此学说起源可追朔至古希腊,而其后被英国与法国的哲学家进一步发展。
在美国宪法里,三权分立这词从未出现,但其有着清晰的指示。
其指出“所有立法权力皆由美国国会所有”、“行政权力则由美国总统所有”、“司法权力由一个美国最高法院和一些可以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次级法院所有”。
其通过将政府权力一分为三,以达至权力制衡,防止权力集中与滥权。
虽然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各州政府也需要将权力三分,而只须为共和政体即可,但是大部份州政府均奉行三权分立,有着州立法会、行政机关与州法院。
查尔斯·佩皮斯,首任科顿哈姆男爵、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三权分立原则的起源可追朔至亚里士多德时代。
而在启蒙时代时,少数哲学家如约翰·洛克与詹姆斯·哈林顿在其著作里提倡这原则,反之,其他哲学家如霍布斯则强烈反对此原则。
孟德斯鸠是其中一个三权分立的著名支持者。
其著作对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影响很大。
然而在某程度上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曲解了孟德斯鸠的原意。
根据以撒·莱斯(Isaac Rice)(一个十九世纪的政治科学家)所言,孟德斯鸠反对权力集中于单一个人,而不是单一来源。
因为美国借用了部份孟德斯鸠的哲理思想来建立在现代美国政府里应用的权力制衡的系统,所以莱斯认为并不严格遵从三权分立原则的议会制并不符合孟德斯鸠的哲学。
严格的三权分立并没有在英国施行,而美国宪法在某程度上参考了英国的政治制度。
在英国,国王与议会的联合(英国君主负责通过英国上议院与英国下议院的法令)为终极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以英王的名义行事-“即国王陛下政府”-而司法机关亦类似。
英王的大臣通常为两院议员,而政府需要在下议院维持大多数。
其中一位大臣,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是平衡法院的惟一仲裁者,同时亦是上议院的议会主席。
所以人们可以认为英国政府并没有遵照三权分立原则,虽然政府里具有不同职权的机关经常会有争论。
浅析西方的宪法理念及与中国的对比一、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自由至上英国的宪政道路上标志性事件是限制王权的《大宪章》的颁布。
自诺曼人征服英国以来,英国便建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作为最大的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大臣,双方存在着契约的关系。
这初步形成了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分权与制衡。
契约观念对于近现代宪政的形成非常重要,它表明了一种权利义务对等交换的态度,一种对于专断权力的限制方式。
国王与贵族之间长期存在着对抗、冲突与妥协的关系,这促进了英国自由传统的发展。
约翰王统治时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筹集对外战争的经费,国王向贵族征收更多的兵役免除税。
这激化了国王与贵族领主之间的矛盾。
约翰王对外战争的失利,造成一片哗然。
于是,1215年,诸多贵族举兵造反,联合社会其他力量,国王一败涂地。
1215年6月15日,约翰王和贵族签订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自由大宪章》。
《大宪章》共63条,主要是重申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犯这些权利。
大宪章始终贯彻着两条原则:一是对于财产权的保障,王国内不可让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二是对于人身的保障,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
《大宪章》的意义在于,它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告法律至上和王在法下的原则,此后,它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一种宪政(亦即限政)精神而被人们铭记。
后来经过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确立了议会至高无上的原则。
该法案提出限制王权的十三条规定,使王权受到了进一步限制,这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贯彻了英国的自由主义原则,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建立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
后来,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的条件,对王权进行了进一步地限制。
该法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从法律上根除了斯图亚特王朝再次复辟的可能,还在于制定法案的行动本身议会可以议立新君是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又一次冲击,是天赋人权观念的重大胜利。
英美宪法各自的特点与比较[摘要]宪法监督制度是宪法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宪法的规定及其体现的原则和精神得以准确实施和完全实现。
本文试图从宪法监督的内容包括违宪审查制度、立法机关宪法监督、宪法诉讼和其它机关及人民对宪法运行的监督等方面来比较英美两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探讨了其异同及两种监督制度的成因,并认为英美两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宪法监督模式的形成与其制宪时的历史背景、宪政理念和三权分立政体运用程度的差异不无关系,然后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这两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作了简要评议。
[关键词]宪法监督违宪审查宪法诉讼议会至上宪法至上三权分立一:英国宪法的历史和由来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一般认为1215年《大宪章》是英国宪法最早的组成部分。
自诺曼王朝(House of Normandy)以来,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王权日益巩固,但同时也加深了国王同封建贵族的矛盾。
13世纪初,英约翰国王肆意践踏封建法则的残暴统治引发了一场反抗他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贵族集团是这场斗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在武力的胁迫下,走投无路的约翰最后于1215年6月15日签署了贵族们早已拟好的《大宪章》。
《大宪章》由一个序言和63个条款构成。
主要内容是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如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伦敦及其他各城市享有自治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非经同级贵族依法审判,任何自由民不受拘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公权、放逐、伤害搜查和逮捕等;不得强迫骑士和其他拥有土地者服额外的兵役;由25名贵族组成一个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如有违反,可对其采取剥夺土地没收财产等手段予以制裁,甚至还有一条申明,如果国王违反规定,封建主有以武力进行反抗的权利。
后来虽经多次修改,但它的一些基本原则却被保留下来。
《人身保护法》:1679年5月26日查理二世签署批准。
全文20条,约4,000字,主要内容是:除叛国犯、重罪犯,以及战时或遇紧急状态外,非经法院签发的写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对任何人实行逮捕和羁押;已依法逮捕者应根据里程远近,定期移送法院审理;法院接到在押人后,应于两日内做出释放、逮捕或取保开释的决定;经被捕人或其代理人申请,法院可签发人身保护状,着令逮捕机关或人员说明理由;不得以同一罪名再度拘押已准予保释的人犯;英格兰的居民犯罪,不得押送到其他地区拘禁。
英美宪法-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p1 导言宪法自问世以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的地位,它是诸法中最具权威性的社会规范。
宪法及其实施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主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然而宪法本身并不能自动实施,再好的宪法,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监督体系和制度,也无非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为了保证宪法的准确、有效实施,世界各国都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宪法监督制度。
所谓的宪法监督模式是指在宪法监督理论的指导下,有宪法监督主体、内容、原则、方式和方法等形成的可供人们理解,把握和仿效的固定模式。
[1]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的宪法监督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由立法机关行使宪法监督权的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
此种宪法监督制度以英国为代表。
英国实行“议会至上”的宪政体制,内阁和法院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议会可以制定,修改和废止任何法律,包括各种宪法性文件。
任何一部法律如果违宪,议会有权修改或废止。
第二,是由司法机关即法院行使宪法监督权的普通法院型宪法监督模式。
此种宪法监督制度以美国为代表,由最高法院通过对法律的违宪性审查来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三,是由专门的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的宪法法院型监督模式。
以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
宪法法院对法律的合宪性审查,一般以抽象的方式进行。
当一个宪法法院法官宣布某一法律违宪的时候,就等于废除了该项法律。
其中,英国和美国在历史上是很有渊的两个国家,而且又都是传统的不成文法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国家,可是在宪法监督的道路上却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通过对它们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p ,可以从中吸取优秀积极的因素,同时也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2 英美宪法监督模式异同点的比较分析^p英国和美国同属英美法系,但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的不同,两国建立了不同的宪法监督模式。
英国作为欧洲传统国家,深受卢梭社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民的意志即公意至高无上,国家主权只不过是公意的具体体现而已。
美国宪法的制定反思民主制度的建设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的制定过程不仅是美国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一步,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的民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美国宪法的制定进行反思,以进一步推动民主制度的建设。
一、制定宪法的背景与意义美国宪法于1787年9月17日通过并生效,奠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基本制度和权力分配。
它的制定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为解决旧的联邦政府体制不完善和各州之间矛盾的问题,建立起更为稳定和强大的政治体制。
制定宪法的背景反映了民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时,美国各州发展不平衡,各州之间存在边界纠纷和贸易限制等问题,而弱小的联邦政府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确立国家统一和民主原则,各州代表齐聚一堂,制定了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宪法。
制定宪法的意义在于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权力机构和权力分配原则,这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宪法赋予了国家和州政府一定的权力,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通过制衡机制,确保了国家权力不会过度集中,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二、宪法制定中的民主原则民主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广泛的参与:宪法制定过程中,代表各州利益的代表通过讨论和妥协达成了共识,各州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投票权。
这种广泛的参与确保了多元化的声音被充分表达,并为权力分配提供了合法性和民意基础。
2. 人权保障: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私有财产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确保了人民的参与度和平等,从而有效地约束了政府权力,保障了公民的权益。
3. 法治原则:美国宪法奠定了国家政权的法治基础,它规定了政府权力的边界和行使方式,确保了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并通过司法机构来保障法律的公正和公正的实施。
通过宪法制定的民主原则,美国建立了一个稳定而高效的政治体制,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略论英美宪法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一、问题的提出2003年和2005 年分别发生的轰动全国的孙志刚案和佘祥林案,是两宗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典型案件。
其中,前案侵犯的主要是公民的生命权,并导致受害人死亡;后案侵犯的主要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这两案在全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并促发了国人对公民人身权利保障问题的深深思考:虽然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可为什么仍然发生了这些性质如此恶劣的侵权案件?如何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英国和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对于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制度是否值得我国借鉴?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二、英国宪法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众所周知,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国家。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英国宪法并不包含基本权利。
由于具有不成文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英国宪法任何部分的修改程序均与议会普通法律的修改程序一样[1]。
在英国,人们所珍爱的权利均扎根于习惯、传统、普通法、议会法、司法解释以及一些重要的文件之中[2]。
其中,英国的很多议会法即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宪法性法律,主要有:1215 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 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 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 年的《权利法案》等等。
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在英国宪政史上乃至世界宪政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第39 条规定:“任何自由民,除经其采地贵族之合法判决,或经本国法律之判决外,不得加以逮捕、监禁或没收其财产,或摈弃使不受法律保护,或将其流放,或加以伤害;既不得以朕之名义,对之提起控诉,亦不得指派官吏,对之提起控诉。
”这一条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正当法律程序的最早法律根据。
比如,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所规定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即是深受其影响的,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亦莫不如此。
其实,该条的伟大之处还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它还包含了自由民的另外两项非常重要的权利:一是不受非法逮捕拘禁的权利,因为该条规定只有经过依法裁判,才能对自由民实施逮捕或监禁;二是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因为该条规定只有经其采地贵族之合法判决或经本国法律之判决,才可剥夺公民的权利[3]。
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在1775年至1781年间,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了,当时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起义,最终成功摆脱了英国的统治。
此后,在美国的创立过程中,代表们制定了一部保护公民自由权利的宪法。
这些事件不仅是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根源于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北美。
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英国对其北美殖民地进行了经济掠夺和政治操控。
英国政府规定,所有出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内地,北美殖民地只能从英国进口商品,且只能使用英国的商船来运输货物。
此外,英国政府还规定,北美殖民地必须向英国政府支付高额的税收。
这样的政策导致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停滞和贫困,殖民地人民感到被压迫和不公正对待,对英国的统治不满与日俱增。
约翰·亚当斯在他的日记中写到,“人民开始看到王室——法院——议会这个政府制度里的真相了……—其实是个腐烂不堪的制度,里面充满了贪婪、虚伪、残忍、自私、有毒的、猥琐的、卑鄙的、丑陋的家伙。
” 这精准地勾勒出了当时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的关系。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当时英国政府要求北美殖民地承认其所有权,但北美殖民地代表不同意这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加剧,代表们组织起来反对英国政府,并暴露了普遍存在的政治不和、经济分歧等问题。
二、宪法制定过程的历史背景美国的独立战争结束后,代表们开始寻求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制度。
1787年5月,为了改进原有的美国纲领,代表们聚集在费城,开始拟定新宪法。
拟定宪法的代表团由55名成员组成,他们来自所有美国的前13个殖民地,是美国最杰出的政治家、法律家和智者。
这次代表聚会被称为一个“奇迹”,因为这55个代表们展示的团结、努力、智慧和创造力无人能及。
在长达4个月的讨论、辩论和妥协的过程中,草拟出的宪法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持久的法律文件之一。
比较英法美政治制度的优势与弊端曾经一直都没有对政治制度有很深刻的理解和印象,在我的思想中,以为民主和自由就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全部,但是通过短短的几节课,我对从古至今的政治制度有了不同的理解。
现在就以现代政治制度理念为标准,来浅显的分析英法美政治制度的优势与劣势。
一.何为现代政治制度没有人能够质疑现代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体现。
人类的每一步的发展,伴随的都是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与进步,随着人类的社会发展愈加文明,现代政治制度的轮廓也愈加明晰。
具体来说,现代政治制度的体现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使公共权力的过渡最大可能的免于暴力;其次,把局部利益和公共利益做到有效的结合;最后,把一个相互冲突的社会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秩序中去。
有了这样的政治制度,这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才能稳定而持久。
然而,表现只是我们所看见的表面上的东西,政治制度更深层次的东西应该体现在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理念及标准上。
它的核心理念是自由,民主,法制,平等,正义。
而它的标准便是:民主,效率,能否实现秩序,有无权威和它的纠错机制。
这就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模糊轮廓,虽然不是那么清晰,却恰到好处的勾勒出了一幅持久的蓝图,使一代代向往自由与民主的人去追逐。
二.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
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朝夕而就。
这一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充分体现其独特之处:它走的是一条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渐进式的道路,通过自我调节曲折缓慢发展的速度,采用灵活与稳定交织的开放流动的形式,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和改变传统政治结构。
它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君主制、议会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完善基础上的。
而在此当中,我认为英国的政治制度的优缺点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首先,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与民主制的融合。
英国实行了民主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但同时还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可谓是“披着君主制的外衣,有着共和制的实质”。
美国宪法对法律体系的影响美国宪法是美国政治和司法制度的基础法律文书,也是影响美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美国宪法对法律体系的影响,分别从宪法本身制定的原则和对宪法的解释、法律制定与实施、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宪法制定的原则和对宪法的解释美国宪法由一系列定期选举产生的州代表会议(制宪会议)讨论、起草而成,是一部旨在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利和限制,同时也规定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关系,确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文献。
美国宪法中规定的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联邦制度、权利法案等都对美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旨在确保国家权力不被一个人或团体集中掌握,而是通过制衡互相控制的三个独立的分支: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来行使。
这种制度可以确保每个机构拥有一定的自治和独立性,同时也能够相互制约,保证了联邦政府展开活动的公正性,防止了专制行为。
这也使得美国的立法法规法律程序和司法判决都维系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权利法案则为美国宪法规定了民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其中包括了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平等保护、禁止残忍和不人道的惩罚等。
这些权利不仅适用于联邦政府,也适用于各州政府。
这种保障个人权利的制度对美国的法律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公民提供了基本、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保护。
但是,宪法的解释和适用可以被不同的法官、法庭、或者政治派系所解释。
这种解释的多样性会导致宪法的条款被用来支持和反对很多具体的政策、制度、和法律。
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法律条款的实质,更体现了宪法构想者强调的灵活性和远见卓识。
二、法律制定与实施美国宪法对法律制定和实施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美国宪法中规定了对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所行使的权力的限制,例如联邦政府不能侵犯地方政府的权利,而地方政府也不能干预联邦政府所行使的权利。
这些约束规定可以带来多种效果,例如确保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迎合选民需要、以及对少数派权益的保护。
英美宪法稳定性的对比本文一、宪法稳定性释义关于宪法的稳定性,目前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被称之为形式意义宪法稳定观,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稳定性,指的是宪法在一定时期的不变动性。
这种认识源于对宪法形式上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一特征的逻辑推论,即认为宪法(刚性宪法)较之于普通法律具有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往往不易修改,因而具有稳定性,故宪法的稳定性就是指宪法在一定时期的不变动性。
这是一种宪法的绝对稳定观,它强调宪法的稳定以文本的稳定为条件,要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就必须保证宪法文本的稳定,只有文本稳定的宪法,才具有真正的稳定性。
形式意义的宪法稳定观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没有揭示出宪法稳定性的实质,基于形式意义宪法稳定观而追求的所谓宪法稳定性也只能是宪法形式上的稳定,因此此种观点也被称为“文本固定说”。
第二种理解是实质意义的宪法稳定性,可以表述为宪法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性。
实质意义的宪法稳定观表明,无论宪法是否有过修改,甚至是否有过较大的修改,只要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就应被视为是稳定的。
反之,宪法不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即使不修改也不是稳定的。
因此,判断宪法稳定性的依据不是宪法条文有无变动,也不是宪法是否有较大的修改,而是宪法是否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适时、适当地变化。
本文所指宪法的稳定性是以宪法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适应为本质,以动态平衡性、协调性、相对性和连续性为特点的实质意义宪法稳定观。
本文对英美宪法稳定性分析的正是以这种实质意义宪法稳定观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对它们稳定性的成因进行分析。
二、英美国宪法稳定性之成因分析(一)英国宪法稳定性成因分析1.稳定性之表现:历史延续性英国作为宪法的发源地、不成文宪法与柔性宪法的创始国,从不成文的角度看,英国自始就不存在一个系统规定宪法关系的宪法文本形式,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直观的宪法规范体系结构,而是有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不同的宪法表现形式。
美国宪法规范性难题及启示立宪主义的标准定义一直都是而且只是"有限政府",亦即控制国家。
用阿伦特的话说,"不过意味着一个受法律限制的政府[而已]"[1]126.可是,最大的难题一直都是,如何控制?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在于,普通法律规范性的实现来源于更高位阶法律的保障,换句话说,普通法律是由国家来保证实施的。
相形之下,宪法是一国的最高法,它本身指向的是控制国家,但既然法秩序的实现是由国家保障的,因此就出现了国家如何控制其自身这个"悖论".这便是宪法的规范性(亦即如何"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的难题。
宪法如何能够使政制运作达到一种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而不只是"运气和强力"?本文以美国宪法为例,从一种历史发生学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加以说明。
自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之后,人民主权的口号传遍欧洲,通过民主革命的方式制定宪法也就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当代发达国家的政制模式一般均被称为"立宪民主制".既然现代国家普遍建立了共和政府,民主被注入了宪法之中,那么,相对于源自限制君主的古代宪法(如英国宪法),现代宪法的根本性质则在于限制民主。
换言之,人民主权和民主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宪法和政制提供正当性,一旦制宪完成,人民主权就隐匿了起来,此后宪法将主要发挥一种限制民主的作用,防止民主的暴政。
与此同时,司法性的宪法法也就自然地凸显了出来,司法或准司法类机构将作为宪法的守护者而存在,甚至可以说是"连续开会的一种制宪会议"(伍德罗·威尔逊语)[1]126.以上是当代关于立宪主义的一种标准叙事。
如果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当今的实践为观察样本的话,似乎确实如此。
但是,仅仅观察当代的实践并不足以提供真相,这种非历史、非政治的静态的视角反倒恰恰会遮蔽宪政生成的关键。
上述思路的问题在于混淆了宪政主义的以下两个方面,即控制政府/国家和控制人民/民主。
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宪法的制定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标志着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脱离出来并宣布独立的重要时期。
在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为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稳定的国家,制定了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的制定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永久性成文宪法,在美国政治和法律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宪法的制定产生的影响。
一、美国独立战争及其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爆发于1775年,持续了8年之久。
该战争是美国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
1.1 直接导火索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法案”,该法案限制了英国殖民地对茶叶的进口权,引发了波士顿茶叶事件。
这一事件激起了美国民众的不满,成为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1.2 美国民众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民众的抗争精神和斗争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在军事战斗中表现出坚忍和勇敢的品质,通过组织武装力量参与战斗,成功击败了英国殖民军队。
1.3 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战争在美国人民不断的抗争下,最终于1783年宣告胜利。
《巴黎和约》的签订,确认了英国对美国独立的承认,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二、美国宪法的制定美国宪法的制定是基于独立战争胜利后对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
尽管美国在独立后的几年内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和无序,但参与制定宪法的代表们充分认识到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性。
2.1 制定背景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不足、美国各州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法律碎片化等问题迫使人们开始考虑制定一部新的宪法,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稳定的政府机构。
2.2 宪法起草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代表们共同商讨宪法的制定。
他们通过辩论和协商,制定出了包括七条原则和39条条款的宪法草案。
2.3 宪法的通过与生效经过数个月的辩论和修订后,宪法于1787年9月17日获得制宪会议的通过,并于1788年开始在各州进行批准程序。
美国宪法对政治体制的影响美国宪法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它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民主的政治体制,确保了权力的平衡和人民的自由。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美国宪法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权力分立、人权保障和联邦制。
首先,美国宪法通过权力分立确保了政府的制衡。
宪法将国家政府的权力分为三个独立的分支:行政、立法和司法。
这种权力分立的设计旨在避免权力过度集中,防止暴政的出现。
行政部门负责执行法律,立法部门负责制定法律,司法部门负责解释和审理法律。
三个分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确保了权力的合理运行。
这种制度设计使得美国政府更加民主和透明,避免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
其次,美国宪法对人权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宪法确立了一系列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
这些权利被视为人民的天赋权利,不可侵犯。
美国宪法还规定了个人权利的保护程序,确保了公正的司法制度和合理的审判程序。
这些保障措施使得美国成为一个法治社会,保护了人民的权益,确保了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最后,美国宪法还建立了联邦制度,对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宪法将国家政权和州政权进行了明确的划分,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这种联邦制度既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一,又保护了各州的自治权。
各州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独立权力,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和政策。
这种联邦制度使得美国政府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和问题。
总之,美国宪法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权力分立确保了政府的制衡,避免了权力滥用和腐败;通过人权保障确保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通过联邦制度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保护了各州的自治权。
美国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为美国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指导。
它不仅对美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你对美国宪法的看法今天我主要讲的是我对美国宪法的看法,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学术参考。
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的成文宪法。
美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的独立战争,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英国殖民者的手里取得了自己的独立主权。
鉴于美国的前身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政治上长期受到英国的压制,没有主权可言,在经济上也仅仅是作为掠夺资源和产生税收的地方而已。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殖民地内的人是没有主权和政治权利的。
由于英国政府这种高压的控制和掠夺,殖民地人民的权利总是遭受侵害而无处伸张,敢怒不敢言。
也正是基于此,美国独立之后制定的宪法中,对于国家和国会的权力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并在宪法中列举了一系列的公民的基本的不可更改的权利。
基于原来处于英政府统治下而饱受压迫,各州并不希望新建立的联邦政府的权力过大。
因此在宪法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国会只享有宪法明文列举的权力,其他没有列举的权力则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鉴于原来在殖民地时期,在地区上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固有的划分,并且在被殖民时期受到英国政府的压制,公民权利被忽视。
因此,美国人民惧怕类似大政府似的制度。
由于这些原因,美国的宪法确定了联邦制度的原则。
各州让渡一部分的权力给联邦,并且形成了州和联邦两套并行的管理体系,州和联邦各自成体系,并且相互不干涉,形成明确的权力划分。
由于对殖民统治政府的心理阴影和看到政府主义会很容易对公民权利造成伤害,因此美国宪法中也确立了宪法至上的原则。
这样,宪法中规定的联邦体制、各州权力和公民权利都能够得到最高法律的强力保护,这样当各州或者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可以据此主张自己的权利。
再者,因为原先在殖民统治下各区域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各州都是独立领导各州的事物,谁也不想让别的州插手本州的管理、经济和政治,因此,成立联邦政府成为了美国最好的选择,。
而联邦则是行使各州让渡的权力。
因此,各州都是平等的主体,州与州之间的矛盾由联邦政府来调节,这样避免了各州之间的冲突,从而也确立了美国宪法中的人人平等、各州平等的原则。
第1篇一、引言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是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以实现权力制衡和防止滥用权力。
本文将从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的起源、内容、运作机制以及在我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的起源1.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这种分权思想对后来的美国三权分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另一种对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制度。
在英国,国王拥有象征性的权力,而实际的国家权力则由议会行使。
这种权力分立的思想为美国三权分立提供了借鉴。
3. 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理论对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权力分立是防止滥用权力、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有效途径。
三、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的内容1. 立法权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审批,对总统行使弹劾权等。
2. 行政权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他负责执行国会制定的法律,领导国家行政机构,对外代表国家等。
3. 司法权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
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地区法院。
联邦法院负责审理涉及宪法、联邦法律和条约的案件,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四、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的运作机制1. 权力制衡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通过权力制衡机制,防止某一权力机构滥用权力。
例如,国会可以对总统行使弹劾权,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
2. 互相配合虽然三权分立法律规定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衡,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互相配合的关系。
例如,总统可以提名国会批准任命高级官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
3. 运作程序美国三权分立法律规定了一套严格的运作程序,确保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权力。
田芳菲外国法律史 091020034 美国宪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英国宪法对其的影响
在《独立宣言》发表之前,北美大部分是属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而实际上是由自己管理,即“主权王有,治权民有”。
在1607-1732年之间,这样的英属殖民地一共有16个。
后来有3个殖民地被兼并。
所谓美利坚合众国,起先就是由这13个殖民地联合而成的。
这些殖民地虽然都号称英属,但相互之间却并没有什么关系。
每一个殖民地都是以个案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其政治权力直接来自英国国王的特许。
大英帝国对它们进行“垂直领导”,并没有在当地设立过统一管理这些殖民地的政府机构。
所以,这些殖民地之间是互不相关的。
并且这些殖民地的性质也不相同,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公司殖民地,第二类是领主殖民地,第三类殖民地是契约殖民地。
同时,这些殖民地的人口也很复杂,它们形成了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的多元文化社会。
这些现实为他们的联合设置了障碍,也为他们走向共和奠定了基础。
这些殖民地先是联合起来根据某些邦联条款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一种联盟,在战争进行时,他们只好联合在一起,一旦战争结束,联盟就处于解体的危机中。
如果要证明他们的“自然法则以及上帝颁赐给他们平等自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权利,他们必须让大家看到他们能够建立并维持一个有效率的政府。
而美国宪法在制定时遇到了诸多问题,在各州之间引起激烈讨论,其中有许多地方体现出了妥协的精神,例如,引起反对的词“全国性的”由全体一致投票而从第一项决议中删除了;由于有些代表赞同每年选举众议员,而早先定为三年一期的期限最终达成了妥协,一致投票赞同两年;参议员的任期定为“六年,每两年换三分之一”这一点并未被人坚持;参议员和众议员虽然被宣布不能任合众国公职,但可以担任州职。
妥协还体现在直接征税应按人口比例的原则,细节委员会又加上“除非按人口普查的比例,否则不得征人头税”
而对奴隶五个算三个的计算方法,即所谓的“五分之三规则”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妥协并且是会议中的一项重大妥协,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联邦议会于1783年通过的税法修正案中,这个比例已有所体现;而在全会委员会中,曾以九州对两州的票数议决,将此作为弗吉尼亚方案的一个修正案;这一原则也早已体现在新泽西方案中。
在1787年,奴隶制还不是重大问题,或者说还为成为像后来那样的道德问题。
制宪会议的进行情况,在奴隶制问题成了当时的头等大事之前,还没有公开,人们急于想知晓宪法的制订者们对这一吸引一切人的题目,说了些什么,又作了什么。
这就导致了过分强调制宪会议中对待奴隶制的问题,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考虑对国会权力的限制时,大会批准了用美国的信用“向人告贷”之权,但不批准“并发行钞票”的字句。
由于大家都感觉到有权去借贷的政府就会有充
分的余地去“使用钞票,只要这些钞票保值和适宜”,受人反对的字句就被删掉了。
关于总统的否决权,可由两院的三分之二多数予以驳回,而后来大会将三分之二提高到四分之三就通过了。
英国的传统,正确无误地表明,它对叛国罪所下的定义、禁止剥夺公民权及没收财产的法案。
在考虑“召集陆军”之权的时候,英国的传统又呈现出来了。
大会首先修改了该款的措辞,使之成为“召募陆军并供给军需”,接着加上一条限制性条款说,拨给款项的使用期限,不能超过两年。
邦联条款的惨痛经验教会了美国,危险在于个别州的行动干预总体政府的工作。
因而新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各州实施限制,这部新宪法作了更鲜明的定义而又不含糊地说明白了,并且将由一个坚强的政府来强制执行。
综上,美国宪法制定中的诸多细节问题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约翰·昆西·亚当斯描述这部宪法说:“它是一个难以驾驭的国家那难熬的实际需要中逼出来的。
”确实是这样,这部宪法既非神受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新的情况。
参考书目:
1.[美]马克斯·法仑德著,《美国宪法的制订》1987年11月版。
2.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2005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