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诗
- 格式:ppt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7
[拆字诗大全]拆字诗第一篇拆字诗:中国诗歌分类大全一、音韵系列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
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
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
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
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的。
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
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
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
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
“拆字詩”欣赏“拆字詩”欣赏拆字,初是占卜术的一种形式,它利用方块汉字偏旁部首的特有结构,附会演绎以测吉凶。
现在挂术中叫做测字。
后来是怎么溶入诗词文化的不得而知。
汉末有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是诅咒董卓僭位不得善终的一句谶语。
拆字诗或许就是这么演变来的。
拆字诗常常成为以文会友的应酬消遣。
不过,它却是方块汉字所独有的文化积淀,应该说也是诗词文苑里一丛美丽的花草。
“拆字诗”也叫“析字诗”。
拆、析的形式五花八门。
例如:“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
”这是南宋人刘一止写的一首拆字《志士诗》,收在他的《茗溪集》里,可见于《四库全书》。
许多汉字因形声会意需要是由两字或多字组成的,诗人正是运用了汉字这一特点,巧妙地拆分组合含蓄言志。
“日月为明,山风为岚,石皮为破,古木为枯,可人为何,千里为重,永言为詠,士心为志。
”暗含影射,读者可以自行体会。
明代才子纪晓岚,17岁时议婚东光县望族、时任城武县令的马永图的次女18岁的马月芳为妻。
才女馬小姐在答应婚事之前,出了一首诗来考紀晓岚,全诗48字:“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聞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廟中宰相运心机时到得桃源洞与仙人下盘棋”。
乍看,无论用四、五、六、七言为句,都无法诵读。
纪晓岚想了好久恍然大悟,原来是一首顶真格的七言诗,后句都將前句第七个字刪去偏旁,当作下一句的字首。
全诗解为:“八月中秋會佳期,月下弹琴诵古诗。
寺中不闻钟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
多少神仙归古庙,朝中宰相运心机。
几时到得桃源洞,同与仙人下盘棋。
”首句之“八”字,是末句之“棋”字的最后两笔,首尾回环,天衣无缝。
再看下面的诗:“西陵一别几经霜,示妾音书竟渺茫;风拂碧梧秋又至,飘篷何日复归航。
”“木兰花倚眺行云,十载幽思万里分;又是秋残花落后,枝头杜宇泣黄昏。
”“丝丝柳絮锁青烟,士子飘流不系船;口说归期何日至,结成鸾凤晚风前。
趣味奇诗:苏轼反覆体诗-十字形诗-拆字连环贯通回文诗-四季回旋诗历代不少有才之士纷纷想模仿“璇玑图”创作诗歌,以与苏蕙平分秋色,但最终除了作出一些“回文诗”外,仅有宋代大学士苏轼创造的一种“反复诗”,尚有一些“璇玑图”的意韵.“反复诗”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开始,左旋右旋,读之皆可,能得五言绝句三十首;圈内十字交叉的十三个字,顺读、横读、逆读,可得七言绝句四首;以中间的“老”字为枢纽,左右上下旋读,又可得诗若干首;若将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随意回旋,取其压韵,还能得诗若干首。
据说以这二十九字反复变化,可读出七、八十首诗来,可以说是神奇巧妙,与“璇玑图”异曲同工,然而,从气势上,变化的花样和难度上,它仍与“璇玑图”难以相提并论。
苏蕙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外圈从右往左: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
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
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
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
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
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
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
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
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
香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
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
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
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
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
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
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
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
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
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
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
从左往右: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
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
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
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
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
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
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
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
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
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
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
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
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
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
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
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
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
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中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98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一、拆字诗的含义及其发展汉字是我国独特的国学,拆字就是我国奇异的国粹。
汉字千姿百态,尤其繁体,盘根错节,分离巧合,一字能生出多字,简直变化无穷。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测字行当,以拆字算命运势,神秘莫测,煞有其事。
学士酒徒,则将它作为消遣游戏,字谜酒令,无所不能。
诗人更进一步,将拆字离合于诗中,巧构精筑,奥妙无穷。
所谓拆字诗,就是根据汉字多数是合体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
拆字诗要求“诗中拆字为句”难度颇大。
离合诗可说是拆字诗始祖,现存的离合诗,以东汉孔融的《离合作郡姓名字诗》为最早,诗曰: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峕进止,出行施张。
吕公矶钓,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
虵龙之蛰,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南朝诗人作离合诗兴盛一时。
拆字诗早在汉代已有。
据说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肆虐,有民谣《怨歌》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拆“董”字;“十日卜”拆“卓”字。
此诗意即是说,那个姓“董”的,怎么那样根深叶茂?哪个叫“卓”的,不让我们活下去。
这首诗隐晦的寄托了无限的怨恨之情。
拆字诗在诗苑中别具一格,因为作者不仅要抒写出内容的主旨,还要利用汉字的特点藏巧含慧,大做文章。
且看唐代皮日休的一首《晚秋吟》: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
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
此诗的一、三句描绘了晚秋景色:秋雨蒙蒙里,室内的小炉煨着酒,诗人怡然安适:“免去玄冠手刈禾”的意思是,脱去身上的官衣干脆变成农夫;“今人无计奈侬何”是说,如今那些热衷功名利禄的人,又能把悠闲自律的我怎么样呢?诗作把作者清高坦荡的情怀表达得十分得体,更奇的是,题目《晚秋吟》三字在诗句中被拆成了“日”、“免”、“禾”、“火”、“口”、“今”等六个字,均匀地散布于句末与句首,尾首衔接,可分别组成一个拆离了的字。
经典拆字诗
拆字诗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通过拆分汉字的笔画和部首,重新组合成新的诗句的一种创作形式。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拆字诗:
1. 明月照河山,朝霞染天边。
拆字:明-月,山-朝,霞-染,天-边。
2. 花开绿满园,蝶舞香盈地。
拆字:花-绿,园-蝶,舞-香,盈-地。
3. 山川秀丽,风景宜人。
拆字:山-秀,川-风,景-宜,人。
4. 春风拂面,花香满园。
拆字:春-风,面-花,香-满,园。
5. 海天一色,浪涛翻滚。
拆字:海-天,色-浪,涛-翻,滚。
6. 丹心照汗青,壮志凌云霄。
拆字:丹-心,照-汗,青-壮,志-云,霄。
这些拆字诗通过拆解汉字的笔画和部首,创造出了与原词意相符合的新诗句,形式独特、意境深远。
五笔拆字口诀顺口溜
五笔拆字口诀顺口溜如下:
1.王旁青头戋五一。
土士二于十寸雨。
大犬三(羊)古石厂,木丁西,工戈草头右框七。
2.目具上止卜虎皮,日早两竖与虫依。
口中两川三个竖,田甲方框四车力。
山由贝,下框几。
3.禾竹一撒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
正文四一,高头-捺谁人去。
火业头,四点米。
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祁(示)书(衣)。
4.立辛两点六门扩,水旁兴头小倒立。
火业头,四点米。
之字军盖道建底。
5.已半已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子耳了也框向上,女刀九臼山朝西。
又巴马,丢矢矣。
以上是五笔拆字口诀顺口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拆字联360doc个人图书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精典拆字联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闲看门中木,思耕心上田;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氷凉酒,一点、二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娶来何门女,添人添口添丁。
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夕夕多良会,人人从夜游。
此木为柴山山出,火因成烟夕夕多。
学正不正,诸生皆以为歪;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囚内出人进一王而得国。
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女居左,子居右,世间定配好人。
拆字联少目焉能识文字;欠金安能望功名。
横披:口大吞天。
拆字联或在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
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
鸿是江边鸟,少水沙即现;蚕为天下虫,是土堤方成。
一大人,二夫人,春日三人;贰炎火,叁焱火,焐口五火。
竹寺等僧歸,雙手拜四維羅漢;月門閒客住,二山出大小尖峰。
三石磊石桥,二人从人群。
昆明日日比月明,岫岩山山由石出。
古人风雅拆字摘要:1.古人风雅拆字的概念与背景2.古人如何运用拆字技巧3.拆字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案例4.拆字对现代写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总结:古人风雅拆字的价值与传承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拆字”颇为流行。
所谓拆字,就是将一个字拆分成若干部分,通过分析这些部分的意义,组合成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其他文学形式。
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更展示出他们对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人如何运用拆字技巧呢?他们通常会将一个字的构成部分进行剖析,然后根据这些部分的含义,发挥想象,构思出优美的诗句或散文。
例如,清朝诗人袁枚的《马嵬》一诗,其中有一句“玉颜何处哭,黄金台下人”。
这里的“金”字,就被拆分为“金戈”、“玉帛”两个部分,用以描绘古代战争的残酷和皇室的奢华。
拆字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案例众多。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将“尽”和“流”两个字拆分,形象地描绘出夕阳西下和黄河奔腾的壮观景象。
又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绿肥红瘦”,将“肥”和“瘦”两个字拆分,生动地表现出春天景色的特点。
拆字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对现代写作也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拆字手法的影子。
如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拆分“生”字,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世事沧桑中的坚韧生存。
同时,拆字手法在现代诗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北岛的《回答》中的一句“古老的密码锁,锈迹斑斑”,就是将“锁”字拆分为“金”、“木”两部分,寓意着历史的沉重。
总之,古人风雅拆字是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它既展现了古人的文化底蕴,又为现代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拆字合字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闲」字。
下联:思」字。
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上联拆「磊」字。
下联拆「出」字。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上联拆「冻」、「洒」字。
上联拆「切」、「分」字。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吾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上联拆「吞吴」字。
下联拆「全任」字。
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上联拆「鼎」字。
下联拆「芬」字。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上联拆「冯驯」。
下联拆「伊尹」。
墙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上联拆「珠」下联拆「孩」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上联拆「妙」合「倪」。
下联拆「大」合「诸」。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更妙上联合「古木」为枯,「此木」为柴。
下联合「女子」为好,「少女」为妙。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上联合「人曾」为僧,「人弗」为佛。
下联合「女卑」为婢,「女又」为奴。
三女为奸二女皆从一女起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上联合「三女」为奸(繁体) 下联合「五人」为伞(繁体)。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上联合「十口心」为思。
下联合「八目尚」为赏。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字上联合「日月」为明。
下联合「子女」为好。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木门闲可至两山出大小尖峰上联合「竹寺」为等,「双手」为拜,「四维」为罗。
下联合「木门」为闲,「两山」为出,「大小」为尖。
四维罗马各骆罗上骆下罗骑骆言者诸豕者猪诸前猪後诸牵猪上联合「四维」为罗,「马各」为骆。
下联合「言者」为诸,「豕者」为猪。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上联合「寸土」为寺,「言寺」为诗。
下联合「双木」为林,「林示」为禁。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拆字诗句大全1.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鱼玄机《重阳阻雨》2.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3.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罗隐《菊》4.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王维《渡河到清河作》5.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
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
——韦庄《清平乐·绿杨春雨》6.莲叶团团杏花拆,长江鲤鱼鬐鬣赤。
——张籍《远别离》7.洞拆三叉盘空曲,壁立万仞穿青冥。
——黄公度《题七星岩》8.夕阳岸上行枯叶,瀑布岩前听拆冰。
——赵师秀《送奭上人抄化》9.野弁欹还整,家书拆又封。
——陆龟蒙《江墅言怀》10.家书言不尽,重拆又重缄。
——朱继芳《十暑》11.满怀忧,一时愁,锦封未拆香先透,物换不如人世有。
——陈草庵《山坡羊·愁眉紧皱》12.去年涧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
——韦应物《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13.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
——徐夤《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14.独含冬夜寒光拆,不傍春风暖处开。
——徐夤《灯花》15.雨微微,烟霏霏,小庭半拆红蔷薇。
——张泌《春晚谣》16.裙衣新失大雪寺,告诉天吴烦拆补。
——敖陶孙《永嘉魏秘校访仆萧寺且言出处甚详属与余同》17.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白居易《长相思》18.蝗蟊未必沉三尺,甲拆先应了一刲。
——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19.开书拆衣泪痕晞,虽不敕还情庶几。
——韩愈《送区弘南归》20.绕坛安石榴,何时拆朱殷。
——梅尧臣《和原甫会灵讌集之什》21.贪閒常怕拆人书,今日开缄病已无。
——张镃《酬曾无逸架阁见寄》22.甘同芡实把,酸分石榴拆。
——郑刚中《即事·新凉到郊墟》23.晴光拆红萼,流水长青苔。
——灵一《春日山斋》24.画阑人寂,喜轻盈照水,犯寒先拆。
——宋无名氏《望梅·画阑人寂》25.凝艳拆时初照日,落英频处乍闻莺。
拆字诗历史发展拆字诗历史发展:文字里的奇妙变身之旅嘿,说起拆字诗的历史,那可真是像一场超级有趣的文字魔术秀,一路变变变,变出了好多花样。
早在古代,老祖宗们就开始玩拆字这一招啦。
那时候,拆字诗就像是文人墨客们的秘密小玩笑。
就说东汉末年吧,天下大乱,大家心里都乱糟糟的。
有个聪明的家伙就写了一首拆字诗,把“董卓”两个字拆开来,暗指他的恶行,可又不明说,就像给这个大坏蛋画了一幅隐晦的漫画。
周围的人一看就心领神会,捂着嘴偷笑,可董卓还蒙在鼓里呢,这文字游戏玩得可真高!到了唐宋时期,拆字诗就像搭上了文化繁荣的高速列车,变得更加精致复杂。
那些大诗人就像超级魔术师,把字拆得那叫一个巧妙。
苏轼苏大学士,就曾经在和朋友打趣的时候,把朋友的名字拆在诗里,说这个字像啥,那个字又像啥,组合起来就成了对朋友又爱又损的调侃,朋友看了是又好气又好笑,周围的人却都被这文字的妙趣深深折服。
再后来,明清时期,拆字诗在民间也流行开来。
老百姓们虽然没有大诗人那么高深的学问,但也能玩出自己的花样。
街头巷尾,有人会把一些吉祥话或者祝福语拆字成诗,送给亲朋好友。
比如把“福”字拆开,编成一首小诗,祝愿对方福气满满,像家里有田又有口,不愁吃穿乐悠悠。
这种拆字诗就像民间的小糖果,甜滋滋的,充满了生活气息。
而到了现代,拆字诗更是有了新玩法。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网络文化、流行元素结合起来。
年轻人会把一些网络热词拆字,然后创作成幽默搞笑的诗,发在社交平台上,引得大家纷纷点赞转发。
就像把“打工人”三个字拆开,诉说着打工人的辛苦与梦想,让无数打工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拆字诗就这么一路走来,从古代文人的雅趣,到民间的祝福,再到现代的时尚表达,它不断地变换着模样,却始终保持着对文字独特的热爱与玩转文字的乐趣。
它就像一条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小溪,清澈又充满活力,一路欢歌笑语,给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与欢乐,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字在岁月里那无限的魅力与可能。
妙若天成别有佳趣作者:朱贺江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02期在群芳竞艳的古代诗歌百花园中,有一朵小小的奇葩,这就是谐趣诗。
它虽然流传下来的数量不多,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
它不仅能充分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灵活精巧,也能充分体现出诗人们的心灵妙运,因此,一直为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所喜爱。
古代谐趣诗主要有嵌字诗、回文诗、顶真诗、拆字诗、联珠诗等形式,下面试分别进行例析。
一、嵌字诗嵌字诗是在诗句特定的位置上嵌入一些特定的字词,从而形成某种妙趣。
如〔宋〕黄庭坚《古意赠郑彦能》:金欲百炼刚,不欲绕指柔。
石羊卧荒草,一世如蜉蝣。
丝成蚕自缚,智成龟自囚。
竹箭天与美,岂愿作嚆矢。
匏枯中笙竽,不用系墙隅。
土偶与木偶,未用相贤愚。
革辙要合道,覆车还不好。
木讷赤子心,百巧令人老。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构成八联,每联的首字依次嵌入古代八类乐器,即“八音”的名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这些嵌入的字与诗句的内容都有着较紧密的联系。
如“金欲百炼刚”、“丝成蚕自缚”等,表达了某种哲理,语言形式上也显得熨帖自然。
再如〔元〕明本的《松月》: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免,月抱龙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这首诗题为《松月》,句句都有“松”有“月”,而且位置变化灵动,或分用,或合用,或句首,或句尾,摇曳多姿,虽多次出现却不显得重复拖沓。
这“松月”二字既是诗之题,又是诗之眼。
二、回文诗回文,即可顺读亦可倒读的文字,而且无论顺读还是倒读都很流畅,内容也基本相同。
如〔宋〕苏轼《龟山回文》:潮回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首七律描写了一系列海边的景物:雪浪、明月、钓舟、古寺、松径、小桥、清泉、海鸥……色彩明丽、层次清晰,构成一幅极为优美的海滨风情画卷,令人神往。
如果将它倒过来读,也同样是一首好诗:“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有哪些
1、“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字同意不同,意同字不同。
”正是汉字的特点。
2、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3、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
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近逰。
(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4、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5、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
(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6、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第 1 页共1 页。
经典拆字诗词集
1、龟与鳖
传说苏东坡做官时,一次微服出访,遇到几个当地称霸的乡绅设宴祝寿,便前去拜访。
宾客中有两个民愤极大的官僚,一个叫杨贵,一个王笔。
他们两人不问来访者是谁,就一起在席间赋起诗来。
王笔云: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杨贵云:
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苏东坡云:
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
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注:龟,谐音杨贵的“贵”;鳖:谐音王笔的“笔”。
2、《游紫霄宫七言八句》
【唐】白居易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赏析:藏头拆字诗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首,作为次句的首字。
此诗中,“水”是“浆”的一部分,“甘”是“甞(尝)”的一部分,以此类推,趣味性极强。
3、《咏“尹”字》
【唐】苏颋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赏析:这是一首拆字诗。
拆得很巧妙,启发人思考。
4、《陔馀丛考·拆字诗》
【清】赵翼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
赏析:拆字诗,指的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