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的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新郑红枣的历史渊源枣白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栗、杏、枣)之一,是我国第一大干果。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
新郑红枣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
1978年在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的碳化枣核,把红枣栽培的历史追溯至8000年前。
从文献上来看,枣树的栽培与我国的文化进展是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先人们的生产活动也主要是在这个区域。
因此,我国枣树最早的栽培中心也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这表明枣树的栽培与人类文明的发源是紧密相连的,有着悠久的历史。
《韩非了》中记载“了产执政五年,……桃枣荫于街”,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新郑已广为栽培枣树。
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问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
①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新郑县志》清乾隆四十一年修,记载明代十大才了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儿解,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
赵世麟《古部曲》:“厌山复见山,苍翠沽衣袂。
风俗近青淄,道旁垂枣柿”。
②史书《齐民要术》对新郑红枣记载有:“旱涝之地,不忍耕稼者,种枣则任矣”。
而现在位于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的中华古枣园内种植有一棵千年古枣树,被誉为“枣树土”,是新郑红枣发展史的活化石。
新郑红枣发展有四个大的时期: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问,明相高拱(新郑人)下拨大量资金鼓励新郑发展红枣种植,是第一个发展高峰;二是清朝嘉庆年问,时任县令发现大枣在大灾之年有救人活命的重要作用,强制发展大枣。
从郑韩古城脚下的和庄镇能庄,经高老庄、薛店镇枣岗、花庄、庙东陈、孟庄镇的三旺马、酒孙、常口、唐寨至鸡土一带,100 多个村庄都能看到大面积枣粮问作型的枣林,连绵20多公里,达10余万亩。
三是20世纪60年代,新郑东部大搞封沙育林,枣树发展进入第三个发展高峰期,面积逐渐恢复,到1972 年达到96125亩。
四是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积逐年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郑把大枣作为支柱产业,伴随国家治沙工程扶持,进入第四个大发展时期。
红枣:自然界的甜点红枣,又称枣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被誉为自然界的甜点。
它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红枣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被广泛种植于各地,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本文将从红枣的来源、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红枣的来源红枣是枣树的果实,枣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属于无患子科枣属植物。
枣树原产于中国,我国栽培枣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关于枣树的记载。
枣树生长力强,适应性广,耐干旱,耐盐碱,是一种优良的果树。
红枣是枣树成熟后结出的果实,呈红色或棕红色,果实呈椭圆形或近圆形,果肉鲜嫩,味甜可口。
红枣的营养价值红枣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红枣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多种单糖类物质,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
此外,红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氧化、美容养颜的功效。
同时,红枣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铁、锌、镁等矿物质,对于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
红枣的药用价值红枣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润肺止咳等功效。
红枣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健忘、肺燥咳嗽等症状。
此外,红枣还可以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如红枣炖瘦肉、红枣炖银耳等,具有滋补养生的作用。
因此,红枣被誉为“滋补佳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枣的食用方法红枣可以生吃,也可以用来烹饪各种美食。
生吃红枣可以直接食用,口感甜美,营养丰富。
此外,红枣还可以用来炖汤、煮粥、蒸糕等,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红枣还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如红枣炖瘦肉、红枣糯米糕、红枣银耳羹等,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
红枣还可以用来制作红枣酱、红枣蜜饯等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总结红枣作为自然界的甜点,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红枣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被广泛种植于各地,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新疆红枣栽培的历史沿革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红枣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汉代时期的新疆地区。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新疆红枣以其肉厚、核小、味甜、口感好而闻名遐迩。
一、汉代至唐代:红枣栽培的起源与初步发展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开始栽培红枣,当时的主要品种有大枣、小枣和金丝枣等。
红枣在新疆的栽培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当时的农民已经开始掌握了红枣的栽培技术和修剪技术。
唐代时期,新疆红枣的栽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种植面积扩大,而且红枣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二、宋代至明代:红枣栽培的繁荣与衰退宋代时期,新疆红枣的栽培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的红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亩。
新疆红枣的品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朝廷的贡品。
然而,到了明代,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新疆红枣的栽培面积大幅减少,红枣的生产也陷入了低谷。
三、清代至民国:红枣栽培的复苏与发展清代时期,新疆红枣的栽培开始逐渐复苏,政府鼓励农民种植红枣,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民国时期,新疆红枣的栽培面积进一步扩大,品种也得到了丰富,当时的新疆红枣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
四、新中国成立后:红枣栽培的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红枣的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府加大对红枣产业的扶持力度,开展红枣科研和技术培训,推广优质红枣品种,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新疆红枣的销售市场也得到了拓展,红枣成为了新疆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新疆红枣栽培的历史沿革经历了起源、发展、繁荣、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疆红枣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疆红枣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红枣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汉代时期的新疆地区。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新疆红枣以其肉厚、核小、味甜、口感好而闻名遐迩。
一、汉代至唐代:红枣栽培的起源与初步发展早在汉代,新疆地区就开始栽培红枣,当时的主要品种有大枣、小枣和金丝枣等。
品长枣来灵武
------灵武长红枣的发展史
灵武长枣,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特有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所产鲜食果味鲜美,质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绿色,可食率和营养价值高。
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栽培历史始于18世纪。
为了推动长枣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灵武市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长枣种植。
一是形成了灵武长枣产业化服务体系。
到2009年有灵武长枣市级协会1家,培育了灵武市灵丹集团、灵武市成园苗木花卉公司等灵武长枣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了灵武长枣通讯信息平台,形成了市、乡、村、队、户五级技术服务网络;开通了4020115灵武长枣技术服务专线电话;并利用中国移动信息平台,即时将枣树管理要点和相关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传递给每个枣农。
二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技术链条体系,具备了在宁夏大规模发展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是深加工技术获得突破。
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研制的“灵州红”系列长枣果酒正式投放市场;由灵武市伊农枣园红农副产品开发中心研制的灵武水晶枣,2008年已进入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为了进一步开发灵武水晶枣系列产品,扩大规模,灵武市投资建成宁夏最大的现代化长枣深加工企业。
到2009年,灵武已建成通贯全市南北的沿山百公里灵武长枣标准化产业基地8.6万亩,其中千亩精品示范园区5个,万亩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2个,2008年挂果面积4万亩,产量近200万公斤,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
那万里飘香的长红枣,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它鲜红的色泽,香甜的味道,象征着灵武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做为一个灵武人,我怎能不骄傲自豪?。
中国枣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果品。
它是由酸枣演进而来。
枣树的栽培历史之久,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居世界之首。
据古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枣的栽培始于七千年前,栽培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
最早的栽培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到汉代,枣的栽培已遍及我国南北各地。
中国枣很早就被引种到相邻的朝鲜、日本、前苏联、阿富汗、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国,并沿"丝绸之路"传播到波丝(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西欧各国。
1837年,美国从欧洲引进小枣种苗,后又引种大枣.建国以后,美国和前苏联等国都大量引进我国优良枣树品种.由于这些品种质优、味好,被各国果树栽培家欢迎引种,为此可以说,现在世界各国栽培的枣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去的。
枣树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
我国的地理、土壤和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季风影响的气候,很适合枣树的生长,致使我国枣产区分布极为广阔。
但因各地土壤、气候、品种和栽培管理的差异,枣的产地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北方产区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为主,兼及东北三省、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该区枣树品种资源丰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90%;南方产区在淮河、秦岭以南各省、区都有栽培,但品种较少,产量也不多。
灵宝大枣简介灵宝大枣是全国农展馆固定展品,1915年曾作为河南名产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享誉国际。
2000年再次荣获中国首届枣类鉴评会红枣类金奖。
2004年被国家命名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鲁迅先生曾称赞说:“灵宝红枣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
”著名作家曹靖华也写诗赞道:“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
”枣树是一种长寿树,灵宝大枣不仅品质独特并且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和诸多专家学者考证探索,有如下几个起源说:一、明、清代起源说,即600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
路过灵宝,发现此地境内有大面积黄河沙壤土地适合栽植大枣果树,与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策相符,回南京向朱元璋禀报此事后,下令农民归耕垦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倡并扩大种植桑、麻、棉、枣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
1985年10月编印的《灵宝土特产资源调查报告》和1986年9月编印的《灵宝县土特名产集》记载:“灵宝大枣在明代就有栽培,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二、东汉末年起源说,即1800多年历史。
《三国·魏书·董卓传》载: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
天子走陕,北渡河,(建)都安邑,遣(韩)融至弘农,与傕汜连和,还所略宫人公卿百官,及舆乘车马数乘。
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
这段史料的最后一句“从官食枣菜”中有“枣”字,足以说明当时这一带产枣,且数量不少。
该史料涉及几个地名:一是弘农,即今之灵宝。
一是曹阳,即老灵宝县城的东北边,就是现在的老城、后地一带。
还有安邑,即今山西省运城一带,刚好关羽乃运城人士,遇刘备前是贩粮卖枣的行当,据传贩卖的大枣就是灵宝的大枣,因运城无大枣种植历史。
以上述事件足以说明灵宝大枣的栽培历史就可上溯到东汉时期了,即为汉献帝兴平2年,即公元195年距今1800多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枣性温、味甘、是补血养颜的佳品。
关于红枣的传说传说枣本为天界仙果,王母派金童玉女持两颗仙枣到人间犒赏治水有功的禹王。
金童玉女经不住诱惑,半路上偷吃了仙枣。
西王母盛怒之下便把他们变成两颗枣核打下凡间。
金童变成了长枣,玉女变成了团枣。
从此世上便有了枣。
可这时的枣虽香甜可口,却只能由青变白,色气不好。
一次王母娘娘想到人间看看,巡至黄河贮存器边便闻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枣香,循味来到一片枣林。
王母娘娘看到枝头明亮的枣,禁不住顺手去摘,不慎被枣刺刺破了手指,殷戏的血滴到枣儿上。
从此,白枣便变成了红枣。
因王母娘娘的血为仙精所在,所以红枣便有了治病、保健和驻颜长寿的功能。
在黄河流域心意还有一个“枣、花生、桂圆、栗子奉公婆”的习俗。
新媳妇见公波是婚礼仪式重要的一环。
初见公婆的见面礼很丰富其中主要的就是红枣、花生、桂圆、栗子。
“枣”以谐“早”,“花生”借“生”,“桂圆”的“桂”谐“贵”,“栗子”借“子”,合起来就是“早生贵子”,体现的是做为这家里的一员,就为本宗传宗接代的意思。
向公婆献这些礼物,是一种对夫家的承诺。
枣在我的家乡是吉祥物,小时候过年,即便家里再穷也要想方设法弄来一些红枣,在除夕的前两三天,家家户户就开始蒸过年的馒头,到那个时候,才把那些枣用温水泡开,细细地洗过,蒸过几锅红薯包、豇豆包或是菜包之后,才开始做供奉先祖和神灵的馒头,那馒头里包的是红枣,在家乡老人眼里红薯包和菜包是上不得供桌的,只有包了枣的馒头才可以供奉神灵,枣包做好后,还要做几个枣花(就是用面做成像花朵一样的形状,在那面做的花朵上粘上几个圆润的红枣),在上供的时候,把枣花放到枣包上,一起端到供桌上供。
白白的花瓣上粘几个红艳艳的枣,对于还是孩子的我来说,不仅美丽,还充满了神奇。
后来,从史料上得知,枣在一定程度上为黄河流域华夏族团和东夷族团原始先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那时候,红枣作为图腾,就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了,直到西周时代,枣的采摘与稻黍一样处于同等的地位。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枣业概况枣原产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三千多年。
在中国历史上,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
世界各国栽培的枣均引自我国。
世界上称谓的海枣又称伊拉克枣,属棕榈科;我国的枣属鼠李科,果的形状相似,乃同名异物。
我国的枣现已传播到世界上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除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少量栽培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无经济栽培,迄今为止,除韩国已形成规模的商品栽培外,其他国家仅限于庭院栽培或作为种质保存。
在国外以韩国的枣树经济栽培量最大,已成为韩国的第八大果树树种,但单产不高,总产量也很少,每年均需进口一定量的红枣供应市场。
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
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
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
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
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
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
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9.11”事件后的2001年,枣在埃及“斋月”销售就大出风头。
沾化冬枣每年举办鲜枣节,使50万亩鲜枣抢购一空,大大提高国际地位。
红枣的起源红枣的起源红枣起源于我国,它的栽培始于8000年前,目前栽培的枣树,都是由野生酸枣演化而来的。
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就是一部黄河流域的发展史。
黄河自高山峻岭的石缝中流出,流经广袤的平原大地形成辉弘巨流,铸就了华夏大地的伟岸身躯,成为有着灿烂和悠久文明与文化的华夏脊梁和动脉。
而红枣文化就是黄河文化的一颗瑰宝。
关于红枣的来源,说法颇多。
“枣”字来源的神奇传说相传生在新郑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在外出狩猎路上,发现路边小灌木结有暗红色的小圆果,他品尝一下,甜中带酸。
但谁也不知道,这种灌木叫什么?于是黄帝下令将此树保护起来。
并挥剑在树上写下枣字,希望这枣树能长高。
树好像通了人性,几年后就长成大树,并结了很多红玛瑙果子,黄帝子孙们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一直延用“枣”字。
又传一年初秋时节,万里晴空,黄帝带领大臣,卫士一干人去野外狩猎,为了追赶一直麋鹿,年轻的黄帝带领大家一口气追出去了几十里地,麋鹿失去了踪迹,他们也迷路了。
找了好几个时辰,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人困马乏,身上既没有水也没有食物,黄帝和大臣们看着漫天黄沙一筹莫展,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太阳快要落山,突然有一只小鸟朝着黄帝的马叫了几声,马儿竖起耳朵,跟随小鸟飞也似的狂奔起来,越过几座黄土丘之后,黄帝发现前面有个果林。
黄帝大喜,急忙催马上前,只见果树上结着红红青青的小果子,甚是惹人喜爱,欲上前摘食。
一位大臣急忙上前说到:“皇上,且慢,若这果子有毒,岂不悔之晚矣?”黄帝顿时脸色大变,后退了几步。
但是黄帝看着树上的果子随风颤颤,甚是诱人,不仅暗自摸了摸饥渴难耐的肚子,一名士兵看在眼里,就上前说:“皇上,小人愿意尝一尝,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您再吃不就可以了吗?”黄帝听后甚是感动。
士兵就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嚼后惊呼:“好吃好吃,又酸又甜真好吃”。
黄帝再也顾不得身驾,只管摘下往嘴里塞,大臣和士兵也跟着吃了起来。
等到黄帝饱餐之后,才缓过神来,对身边的大臣说:“甘甜爽口,实乃仙果也,爱卿,你可知道这仙果的名字啊?”大臣们皆摇头相向,都不知道此仙果是何仙果,就提议让皇帝为仙果取名。
红枣,从被架上神坛到终归平凡。
一口气搞懂红枣的前世今生红枣在北方地区被大面积种植,寻常人家也喜欢在一些闲院里种上一棵。
我们可以注意到,北方过年时,喜欢蒸“枣山”这一类的面食来上供。
这说明在北方农村人的心中,这是一种带着神奇的东西。
其实不只是现代,古代也是这样,在古代的一些志怪小说和历史文献中,多次写到枣,而且志怪小说每写到枣时,必定是来自莫名其妙的地方和海外仙山,历史文献则要严谨很多。
比如在汉代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中是这样写的: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馀,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乾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
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我们可以看出来,东方朔在这里其实是写了两种枣,一种是“常枣”,一种是他写这种来自北方荒中的枣。
东方朔是汉朝人,这到少说明在汉朝时,枣的品种已经有好几样。
在《晏子春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
晏子曰:昔者秦缪公乘龙理天下,以黄布裹蒸枣,至海而投其布,故水赤……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关于这个记载是非常早的。
那么,枣来源于什么地方?有过什么样的发展呢?一、远古到秦汉,起源和记载所有的枣类,都来自于远古酸枣,经过前期的自然杂交后,进入人工培育阶段,然后成为现在的各种枣。
红枣起源于我国,这个没有争议。
早在七千年前,我国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食用。
1978年,考古人员在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了枣核化石,时间是大约七千多年前。
那时候当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有文字记载的则要晚得多。
现在存世的古籍文献中,最早我们可以查到《山海经》、《经诗》和《韩非子》。
《山海经》中是这样写的:騩山有美枣考虑到《山海经》中写的东西都太过虚无缥缈,而且成书年代一直都有争议,所以不具备作证的资格。
《山海经》成书年代至少要在战国以前,向上可以到什么时候,则没有定论。
更多学者愿意相信,《山海经》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口口相传后,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根据周朝国家图书馆和人们的口头叙述整理而成。
大枣冷知识-回复大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以及其他领域。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知识之外,还存在许多关于大枣的冷知识,这些冷知识或许让你大开眼界,进一步了解这个古老的水果。
1. 大枣的历史渊源大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栽培和食用的农作物之一。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大枣最初是在黄河流域的黄帝故乡中被人们发现,其用途主要是作为食物和药物。
2. 大枣的地理分布大枣的适应性很强,栽培面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
其中,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和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大枣产区。
此外,大枣也在其他国家如伊朗、美国、韩国等广泛栽培。
3. 大枣的营养价值大枣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B群。
此外,大枣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钾、钙、铁和锌。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好处,能够提供能量、增加血红细胞数量、强化免疫系统等。
4. 大枣的药用价值大枣在传统中医中被广泛用作药物,被称为“天然的维生素丸”。
根据中医理论,大枣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
它常被用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疲劳倦怠、失眠等问题。
同时,大枣还可以调理女性的月经问题和更年期不适症状。
5. 大枣的烹饪应用大枣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用于烹饪各种美食。
在中餐中,大枣常被用来炖汤、煮粥,给菜肴增添香甜的味道。
在西方烹饪中,大枣常被用于制作果酱、糖果、蛋糕等甜点。
此外,大枣还可以用来制作果汁、酒精饮料和茶。
6. 大枣的保健作用由于大枣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保健食材。
大枣可以帮助提高体力和免疫力,调理脾胃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大枣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心脏健康和降低癌症的风险。
7. 大枣的储存和保存大枣的储存和保存技巧对于保持其新鲜和营养的特性非常重要。
首先,应该选择新鲜的大枣,避免损坏和变质。
_78 / 2020年第41期/10月15日[天边物语]红麥的进化之路至少已走了五干年,枣树生生不息,根极广,果极繁;枣生北方却不畏寒冷,平时为果, 病时为药,荒年为粮。
本刊顾问,新闻理论家、散文 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任国 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曰 报》副总编辑等。
红枣的前世今生中国人都爱吃红枣,喜其色艳味甜,补气血,美容 颜,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红枣由野酸枣进化而来,在这条路至少已走了五千年。
它草莽出身,混生荆棘丛中。
繁体汉字的枣字就写作“棗”,就是棘字的上下版。
小时,秋天在收枣叫“打 枣”,有奉没枣三竿子,皮愈伤,来年长愈旺。
民谚:“体无完肤,枝无尺直,浑身有伤,遍体新枝。
”2016年 我在陕北考察奉树起源时发现一棵1400年的酸奉树,有合 抱之粗。
要知道,酸枣为灌木,一般只有筷子粗细。
那里 又还有成片的人工酸枣林。
中国是红枣大国,占全世界产 量的98%。
联合国粮农组织普查全球农业家底,在中国佳县 找到一棵1600年的枣树,专门给它授了一块身份牌。
枣树生生不息,根极广,果极繁3常会在树身突然冒出一株可爱的小苗,在树干的糙皮上伸出一枝细嫩的“枣 吊”,吊着一颗红红的玛瑙。
奉生北方不畏寒冷。
严冬,树干被冻得开裂,辞啪 作响,来年仍是满树绿叶红果。
其木质极硬,色深红,可 制上等饰品。
民间常用做车轴、油榨、炕沿,喜其经久耐磨,白居易诗:“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些。
”枣树不娇贵,是平民化树种,人见人爱。
杜甫忆儿时:“庭前八月 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
”苏东坡出游:“簌簌衣巾落枣花。
”枣花确实好看,金色,五角,再加枣红为底,奉 专家自豪地说,你看像不像我们的国旗?枣,平时为果,病时为药,荒年为粮。
古代农书、药书、兵书上都有记栽。
周秦时,奉即为军粮。
明代朱元璋大移民,诏书明定:往有枣处移,可活民。
小时农村的孩子俄了,红枣就是他的饼干。
我还记得母亲哼的民谣:“一颗枣子压压饥,两颗枣子饱肚皮,三颗枣子不淘气。
临泽小枣发展历程
临泽小枣发展历程:
临泽小枣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
当时临泽地区种植的枣树数量较多,但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市场需求有限,农民的收入较低。
为了改善生计,当地政府开始鼓励农民进行小枣的深加工。
起初,临泽小枣主要以鲜食为主。
农民采摘后将小枣晾晒或烘干,然后出售给当地市场或周边城市。
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增加附加值,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枣的附加值,农民开始尝试对小枣进行深加工。
他们将小枣研磨成枣泥,并制作成各种枣制品,如枣糕、枣酱等。
这些产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临泽小枣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农民逐渐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提高了小枣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临泽小枣的品牌建设也逐渐取得了成果,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临泽小枣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
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在线商城,通过网络销售小枣制品,并积极开展线上营销活动。
这一举措进一步提高了临泽小枣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如今,临泽小枣已经成为临泽地区的主导农产品之一。
它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还出口到了一些国家和地区。
临泽小枣的发展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促进了临泽地区的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阜平大枣的故事
阜平大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故事。
据传阜平大枣起源于北魏时期,当时阜平县地处京畿,气候条件适宜大枣的生长,因此当地人开始种植大枣。
随着时间的推移,阜平大枣的产量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产品。
关于阜平大枣的故事,有一则流传较广的传说,称为《蹊径遇贤》。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农妇居住在阜平县,她每天辛勤劳作,以养家糊口。
一天,在她的大枣树下,忽然出现了一位仙女。
仙女告诉农妇,她努力种植的大枣树会给她带来好运和财富。
农妇对仙女的话深信不疑,更加努力地照料着大枣树。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妇的大枣树长得茂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农妇摘下精心培育的大枣,不仅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富裕,还帮助了周围的人们。
大枣树下的财富和幸福传遍了阜平县,人们纷纷效仿农妇的栽种大枣树。
另据传说,明朝时,阜平大枣进贡给皇帝,被赞誉为“天下第
一枣”。
此后,阜平大枣的名声渐渐传遍全国,成为中国传统
的名特优农产品之一。
阜平大枣也在乡村文化和习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是中国传统的大枣节,阜平县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阜平大枣,感受当地的农耕文化。
阜平大枣的故事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勤劳美德,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农产品的典范,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枣业概况枣原产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三千多年。
在中国历史上,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
世界各国栽培的枣均引自我国。
世界上称谓的海枣又称伊拉克枣,属棕榈科;我国的枣属鼠李科,果的形状相似,乃同名异物。
我国的枣现已传播到世界上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除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少量栽培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无经济栽培,迄今为止,除韩国已形成规模的商品栽培外,其他国家仅限于庭院栽培或作为种质保存。
在国外以韩国的枣树经济栽培量最大,已成为韩国的第八大果树树种,但单产不高,总产量也很少,每年均需进口一定量的红枣供应市场。
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
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
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
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
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
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
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9.11”事件后的2001年,枣在埃及“斋月”销售就大出风头。
沾化冬枣每年举办鲜枣节,使50万亩鲜枣抢购一空,大大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枣产业发展史我国枣产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开始采摘和利用枣果;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已有枣树栽培的文字记载;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枣已成为重要的果品和常用中药;距今2000年前的汉朝,枣树栽培已经遍及我国南北各地;距今1500年的后魏时期,传统的枣树栽培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其中许多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枣业初步发展起来。
关于枣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迄今尚处于空白。
在这里,主要根据技术进步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将枣产业发展历史初步分为以下3个阶段,准确的断代还需要大量的考古发掘及古文献的研究与分析。
(一)引种驯化栽培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汉朝)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发掘和古文献考证资料,这一阶段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元年前后,历时至少5000多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人们主动地从野生酸枣中引种驯化优良类型并进行栽培利用,该阶段还可以细分为引种驯化阶段和传统产区形成阶段。
1、引种驯化阶段最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延续到夏朝和商朝,这个阶段主要是采摘利用自然生产的枣果,酸枣和枣的分化还不明显。
关于古人开始驯化栽培枣树的起始年代目前尚难以确切推断,但根据20世纪70年代河南密县峨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的炭化枣果和枣核推测,我国至少在7000多年(7240±80年)以前就已开始采集和利用枣果了。
目前,尚未发现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以前关于枣树的文字记载,但成书于公元前l0世纪商朝末期的《诗经.幽风篇》中载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说明距今3000年以前人们已经开始有计划地采摘利用枣果了。
2、传统产区形成阶段大致发生于周朝(公元前106年至前256年)、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和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3个朝代,在这个阶段野生酸枣和栽培枣的分化已很清楚,已选出一些枣的优良品种,枣果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常用的祭祀和馈赠佳品以及重要的木本粮食和上品中药,同时通过规模化的引种栽培区域迅速扩大,至汉朝遍及我国南北各地,形成了陕、晋、豫、冀、鲁等传统栽培中心并一直保持至今,此期还积累下一定的栽培经验。
红枣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
经考古学家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作为上乘贡品,宴请宾朋。
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
《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了。
《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
《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
《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
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
枣作为药用也很早,《神农本草经》即已收载,历代药籍均有记载,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
至今,枣都被视为重要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
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之说。
红枣的起源红枣的起源红枣起源于我国,它的栽培始于8000年前,目前栽培的枣树,都是由野生酸枣演化而来的。
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就是一部黄河流域的发展史。
黄河自高山峻岭的石缝中流出,流经广袤的平原大地形成辉弘巨流,铸就了华夏大地的伟岸身躯,成为有着灿烂和悠久文明与文化的华夏脊梁和动脉。
而红枣文化就是黄河文化的一颗瑰宝。
关于红枣的来源,说法颇多。
“枣”字来源的神奇传说相传生在新郑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在外出狩猎路上,发现路边小灌木结有暗红色的小圆果,他品尝一下,甜中带酸。
但谁也不知道,这种灌木叫什么?于是黄帝下令将此树保护起来。
并挥剑在树上写下枣字,希望这枣树能长高。
树好像通了人性,几年后就长成大树,并结了很多红玛瑙果子,黄帝子孙们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一直延用“枣”字。
又传一年初秋时节,万里晴空,黄帝带领大臣,卫士一干人去野外狩猎,为了追赶一直麋鹿,年轻的黄帝带领大家一口气追出去了几十里地,麋鹿失去了踪迹,他们也迷路了。
找了好几个时辰,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人困马乏,身上既没有水也没有食物,黄帝和大臣们看着漫天黄沙一筹莫展,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太阳快要落山,突然有一只小鸟朝着黄帝的马叫了几声,马儿竖起耳朵,跟随小鸟飞也似的狂奔起来,越过几座黄土丘之后,黄帝发现前面有个果林。
黄帝大喜,急忙催马上前,只见果树上结着红红青青的小果子,甚是惹人喜爱,欲上前摘食。
一位大臣急忙上前说到:“皇上,且慢,若这果子有毒,岂不悔之晚矣?”黄帝顿时脸色大变,后退了几步。
但是黄帝看着树上的果子随风颤颤,甚是诱人,不仅暗自摸了摸饥渴难耐的肚子,一名士兵看在眼里,就上前说:“皇上,小人愿意尝一尝,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您再吃不就可以了吗?”黄帝听后甚是感动。
士兵就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嚼后惊呼:“好吃好吃,又酸又甜真好吃”。
黄帝再也顾不得身驾,只管摘下往嘴里塞,大臣和士兵也跟着吃了起来。
等到黄帝饱餐之后,才缓过神来,对身边的大臣说:“甘甜爽口,实乃仙果也,爱卿,你可知道这仙果的名字啊?”大臣们皆摇头相向,都不知道此仙果是何仙果,就提议让皇帝为仙果取名。
枣的栽培历史是怎样的据古文献记载,枣树的栽培历史在3000年以上。
近代考古资料表明,枣的栽培始于7000年以前。
其最早的栽培中心,为晋陕黄河峡谷地区,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黄河下游一带。
《诗经》是最早记载枣树栽培的史书。
在《诗经豳风篇》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
豳是周王朝开国的地方,今在陕西省的彬县。
《彬县志》中认为现在当地的枣产区在周朝就称之为“枣林川”、“枣林坪”,可以看出当时枣树已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又据《广志》(公元300年)中记载:“文王时,有弱枝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植树苑中”。
从其所反映的栽培地域和利用之广泛说明栽培枣的中心地带与周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带相一致,说明陕、晋是枣的最早栽培的地区。
从现在枣树的生长来看,陕西的米脂、绥德、清涧,山西的交城、五台还生长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生的大枣树。
到春秋战国时期,枣的栽培地域和规模有较大发展。
《战国策》上记载:“苏秦说燕文侯曰:‘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佃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
'”《韩非子》上记述:“秦饥,应侯谓曰:‘五苑之枣栗,请发与之。
'”说明当时枣树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汉以后,枣树的栽培规模进一步扩大。
枣树的分布遍及黄河中下游和辽东,并扩大到长江流域。
考古学家先后在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古墓中发掘出的枣核和干枣遗迹,表明我国汉代枣的栽培地区遍及我国南北各地。
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重视枣品种的选育,并不断选育出了很多优良品种。
最早记载枣品种的是《尔雅》,该书中记载了11个枣品种。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42个品种,元代柳贯著的《打枣谱》记载有72个品种,清王灏著的《广群芳谱》记载枣品种达87个。
我国古代在枣树的繁殖、栽植、枣园管理、采收和晒枣、加工和贮藏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在古代枣树的繁殖主要采用根蘖繁殖,《广群芳谱》记载“分株,选味佳者,留作栽,候叶始生,取大株旁条二、三尺高者移种”。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枣业概况枣原产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三千多年。
在中国历史上,枣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五果”。
世界各国栽培的枣均引自我国。
世界上称谓的海枣又称伊拉克枣,属棕榈科;我国的枣属鼠李科,果的形状相似,乃同名异物。
我国的枣现已传播到世界上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除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少量栽培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无经济栽培,迄今为止,除韩国已形成规模的商品栽培外,其他国家仅限于庭院栽培或作为种质保存。
在国外以韩国的枣树经济栽培量最大,已成为韩国的第八大果树树种,但单产不高,总产量也很少,每年均需进口一定量的红枣供应市场。
枣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出口国。
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
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国枣虽然年产100万吨,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
世界市场上90%以上枣靠我国供应。
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
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
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9.11”事件后的2001年,枣在埃及“斋月”销售就大出风头。
沾化冬枣每年举办鲜枣节,使50万亩鲜枣抢购一空,大大提高国际地位。
二、中国枣业概述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资料:1979年至2008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栽培总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增长了近7倍,其中自1994年以来,红枣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1%。
红枣种植面积主要分布(以种植面积排序) 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五省,新疆近年发展势头迅猛。
从近两年发展趋势看。
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河南6省、自治区是红枣主产区,对全国枣的贡献率达90%以上。
其中,山东27%(冬枣占50%)左右;河北26%左右;山西20%左右;陕西5%左右;新疆5%左右;河南5%左右;天津3%左右;甘肃3%;辽宁2%;宁夏1%;其他3%。
我国的枣及其加工品的年出口量约万吨以上,约占枣果总产量的2%左右,其中原枣和加工品各占一半。
出口的主要品种是河北和山东的金丝小枣、河北的婆枣和赞皇大枣(主要以蜜枣和枣酱形式)、河南新郑的鸡心枣和灰枣、山西稷山的板枣等。
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主要为港澳、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约占出口总量的80%~90%,其次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欧美国家。
据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 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新疆(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新疆(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
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跨省区的大规模、大面积种植的趋势。
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
跨省区的“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包括晋陕黄河两岸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面积达到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制干和兼用品种为河北和山东及天津环渤海湾地区的金丝小枣、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婆枣和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沿岸黄土高原上的木枣、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的灰枣和扁核酸以及山东的圆铃枣和长红枣。
这些品种的产量可占全国的90%以上。
三、枣主要产地概述河南新郑孟庄镇----孟庄红枣驰名中外,是著名新郑红枣的主产区、国家命名的“优质大枣基地”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现有枣林7.2万亩,枣树190多万株,年产红枣1500万公斤;拥有全国最大的红枣集散中心——中国红枣商贸城,培育有“好想你”,“枣之礼”等知名品牌,红枣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
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优惠,是国内外有知识之士投资兴业的宝地。
中国枣园—阿克苏阿克苏地区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之称,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不适于病虫害生长阿克苏红枣的主要品种为灰枣和骏枣。
红枣产量最高。
阿克苏红枣亩产量相当于内地平均亩产量的2.5—4倍,未来规划种植规模达到150万亩,鲜枣年产量达到300万吨。
产量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50%,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红枣生产加工基地。
金丝小枣之乡-沧州枣树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
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的枣蜜饯加工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目前,沧州市枣蜜饯生产加工获证企业已达170多家,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其中金鑫食品有限公司、沛然世纪生物食品公司、枣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产品,先后打入沃尔玛国际连锁超市,沧州金丝小枣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优质的红枣基地--若羌新疆若羌行政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若羌因盛产红枣而闻名,独有的光热资源和巨大的昼夜温差,成就了若羌红枣异乎寻常的品质。
干枣含糖量高达68%,是别处红枣无法比拟的。
今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1200万株,农民人均占有枣树近1000株。
四、红枣主要品牌企业概况法定代表人石聚彬,注册资金5520万元。
位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工业区,总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仓储能力2万吨,另建有500亩红枣示范园。
经营范围:干鲜果品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及购销(粮食收购除外),经营五金百货、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糖酒进出口业务;生产销售:蜂蜜及其制品、蜂胶及其制品、花粉及其制品,红枣酒,调味品、饮料。
截至2009年12月底,公司拥有总资产 4.32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净利润5400万元。
公司拥有沧州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新疆若羌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好想你创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以及陕西大荔县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新郑农村合作银行两个参股公司,遍及全国278个城市1300家红枣专卖店,是目前国内红枣制品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红枣深加工企业。
山东省乐陵市万家食品有限公司乐陵万家食品有限公司原为国有山东省乐陵阿胶蜜枣厂,始建于1985年,是国内第一家规范化、专业化从事枣类制品加工的国有企业。
2002年改制后更名为“乐陵万家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利用东阿阿胶和乐陵金丝小枣率先研制开发出了“阿胶金丝枣”系列产品。
我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经拥有了干果、蜜饯二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一套保健食品生产资格,产品包括阿胶金丝枣、水晶蜜枣、贡枣、野味酸枣、免洗金丝小枣、无核金丝枣、枣丝、枣片、枣酱、枣汁等十余个系列,几十个品种。
公司现占地面积十五亩,建筑面积一万㎡,拥有产能5000吨,销售3000万元。
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公司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公司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的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10月14日,注册资本二千五百万元,公司总部位于和田皮墨开发区二二四团。
基地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十四师二二四团、皮山农场、四十七团,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额21.47亿元;现有绿色、有机红枣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有机果品种植基地5千亩;至2010年,基地将扩大到20 万亩;盛果期年产红枣将达到20万吨(其中优质冬枣2万吨),是国内目前最大的采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的红枣集中连片基地。
2006年-2008年公司累计投资5000万元建成一期红枣工业园区,购置了鲜枣分级、称重分选线、1000吨气调保鲜库和干枣自动化分级、称重、包装生产线,实现了红枣的工业化干制和加工。
公司主营产品有“昆仑山”牌和田玉枣、昆仑山玉枣和香枣三个系列,主打“昆仑山”牌和田玉枣。
2007年公司收购、加工鲜枣3000吨,2008年计划收购、加工鲜枣8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天海绿洲集团以现代农业为主,还涉足金融和文化产业,始终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集优良品种育、扩、繁,苗木选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超亿元(不含土地价值)。
由新疆天海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枣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天海绿洲种业有限公司、新疆天海枣业有限公司、阿克苏天海林场有限公司、新疆天枣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天枣源龟兹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海传媒、山西红枣示范基地、新疆和田基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等组成。
集团主要致力于农业、林业高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推广。
2005年集团公司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始20万亩荒漠化造林项目,并从事“天枣”的加工保鲜和“天枣素”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良种培育、苗木快繁、示范和推广工作以及专用有机肥的生产等。
集团公司是目前唯一拥有专利技术的红枣精加工高科技企业五、红枣行业前景预测红枣价格相对稳定,稳中有升是大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枣价格增长约10倍,但迄今尚未出现大规模积压,售价稳中有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和做法正深入人心并日益流行,枣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
枣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大力研究开发适宜于鲜食、初加工、深加工等不同用途的品种,无疑将丰富人们的膳食种类,给枣类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通过运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数预测,得出2010年前后红枣的需求年均增长8%.2007 年红枣的需求量为266万吨、2008年为288万吨、2009年为311万吨、2010年为340万吨。
国外由于没有枣原料,虽然有深入的研究,但难以出现与枣相关的产品开发企业和产品。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红枣产品几无任何竞争的威胁。
除了传统的红枣干枣产品外,有两个红枣产品市场:一是鲜食枣,二是红枣深加工产品。
大果型鲜食枣是世界性未开发的高档名贵保健型果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消费者没看过、没吃过、没听说过中国鲜枣。
目前,鲜枣在北京、大连零售价每公斤30-40元、在香港每公斤364元,在美国一个红枣1 美元,因此,鲜食红枣市场的开发前景,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销售前景都非常广阔。