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2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教程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一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一、实验目的1.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
2.熟悉键盘的布局及各按键的功能,掌握击键的姿势及指法的分布。
3.掌握常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二、实验步骤:1.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
(1)观察计算机的外部结构,了解各个主要部件的功能。
(2)在【我的电脑】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然后在弹出的【系统特性】对话框中点选【硬件】页,单击【设备管理器】按钮,了解主机内部的组成。
2.熟悉对输入法的一些操作(1)选择某一种输入法:可以通过点击任务栏上的”CH”图标来选择自己要使用的输入法,或者是通过键盘操作(Ctrl+Shift)在各种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
(2)认识输入法状态条上各个图标的含义:中文/英文,全角/半角,中文标点/英文标点。
学会应用通过鼠标点击或者键盘操作来改变输入法状态,记住常用的快捷键:”Shift+Space”切换全角与半角,”Ctrl+句点”切换中文与英文标点。
(3)如果找不到自己常用的输入法,要能够添加输入法。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键盘)。
(4)学会对输入法进行设置,以符合自己的个性。
3.了解常用输入法(1)拼音输入法:练习通过拼音输入法,如微软拼音,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学会如何输入,修改,选字。
明白音节切分符的使用,记住特殊韵母的输入(ǖ的输入是用字母V来代替,输入”女”字的时候是键入外码”NV”)。
(2)五笔输入法:了解五笔输入法的基本原理。
(3)小结:通过各种输入法的对比,得出对输入法的整体认识:拼音输入法最容易学习,而五笔输入法重码率低,输入速度快。
4.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输入法来进行练习并熟练掌握。
要求每分钟录入汉字个数在十个字以上。
(20分钟以内输入以下内容)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饱含一颗奋进之心,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在您的面前。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操作系统上机实训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理论知识外,还需进行相应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一门概述性的先导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进行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掌握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要点。
上机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关实践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课外学习和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基本编程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导论课的同时,再课外阅读一些有关实验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作好预习;上机时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并在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1 熟悉Windows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Windows使用环境,熟练操作技巧;了解树文件系统逻辑结构,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的使用和设置二.实验内容1.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能够移动、隐藏任务栏,并改变其大小。
2.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掌握创建保存文档的方法。
7.熟练地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如:打开,复制,粘贴,删除,查找等。
8.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和说明建议:实验所涵盖的操作内容总是有限的,但Windows的操作基本相似。
学习操作最好的办法,有问题看帮助,边看帮助边操作。
Windows有非常完善的帮助文档,有问题请按“F1”1.任务栏操作(1)移动任务栏:将鼠标光标指向任务栏的空白区域,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将任务栏分别拖动到屏幕的左侧、右侧和顶部。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2. 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了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基本概念,学会安装和使用常用软件。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会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使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4. 文件管理: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学会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5. 网络配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配置网络、连接互联网、浏览网页等。
三、实验步骤1. 计算机硬件的认识:(1)观察计算机内部硬件设备,了解各设备的功能。
(2)使用主板上的跳线或按钮开关进行开机和关机操作。
2. 计算机软件的认识:(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学会安装和使用操作系统。
(2)安装和使用常用软件,如文本编辑器、浏览器、压缩工具等。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输入操作。
(2)学会使用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
4. 文件管理:(1)学会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学会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
5. 网络配置:(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会配置网络。
(2)连接互联网,学会浏览网页、文件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确保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正常运行。
2. 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步骤,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设备。
3. 实验结束时,清理实验现场,关闭计算机及其它设备。
五、实验总结六、实验拓展1. 介绍其他计算机硬件设备:如声卡、网卡、光驱等,并了解其功能。
2. 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学会进行系统优化、维护等操作。
3. 探索常用软件的高级功能:如文本编辑器的语法高亮、代码自动补全等,压缩工具的压缩算法选择、分卷压缩等。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一)Windows基本操作(1)实验名称:实验一 Windows基本操作(2)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进入,掌握窗口、菜单及任务档的基本操作。
2.掌握启动、切换及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3.了解获得帮助的途径。
4.熟悉“我的电脑”的基本操作。
5.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组成;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设置;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6.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方法(3)实验内容:⒈ 进入Windows,并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对照教材熟悉Windows的窗口组成,然后练习下列窗口操作:(1)移动窗口。
(2)适当调整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中的内容。
(3)先最小化窗口,然后再将窗口复原。
(4)先最大化窗口,然后再将窗口复原。
(5)关闭窗口。
⒉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并打开其中的“控制面板”,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窗口。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打开“控制面板”窗口的控制菜单,单击“关闭”命令项,•关闭该窗口。
(4)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由原来的大图标改为详细资料列表。
⒊通过任务栏查看当前日期和时间,如果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⒋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D盘,单击“文件” 菜单下的“新建”命令项:(1)单击“文件夹”,并按自己的姓起名,然后再以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2)格式化软盘。
⒌在桌面上创建启动“记事本”程序的快捷方式。
⒍通过“开始”菜单的“帮助”,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帮助信息。
•⒎安全退出Windows。
⒈打开资源管理器,对照教材熟悉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组成,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隐藏暂时不用的工具栏,并适当调整左右窗格的大小。
(2)改变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及排序方式,观察相应的变化。
8 在D盘上创建一个名为Lx的文件夹,再在Lx•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Lxsub的子文件夹,然后进行下列操作:(1)C:\Windows文件夹中任选4个类型为“文本文件”的文件,将它们复制到D:\Lx文件夹。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 (3)实验二Word文字处理软件 (4)实验三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7)实验四网络的熟悉和使用 (10)实验五网络嗅探实验 (13)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步骤。
并熟悉VMware虚拟机软件的使用。
【实验内容】(1)新建虚拟机(2)在虚拟机屮安装WindowsXP系统【实验设备与环境】学生每人一台PC,安装VMware虚拟机。
【实验方法步骤】(1)启动VMware虚拟机(2)选择新建虚拟机(3)选择口定义安装。
(4)设置虚拟机并安装WindowsXP系统(5)运行WindowsXP系统【实验结果】实验二Word文字处理软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文档的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掌握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操作。
掌握图文混排与公式的输入操作。
【实验内容】(1)按格式修改文档。
(2)按要求插入表格。
(3)按要求插入图片和公式。
【实验设备与环境】(1)学生每人一台PC,安装WindowsXP/Windows 7/2000操作系统。
(2)个人PC安装Office Word软件。
【实验方法步骤】(1)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2)止文:小四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20磅(3)一级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4)二标题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5)三级标题: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6)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每级标题的卜•一级标题应各口连续编号。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之三)实验五计算机网络基础一、实验目的1.掌握运用IE进行Internet浏览的方法2. 掌握搜索网上特定资源的方法3.掌握E-mail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练习运用IE进行Internet浏览(1)将IE的启动主页设为*(2)在收藏夹中新建文件夹“大学”,将浙江大学、嘉兴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主页添加到“大学”收藏夹中(3)将雅虎主页保存到桌面(4)利用菜单“Internet选项”命令删除保存的历史记录网页2. 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资源(1)搜索出根据域名查找IP地址的方法(2)分别用域名和IP地址两种途径访问百度主页*(3)在嘉兴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关于“网络安全”的研究论文。
要求查询的学科和专业范围为“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时间范围为2006年至今,期刊范围为核心期刊。
3. 练习运用E-mail通信(1)申请一雅虎邮箱*(2)向同组的另一同学发一电子邮件,所发邮件包含主题、内容和附件*(3)将收到的邮件转发给同组的其他同学三、实验过程(要求写出“*”实验过程)实验六绘图工具一、实验目的1.掌握绘图工具软件 Visio 的使用方法2. 掌握基本流程图绘制方法和步骤3.掌握内部网络拓扑结构图的创建方法二、实验内容1.利用流程图中基本流程图的各种形状,通过移动形状和调整形状大小、添加文本、连接形状、设置形状格式以及在绘图页上输入文本等途径,创建下图所示的流程图。
2.利用网络图的模板和各种形状,创建以下内部网络拓扑结构图。
6.1 Microsoft Visio的组成与使用〖预备知识〗Visio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商业绘图软件, Visio的用途通俗的说,就是把我们要表达和阐述的内容,结合图形更加形象的描绘出来。
Visio是一个图形化管理软件,它可以将管理活动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跟踪管理。
然而,传统方式在处理图形化的工作过程中,既费时,又费力,且重复劳动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一篇:《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配置及优化综合实验所用仪器材料:计算机一台套,虚拟机软件一套,常用操作系统安装软件,优化软件一套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 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 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 安装WINDOWS 7 操作系统;6. 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 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 WINDOWS 7 的基本操作;9. 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实验报告二实验名称:应用软件综合实验所用仪器材料:计算机一台套,应用软件若干一、实验目的1、掌握安装WINDOWS应用软件的基本方法;2、掌握OFFICE软件的安装及基本应用;3、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方法。
二、实验内容1. OFFICE软件的安装;2. Word 2010 的基本操作;3. Excel 2010 制表及常用函数的使用;4. Powerpoint 2010的简单应用;5. 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实验报告三实验名称:网络应用综合实验所用仪器材料:能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一台套一、实验目的1、熟悉上网浏览、检索、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2、掌握E-mail的申请及应用;3、了解网络配置与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4、掌握WINDOWS共享目录的使用与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5、了解简单的网络命令和使用方法。
实验(训)指导书计算机导论课程开课学期 2010—2011学年第1学期总学时 54学时周学时 3学时授课教师 ***职称讲师教研室2010 年 9 月《计算机导论》实训指导书目录目录 (2)实训一 Windows的基本操作 (4)实训二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7)实训三使用电子表格 Excel (12)实训四使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 (19)实训五 Internet应用 (22)实训六 Access 2003数据库操作 (24)计算机科学系实训指导书编写说明1. 课程名称应与教学计划一致,写课程全称。
2. 开课学年填写阿拉伯数字,学期填写中文汉字。
3. 总学时和周学时填写时,均带单位,如54学时、3学时。
4. 授课班级填写全称,如2006级计算机网络1、2班。
5. 教研室名称填写全称:如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技术教研室、公共基础课教研室。
6. 实验(训)项目应与实验(训)日历和实验(训)大纲一致。
7. 实验(训)目的在填写时注意层次性,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8. 实验(训)过程要注意步骤详略得当。
操作部分不宜过于简略,应尽量详细。
实训一 Windows的基本操作一、实训目的1.加深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认识,熟练使用鼠标,对系统进行合理、个人化的设置。
2.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掌握使用我的电脑机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及文件夹。
二、实训设备与环境装有Windows XP的计算机三、实训要求1.预习实验指导书相关部分,认真准备实验内容涉及相关理论知识。
2.按照上面的实验目的,达到熟练使用Windows XP。
3.认真完成各题,然后填写实训报告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验一熟悉Window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Microsoft Word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Microsoft Excel的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Microsoft Powerpoint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一、课程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参考教材:朱站立《计算机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姚爱国《计算机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钟珞《计算机科学导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实验指导书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总学时:32 总学分:2 实验学时数:8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接受计算机科学知识实验的开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了解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全貌,熟悉各种软件的操作。
三、实验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本实验为必修课程。
四、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提高自身计算机的应用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应用信息,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软件技术基础英文名称:Base of Software Technology一、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实验是与本专业基础课《软件技术基础》相配套的,旨在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初步能力,解决软件工程的学生对本专业的本质认识问题。
通过实验加强对软件工程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熟练基本工具的操作。
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意方法处理的技巧及其与计算机的结合;其次要通过例子,学习使用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要求学生应用各种应用工具完成实验。
二、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基本要求: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各种基本应用工具,以及相关上机操作说明;上机时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实验内容要求:(1)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复习相关理论知识,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和算法;(2)理解理论知识,作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3)上机实践,完成实验要求;(4)掌握应用工具的基本操作,并且能提高使用技巧;(5)任务完成后,须由教师在机器上检查运行结果;(6)按照要求书写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7)要求独立完成上述各项。
三、实验原理应用各种工具的基本操作,并且基于基本操作上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四、实验环境实验设备:计算机五、考核与报告(1)本课程的评分方法是考查,实验作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期末总成绩的40%。
(2)每个实验完成后必须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组成为:实验报告占40%;按照教学计划的实验,现场编程序,演示计算结果占50%;创新占10%。
六、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在书写过程中应该将以下问题写清楚1、实验目的:2、实验要求:3、实验内容:4、实验题目:5、设计原理与思想:6、对应程序:7、实验结果及其分析:8、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体会:七、《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和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如下实验一文字处理和文稿演示软件基本操作一、实验类型二、实验学时2学时三、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主要操作,改进文字处理能力,提高写作质量;包括样式、字符排版、段落排版、页面排版、使用文本框、使用艺术字、绘制和编辑简单的图形、使用公式编辑器和图文混排等。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之一)实验一WORD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字录入及特殊符号的录入。
2.掌握文档的编辑及修改和查找替换操作。
3.掌握文字、段落的格式化操作。
4.掌握页眉与页脚的设置和分栏操作、艺术字的设置。
5.掌握Word表格的建立、编辑和内容的输入及格式化。
6.运用公式对Word表格进行计算及数据的排序操作。
7.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形和文本框的操作。
8.掌握图文混排操作和插入公式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一)基本操作1.建立一个新的Word 2000文档,并按如下要求输入并编辑文档:(1)输入以下文档内容;(2)将标题居中;*(3)统计文档字数;(4)将文档保存在D盘的MYDIR文件夹中,文件名为WD41.DOC。
未来计算机真神奇科学家们一直尝试研制未来新一代计算机。
现在的计算机是通过把一些指令蚀刻到硅芯片上进行数据传送的,这种技术历经十多年高速的发展已近穷途末路。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注意到,与硅相比,晶体蓄电时能更有效地吸收和组织数据。
惠普公司依此提出了“分子计算机”的模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型,并制作出构成分子计算机的基础部件的最为关键的“逻辑门”。
假若这种晶体式结构的“分子计算机”最终成真,并替代硅芯片计算机,那么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小似谷粒。
2.关闭当前文档,退出Word 2000。
3.创建新文档,输入以下内容,并将文档保存在D盘的MYDIR文件夹中,命名为WD42.DOC与惠普远见略同的加州洛杉矶大学研制小组的一位化学教授称:“分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是奔腾芯片的1000亿倍。
在将来,米粒那么大的一台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相当于现在拥有100多台工作站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在极具美好想象的计算机科学家口中,我们还听到他们说,“分子计算机”比现在的PC更节能,更可永久地保存大数量级的信息,还能对病毒,死机等计算机痼疾具有免疫力。
*4.打开文档WD41.DOC,将文档WD42.DOC添加到文末,将文档中所有的“计算机”改成“电脑”,并且“电脑”字体颜色设置为红色,并将文档保存在D盘的MYDIR文件夹中,更名为WD43.DOC进行保存。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1.2 计算机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作用讲解常见操作系统的发展和特点演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章:计算机硬件2.1 中央处理器(CPU)介绍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讲解CPU的Cache、Pipeline和Multi-core技术2.2 主板和内存介绍主板的结构、功能和接口讲解内存的类型、容量和速度演示主板和内存的安装方法第三章:计算机软件3.1 编程语言介绍编程语言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常见编程语言的发展和应用演示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示例3.2 应用软件介绍应用软件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讲解办公软件、娱乐软件和网络软件的使用方法演示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第四章:计算机网络4.1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讲解网络协议、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4.2 Internet应用介绍Internet的发展、接入方式和常用服务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和电子邮件的配置演示网络通信工具和在线娱乐的应用第五章:计算机安全5.1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讲解防病毒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演示病毒查杀和预防措施5.2 网络安全与防护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威胁和防护手段讲解防火墙、VPN和加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演示网络攻击与防御策略第六章:数据结构和算法6.1 数据结构基础介绍数据结构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讲解线性表、栈、队列、链表等基本数据结构演示数据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6.2 算法与算法分析介绍算法的定义、特性及设计方法讲解常见排序算法(冒泡、选择、插入)和搜索算法(顺序、二分)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第七章: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1 数据库基础知识介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SQL语言的概念讲解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和查询语句演示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建立和数据的插入、查询7.2 数据库应用系统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讲解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购物网站)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演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第八章: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8.1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应用和发展讲解图形、图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转换演示图形绘制和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8.2 多媒体技术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性和应用领域讲解音频、视频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演示多媒体应用软件(如音频编辑、视频剪辑)的使用第九章:与机器学习9.1 概述介绍的概念、发展和应用领域讲解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演示应用(如智能语音、自动驾驶)的实际效果9.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概念、原理和常用算法讲解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应用场景演示机器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的基本操作和训练过程第十章:计算机伦理与法律10.1 计算机伦理介绍计算机伦理的概念、原则和重要性讲解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分析伦理问题在计算机领域的具体案例和解决方案10.2 计算机法律法规介绍计算机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框架讲解计算机犯罪、网络安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规定分析法律法规在计算机行业中的应用和案例重点解析1. 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书胡锦美编著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录上机实验的⽬的和要求实验1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2 word⽂字处理实验3 excel电⼦表格处理实验4 powerpoint演⽰⽂稿制作实验5 Internet基本应⽤前⾔《计算机系统导论》为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着重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术语,要求学⽣运⽤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现⽅法。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围绕熟悉计算机操作和使⽤,提⾼感性认识这⼀⽬标进⾏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训练,学⽣能够在⼀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学科的⼊门知识,培养学⽣学习的兴趣,学会观察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通过对各部分实验的具体操作练习,能够熟练地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熟练地将办公集成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 和常⽤⼯具软件应⽤于以后的学习和⽣活中,学会利⽤计算机⽹络进⾏信息检索和信息交流,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技能。
上机实验的⽬的和要求1.上机实验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的培养在很⼤程度上有赖于学⽣的上机实验。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的是培养学⽣的上机动⼿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以及知识综合运⽤能⼒等。
配合课堂教学,巩固并扩充课堂理论基础知识,消化吸收并综合运⽤,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训练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程实践的基本⽅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作风,培养具有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的适应新时代的应⽤型⼤学⽣。
2.上机实验前的准备⼯作为了充分利⽤上机时间,在进⾏实验前应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作,以提⾼上机实验的效率。
准备⼯作⾄少包括以下⼏点:①了解所⽤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使⽤⽅法;②复习与实验题⽬有关的知识,熟悉相关定义、概念和实现⽅法;2③准备好上机所需的程序或实验数据,进⾏静态检查;④对上机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有疑问的地⽅应标上记号,以便在上机实验时给予特别注意;⑤准备好上机时使⽤的参考书和编程所使⽤的语⾔上机⼿册。
计算机导论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要求(1)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 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1)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如CPU、内存、硬盘等;(2) 了解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2. 计算机软件组成(1)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2) 学习软件的安装、卸载和升级。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 熟悉桌面环境,掌握窗口、菜单、对话框的操作;(2) 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掌握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3) 了解计算机的系统设置和优化。
4. 常用计算机软件(1) 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2) 了解常用的娱乐软件,如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3) 掌握杀毒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三、实验步骤1. 计算机硬件组成(1) 观察并描述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2) 模拟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2. 计算机软件组成(1) 安装和卸载一个软件,观察并描述安装过程;(2) 学习软件的升级和更新。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 熟悉桌面环境,进行窗口、菜单、对话框的操作练习;(2) 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3) 进行系统设置和优化的练习。
4. 常用计算机软件(1) 学习并使用一个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2) 学习并使用一个娱乐软件,如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3) 安装并使用一个杀毒软件,了解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请确保计算机硬件设备正常;2.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 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和意见。
实验0 SimpSim模拟器环境及Visual C++编译调试环境【实验目的】1了解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2 熟悉Simple Simulator模拟器环境,掌握使用Simple Simulator模拟程序的执行。
3 掌握SimpSim的单步运行方法,学会单步运行时对存储单元和各寄存器中值的进行观察。
4 熟悉Visual C++编译调试环境,掌握C语言源程序的建立、编辑、修改、保存。
5 掌握C语言程序的编译和程序调试。
【实验准备】(1)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任何计算机内部都是用0 和1的序列来表示的,这可以很容易地被计算机理解,但人们却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在用像Visual C++ 这样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能被程序员所理解的一组指令或命令,但计算机却不容易理解。
为了在人和机器之间搭建通信的桥梁,制定一个翻译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每台计算机只能理解它自己的语言(机器语言),所以最终必须将每个程序翻译为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等价程序,这样计算机就能够理解并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指令。
执行这个翻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叫做翻译器,如图1.1 所示。
翻译器通常对指定的语言进行工作。
也就是说,C 程序的翻译器不能翻译Java语言程序,反之亦然。
有两种特定类型的翻译器用来执行高级语言的转换过程:编译器和解释器。
图1.1 翻译器的基本作用编译器翻译过程本身包含一系列对输入语言的转换。
图1.2 显示了编译器的通用阶段。
虽然对包含在每个阶段的行为的具体讨论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了解翻译过程的一些方面,以及如何与编写的程序进行联系,有利于对计算机程序编译调试过程的理解。
在将程序递交到任何翻译器前,需要使用编辑器或文字处理程序来创建源程序。
大部分翻译器需要文件扩展名,将程序保存为特定的类型。
例如C 编译器要求包含C程序的文件以“.C ”作为扩展名。
如果提交给翻译器的程序没有这个程序没有这个扩展名,编译器就不会对它进行翻译。
一旦创建了程序,它就被递交给预处理程序。
正如其名字所指明的一样,该程序在“处理器”或编译器之前进行工作。
它可能是一个独立于编译器的程序,也可能是具有不同名称的相同的编译器。
预处理程序执行这样的任务,例如将一个或多个文件的内容合并入程序中,并在整个程序中用一个字符串取代另一个字符串。
预处理程序扫描整个源代码,寻找“预处理指令”。
这些指令以特定的字符或字符组合开始。
例如,C编译器当遇到#include时就将文件并入。
同样的编译器在遇到像#define 这样的常量定义时就执行字符串替换操作。
图1.2 编译过程以及连接和装载当预处理程序完成其任务后,编译器开始执行。
编译器的第一个阶段(词法分析阶段) 检查源程序中每个单独的字符并将它们组合成叫着token 或Lexem 的逻辑单元。
例如,当C 编译器读取下面的一系列字符时If (a>b)a++;编译器读取到序列“i 后紧跟着f”,在遇到左圆括号后就是一个叫着“if”的逻辑单元,这个“if”和后面的每个字符都被识别并翻译为预定义的数字代码集。
这一阶段的逻辑允许编译器识别C 程序中每个可能的有效序列。
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里编译器会产生类似“unidentified characters.”(不可识别的字符) 这样的错误。
例如,考虑在C 程序中,程序员输入类似,“ń”这样不符合字母表的字符。
当编译器“看到”这个字符时,会产生一个错误,通知程序员已经发现了一个不可识别的符号。
这种类型的错误属于“fatal errors ”(致命的错误),因为在检测到这样的错误后编译器就停止处理程序并退出。
在这一阶段编译器产生的其他错误还有:“program too big”,“unexpected end of file”。
后一个错误通常是由于多行注释语句没有结束。
编译器的第二阶段由语法分析器来执行,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这时编译器要寻找C代码的任何语法错误。
可以把这一阶段看作是英文的语法检查功能。
例如,假定程序员想要输入赋值语句a=b;但是却输入成了a++b;语法分析的内置逻辑就会把这看作是“无效表达式”并产生错误。
在这一阶段遇到的其他错误还有“missing;”( 缺少分号),“Unmatched number of parentless”(圆括号数不匹配),“missing funcution prototype”(没有函数原型等)。
编译器的语义分析阶段,作为一个单独的阶段显示在图1.2中,该阶段有时和语法分析阶段结合在一起。
在这一阶段编译器鉴别语句,看是否虽然语法上正确,但却在语言中没有意义。
例如,若 a 是一个布尔类型的变量,则赋值语句“a=a+2”,在语法上说是正确的,而在语义上是没有意义的。
代码产生器和代码优化器将最终翻译的程序成为响应的机器语言。
根据编译环境中缺省的或已设置的选项,可以在大小方面或速度方面对生成的代码进行优化。
大部分编译器喜欢提高速度胜于提高缩短代码。
但是,对于编译器来说试图去寻找这两个不兼容选项之间的平衡很寻常。
编译器最后的阶段是目标文件。
该文件具有与源文件相同的名字,但扩展名是“.obj”。
这个目标文件通常需要涉及驻留在系统中的程序库。
就这点而言,程序并没有有做好运行的准备,因为它还有缺少的部分。
换句话说,目标文件“知道”仍然需要那些部分但不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它们。
解决这个问题是另一个系统工具的任务。
这个工具叫做连接程序,它找出这些缺少的部分并将其放在合适的地址处。
如果连接程序找不到相关的程序,就会产生错误,通知用户并将这一个错误看作是致命的错误,于是中止连接过程。
如果连接过程成功了,连接程序输出一个与源文件具有同样名字的文件,但扩展名是“.exe”。
这个文件叫做可执行镜象或执行文件。
执行程序时程序及其所需要驻留在内存中,这是一个叫做装载程序的另一个系统工具的任务,它在内存中寻找一个区域并把程序装进来。
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装载”可执行镜像到内存中。
最后,装载程序给CPU发一个信号,于是程序开始执行。
当程序在运行时,可能会出项“run time” (运行时)错误。
这是最难发现的错误,因为一般来说,这是程序逻辑中的错误。
这种类型中最通常的错误时访问数组的地址超过了数组的最后一个地址,,或者除数是0,根据编译器所提供的支持不同,这些错误可能很容易发现,也可能很难发现。
在程序编译、连接或运行中出现错误时,程序员应该纠正特定的错误所造成的问题。
在计算机术语中,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调试。
一旦程序员已经找到了错误所在,就需要在编译器中修改源程序,并重新开始编译过程。
解释器除了编译器,还有叫做解释器的翻译程序。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主要不同是编译器在程序执行前翻译整个程序。
但另一方面,解释器每翻译一条程序语句就执行一条语句。
至于考虑这两个翻译器执行的内部处理过程,它们的任务很相似。
解释器相对于翻译器的优点是由于编译程序只被翻译一次,所以编译的程序运行速度快。
为了描述这两个程序的不同,考虑假想语言编写的循环:While (a<10000)c=a*b;d=a/b;a=a+1;End While该语言的编译器将把每条语句翻译一次,然后执行,10,000次。
但同样是对于该语言,解释器把每条语句翻译10,000,并同时执行10,000次。
然而,如果在编写指令时程序员出了错,解释器一旦检测到错误时就会马上产生错误信息。
对于编译器来说,直到整个程序编译完成后,程序员才能知道错误。
(2)SimpSim模拟器SimpSim是《Computer Science: An Overview》中一款配套的模拟器软件,由荷兰Twente 大学的Anne-Gert Bultena编写。
该软件包括如下特点:∙适用于Windows 95/98/NT/XP/Vista,无需安装∙包括run,step和break功能∙内置具有语法高亮提示的汇编语言编辑器及汇编程序∙可读取及保存汇编程序和机器代码∙具有反汇编及跟踪窗口本书中使用的是SimpSim v2.4,下载地址为:http://wwwes.cs.utwente.nl/software/simpsim/simpsim.exe。
(3)Visual C++Visual C++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C/C++编译调试工具,Microsoft Visual C++提供了强大和灵活的开发环境,可用于创建基于Microsoft Windows 和基于Microsoft .NET 的应用程序。
它既可以用作集成开发系统,也可以用作一组独立的工具。
Visual C++ 包含下列组件:Visual C++ 编译器工具。
该编译器包含一些新功能,支持面向虚拟计算机平台(如公共语言运行库(CLR))的开发人员。
现在已经有面向x64 和Itanium 的编译器。
该编译器仍支持直接面向x86 计算机,优化了针对这两种平台的性能。
Visual C++库。
其中包括行业标准活动模板库(ATL)、Microsoft 基础类(MFC) 库,以及各种标准库,如标准C++ 库和C 运行时库(CRT)(该库已得到扩展,可以向引起安全问题的已知函数提供安全增强替代项)。
新增的库是C++ 支持库,其设计意图在于简化面向CLR 的程序。
Visual C++ 开发环境。
虽然可以从命令行使用C++ 编译器工具和库,但开发环境却提供了对项目管理与配置(包括对大型项目的更好支持)、源代码编辑、源代码浏览和调试工具的强大支持。
该环境还支持IntelliSense,在编写代码时,该功能可以提供智能化且特定于上下文的建议。
除常规的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外,Visual C++ 还允许开发人员生成Web 应用程序、基于Windows 的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及适用于瘦客户端和智能客户端移动设备的解决方案。
C++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系统级语言,而Visual C++ 则为开发人员提供了生成软件的世界级工具。
【实验内容】1. SimpSim模拟器环境(1)存储单元A0中值为02、A1中的值为04,将A0、A1中的值相加并把结果存入存储单元A2中。
观察最后PC和IR的值。
(2)单步执行以上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和各寄存器中值的变化。
2. Visual C++编译调试环境(1)建立控制台应用程序(2)编写“Hello World”程序,编译并调试。
【实验步骤】1. SimpSim 模拟器环境(1) 双击SimpSim.exe 进入Simple Simulator 模拟器,如图1.1(2) 将如下机器码填入Main Memory 中的单元格,并给A0、A1赋上初值,如图1.2图1.1 Simple Simulator 模拟器界面地址 内容00 1001 A002 1103 A104 5205 0106 3207 A208 C009 00图1.2 输入机器码(3)单击保存,命名为test.prg(4)单击Run,程序执行,结果如图1.3,记录PC、IR、R0、R1、R2、A2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