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农业(20200530110733)
- 格式:pdf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
2、了解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3、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意识。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难点: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青水秀”2、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等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南方地区是怎样的面貌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二、讲授新课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和范围A、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分别频临东海和南海。
B、范围:南方地区位于北纬34以南,东经98—123之间。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地区四省三区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2)地形和地势A、地势:地势西高东低,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二、第三阶梯B、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大,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交错分布。
东部:地形、地势特征为平原、低山和丘陵交错分布,沿海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和三角州。
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南岭、大别山、武夷山、珠江三角洲。
西部:地形、地势为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主要地形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大巴山、巫山、雪峰山。
(3)气候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河流和湖泊A、河流:南方地区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流含沙量小。
主要河流有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钱塘江等。
B、湖泊:南方地区的湖泊主要有位于长江中下游湖区、主要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其次还有台湾日月潭和云南滇池等。
(5) 植被与土壤南方地区水热充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我国牧区的分布及优良品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和记图和用图,充分挖掘图中所含有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前热身】一、学生预习课本第一段以及P2图片,完成以下习题:1、农业的定义:;2、农业的五个部门:、、、、。
3、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二、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谈对我国农业的认识。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P3的文字内容,以及图1-1,理解一下知识点:1、近20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3、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二、引导学生做P4的活动,掌握以下知识点:1、北方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
2、我国水稻、小麦的具体分布地区。
3、春小麦分布在长城以北,冬小麦分布在长城以南。
【轻松一练】1、我国下列农产品中,居世界首位的有( )A.谷物、甘蔗、油菜籽B.甘蔗、甜菜、棉花C.大豆、花生、甜菜D.猪、牛、羊肉2、黄河和长江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种植业区的主要条件C.肥沃的土壤D.优越的气候3、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是()4、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产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5、适合在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大豆、甜菜B.冬小麦、棉花、花生C.春小麦、水稻、油菜D.冬小麦、高粱、甘蔗6、我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番薯7、关于该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植冬小麦为主B.一两年熟耕作制度C.甜菜的重要产区D.地形以丘陵为主8、我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是()【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1 农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3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我国培育了品种繁多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大白菜、葱、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
我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丝绸之路”将我国所产的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过重要的出口产品。
4、当前,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5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九大商品粮食基地粮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
(记住地图册第七页的图)6、主要经济作物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油料作物中,油菜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量的一半以上。
有才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
7农产品出口基地有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8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产区。
1.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一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艺基地。
3、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多的省份,其中大同煤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八年级地理下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1.农业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是(小麦)、(大豆)的原产地,还是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3.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人均水平。
(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4.东北平原是春小麦,华北平原是冬小麦,南方地区主是水稻。
5.九个商品粮基地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①我国的棉花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②油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最广,产量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油菜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
③山东,河南两省为花生的主要产区。
④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为甘蔗最大产区。
⑤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⑥主要的产茶省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7.农产品出口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
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9.内蒙古牧区的特产是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的特产是细毛羊,伊犁马,西藏藏牦牛和青海牧区的特产是牦牛。
宁夏是滩羊,生猪的产区四川,湖南,河南10.第二节、工业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12.①煤炭是我国第一大工业能源.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
在各省区中,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②石油是我国第二能源,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产量最大,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我国钢铁工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鞍本和京津唐和上海;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黄河流域的包头,太原等。
⑤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在地区分布上,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地区已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第一节农业(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P1—P9,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业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产品。
2.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农作物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4.明确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据图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畜种。
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
我国农业的发展,则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各种农作物和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对概括性比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充分肯定我国农业巨大的发展成就,丰富爱国情感;通过辩证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地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农产品、牧区的分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
通过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我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前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难点我国农业各经济成分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教学突破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联系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这一特点进行突破。
而在世界当中的地位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农业的悠久历史,以及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1.2%的人口,以及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来突破。
我国农业的发展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自由畅想来落实。
与分布有关的相关知识,综合性非常强,需要密切联系学过的相关自然地理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寻找出差异和制约因素,进而体现规律。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我国国土面积宏大,地大物博。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八班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班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1 农业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我国农业的进展(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农田灌溉面积已占到农田总面积的40%,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农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畜牧业分布: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1.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的进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钢铁工业分布: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
为进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械工业分布: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纺织工业分布:1.3 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进展;中国进入了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进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
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技术产业带。
第一节农业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P1—P9,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农业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产品。
2.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农作物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4.明确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据图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畜种。
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
我国农业的发展,则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各种农作物和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对概括性比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充分肯定我国农业巨大的发展成就,丰富爱国情感;通过辩证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地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农产品、牧区的分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
通过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我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前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难点我国农业各经济成分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教学突破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联系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这一特点进行突破。
而在世界当中的地位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农业的悠久历史,以及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1.2%的人口,以及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来突破。
我国农业的发展情景,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自由畅想来落实。
与分布有关的相关知识,综合性非常强,需要密切联系学过的相关自然地理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寻找出差异和制约因素,进而体现规律。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2)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四、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五、机械工业的分布:(1)主要门类和标志图案p15(2)基地: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