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响应期幼儿园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4.18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晨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幼儿园内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以及及时发现并防控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制定并执行晨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晨间检查内容晨间检查是每天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的第一项工作,通过对孩子们身体的细致观察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保障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1.体温检测:每个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通过体温计进行体温检测。
如果发现孩子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为37.5℃以上,则需立即通知家长,并建议对孩子进行及时就医。
2.皮肤观察:观察孩子们的皮肤情况,是否有异常症状,如皮疹、红肿等,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通知家长、将孩子转送给专业医生等。
3.眼耳口鼻检查:检查孩子们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观察是否有红肿、分泌物异常等情况。
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通知家长,并建议进行相关治疗。
4.呼吸检查:观察孩子们的呼吸情况,包括有无咳嗽、喘息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家长,进行相关的治疗措施。
5.精神状态观察:观察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如是否活泼、神情是否自然等,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情绪或行为,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
6.排泄观察:观察孩子们的大小便情况,了解孩子的排泄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家长,并建议进行医学检查。
除了晨间检查,全日健康观察制度是保障孩子们在幼儿园全天的健康与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孩子们进行全日观察,可以更好地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班级教师观察:班级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观察,包括遵守饮食卫生、睡眠是否充足、行为是否正常等等,发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协商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2.游戏活动观察: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身体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运动中出现疲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
疫情期幼儿园晨午检制度
一、背景介绍
疫情期间,幼儿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儿童活动场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疫措施来确保儿童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
晨午检制度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对幼儿园内外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测,以确保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二、实施流程
1.晨午检时间:设定固定的晨午检时间,如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2点
进行一次检测。
2.检测内容:包括体温检测、问卷调查、观察症状等内容。
3.负责人员:设定专门的负责人员负责晨午检工作,确保检测工作的顺
利进行。
4.数据记录:对检测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和汇总,建立健康档案。
三、实施意义
1.提高防疫意识:通过晨午检制度的实施,能够增强全体幼儿园师生的
防疫意识,培养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
2.及时发现疫情: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疫情风险,及时采取
措施进行控制,防止疫情扩散。
3.保障师生健康:晨午检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
康,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四、注意事项
1.保护个人隐私:在晨午检过程中,需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
息。
2.气象变化:注意气候变化对体温检测的影响,避免误判。
3.疫情期间:在疫情高发期,应加强晨午检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好防护
工作。
五、总结
疫情期幼儿园晨午检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疫情风险,确保幼儿园的安全稳定运行。
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克时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疫情期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概述
疫情期间,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重要教育场所,面临着传染病防控的巨大挑战。
为了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安全,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目标
1.帮助幼儿园师生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等。
3.教育师生如何正确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健康教育内容
1.传染病知识普及:包括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
传播途径。
2.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
3.校园传染病防控措施:教育师生如何在校园环境中做好传染病防控,
包括保持场所清洁、保持通风等。
实施方法
1.课堂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内容,让师生了
解并积累相关知识。
2.专题讲座:定期邀请专业医生前来幼儿园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讲
座,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
3.宣传栏设置:设立宣传栏,定期发布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内容,方便
师生随时获取相关知识。
效果评估
1.定期开展幼儿园师生对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的知识测试,评估知识掌
握情况。
2.定期巡查幼儿园卫生状况和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整改。
结语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对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
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幼儿园师生能够增强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做好自我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幼儿园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实施《XXX2020年春季学期开园条件核验细则》文件和《xx市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成立幼儿园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幼儿园疫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规范幼儿园疫情防治工作,确保疫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二、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规定幼儿园疫情报告程序,保证疫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幼儿园卫生保健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幼儿园发生的各类疫情应及时填写报告,在法定疫情报告时限内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主管单位。
建立幼儿园疫情登记专册,做好疫情病例的登记工作。
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三、加强幼儿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开展每日幼儿晨午检工作,掌握幼儿疫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疫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展午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午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每周一次由保健医师对全校师生健康、疫情发病及出勤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定期巡查记录。
四、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幼儿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疫情在校内传播。
按照上级要求,健全和执行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疫情终末消毒工作。
五、严格幼儿预防接种凭证入学制度,积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要求,保证幼儿完成各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幼儿免疫水平。
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普及疫情预防知识。
三、为确保校园安全,所有安保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及时登记报告入校人员的异常情况。
入校人员须无湖北接触史,无发热、咳嗽、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体温不超过37.3℃方可进入校园。
四、在开学前,师生不得提前返校。
如确需返校的教职工,必须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校园卡等)并进行体温检测。
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1)托幼机构应当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保教人员应当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做好观察及处理记录。
(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次,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
(4)患病儿童应当离园休息治疗。
如果接受家长委托需要喂药时,由卫生保健人员与家长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卫生与消毒(一)环境和物品卫生。
1.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一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2. 室内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
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
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
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4. 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
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晾晒或拎干后存放。
5. 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1~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2次。
6. 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1次玩具清洗,每2周图书翻晒1次。
(二)个人卫生。
1. 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
要求每人每日一巾一杯专用,每人一床一被。
2.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
3. 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在园内吸烟。
(三)预防性消毒。
1. 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有关消毒隔离技术知识的培训,负责对托幼机构内消毒隔离工作检查指导。
2.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幼儿园新冠肺炎相关制度1.体温监测:建立每日体温监测制度,教师和学生每天上学前测量体温。
若发现有体温超过正常值的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入园前筛查:要求家长填写健康申报表,询问是否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或接触过确诊病例。
并通过体温检测和问询等方式,对进入幼儿园的人员进行筛查。
3.人员管控:限制人员流动,减少外来人员进入孩子的活动区域。
减少家长待在幼儿园的时间,鼓励使用线上沟通工具。
4.健康教育:通过绘本、故事、演示和互动等形式,向幼儿传授关于疫情和个人保护的基本知识。
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用纸巾遮挡口鼻等。
5.配备防护用品:提供充足的口罩、消毒液、手纸等卫生防护用品,并教育幼儿正确使用。
6.室内环境卫生:定期对教室、玩具、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清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
7.小班化教学:将班级规模缩小,形成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减少人员聚集和接触。
8.分散用餐和休息:避免堂食,改为分散就餐,保持就餐场所的卫生。
同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9.外出活动管理: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政策,限制外出活动,尽量减少入园之外的集体活动。
10.疫情防护演练: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演练,提高教师和幼儿的应对能力。
了解疫情防控最新指南,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调整。
11.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疫情相关信息,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相关措施,确保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12.辅导幼儿情绪:新冠肺炎疫情对幼儿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情绪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新冠肺炎相关制度的一些建议,旨在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并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幼儿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制度,并与家长和社区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好幼儿的健康。
疫情期幼儿园晨检和全日观察制度
摘要
疫情期间,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实施晨检和全日观察制度成为了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在疫情期幼儿园如何实施晨检和全日观察制度,以确保幼儿园安全、健康的运行。
导言
疫情时期,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活动的地方,预防疫情传播尤为重要。
晨检和全日观察制度作为重要的防控手段,可以有效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实施晨检制度
晨检内容
晨检主要包括: - 体温测量 - 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观察 - 了解家庭疫情接触史等
实施方法
•每天入园前进行晨检
•由老师或工作人员负责晨检
•家长配合做好儿童晨检工作
处理措施
•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
•通知家长带儿童就医
实施全日观察制度
观察内容
全日观察主要包括: - 学生活动状态 - 学生饮食消化情况 - 学生精神状态等
实施方法
•教师全天候观察学生
•做好学生基本信息登记,便于观察
处理措施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配合学生家长,给予必要的建议和帮助
结语
在疫情期间,幼儿园晨检和全日观察制度的实施,是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
只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晨(午)检应在疫情报告人(校医、保健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疫情报告人负责全校(园)的异常情况的排查。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生入校门时,在学校门口对其进行体温等症状的检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不允许进入教学楼,要送到隔离室,等待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或通知镇卫生院进一步检查。
在进入食堂就餐、宿舍楼时,也要对体温进行检测,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不允许进入。
立即上报校医、保健教师,并送隔离室。
三、非疫情期间,每天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 10 分钟由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幼儿)身体状况,对每个学生(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并观察、询问,如有无咳嗽、皮疹、腹泻、呕吐等症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四、班主任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症状学生时,立即向疫情报告人汇报,同时将学生送到隔离室。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报告人要立即上报校长,并迅速报告当地疾控部门,由疾控部门到达现场做出相应处理。
同时对所在班级其他学生封闭管理,等待诊断结果。
如是疑似或确认病例,对班级学生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隔离14 天;在非疫情期间,学生送到隔离室后,立即通知家长送疑似学生到指定医院就诊,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
疫情报告人得到卫生部门确认结果后,立即向校长(园长)汇报,同时向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五、对疑似或确诊的学生的班级、走廊、宿舍及去过的地方进行通风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可疑症状者。
六、坚持开窗通风制度,每天有专人落实教室的开窗通风次数、时间。
七、坚持定期消毒制度,按消毒规范进行消毒。
八、凡是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
学生(幼儿)因传染病休学的,痊愈后要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幼儿园)同意后方可返校。
九、学校(幼儿园)进行晨(午)检、巡检等工作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如实、详细记载检查结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共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力度,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及时发现疫情并快速处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发生,结合我校情况,制定学校晨午检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园蔓延,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负责人每天必须在幼儿园规定的到校时间前到位,做好幼儿随到随查,每天早晨及中午对本班在校学生进行晨检及午检,上午、下午第一节课前在园大门口对所有学生进行晨检和午检。
二、晨、午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必要时进行体温测量,对未到学校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缺勤的原因,做到认真细致,不能潦草走过场。
四、对晨、午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咳嗽以及不能确定的症状和现象,要及时、详细地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督促有关学生及时就医,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及消毒等措施。
五、主班教师做好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做好跟踪记录。
六、负责老师要经常指导和检查幼儿勤洗手。
七、对有学生摸过的玩具等要及时彻底消毒,开窗通风。
八、发现值班老师工作不认真,不按时检查记录,园所有权批评教育,如果不服管理,屡犯者可以辞退。
高校学院 2023 年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一、开学前工作(一)组织领导1.健全防控领导小组。
各单位、各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防控领导小组,要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切实履行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
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政策贯彻不彻底、落实不到位的,要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二)宣传教育2.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关注权威发布,关注疫情防控动态、联防联控的政策措施,不信谣、不传谣,消除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
3.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引导师生理性看待疫情,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三)分类指导1.对寒假留校教职员工和学生。
要落实每日健康监测,发布预警提醒,非必要原因不外出,尤其不到人流量大的场所逗留;细化后勤卫生保障,严格校门等重要位置管理,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卫生消毒,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做好校内防控工作,出入校园自觉接受安全检查。
幼儿园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守则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园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制定了幼儿园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在整个学校时间内的健康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们身体上的问题,确保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1.观察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幼儿园就读的学生,包括幼儿园班级及托班。
2.观察内容:对幼儿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全天候观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身体健康状况:包括体温、食欲、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观察;b.卫生习惯:观察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c.活动能力:观察幼儿的运动、协调、敏捷能力以及体力状态;d.心理发展:观察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等心理发展状况;e.社交能力:观察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沟通能力。
3.观察方法:全日健康观察由班主任、保健医生和保健教师等共同负责。
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a.日常观察:班主任负责观察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的身体、心理状态;b.体温观察:保健医生负责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温观察,以及对出现不适症状的学生进行随时观察;c.活动观察:保健教师负责观察幼儿在体育课、户外活动等运动场合的体力和协调能力;d.心理观察:班主任和保健医生负责观察幼儿的情绪、态度等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
4.观察记录:对幼儿的健康观察结果将进行记录和归档。
幼儿的亲属可以在需要时随时查阅幼儿的健康观察记录。
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幼儿的身体状况:体温、生长发育等情况;b.幼儿的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情况;c.幼儿的活动能力:运动、协调、敏捷能力情况;d.幼儿的心理发展:情绪、态度、行为等情况;e.幼儿的社交能力: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沟通能力等情况。
5.处理方式:根据幼儿的健康观察结果,在发现幼儿的身体或心理存在异常状况时,将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a.轻微异常:如轻度发热或身体不适,将通过医务室进行简单的治疗或休息;b.严重异常:如高热、意外伤害等,将立即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并协助就医或处理相关问题;c.心理异常:如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将会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辅导。
疫情响应期
幼儿园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疫情响应期间,为了解在园幼儿的全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全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晨、午检时间安排及人员要求
1.晨检时间:上午7:45—8:30
2.午检时间:下午14:15—14:30
3.人员要求:
(1)晨检:值日教师执行第一轮,各班配班教师或保育员执行第二轮。
(2)午检:各班教师保育员执行。
二、检查程序
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要测量体温。
二看:主要观察幼儿精神状态、脸色等,对具有传染病早期表现的症状,如咽部出现不适、腮部出现红肿、皮肤出现皮疹等情况,要高度重视。
三问:询问家长幼儿在家的体温、饮食、睡眠、情绪、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此类物品要迅速处理;检查幼儿头发、指甲等情况,督促幼儿勤洗澡洗手剪指甲。
五叮嘱: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对有传染病或其他可疑疾病者,要留在保健室临时隔离观察,对症状严重者立刻叮嘱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就诊。
三、对患病幼儿的登记和照顾追踪
1.对于不具有传染性的患病幼儿,需要服药的,根据家长带来的药品,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作好登记,且由家长签字认可,并按时给儿童用药。
2.对于患病缺勤的幼儿,教师要与患病缺勤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每日病因追查和登记,并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
3.对于出现发热的幼儿,要做到“三不”,即不来园、不上课、不外出;
4、对于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幼儿,要求患儿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居家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相关医疗机构的健康证明方可入园。
四、严格执行病疫情况登记报告制度
1.保育员职责
(1)应将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注意观察本班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对有病或体弱的儿童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保健人员联系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2)对晨午检中出现发烧、头疼、咳嗽及不能确定的症状和现象的幼儿要及时报告保健人员采取措施。
2.保健人员职责
(1)每日午后、幼儿离园前巡视各班级,向老师、保育员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有可疑或异常应及时处理。
(2)当在1天内同一班里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等)时,应向园长汇报,取得园长同意后在24小时内报告所辖社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