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
- 格式:pdf
- 大小:8.92 MB
- 文档页数:1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1.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2.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大学生如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课堂讲授,穿插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自学阅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手机学习通APP、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复习提问:1.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2.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导入新课: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理想信念,既是指引人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的灯塔,也是激励人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风帆。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时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讲述新课: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人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满足生存需要,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目录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二、反对错误人生观三、成就出彩人生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爱国者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变化发展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二、社会公德三、职业道德四、家庭美德五、个人品德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一、向道德模范学习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引领社会风尚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后记绪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荅时代的问卷。
思修课本目录2018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1.1.1 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的意义– 1.1.2 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意义• 1.2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和指导地位– 1.2.1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内涵– 1.2.2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指导地位•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涵– 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和优势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基本特征– 2.1.1 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2.1.2 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基本原理– 2.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2.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2.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2.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与发展•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3.2.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2.2 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3.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路径– 3.3.1 实现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3.3.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和策略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4.1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和特征– 4.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 4.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要求•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4.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4.2.2 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3 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和实施途径– 4.3.1 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 4.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第五章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5.1 综合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5.1.1 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5.1.2 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5.2 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5.2.1 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5.2.2 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5.3 综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5.3.1 综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5.3.2 综合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反思以上是2018版思修课本的目录章节,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内容,通过学习和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1.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什么是新时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③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④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⑤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⑥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概念:①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联系:①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②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③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思想基础、精神支撑、法治保障。
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②调节领域不同:思想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
思修黄字(2018年版)绪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必须认真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顺逆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二、反对错误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三、成就出彩人生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具有多样性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四)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三、做忠诚爱国者(一)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必然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一、什么是道德(一)道德的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二)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二)道德的作用三、道德的变化发展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三)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二、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三、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四、家庭美德(一)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家庭。
思修2018版课件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思修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本文将介绍关于思修2018版课件的内容和主要教学要点。
一、课程简介思修课程是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治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二、课程主要内容思修2018版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
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理论,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世界,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件还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内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通过学习这些核心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修课程还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4.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还包括了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婚姻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5. 科学文化修养课程还涉及了一些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艺术欣赏、历史文化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社会学科素养。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思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